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4642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测漏装置。



背景技术:

喇叭是汽车的音响信号装置,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根据需要发出音响信号,警告行人和其他车辆的注意,保证交通安全。喇叭外壳的密封性直接关系到喇叭音箱的质量,因此出厂前会对喇叭外壳进行漏气测试。目前使用的测试装置操作繁琐,测试结果不准确,无法保证出厂质量,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测漏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测漏装置,包括多个支脚、安装在所述支脚上的顶板、垫板和控制器,所述顶板上安装有气缸,所述垫板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所述顶板与垫板之间设置有多个立柱,所述立柱上套设有支板,所述气缸与所述支板固定,所述支板连接有封口组件,所述封口组件包括压杆、固定在所述压杆自由端上的压头,所述压头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连接有气泵,所述气管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立柱上固定有圆柱筒,所述圆柱筒与支板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气缸、气泵、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测漏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立柱上套设有倒T形筒,所述倒T形筒与弹簧的上端抵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测漏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立柱的数量为四个,前后两个所述立柱之间套固有水平板,所述圆柱筒固定在所述水平板上。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测漏装置进一步包括所述支脚的数量为四个。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测漏装置进一步包括位于前方的两个支脚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对射式光电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测漏装置进一步包括四个所述支脚上还安装有支板、位于所述支板下方的底板。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测漏装置进一步包括每个所述支脚的下端均安装有脚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气缸驱动压头压紧在被测喇叭的开口上,密封性好,测试结果准确可靠,自动化程度,工作效率高,降低时间成本,同时弹簧的设置能够对支板起缓冲作用,避免压头快速压向喇叭时对喇叭造成损伤,确保喇叭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测漏装置,包括多个支脚2、安装在支脚2上的顶板4、垫板6和控制器8,顶板4上安装有气缸10,垫板6位于顶板4的下方,被测喇叭外壳放置在垫板6上,垫板6上设置多个安装孔11,多个定位块(图中未示出)紧固在安装孔11上将被测喇叭外壳卡持住,顶板4与垫板6之间设置有多个立柱12,立柱12上套设有支板14,气缸10与支板14固定,支板14连接有封口组件,封口组件包括压杆16、固定在压杆16自由端上的压头18,优选压头18呈圆柱状,压头18连接有气管20,气管20连接有气泵22,气管20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24,立柱12上固定有圆柱筒26,圆柱筒26与支板14之间设置有弹簧28,这样,支板14带动压头18压向外壳时能够起缓冲作用,避免压头18快速压向外壳时对外壳造成损伤,确保外壳的质量,气缸10、气泵22、压力传感器24均与控制器8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选立柱12上套设有倒T形筒30,倒T形筒30与弹簧28的上端抵接,这样通过支板14与倒T形筒30接触时,倒T形筒30即可压缩弹簧28,即可使支板14受到缓冲力,避免支板14下降距离过长。

本实用新型优选立柱12的数量为四个,前后两个立柱12之间套固有水平板32,圆柱筒26固定在水平板32上,可以将对圆柱筒26的压力转移到水平板32上,使得受力均匀,同时压住外壳的开口的压力也均匀,提高密封性。

为了提高装置的稳固性,本实用新型优选支脚2的数量为四个。

位于前方的两个支脚2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对射式光电传感器34,当手伸进去时对射式光电传感器34即检测到,装置停止工作,避免气缸10带动压头18压伤手,提高安全性。

四个支脚2上还安装有支板36、位于支板36下方的底板38,可在支板36、底板38上放置其它的部件,不需要用手拿着。

每个支脚2的下端均安装有脚轮40,便于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控制器8发出信号,气缸10启动,通过支板14带动压杆16向下运动,压杆16带动压头18压住被测外壳的开口,气泵22启动,通过气管20往压头18内通气,气体沿压头18进入被测外壳内,一段时间后停止通气,压力传感器24检测有无气压的变化,若没有,表示外壳气密性好,不漏气;若有变化,表示外壳漏气。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