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JT高频功率放大器匹配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2415发布日期:2018-06-05 21:10阅读:775来源:国知局
一种BJT高频功率放大器匹配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射频功率放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JT高频功率放大器匹配电路。



背景技术:

微波大功率器件及其电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又是国外限制我国的高技术产品。 射频功率放大器作为无线收发系统中的最后一级,它在整个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功率放大器本身具有很大的功耗,对于整个系统来说,功率放大器功耗甚至占整个系统功耗的60%以上,因此,设计高效率和高线性度的功率放大器成为目前功放设计的主要趋势。功率放大器工作在高频段时,由于管芯在整个频带内输入输出阻抗都比较小,如果没有内匹配网络,在PCB上设计的匹配电路时会因为阻抗变换比太大而不易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由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JT高频功率放大器匹配电路,通过片外匹配网络模块和片内匹配网络模块,使器件实现了良好的输出功率和增益特性。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JT高频功率放大器匹配电路,包括:

片外匹配网络模块,由片外输入匹配网络单元105和片外输出匹配网络单元106组成;

功率放大集成模块,由双极型晶体管和片内匹配网络模块组成,所述双极型晶体管与所述片内匹配网络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功率放大集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片外输入匹配网络单元105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功率放大集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片外输出匹配网络单元10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片内匹配网络模块包括片内输入匹配网络单元和片内输出匹配网络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片外输入匹配网络单元的输入端与输入隔直电容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输入隔直电容的另一端与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片外输出匹配网络单元的输出端与输出隔直电容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输出隔直电容的另一端与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片内输入匹配网络单元包括第一片内输入阻抗和第一片内输出阻抗,所述第一片内输入阻抗包括第一输入信号源和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源并联的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以及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源串联的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感L4,所述第一片内输出阻抗包括第一源阻抗。

进一步地,所述片内输出匹配网络单元包括第二片内输入阻抗匹配和第二片内输出阻抗,所述第二片内输入阻抗包括第二输入信号源和与所述第二输入信号源并联的电容C5和串联一电感L8,以及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源并联的电容C4与电感L7串联电路,所述第二片内输出阻抗包括第二负载阻抗。

通过片外匹配网络模块和片内匹配网络模块,使器件实现了良好的输出功率和增益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功率放大器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内匹配网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JT高频功率放大器匹配电路,包括:

片外匹配网络模块,包括片外输入匹配网络单元和片外输出匹配网络单元;

功率放大集成模块,所述功率放大集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片外输入匹配网络单元105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功率放大集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片外输出匹配网络单元10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功率放大集成模块包括双极型晶体管和片内匹配网络模块,所述双极型晶体管与所述片内匹配网络模块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片内匹配网络模块包括片内输入匹配网络单元和片内输出匹配网络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片外输入匹配网络单元的输入端与输入隔直电容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输入隔直电容的另一端与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片外输出匹配网络单元106的输出端与输出隔直电容104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输出隔直电容104的另一端与输出端102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片内输入匹配网络单元包括第一片内输入阻抗和第一片内输出阻抗,所述第一片内输入阻抗包括第一输入信号源和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源并联的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以及与所述第一输入信号源串联的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感L4,所述第一片内输出阻抗包括第一源阻抗。

进一步地,所述片内输出匹配网络单元包括第二片内输入阻抗匹配和第二片内输出阻抗,所述第二片内输入阻抗包括第二输入信号源和与所述第二输入信号源并联的电容C5和串联一电感L8,以及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源并联的电容C4与电感L7串联电路,所述第二片内输出阻抗包括第二负载阻抗。

以上对本发明运行原理进行详细介绍,上述运行原理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