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料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714222阅读:来源:国知局
br>[0068]另外,在处于第二链轮62与第三链轮63之间的轨道38的上方形成有空间38c。
[0069]控制部39对供料器21进行控制,对第一伺服电动机22及第二伺服电动机23的旋转进行控制。控制部39具有微处理器、向伺服电动机22、23供给驱动电流的驱动器。
[0070]在第三链轮63的下游侧的主体21b上设有第一传感器65,该第一传感器65检测载带900的有无并将其检测信号输出至控制部39。第一传感器65是对后述的输送带910与待机带920的边界部分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在第二链轮62的上游侧的主体21b上设有第二传感器66,该第二传感器66检测载带900的有无并将其检测信号输出至控制部39。关于该第二传感器66的作用,在后文叙述。
[0071](带剥离单元)
[0072]接下来,使用图9?图14对本实施方式的带剥离单元70进行说明。如图4和图9所示,在供料器21的前方部的上部,带剥离单元70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紧贴于供料器21的主体21b。带剥离单元70用于剥离输送到供给位置21a的载带900的盖带902。
[0073]如图9?图13所示,带剥离单元70具有下侧开放的箱形的单元主体71。单元主体71的两侧壁71a、71b的前后通过螺丝等紧固单元而固定于主体21b的两侧面。在两侧壁71a、71b之间对载带900进行引导。如图10所示,在单元主体71的上壁71c的前部形成有切口部71cl。如图11所示,切口部71cl的前部为供给位置21a,收纳于载带900的收纳部901a的元件从该切口部71cl被吸嘴47吸附而取出。
[0074]如图11所示,在供给位置21a(切口部71cl)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主体21b上设有第一链轮61。即,位于第一链轮61的顶部的第一^合突起61a位于切口部71cl (供给位置21a)的输送方向下游侧。
[0075]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单元主体71的上壁71c,板状的刀具部件72以覆盖切口部71cl的方式固定在轨道38(载带900)的上方位置。在刀具部件72的后方具有将载带900的盖带902剥离的前端锐利的刀尖72a。
[0076]如图11所示,在刀具部件72的刀尖72a的输送方向上游侧设有第二链轮62。即,位于第二链轮62的顶部的第二卡合突起62a位于刀具部件72的刀尖72a的输送方向上游侧。
[0077]刀具部件72的刀尖72a配置在与将两端粘接于载带900的盖带902的一方的端部(卡合孔901b侧的端部)对应的位置。并且,刀具部件72的刀尖72a通过载带900的输送而插入基带901与盖带902之间,保持盖带902的另一方的端部的粘接状态,并将盖带902的一方的端部剥离。
[0078]另外,在载带900的卡合孔901b与第一卡合突起61a卡合的情况下,载带900被第一链轮61拉拽,通过刀具部件72的刀尖72a而将盖带902的一方的端部剥离。另一方面,在先行的载带900被供料器21完全送给,新的载带900的仅形成于最前头部的卡合孔901b与第二卡合突起62a卡合的情况下,载带900被第二链轮62向刀具部件72压入,通过刀具部件72的刀尖72a来剥离盖带902的一方的端部。
[0079]如图10所示,板状的折回部件73以与载带90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的方式设于单元主体71的上壁71c上。折回部件73抬起并折回剥离后的盖带902的一方的端部。在盖带902的宽度方向上倾斜的倾斜面73a沿着载带900的输送方向以预定长度形成于折回部件73。折回部件73的倾斜面73a相对于刀具部件72沿盖带902的宽度方向突出。
[0080]折回部件73通过倾斜面73a将由刀具部件72的刀尖72a剥离后的盖带902的一方的端部逐渐抬起并折回,而使收纳有供给到供给位置21a的元件的收纳部901a的上表面开放(露出)。如图14所示,通过折回部件73的倾斜面73a而折回的盖带902被强制性地压入折回部件73与载带900(基带901)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而维持收纳部901a的上表面的开放状
??τ ο
[0081]由此,不需要以往那样将盖带902折回并回收的格外的回收机构,能够将盖带902与载带900的基带901—体地回收。另外,图9中的74是用于一起回收载带900与盖带902的引导件,其固定在供料器主体21b的前端部。
[0082](供料器的动作)
[0083]以下,对供料器21的动作进行说明。作业者将载带900插入到图4所示的插入凹部32a与轨道38的后端之间。然后,第四卡合突起64a与形成于所插入的载带900的前端部的卡合孔901b卡合,该载带900由第四链轮64向第三链轮63输送。第四卡合突起64a仅形成于第四链轮64的外周的一部分,因此当第四卡合突起64a与形成于所插入的载带900的前端部的卡合孔901b卡合时,该载带900间歇地向第三链轮63侧移动。因此,载带900不会急剧地被引入第三链轮63侧,因此安全。
[0084]由第四链轮64向下游侧送给的载带900的前端从进入部33b向按压部33d的下方进入。并且,当形成于载带900的最前头部的卡合孔901b与第三卡合突起63a卡合时,通过第三链轮63将载带900向第二链轮62输送。在第三链轮63的外周,遍及整周地形成有第三卡合突起63a,因此可在短时间内将载带900输送至第二链轮62侧。另外,输送带910被按压部33d从上方按压,而避免了卡合孔901b与第三卡合突起36a的卡合松脱。
[0085]载带900的前端从引导部28b与轨道38之间向上浮防止部件28的下方进入。载带900的前端由上浮防止部件28抑制从轨道38的浮起,并向第二链轮62输送。
[0086]当第二传感器66检测到由第三链轮63输送的载带900的最前头时,控制部39通过使第一伺服电动机22及第二伺服电动机23间歇地旋转,而使链轮61?64间歇地旋转元件间距P1(图2所示)量。此时,控制部39使第一伺服电动机22的旋转比第二伺服电动机23的旋转开始早地开始,以使形成于载带900的前端部的卡合孔901b与第二卡合突起62a卡合。这样,即使第二链轮62与第三链轮63的旋转轴间距离设定得比孔间距P2的倍数的正规距离短,通过使第二链轮62的旋转比第三链轮63的旋转早开始,而使形成于载带900的前端部的卡合孔901b与第二卡合突起62a卡合。
[0087]接下来,控制部39在形成于载带900的最前头部的卡合孔901b与第二卡合突起62a卡合的时刻,以相同的时刻进行第一伺服电动机22和第二伺服电动机23的旋转的开始,使第一伺服电动机22及第二伺服电动机23间歇地旋转,由此,第三链轮63及第二链轮62以相同的相位间歇地旋转。如上所述,第二链轮62与第三链轮63的旋转轴间距离设定得比孔间距P2的倍数的正规距离短,因此如图15所示,第三链轮63与第二链轮62之间的载带900向上方松弛,从该第三链轮63与第二链轮62之间的轨道38向上方分离。
[0088]并且,通过间歇地旋转的第二链轮62而载带900被输送至带剥离单元70,通过带剥离单元70而盖带902被从载带900剥离。并且,当形成于载带900的最前头的卡合孔901b与第一^合突起6 la卡合时,通过第一链轮61将收纳于载带900的元件依次定位于供给位置2 la并进行供给。
[0089]在输送中的载带900即输送带910由供料器21输送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输送带910按压抵接部31a,止动部件31克服弹簧36的作用力向停止部31c接近轨道38的方向摆动,而止动部件31的后下端与输送带910的上表面接触。
[0090]作业者将待机的载带900即待机带920插入到插入凹部32a与输送带910之间。然后,由于止动部件31的后下端与输送带910的上表面接触,因此待机带920的如端与止动部件31的停止部31c抵接,待机带920向下游的输送被阻止,待机带920在输送带910的上方待机。
[0091]待机带920被上游侧按压部件32按压于输送带910。因此,防止了待机带920的前端从输送带910的浮起,防止了待机带920的前端进入上游侧按压部件32的前端与止动部件31的后端之间。
[0092]另外,输送带910卷绕于前方侧的带盘810。另外,待机带920卷绕于后方侧的带盘820。
[0093]如图6所示,当输送带910的后端被输送至比待机带920的前端更靠下游侧的位置时,成为待机带920载置在轨道38上的状态,形成于待机带920的最前头部的卡合孔901b与第四卡合突起64a卡合。并且,由第四链轮64送给的载带900的前端从进入部33b向按压部33d的下方进入。并且,当形成于载带900的最前头部的卡合孔901b与第三卡合突起63a卡合时,通过第三链轮63将载带900向第二链轮62输送,如上所述输送至供给位置21a。
[0094]当作为待机带920的载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