无刷电机中转子与端盖的装配工艺及其装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48130发布日期:2019-10-23 01:48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无刷电机中转子与端盖的装配工艺及其装配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工艺及其设备,尤其涉及无刷电机中转子与端盖的装配工艺及其装配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无刷电机的使用已经很广泛,无刷电机基本是由壳体、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构成。在壳体内安装定子组件,然后将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配合。在装配过程中,各个部件的安装都会影响最终无刷电机的使用性能。但是在现在的安装过程中,目前行业里端盖组件装配至转子组件尺寸公差较大,自由度较大,转子上下窜动间隙大,以上的问题都会最终导致无刷电机的性能出现问题,稳定性差,变差大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防止转子上下窜动,能精密控制安装尺寸,从而有效保证无刷电机的稳定性,电机性能的一致性好,变差小的无刷电机中的转子与端盖的装配工艺及其装配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刷电机在装配过程中出现的转子上下窜动,安装尺寸不可控,从而导致电机性能的一致性不好,稳定性差,变差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无刷电机中转子与端盖的装配工艺,

第一步,将转子放置在下模上,下模上安装有立柱,立柱布置在转子周围,在立柱上搁置有端盖组件;

第二步,上模向下运动,直至上模端面上的压紧件抵接在端盖组件的上端面上;

第三步,下模上升,直至转子轴的上端面抵接在端盖组件内的轴承的下内圈中,让转子轴与轴承形成预安装定位;

第四步,上模下移,直至上模端面上的压紧件的中心柱抵接在轴承的上内圈上;

第五步,经过第三步和第四步利用轴承的上、下端面分别作为端盖组件与转子安装的定位基准面,完成了上模和下模的定位,然后启动压机,将端盖组件向下压,让转子轴穿接在轴承内。

因为端盖组件内的上轴承会存在一定的轴向窜动,从而会影响装配误差,因此选用轴承的内圈的上下端面作为定位基准面,从而保证装配效果。

在转子轴的下方一直通过定位支撑轴进行支撑,保证转子轴的中心度和定位的准确性。

对转子轴与轴承之间先进行一个预压紧安装,先固定了转子轴与轴承的相对位置,然后将上模进行定位,实现了在端盖组件与转子进行安装时,让上、下工装共用一个基准面,消除装配时的累计公差,利用伺服压机将端盖组件下压,控制尺寸保证转子轴上端面至端盖上端面的尺寸在2.5mm,精密控制尺寸,从而减少转子组件在电机里的窜动间隙,电机性能稳定,一致性好,寿命稳定。

作为优选,第五步内,在将上模和下模的定位完成后,将上模和下模锁紧,也就是将端盖组件与转子轴相对位置确定,然后启动伺服压机进行压装。保证装配效果。

作为优选,第五步装配时控制转子轴的上端面距离端盖组件的上端面距离为2.5mm,保证尺寸公差控制在+/-0.05mm内。

上述装配工艺所使用的装配设备,包括机架,在机架上安装有下模和上模,所述的下模包括定位座,在定位座外设有立柱;所述的上模包括位于中心的压紧件;在上模上连接有压装部件。立柱对端盖组件进行支撑,然后上下模运动实现定位,定位完成后利用压装部件进行压装,将端盖组件与转子安装完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模和下模上均设有锁紧部件,所述的上模上设有上气动滑轨锁,所述的下模上设有下气动滑轨锁。锁紧效果好,保证装配的稳定性,精密控制尺寸。

作为优选,所述的立柱均布在支撑柱外圈,立柱的中心设有凸起,凸起与端盖组件上的端盖上的凸耳的定位孔配合。对端盖组件进行预定位和支撑。

作为优选,所述的定位座内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定位支撑轴,定位支撑轴与转子轴相接。对转子轴进行支撑,保证装配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装部件为伺服压机,伺服压机的输出轴与上模相连。驱动上模下压完成装配。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紧件的形状与端盖组件的形状相同,在压紧件的中心设有中心柱,中心柱的端面与轴承端面相接,中心柱周围设有定位柱,定位柱与端盖上凸耳位置相同。保证定位效果,从而完成稳定装配。

作为优选,在上模的端面上还设有防过压模块,防过压模块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中间的圆柱,圆柱直径小于底板宽度,防过压模块上连接有导向轴。防过压模块保证了在伺服压机出现故障时,上下模不会被损坏,同时防过压模块上端的导向轴还实现了对上模的导向作用。

因此,本发明的无刷电机中转子与端盖的装配工艺及其装配设备具备下述优点:在安装过程中,有效避免了转子轴的窜动,减少累计公差,精密控制了安装尺寸,从而保证电机性能稳定,次品率低,寿命稳定,一致性好。装配设备稳定性好,装配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转子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端盖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装配设备的立体图。

图4是图3内a处放大图。

图5是图3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7是图3内的上模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无刷电机中的转子组件包括转子轴3,在转子轴3中部套接有转子磁环4,在转子磁环4下方套接有下轴承5,在转子轴3的上端为端盖组件9。

如图2所示,无刷电机中的端盖组件包括端盖1,端盖1的中心安装有上轴承2。端盖1的外圆周表面一体成型有三个凸耳7,凸耳7上开设有定位孔6。

将端盖组件装配至转子上的装配工艺如下:

第一步,将转子10放置在下模12上,转子轴3放入下模内的定位孔内,定位孔四周的三个立柱13升起,在立柱13上搁置有端盖组件9,端盖组件9上的凸耳上的定位孔与立柱13上的凸起16配合;

第二步,上模18向下运动,直至上模端面上的压紧件24抵接在端盖组件9的上端面上。

第三步,下模12向上运动,直至转子轴3的上端面抵接在端盖组件内的上轴承2的下内圈中,让转子轴3与上轴承2形成预安装定位,下模12内的定位支撑轴20抵接在转子轴底部的定位孔内;

第四步,上模12下移,直至上模端面上的压紧件24的中心柱抵接在上轴承2的上内圈上;

第五步,经过第三步和第四步利用轴承的上、下端面分别作为端盖组件与转子安装的定位基准面,完成了上模和下模的定位,然后利用上、下气动滑轨锁将上模和下模锁紧,也就是将端盖组件与转子轴相对位置确定,然后启动上模上方的伺服压机15进行压装,将端盖组件向下压,让转子轴穿接在轴承内,控制转子轴的上端面距离端盖组件的上端面距离为2.5mm,保证尺寸公差控制在+/-0.05mm内。

如图3和4和5和6和7所示,实现上述装配工艺的装配设备包括,在机架8上安装有下模12和上模18,下模12包括定位座11,定位座11的中心设有通孔,在通孔内安装有定位支撑轴20,定位支撑轴20下方设有气动压紧装置,定位支撑轴20抵接在转子轴3的下端,对转子轴3支撑。在定位座11外安装有三个立柱13,立柱13的上端面成型有凸起16,凸起16与端盖凸耳上的定位孔6配合,端盖组件9由外部的机械手放置在立柱13上。在下模12下方安装有下气动滑轨锁19,在完成端盖组件9与转子10的定位后,启动下气动滑轨锁19,将下模12位置锁定。在最后的将端盖组件与转子轴配合压装的时候,定位支撑轴与立柱都随着压机的运动向下运动。

上模的中心为压紧件24,压紧件24的形状与端盖组件的形状相同,在压紧件的中心设有中心柱21,中心柱21的端面与上轴承2端面相接,中心柱21周围设有定位柱22,定位柱22与端盖组件9上凸耳位置相同。定位柱22在上模下压定位时,定位柱压在端盖上表面。上模下移到端盖组件后,利用中心的压紧件与端盖接触,保证压紧件抵接在轴承的上内圈,定位完成后,利用上气动滑轨锁14将上模位置锁住。然后启动位于上模上方的伺服压机15,向端盖组件施压,从而将端盖组件与转子轴安装装配。在上模的端面上还设有防过压模块23,防过压模块23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中间的圆柱,圆柱直径小于底板宽度,防过压模块上连接有导向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