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移动融冰装置用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74428发布日期:2021-01-08 11:2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移动融冰装置用散热结构,车载移动融冰装置包括整流阀组(100),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箱体(1)、集风装置(200)、出风装置(300)和风机(2);其中,

所述箱体(1)中设有内腔(3),所述箱体(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内腔(3)连通的进风口(4),所述箱体(1)的另一侧设有出风口(5);

所述集风装置(200)安装在所述内腔(3)中,所述集风装置(200)中设有集风腔(6)以及与所述集风腔(6)连通的集风口;

所述整流阀组(100)安装在所述内腔(3)中、与所述集风装置(200)相连并与所述集风口连通;

所述出风装置(300)设于所述内腔(3)中,所述出风装置(300)中设有与所述出风口(5)相连通的出风通道(7);

所述风机(2)安装在所述出风通道(7)中,所述风机(2)的吸风口与所述集风腔(6)相连通,以便所述风机(2)动作以抽送所述内腔(3)中的空气依次穿过所述整流阀组(100)和所述集风腔(6)后进入所述出风通道(7)中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移动融冰装置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5)、集风装置(200)、出风装置(300)、风机(2)和整流阀组(100)分别设有至少一个;

所述出风装置(300)、集风装置(200)和所述风机(2)分别与所述出风口(5)一一对应;

所述出风装置(300)中的出风通道(7)与对应的出风口(5)相连通;

所述风机(2)安装在对应的出风通道(7)中,所述风机(2)的吸风口与对应的集风腔(6)相连通;

所述整流阀组(100)与所述集风装置(200)对应并与对应的集风装置(200)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移动融冰装置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装置(200)包括集风罩壳,所述集风腔(6)设于所述集风罩壳中,所述集风口设于所述集风罩壳上;

和/或所述出风装置(300)包括出风罩壳,所述出风通道(7)设于所述出风罩壳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移动融冰装置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7)沿纵向设置,所述风机(2)设于所述出风通道(7)的上端部,所述出风通道(7)的下端部与所述出风口(5)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移动融冰装置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4)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进风口(4)安装有百叶窗(8);

和/或所述出风通道(7)中设有铁丝网(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移动融冰装置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阀组(100)包括多个晶闸管(10)和多个散热器(11);其中,

所述晶闸管(10)与所述散热器(11)从上往下依次间隔地层叠设置;

所述集风口包括与所述散热器(11)一一对应的第一风孔(12);

所述散热器(11)通过密封泡棉与对应的第一风孔(12)密封连接,进而通过所述第一风孔(12)与所述集风腔(6)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移动融冰装置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阀组(100)包括两块导流板(13)、多个电阻(14)和多个电容(15);其中,

两块所述导流板(13)之间形成有导流通道(16);

所述集风口包括多个用于连通所述集风腔(6)和所述导流通道(16)的第二风孔(17);

所述电阻(14)和所述电容(15)均设于所述导流通道(16)中并连接在所述导流板(13)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移动融冰装置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集风腔(6)中空气温度的温度探头(1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移动融冰装置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上还设有与所述风机(2)一一对应的风机检修口(19)以及与所述风机检修口(19)一一对应的检修门(2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移动融冰装置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移动融冰装置还包括电压互感器(21)、电抗器(22)、分压器、避雷器、隔离开关、用于连接外部交流电源的交流进线铜排以及用于与融冰线路相连的直流出线铜排,所述电压互感器(21)、电抗器(22)、分压器、避雷器、隔离开关、交流进线铜排和直流出线铜排均设于所述内腔(3)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移动融冰装置用散热结构,它包括箱体、集风装置、出风装置和风机;车载移动融冰装置包括整流阀组;所述箱体中设有内腔,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风口,所述箱体的另一侧设有出风口;所述集风装置中设有集风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集风腔和所述内腔的集风口;所述整流阀组与所述集风装置相连并与所述集风口连通;所述出风装置中设有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的出风通道;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出风通道中,所述风机的吸风口与所述集风腔相连通,以便所述风机动作以抽送所述内腔中的空气依次穿过所述整流阀组和所述集风腔后进入所述出风通道中排出。本实用新型能够改善对整流阀组的散热效果,提高散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徐敏;宋戈;杨懿功;王超;骆汉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7
技术公布日:2021.01.0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