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式伺服驱动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93538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机电式伺服驱动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机电式伺服驱动器,在该机电式伺服驱动器中,外壳或外壳的一部分实施围绕其纵向中轴线的转动运动,其中,由至少一根电引线和/或电控制线构成的电线束在其第一端部与设置在外壳处的第一接头连接,并且在其第二端部与位置固定的第二接头连接。
[0002]本发明还涉及根据权利要求2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机电式伺服驱动器,在该机电式伺服驱动器中,同心伸延的柱状结构元件以外壳为出发点,该结构元件的外径相对于外壳的外径减小,其中,外壳和/或柱状结构元件实施围绕其纵向中轴线的转动运动并且容纳第一接头,由至少一根电引线和/或电控制线构成的电线束以第一接头为出发点,电线束在其另一端处与位置固定的第二接头连接。
【背景技术】
[0003]由很多应用已知电磁式伺服驱动器,在其中设有电引线或控制线的结构元件实施转动运动。在此,例如可涉及在机器人技术、机床技术或机动车技术中的应用。在具有主动式底盘调节系统的现代化的机动车中使用防侧倾稳定器,该防侧倾稳定器具有分别分配给车轮悬架中的一个的稳定器半部,其中,稳定器半部在外壳中引导并且为了平衡车辆车身的侧倾运动可通过用作执行器的伺服驱动器彼此转动。
[0004]在此,执行器包括:电动马达,由调节装置为该电动马达输送调节信号(例如转动角度的理论值和需要的转动方向);和与电动马达连接的高减速比传动器,利用该传动器将电动马达的转速降到伺服驱动器的预定的转速上。此外,例如由为传动器分配的测量装置将转动角度的理论值传递到调节装置上。出于该原因,电线从位置固定地布置在车辆底盘处的调节装置引导至稳定器半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壳。
[0005]在权利要求1和2的相应的前序部分中说明的类型的机电式伺服驱动器由SilverAtena公司的、在因特网中标题为 “Elektromechanischer ffankstabi 1 isator, AktiverZentralstabilisator zur Verbesserung der Fahrdynamik”(网页信息在2012年6月3 日进行了修改)的文献给出的信息已知。在此,外壳包括筒状构造的第一区段和立方形设计的第二区段。在立方形的区段的两个平坦伸延的面中设置有以90°的角度彼此偏移的第一接头,在第一接头中,两根电线从一个接头离开,并且一根电线从另一接头离开,电线在其另一端部处在一个插头中合到一起。电线从第一接头首先平行于伸延通过稳定器半部和外壳的纵轴线伸延并且然后彼此分开地转变到螺旋线的走向中。在电线束的电线为了与插头连接而收拢的区域中,螺旋线的走向逐渐转变到一定的半径中。在电线束穿到插头中之前,电线束相对于外壳和稳定器半部的纵轴线以一定的角度取向。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将电线束如此走向地布置在旋转运动的外壳或该外壳的一部分与位置固定的接头之间,即,在机电式伺服驱动器的运行中,尽管存在外壳的相对运动,电线束没有受到损伤。此外,电线束以及其端侧的接头应需要尽可能小的径向的结构空间。
[0007]基于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特征实现。在权利要求1后面的从属权利要求分别给出了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
[0008]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电线束的第一端部应在第一接头的区域中与外壳或和外壳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的柱状结构元件的外侧面相切或同心地伸延,并且电线束应以该区域为起点与外侧面有径向间距地同心地延伸,其中,至少一根电引线和/或电控制线分别布置在外壳或柱状结构元件的伸延通过第一接头的横向平面中。只要在权利要求1和引用权利要求1的权利要求的特征部分中涉及外壳,外壳或该外壳的一部分应在激活伺服驱动器时实施转动运动,从而还以相应的方式改变第一接头的位置。
[0009]因此,电线束的单独的电线(其如已经说明的那样构造为电引线和/或电控制线)与外壳或柱状结构元件相切或同心地始于第一接头,以便随后在结构单元中的一个的周向方向上伸延。因此,始于接头的第一区段可为笔直或弯曲伸延的电线区段。该电线区段与和该电线区段连接的电线区段(其至少部分地包围外壳或柱状结构元件)处在一个横向平面中。
[0010]如果第一接头设置在外壳处并且电线束在外壳的外侧面上至少部分地包围外壳,有意义的是,将第一接头设置在外壳的槽中并且将电线束布置在外壳的这样的区域中,在该区域中外壳的外径减小,从而第一接头和电线束的布置并未使机电式伺服驱动器的径向尺寸由于布置电线束而变大。
[0011]如继续说明的那样,同心伸延的柱状结构元件也应以外壳为出发点,该柱状结构元件具有相比于外壳更小的外径。在这种情况下,用于电线束的第一接头应相对于柱状结构元件沿径向布置,从而电线束的相应的始于该第一接头的第一端部与柱状结构元件的外侧面相切或同心地伸延。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伺服驱动器的径向的结构尺寸并未由于布置电线束(其在这种情况下至少部分地包围柱状结构元件)而变大,并且因此不存在这样的风险:弧形伸延的电线束(其根据伺服驱动器的转动方向扩张或收缩)与相邻的构件相碰并且在此受到损伤。因为始于第一接头的电线束在周向方向上的横向平面引导,所以在电线和第一接头处没有出现扭矩,否则该扭矩将使构件受到损伤。因此,根据本发明可实现这样的线路引导和线路连接:其可无碰撞、抵抗交替弯曲地以及不受温度变化影响地设计并且因此具有长的寿命。
[0012]对此替代地,根据独立权利要求2的基于其前序部分的特征表明的特征规定,电线束的第一端部在第一接头的区域中与柱状结构元件的外侧面相切或同心地伸延,并且电线束以该区域为出发点具有螺旋线的走向。
[0013]因此,相比于权利要求1的教导,根据独立权利要求2,电线束应始于与柱状结构元件的外侧面相切或同心伸延的第一区段螺旋状地延伸直至第二接头。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在线路中并且在第一接头处在任何情况下出现很小的扭矩。此外,作为螺旋线伸延的电线束受保护地位于通过柱状结构元件的直径减小获得的径向的结构空间中。在此,外壳和柱状结构元件也能不可相对转动地彼此连接,从而柱状结构元件容纳第一接头并且在外壳的内部中建立线路连接。
[0014]与此相对,根据Silver Atena 公司的公开 “Elektromechanischerffankstabilisator;Aktiver Zentralstabilisator zur Verbesserung derFahrdynamik”的电线束分开,其中,两根电线与第一接头连接,另一电线与相对于第一接头偏差90°的第二接头连接。在此,在两个接头处发生电线离开,其各自平行于伺服驱动器的纵向中轴线伸延并且然后以一定的半径转变到螺旋线的走向中。结果是,在外壳的转动运动期间不仅在电线中而且在两个接头中出现大的扭矩,其在接头和电线中导致过早的损伤。此外,电线连接部以及电线走向需要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可提供的附加的结构空间。提高的结构空间引起的后果是,电线束沿径向在伺服驱动器的外径之外延伸。相应的结构空间(电线束可没有损伤风险地在该结构空间中伸延)在很多应用中、尤其在机动车中不可提供。
[0015]在本发明的范围中还规定,第一接头构造为插头。通过该插头(其具有相应于在电线束中合并的线路的数量的插接触头)可建立与设置在外壳中的插座的连接。当然,还存在的可能性是,第一接头不可松开地设置在外壳上,其中,通过该接头可建立与伺服驱动器的电驱动器以及相应的控制元件的相应的连接。
[0016]在本发明的另一设计方案中,外壳应在形成圆环形的端面的情况下与柱状结构元件连接,其中,第一插头设有朝端面的方向上伸延的插接触头。这意味着,如已经说明的那样,电线束的各线路相对于柱状结构元件相切地或沿径向引导到插头中,而插接触头相对于电线束以直角伸延。因此,在端面中存在相应的插座,在其中插入有直角插头,其优选相对于插座密封。为了可靠性,可在插头中设置紧固元件,通过该紧固元件将插头如此固定在端面上,即,插头不可自动松开。替代于此,可取消相应的插头,其中,第一接头容纳电线束并且各线路以90°的角度与引导到外壳的内部中的相应的线路区段连接。
[0017]此外,提出电线束具有构造为电引线和/或电控制线的至少两根电线,电线通过至少一个保持架彼此引导。保持架用于如此引导各电线或线路彼此,即,电线或线路不可彼此摩擦且由此受到损伤。一个或多个保持架优选设有附加的槽口,在其中引导传感器线路。传感器线路连接设置在外壳处的传感器与第二接头并且因此没有引导到第一接头中或没有引导到第一插头中。传感器线路尤其还可在构造为电线束的第一端部的塑料包封部的第一接头或插头处经由槽口来引导。
[0018]还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将第一插头借助于卡圈固定在柱状结构元件上。在此,沿径向包围柱状结构元件的相应的区段的卡圈可一起包含到第一插头的塑料包封部中。还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在卡圈中设置至少一个凸缘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