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5651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内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内装置(例如车辆音频系统、车辆导航系统等),已经有这样的装置,它包括装置本体,该装置本体安装在车辆车厢内;以及前部面板,该前部面板布置在装置本体的前表面处,并设有用于操作该装置本体的操作部件,例如参考日本专利公开No.2002-166786。
车辆内装置在前部面板朝后的状态下并入车辆车体位置中,例如仪表板、中心控制板等。
因此,当车辆内装置布置在车辆车体的、面对驾驶员座位或副驾驶座位前侧的位置处时,坐在这两个座位中的一个上的用户能够很容易地操作该操作部件,但是坐在其它座位上的用户就不能很容易地操作所述部件。

发明内容
同时,在大部分这种车辆内装置中,车辆内装置布置在中心控制板处并在驾驶员座位和副驾驶座位之间的中间位置处。因此,坐在驾驶员座位和副驾驶座位上的用户在操作该操作部件时都感觉困难。
因此,需要一种车辆内装置,它能够由坐在驾驶员座位和副驾驶座位上的用户很容易地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内装置,它包括装置本体,该装置本体安装在车辆车厢内;以及前部面板,该前部面板布置在装置本体的前表面处,并设有用于操作该装置本体的操作部件;其中,设有一个使装置本体和前部面板相互连接的驱动机构,且该驱动机构可操作而使得前部面板在一安装使用位置和一倾斜的使用位置之间运动,在该安装使用位置,前部面板安装在装置本体的前表面上,而在该倾斜的使用位置,前部面板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中的一个比另一个相对于装置本体的前表面更向前凸出。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前部面板能够运动至所述倾斜的使用位置,在该处,前部面板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中的一个比另一个相对于装置本体的前表面更向前凸出。因此,不管装置本体的安装位置如何,前部面板的前表面都能够朝着用户。因此,用户更容易操作该操作部件,这有利于提高在使用车辆内装置时的方便性。


图1是表示根据一实施例的车辆内装置的前部面板处于安装位置时的状态的透视图;图2是表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车辆内装置的前部面板处于向前运动的位置时的状态的透视图;图3是表示车辆内装置的前部面板处于向前运动的位置且为第二姿态时的状态的透视图;图4A是表示车辆内装置的前部面板处于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时的状态的透视图;而图4B是表示车辆内装置的前部面板处于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时的状态的透视图;图5A是表示车辆内装置的前部面板处于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且处于第二姿态时的状态的透视图;而图5B是表示车辆内装置的前部面板处于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且处于第二姿态时的状态的透视图;图6是表示车辆内装置的前部面板处于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时的状态的透视图;图7是表示车辆内装置的前部面板处于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时的状态的透视图;图8是前部面板和驱动机构的正视图;
图9是前部面板和驱动机构的平面图;图10是前部面板和驱动机构的左侧视图;图11是前部面板和驱动机构的右侧视图;图12是前部面板和驱动机构的透视图;图13是左侧驱动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14是右侧驱动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15表示左侧驱动机构的操作;图16表示左侧驱动机构的操作;图17表示左侧驱动机构的操作;图18表示左侧驱动机构的操作;图19表示左侧驱动机构的操作;图20表示左侧驱动机构的操作;图21表示右侧驱动机构的操作;图22表示右侧驱动机构的操作;图23表示右侧驱动机构的操作;图24表示右侧驱动机构的操作;图25表示右侧驱动机构的操作;图26表示右侧驱动机构的操作;图27表示右侧驱动机构的操作;图28表示右侧驱动机构的操作;图29表示右侧驱动机构的操作;图30是第一和第二球窝接头的透视图;图31表示车辆内装置安装在车辆车厢内时的状态;以及图32是表示车辆内装置中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实施例。
图1至7是本发明该实施例的车辆内装置10的透视图。
如图1至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辆内装置10是车辆音频系统,该车辆音频系统通过对记录介质进行装载和卸载来使用盘形记录介质(光盘)例如CD、MD、DVD等。
车辆内装置10包括装置本体12,车辆音频系统的主要部件装入该装置本体12中;以及前部面板16,该前部面板16有多个操作部件14,用于操作装置本体12。装置本体12和前部面板16通过驱动机构18而相互连接。
如图1和3所示,装置本体12有壳体20,该壳体20有扁长方体的形状。
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有沿左右方向拉长的矩形形状,且前表面设有装载/卸载门22,用于通过它来对盘形记录介质进行装载和卸载。
前部面板16用于打开和关闭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且在前部面板16的前表面处,显示单元1012(见图32)以朝前状态布置。显示单元1012例如包括LED或液晶显示器。
多个操作部件14布置在前部面板16的前表面处,且操作部件14构成操作单元1010(见图32)。
尽管未示出,但操作部件14包括音量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扬声器18产生的音量(见图32);操作开关,用于开始和停止对记录在盘形记录介质D上的信号的再现、音调的选择、盘形记录介质D的快速前进、快速后退和弹出等;以及调谐开关,用于在调谐器单元中调谐。
而且,如图32所示,操作部件14包括打开/关闭按钮14A,用于打开和关闭前部面板16;左侧正常旋转按钮14B和左侧反向旋转按钮14C,用于使左侧驱动机构26(后面将介绍)中的马达30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以及右侧正常旋转按钮14D和右侧反向旋转按钮14E,用于使右侧驱动机构28(后面将介绍)中的马达74正常旋转和反向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部件14和显示单元1012通过可弯曲的基板11(见图32)而与控制单元1014(后面将介绍)电连接,该可弯曲的基板11布置在装置本体12和前部面板16之间,因此,控制信号从控制单元1014传送给操作部件14和显示单元1012,或者反向。
图31表示车辆内装置10安装在车辆车厢中时的状态,而图32是表示在车辆内装置10中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31所示,装置本体12并入车辆车体的一位置中,例如位于车辆车厢2中的仪表板2A和中心控制板2B;在本实施例中,装置本体12并入中心控制板2B中,该中心控制板位于驾驶员座位和副驾驶座位之间,且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面对车辆车厢内部。
如图32所示,车辆音频系统的主要部分例如包括再现单元1002、调谐器单元1004、音频输出单元1006、操作单元1010、显示单元1012、控制单元1014等。
再现单元1002是用于再现记录在盘形记录介质D(例如CD、MD、DVD等)上的数据(例如音频数据)的单元,并用于输出音频信号等。顺便说明,可以提供用于记录和再现盘形记录介质D上的数据的记录/再现单元,以代替再现单元1002。
调谐器单元1004是用于接收从无线广播站传播的电磁波(例如AM波和FM波)并用于输出音频信号的单元。
音频输出单元1006是用于进行预定信号处理(包括对通过控制单元1014供给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的单元,并用于将处理后的信号供给装于车辆车厢2中的扬声器18,从而由扬声器18产生声音。
操作单元1010是用于给出再现单元1002、调谐器单元1004和音频输出单元1006的操作指令的单元,且根据操作单元1010上的操作而产生的控制信号被供给控制单元1014。
显示单元1012是用于通过使用字符、标记、图标或图像等根据由控制单元1014进行的控制而显示再现单元1002、调谐器单元1004、音频输出单元1006等的工作状态的单元。
控制单元1014是用于控制再现单元1002、调谐器单元1004、音频输出单元1006、操作单元1010和显示单元1012的单元。
顺便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再现单元1002、调谐器单元1004、音频输出单元1006和控制单元1014布置在装置本体12中,而操作单元1010和显示单元1012布置在前部面板16中。
另外,装置本体12设有用于使驱动机构18运动的马达30和74,且马达30和74的旋转由控制单元1014来控制。
下面将介绍驱动机构18。
图8是前部面板16和驱动机构18的正视图,图9是前部面板16和驱动机构18的平面图,图10是前部面板16和驱动机构18的左侧视图,图11是前部面板16和驱动机构18的右侧视图,图12是前部面板16和驱动机构18的透视图,图13是左侧驱动机构的分解透视图,而图14是右侧驱动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前部面板16布置成可从保持器24上拆卸,该保持器24由驱动机构18支承。
在第一姿态的前部面板16(这时前部面板16平行于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通过驱动机构18而运动至如图1所示的安装使用位置、如图2所示的向前运动的位置和如图4至7所示的倾斜的使用位置,在所述安装使用位置时,前部面板16安装在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上;在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时,前部面板16向前运动,同时保持与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平行;而在所述倾斜的使用位置时,前部面板16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中的一个比另一个相对于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更向前凸出。
如图8至12中所示,驱动机构18包括左侧驱动机构26,该左侧驱动机构26布置在装置本体12左侧部分处,并与前部面板16的左侧部分连接;以及右侧驱动机构28,该右侧驱动机构28布置在装置本体12的右侧部分处,并与前部面板16的右侧部分连接。
如图13中所示,左侧驱动机构26包括马达30、齿轮组32、凸轮板34、引导板36、左侧前后运动臂38、垂直摆动臂40等。
马达30的动力通过齿轮组32而减速传递给凸轮板34,且凸轮板34通过马达30的正常和反向旋转而正常和反向旋转。
凸轮板34布置成使它的轴线沿左右方向设置,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42凸出地布置在凸轮板34的端面上,且凸轮板34设有止动凸轮槽44和垂直摆动凸轮槽46。
顺便说明,构成齿轮组32的齿轮3203和凸轮板34通过支承轴4802、4804而被可旋转地支承在板48上,该板48安装在壳体20上。
如图13所示,引导板36设在凸轮板34的外侧,引导板36安装在壳体20上。
引导板36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引导板36的后半部分设有上部引导槽50和下部引导槽52,该上部引导槽50和下部引导槽52线性延伸,且在它们之间垂直隔开。下部引导槽52比上部引导槽50更向前延伸。
引导板36的前半部分设有上部引导槽54和下部引导槽56,该上部引导槽54和下部引导槽56线性延伸,且在它们之间垂直隔开。下部引导槽56在它的前端设有释放槽5602,用于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42。释放槽5602经过上部引导槽54的下侧和前侧而伸向上侧。
如图13所示,左侧前后运动臂38在装置本体12的左侧部分处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它的前端与前部面板16的左侧部分连接。
垂直延伸且在它的上端开口的槽58A布置在沿左侧前后运动臂38的延伸方向的中间部分中,向内侧凸出的止动凸轮销60和向外侧凸出的凸轮销62布置在槽58A后侧的一定位置处,且向内侧凸出的凸轮销64布置在沿左侧前后运动臂38的延伸方向的后端处。
顺便说明,槽58A的下部形成为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58,因此,前后第一凸轮槽58的上端打开。
凸轮板34的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42穿过引导板36中的下部引导槽56或释放槽5602而延伸,并与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58接合。
布置在左侧前后运动臂38的中间部分处的止动凸轮销60与引导板36中的上部引导槽54接合,并容纳于凸轮板34中的止动凸轮槽44中。
在左侧前后运动臂38的后端处的凸轮销64与引导板36中的上部引导槽50接合。
如图13和30中所示,在左侧前后运动臂38的前端处,布置在保持器24左端的球形元件2402与布置在左侧前后运动臂38前端的管形部件3802接合。球形元件2402和管形部件3802构成第一球窝接头102;因此,左侧前后运动臂38的前端和保持器24的左端通过第一球窝接头102而相互连接。
如图13中所示,垂直摆动臂40沿前后方向在左侧前后运动臂38的外侧延伸,且它的前端与前部面板16的左侧部分的下端连接。
垂直延伸并在它的上端开口的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66布置在沿垂直摆动臂40的延伸方向的中间部分中,向内侧凸出的垂直摆动凸轮销68布置在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66后侧的位置处,凸轮槽70布置在垂直摆动凸轮销68的下侧,且向内侧凸出的凸轮销72布置在垂直摆动臂40的后端处。
凸轮板34的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42穿过引导板36中的下部引导槽56或释放槽5602并穿过左侧前后运动臂38中的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58而延伸,并与在垂直摆动臂40中的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66接合。
在垂直摆动臂40的中间部分处的垂直摆动凸轮销68形成为这样,即,使它能够穿过在引导板36中的下部引导槽56或释放槽5602而延伸,并能够与在凸轮板34中的垂直摆动凸轮槽46接合。
在左侧前后运动销38的中间部分处的凸轮销62与垂直摆动臂40的中间部分中的引导槽70接合。
在垂直摆动销40的后端处的凸轮销72与引导板36中的下部引导槽52接合。
如图13和30中所示,在垂直摆动臂40的前端处,布置在垂直摆动臂40的前端处的球形元件4002与布置在保持器24的左端处的管形部件2404接合。球形元件4002和管形部件2404构成第二球窝接头104。
因此,垂直摆动臂40沿前后方向运动时,保持器24垂直摆动,且以第一球窝接头102的位置作为中心。
如图14所示,右侧驱动机构28包括马达74、齿轮组76、凸轮板78、引导板80、右侧前后运动臂82等。
马达74的动力通过齿轮组76而减速传递给凸轮板78,且凸轮板78通过马达74的正常和反向旋转而正常和反向旋转。
凸轮板78布置成使它的轴线沿左右方向设置,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84布置在凸轮板78的端面上,且凸轮板78设有前后运动第二凸轮槽86。
顺便说明,构成齿轮组76的齿轮7602和凸轮板78通过支承轴8802、8804而被可旋转地支承在板88上,该板88安装在壳体20上。
板88设有向外侧凸出的凸轮销89。
如图14中所示,引导板80布置在凸轮板78的外侧,且引导板80安装在壳体20上。
引导板80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引导板80的后半部分设有线性延伸的引导槽90。
引导板80的前半部分设有沿前后方向线性延伸的引导槽92,且用于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84的释放槽9202(该释放槽9202与引导槽92连通)布置在该引导槽92的前端处。
如图14所示,右侧前后运动臂82在装置本体12的右侧部分处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它的前端与前部面板16的右侧部分连接。
垂直延伸且在它的上端开口的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94布置在沿右侧前后运动臂82的延伸方向的中间部分中,向内侧凸出的前后运动第二凸轮销96布置在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94后侧的一定位置处,且向内侧凸出的凸轮销98布置在沿右侧前后运动臂82的延伸方向的后端处。
沿右侧前后运动臂82的延伸方向的后半部分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引导槽99。
凸轮板78的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84穿过引导板80中的引导槽92或释放槽9202而延伸,并与在右侧前后运动臂82中的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94接合。
布置在右侧前后运动臂82的中间部分处的前后运动第二凸轮销96选择性地与引导板80中的引导槽92和凸轮板78中的前后运动第二凸轮槽86中的一个接合。
在右侧前后运动臂82的后端处的凸轮销98与引导板80中的引导槽90接合。
板88的凸轮销89与右侧前后运动臂82中的引导槽99接合。
如图14中所示,在右侧前后运动臂82的前端处,布置在安装件2410右端的球形元件2404与布置在右侧前后运动臂82前端的管形部件8202接合,球形元件2404和管形部件8202构成第三球窝接头106;因此,右侧前后运动臂82的前端和前部面板16的右侧部分通过第三球窝接头106而相互连接。顺便说明,安装件2410安装在保持器24的右侧部分上。
下面将介绍运动。
在下面的说明中,假定马达30和74的正常旋转、反向旋转和停止由控制单元1014来控制。
<安装使用位置>
下面将从前部面板16位于安装使用位置且处于它的第一姿态时的状态(如图1所示)开始介绍。
下面将介绍左侧驱动机构26。
如图15中所示,凸轮板34的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42与在左侧前后运动臂38中的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58的垂直中间部分接合,同时,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42与在垂直摆动臂40中的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66的上部部分接合。
在左侧前后运动臂38的中间部分处的止动凸轮销60与引导板36中的上部引导槽54的后端接合,并位于凸轮板34中的止动凸轮槽44的外端附近的一位置处。
在左侧前后运动臂38的后端处的凸轮销64与在引导板36中的凸轮槽54的后端接合。
左侧前后运动臂38的凸轮销62与在垂直摆动臂40的中间部分中的凸轮槽70的前端接合。
垂直摆动臂40的垂直摆动凸轮销68与引导板36中的下部引导槽56的后端接合。
在垂直摆动臂40的后端处的凸轮销72与在引导板36中的下部引导槽52的后端接合。
下面将介绍右侧驱动机构28。
如图21所示,凸轮板78的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84与在右侧前后运动臂82中的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94的上端接合。
在右侧前后运动臂82的中间部分处的前后运动第二凸轮销96与引导板80中的引导槽92的后端接合。
右侧前后运动臂82的凸轮销89与引导槽99的前端接合。
在右侧前后运动臂82的后端处的凸轮销98与在引导板80中的凸轮槽90的后端接合。
在该状态下,前部面板16处于它的第一姿态,这样,它的前表面平行于壳体20的前表面,且装载/卸载门22通过该前部面板16而关闭。
<向前运动的位置>
下面将介绍前部面板16从安装使用位置运动至向前运动的位置时的情况。
当在左侧驱动机构中的马达30在前部面板16位于安装使用位置的状态下进行正常旋转时,如图15所示,凸轮板34正常旋转,因此,左侧前后运动臂38和垂直摆动臂40通过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42、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58和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66的作用而成一体向前运动。
在这样向前运动时,在中间部分处的止动凸轮销60在上部引导槽54中向前运动,并朝着止动凸轮槽44中的内端运动。另外,在后端处的凸轮销64和72分别在上部引导槽50和52中向前运动。另外,垂直摆动凸轮销68在下部引导槽56中向前运动。
另外,当在右侧驱动机构中的马达74在前部面板16位于安装使用位置的状态下正常旋转时,如图21所示,凸轮板78正常旋转,因此,右侧前后运动臂82通过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84和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94的功能而向前运动,前后运动第二凸轮销96在引导槽92中向前运动,而在后端处的凸轮销98在凸轮槽90中向前运动。
在左侧驱动机构26中,通过马达30进一步正常旋转,如图16中所示,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42与在左侧前后运动臂38中的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58的上端接合并与在垂直摆动臂40中的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66的上端接合,且左侧前后运动臂38和垂直摆动臂40分别位于它的向前运动的位置处。
另外,止动凸轮销60位于凸轮槽54的前端。
另外,垂直摆动臂40的凸轮销72位于沿下底部引导槽52的延伸方向的中间部分处,而左侧前后运动臂38的凸轮销62位于凸轮槽70的前端。
另外,凸轮销64位于上部凸轮槽50的前端。
在右侧驱动机构28中,通过马达74进一步正常旋转,如图22所示,凸轮板78的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84在右侧前后运动臂82的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94中先向下运动,然后向上运动,并与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94的上端接合,因此,右侧前后运动臂82位于它的向前运动的位置。
另外,前后运动第二凸轮销96位于在前后运动第二凸轮槽86的弓形部分之前的位置处。
另外,凸轮销98位于沿引导槽90的延伸方向的中间部分处,且凸轮销89位于沿引导槽99的延伸方向的中间位置处。
通过使左侧前后运动臂38、右侧前后运动臂82和垂直摆动臂40位于它们各自的向前运动的位置,前部面板16位于它的向前运动的位置,这样,它的前表面平行于壳体20的前表面,如图2中所示。
顺便说明,马达30和74的旋转量由控制单元1014来控制,这样,左侧前后运动臂38、右侧前后运动臂82和垂直摆动臂40从它们的安装使用位置至它们的向前运动的位置的运动量相等。
<在向前运动的位置从第一姿态转变成第二姿态>
通过在前部面板16到达向前运动的位置之后使在右侧驱动机构28中的马达74停止并只使得在左侧驱动机构26中的马达30进一步正常旋转,前部面板16从第一姿态转变成第二姿态。
更具体地说,在左侧驱动机构26中,如图17和18中所示,通过使凸轮板34进一步旋转,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42从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58、66的上端脱开至上侧。
在左侧前后运动臂38中,当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42从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58中脱开时,止动凸轮销60与止动凸轮槽44的弓形部分接合,这样,即使凸轮板34进一步旋转,左侧前后运动臂38也保留在它的向前运动的位置。
在垂直摆动臂40中,当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42从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66中脱开时,垂直摆动凸轮销68与垂直摆动凸轮槽46接合,且垂直摆动臂40随着凸轮板34的旋转而向前运动。
具体地说,在左侧驱动机构26中,左侧前后运动臂38保留在它的向前运动的位置,只有垂直摆动臂40向前运动。
另一方面,在右侧驱动机构28中,马达74停止,如图23和24中所示,这样,凸轮板78并不旋转,且右侧前后运动臂82保留在它的向前运动的位置。
通过只有垂直摆动臂40向前运动,保持器24以第一和第三球窝接头102、106的位置作为中心而向上摆动,从而形成保持器24斜朝向上的状态。如图3中所示,前部面板16处于它的第二姿态,这样,它的前表面斜朝向上,且盘形记录介质能够通过装载/卸载门22而被装载和卸载。
另外,当左侧驱动机构26的马达30在前部面板16处于第二姿态的状态下反向旋转时,只有垂直摆动臂40通过与上述相反的运动而缩回,因此,前部面板16从第二姿态返回第一姿态。
顺便说明,通过使左侧和右侧驱动机构26、28中的马达30、74在前部面板返回第一姿态并处于它的向前运动的位置时反向旋转,前部面板16通过与上述运动相反的运动而从向前运动的位置返回安装使用位置。
<从安装使用位置至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
另外,当只有左侧驱动机构26中的马达30在前部面板16位于图1中所示的安装使用位置的状态下正常旋转时,左侧前后运动臂38和垂直摆动臂40通过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42和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58、66的作用而向前运动,如图19中所示。然后,当左侧前后运动臂38和垂直摆动臂40到达它们的向前运动的位置时,如图20中所示,马达30停止。
在该状态下,如图4A所示,前部面板16处于它的倾斜的使用位置,在该处,它的左侧部分相对于它的右侧部分凸出,且以第三球窝接头106为支点。换句话说,前部面板16处于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在该处,它的左侧部分朝着前侧凸出,同时它的右侧部分保持在安装使用位置。在该状态下,在本实施例中保证操作部件14能够由坐在驾驶员座位上的用户很容易地操作。
顺便说明,当在左侧驱动机构26中的马达30在前部面板16位于图4A中所示的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的状态下正常旋转时,左侧前后运动臂38和垂直摆动臂40通过与上述相反的运动而缩回,因此前部面板16返回图1中所示的安装使用位置。
<从安装使用位置至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
另外,当只有右侧驱动机构28中的马达74在前部面板16位于图1中所示的安装使用位置的状态下正常旋转时,右侧前后运动臂82通过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84和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94的作用而向前运动,如图25中所示。然后,当右侧前后运动臂82到达它的向前运动的位置时,马达74停止。
在该状态下,如图4B所示,前部面板16处于它的倾斜的使用位置,其中,它的右侧部分相对于它的左侧部分凸出,且以第一球窝接头102为支点。换句话说,前部面板16处于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其中,它的右侧部分朝着前侧凸出,同时它的左侧部分保持在安装使用位置。在该状态下,在本实施例中保证操作部件14能够由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用户很容易地操作。
顺便说明,当右侧驱动机构28中的马达74在前部面板16位于图4B中所示的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的状态下反向旋转时,右侧前后运动臂82通过与上述相反的运动而缩回,因此前部面板16返回图1中所示的安装使用位置。
<在向前运动的位置从第一姿态向第二姿态转变,以便获得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
当只有右侧驱动机构28中的马达74在前部面板16位于向前运动的位置和处于第二姿态的状态下反向旋转时,如上所述,前部面板直接设置成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同时采取第二姿态。
具体地说,当马达74反向旋转时,前后运动第二凸轮销96在前后运动凸轮槽94中向下运动,而右侧前后运动臂82缩回,然后停止于在安装使用位置前侧的一位置处,从而形成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其中,前部面板16的左侧部分相对于右侧部分凸出,如图5A和27所示。
在前部面板16位于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并处于第二姿态的状态下,操作部件14能够由坐在驾驶员座位上的用户更容易地操作。另外,在该状态下,盘形记录介质能够通过装载/卸载门而被装载和卸载。
顺便说明,当右侧驱动机构28中的马达74在前部面板16位于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并处于第二姿态的状态下正常旋转时,右侧前后运动臂82通过与上述相反的运动而向前运动,因此,前部面板16返回向前运动的位置,同时采取第二姿态。
<在向前运动的位置从第一姿态向第二姿态转变,以便获得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
当只有右侧驱动机构28中的马达74在前部面板16位于向前运动的位置和处于第二姿态的状态下正常旋转时,如上所述,前部面板16设置成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同时采取第二姿态。
具体地说,当右侧驱动机构28的马达74正常旋转时,如图28中所示,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84从前后运动凸轮槽94的上端脱开,同时,前后运动第二凸轮销96与前后运动第二凸轮槽86接合,这样,右侧前后运动臂82通过凸轮板78的正常旋转而向前运动。
当右侧前后运动臂82从向前运动的位置凸出预定量时,如图29中所示,前后运动第二凸轮销96到达前后运动第二凸轮槽86的内端部分,且马达74停止,从而使前部面板16设置在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其中,前部面板16的右侧部分相对于左侧部分凸出,如图5B所示。
当前部面板16这样处于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且采取第二姿态时,操作部件14能够由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用户更容易操作。另外,在该状态下,盘形记录介质能够通过装载/卸载门而被装载和卸载。
顺便说明,当右侧驱动机构28中的马达74在前部面板16位于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并处于第二姿态的状态下反向旋转时,右侧前后运动臂82通过与上述相反的运动而缩回。当左侧驱动机构26中的马达30反向旋转时,垂直摆动臂40通过与上述相反的运动而缩回,因此,前部面板16返回向前运动的位置,同时采取第二姿态。
<在向前运动的位置设置成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随后从第一姿态转变成第二姿态>
当只有右侧驱动机构28中的马达74在前部面板16位于向前运动的位置且处于第一姿态的状态下反向旋转时,如上所述,前部面板16进入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同时采取第一姿态。
具体地说,当马达74反向旋转时,前后运动第二凸轮销96在前后运动凸轮槽94中向下运动,且右侧前后运动臂82缩回并停止于在安装使用位置前侧的位置处,从而形成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其中,前部面板16的左侧部分相对于右侧部分凸出,如图5A和27所示。
在前部面板16这样位于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的状态下,操作部件14能够由坐在驾驶员座位上的用户很容易地操作。
顺便说明,当这时马达74正常旋转时,前部面板16通过与上述相反的运动而从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返回向前运动的位置。
当只有左侧驱动机构26中的马达30在前部面板16位于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的状态下进一步向前旋转时,如上所述,前部面板16从第一姿态转变成第二姿态,且当在左侧驱动机构26中的马达30反向旋转时,前部面板16返回第一姿态。
当前部面板16转变成第二姿态且处于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时,操作部件14能够由坐在驾驶员座位上的用户更容易地操作。另外,在该状态下,盘形记录介质能够通过装载/卸载门22而被装载和卸载。
<在向前运动的位置设置成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随后从第一姿态转变成第二姿态>
当只有右侧驱动机构28中的马达74在前部面板16位于向前运动的位置且处于第一姿态的状态下正常旋转时,如上所述,前部面板16进入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同时采取第一姿态。
具体地说,当马达74正常旋转时,如图28所示,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84从前后运动凸轮槽94的上端脱开,同时,前后运动第二凸轮销96与前后运动第二凸轮槽86接合。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凸轮板78正常旋转,右侧前后运动臂82向前运动,并停止于在向前运动的位置前侧的位置处,从而形成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其中,前部面板16的右侧部分相对于左侧部分凸出,如图5B和29所示。
当前部面板16这样位于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时,操作部件14能够由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用户很容易地操作。
顺便说明,当这时马达74在该状态下反向旋转时,前部面板16从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返回向前运动的位置。
当只有左侧驱动机构26的马达30在前部面板16位于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的状态下进一步正常旋转时,如上所述,前部面板16从第一姿态转变成第二姿态,且当左侧驱动机构26中的马达30反向旋转时,前部面板16返回第一姿态。
当前部面板16转变成第二姿态且处于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时,操作部件14能够由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用户更容易地操作。另外,在该状态下,盘形记录介质能够通过装载/卸载门22而被装载和卸载。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前部面板16运动至倾斜的使用位置,其中,前部面板16的左侧和右侧部分中的一个比另一个相对于装置本体12的前表面更向前凸出。因此,不管装置本体12的安装位置如何,都将使得前部面板16的前表面朝着用户,这样,操作部件14能够很容易由用户操作,这有利于提高使用时的方便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前部面板16能够在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转变,因此,操作部件14能够更容易地由用户操作,这更有利于提高使用时的方便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垂直摆动臂40通过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42、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66和垂直摆动凸轮销68的作用而沿前后方向运动。因此,尽管使用单个凸轮板78,也保证垂直摆动臂40有较大的前后行程,这有利于使得左侧驱动机构26紧凑。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右侧前后运动臂82通过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84、前后运动凸轮槽94、前后运动第二凸轮销96和前后运动第二凸轮槽86的作用而沿前后方向运动。因此,尽管使用单个凸轮板78,也保证右侧前后运动臂82有较大的前后行程,这有利于使右侧驱动机构28紧凑。
顺便说明,前部面板16通过左侧驱动机构26和右侧驱动机构28而在安装使用位置、向前运动的位置、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运动的方式能任意设置。
例如,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中,通过按压开/关按钮14A而使前部面板16从安装使用位置运动至向前运动的位置以及从第一姿态转变成第二姿态。另外,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中,在前部面板16位于向前运动的位置且处于第二姿态的状态下,通过按压开/关按钮14A而使前部面板16从第二姿态返回第一姿态以及从向前运动的位置返回安装使用位置。
或者,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中,通过按压左侧正常旋转按钮14B,在左侧驱动机构26中的马达30正常旋转,因此,前部面板16运动至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且通过按压左侧反向旋转按钮14C,马达30反向旋转,因此,前部面板16返回安装使用位置。
或者,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中,通过按压右侧正常旋转按钮14D,在右侧驱动机构28中的马达74正常旋转,因此,前部面板16运动至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且通过按压右侧反向旋转按钮14E,马达74反向旋转,因此,前部面板16返回安装使用位置。
或者,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中,提供了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操作按钮,因此,通过按压该操作按钮,前部面板16从安装使用位置向前运动至向前运动的位置,然后右侧前后运动臂82从向前运动的位置缩回,以便使前部面板16进入左侧倾斜的使用位置,且通过再次按压该操作按钮,前部面板16返回安装使用位置。
或者,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中,提供了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操作按钮,因此,通过按压该操作按钮,前部面板16从安装使用位置向前运动至向前运动的位置,然后右侧前后运动臂82向前运动,以便使前部面板16进入右侧倾斜的使用位置,且通过再次按压该操作按钮,前部面板16返回安装使用位置。
顺便说明,尽管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前部面板16布置成倾斜的使用位置,从而使得坐在驾驶员座位上的用户或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用户很容易操作在前部面板16处的操作部件14,但是本发明的特征并不在于左侧驱动机构26和右侧驱动机构28自身的结构。例如,左侧驱动机构26和右侧驱动机构28可以构成为这样使得左侧和右侧前后运动臂38和82通过各马达、由马达旋转的小齿轮和与该小齿轮接合的齿条的作用而沿前后方向运动,且垂直摆动臂40通过各马达、由马达旋转的小齿轮和与该小齿轮接合的齿条的作用而沿前后方向运动。而且,用于使左侧和右侧前后运动臂38和82以及垂直摆动臂40沿前后方向运动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且可以使用用于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变成线性运动的各种已知结构。而且,当直接作用类型的促动器(例如螺线管和线性马达)用于代替上述马达作为促动器时,可以考虑这样的结构,其中,例如准备三个这样的促动器,它们分别与左侧和右侧前后运动臂38和82以及垂直摆动臂40直接联接。不过应当知道,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能够通过单个凸轮板而使得沿前后方向运动的臂有较大的前后行程,这有利于获得紧凑的结构。
另外,尽管上述实施例中介绍了车辆内装置10是车辆音频系统的情况,但是车辆内装置当然也可以用于其它类型的车辆内装置,例如车辆导航系统。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进行各种变化、组合、子组合和替换,它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或它们的等效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内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该装置本体安装在车辆车厢内;以及前部面板,该前部面板布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前表面处,并设有用于操作所述装置本体的操作部件;其中,设有使所述装置本体和所述前部面板相互连接的驱动机构,以及所述驱动机构可操作而使得所述前部面板在安装使用位置和倾斜的使用位置之间运动,在该安装使用位置,所述前部面板安装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上,而在该倾斜的使用位置,所述前部面板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中的一个比另一个相对于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更向前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左侧驱动机构,该左侧驱动机构布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左侧部分处,并与所述前部面板的左侧部分连接;以及右侧驱动机构,该右侧驱动机构布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右侧部分处,并与所述前部面板的右侧部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左侧驱动机构有左侧前后运动臂,该左侧前后运动臂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左侧部分处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该左侧前后运动臂的前端与所述前部面板的左侧部分连接,并向前和向后运动;所述右侧驱动机构有右侧前后运动臂,该右侧前后运动臂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右侧部分处沿前后方向延伸,且该右侧前后运动臂的前端与所述前部面板的所述右侧部分连接,并向前和向后运动;当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一个停止于所述安装使用位置,而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另一个从所述安装使用位置向前运动时,将获得所述倾斜的使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布置在另一侧并向前运动的、由所述左侧驱动机构支配的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或由所述右侧驱动机构支配的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具有圆盘形凸轮板;所述凸轮板设有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所述另一个设有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以及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所述另一个的向前运动通过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与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的接合以及所述凸轮板的正常旋转来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本体设有用于再现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的再现单元,并在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中设有装载/卸载门,用于通过该装载/卸载门来装载和卸载所述记录介质;所述驱动机构进行操作,以便以第一姿态支承所述前部面板,这样,所述前部面板的前表面平行于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左侧驱动机构和右侧驱动机构,该左侧驱动机构布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左侧部分处,并与所述前部面板的左侧部分连接,而该右侧驱动机构布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右侧部分处,并与所述前部面板的右侧部分连接;所述左侧驱动机构包括左侧前后运动臂,该左侧前后运动臂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左侧部分处沿前后方向延伸,该左侧前后运动臂的前端与所述前部面板的左侧部分连接,且该左侧前后运动臂向前和向后运动;所述右侧驱动机构包括右侧前后运动臂,该右侧前后运动臂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右侧部分处沿前后方向延伸,该右侧前后运动臂的前端与所述前部面板的右侧部分连接,且该右侧前后运动臂向前和向后运动;所述左侧驱动机构和所述右侧驱动机构中的一个设有垂直摆动臂,该垂直摆动臂沿前后方向延伸,该垂直摆动臂的前端与所述前部面板连接,且该垂直摆动臂向前和向后运动;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垂直摆动臂位于向前运动的位置,与壳体的前表面隔开相等距离;以及当只有所述垂直摆动臂从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垂直摆动臂位于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的状态下开始从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向前运动时,所述前部面板因此从所述第一姿态摆动至第二姿态,这样,该前部面板的所述前表面朝向上,从而形成这样的状态,其中,所述记录介质能够通过所述记录介质装载/卸载门而被装载和卸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当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在设有所述垂直摆动臂的那一侧的那一个停止于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所述垂直摆动臂停止于从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向前隔开的所述位置中,且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另一个从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向前或向后运动时,将获得所述倾斜的使用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左侧驱动机构和所述右侧驱动机构各自设有圆盘形凸轮板;所述左侧驱动机构和所述右侧驱动机构中的一个的所述凸轮板设有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并设有止动凸轮槽和垂直摆动凸轮槽;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一个设有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并设有止动凸轮销;所述左侧驱动机构和所述右侧驱动机构中的另一个的所述凸轮板设有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另一个设有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所述垂直摆动臂设有前后运动第一槽并设有垂直摆动凸轮销;通过使所述左侧驱动机构和所述右侧驱动机构的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和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相互接合以及各所述凸轮板的正常旋转,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朝着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进行所述运动;通过使所述一个所述凸轮板的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与所述垂直摆动臂的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接合以及所述凸轮板的正常旋转,所述垂直摆动臂与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右侧前后运动臂一起进入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由于所述一个所述凸轮板的进一步正常旋转,通过使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从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中脱开并同时使所述垂直摆动凸轮销与所述垂直摆动凸轮槽接合,所述垂直摆动臂从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进行所述向前运动;以及由于在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的所述一个所述凸轮板的进一步正常旋转,通过使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从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中脱开并同时使所述止动凸轮销与所述止动凸轮槽接合,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一个停止于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左侧驱动机构和所述右侧驱动机构各自设有圆盘形凸轮板;所述左侧驱动机构和所述右侧驱动机构中的一个的所述凸轮板设有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以及设有止动凸轮槽和垂直摆动凸轮槽;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一个设有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和止动凸轮销;所述左侧驱动机构和所述右侧驱动机构中的另一个的所述凸轮板设有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和前后运动第二凸轮槽;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另一个设有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并设有前后运动第二凸轮销;所述垂直摆动臂设有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并设有垂直摆动凸轮销;通过使所述左侧驱动机构和所述右侧驱动机构的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和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相互接合以及各所述凸轮板的正常旋转,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朝着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进行运动;通过使所述一个所述凸轮板的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与所述垂直摆动臂的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接合以及所述凸轮板的正常旋转,所述垂直摆动臂与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右侧前后运动臂一起进入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由于所述一个所述凸轮板的进一步正常旋转,通过使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从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中脱开并同时使所述垂直摆动凸轮销与所述垂直摆动凸轮槽接合,所述垂直摆动臂从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进行向前运动;由于在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的所述一个所述凸轮板的进一步正常旋转,通过使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从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中脱开并同时使所述止动凸轮销与所述止动凸轮槽接合,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一个停止于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由于所述凸轮板的进一步旋转,通过使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从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中脱开并同时使所述前后运动第二凸轮销与所述前后运动第二凸轮槽接合,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另一个从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进行所述向前和向后运动中的所述向前运动;以及通过使所述凸轮板在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和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相互接合的状态下反向旋转,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另一个从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进行所述向前和向后运动中的所述向后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左侧驱动机构和右侧驱动机构,该左侧驱动机构布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左侧部分处,并与所述前部面板的左侧部分连接,而该右侧驱动机构布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右侧部分处,并与所述前部面板的右侧部分连接;所述左侧驱动机构有左侧前后运动臂,该左侧前后运动臂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左侧部分处沿前后方向延伸,该左侧前后运动臂的前端与所述前部面板的左侧部分连接,且该左侧前后运动臂向前和向后运动;所述右侧驱动机构有右侧前后运动臂,该右侧前后运动臂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右侧部分处沿前后方向延伸,该右侧前后运动臂的前端与所述前部面板的右侧部分连接,且该右侧前后运动臂向前和向后运动;以及当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位于向前运动的位置并与壳体的前表面向前隔开相等距离,且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一个停止于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而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另一个向前或向后运动时,将获得所述倾斜的使用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左侧驱动机构和所述右侧驱动机构各自设有圆盘形凸轮板;所述左侧驱动机构和所述右侧驱动机构中的一个的所述凸轮板设有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以及设有止动凸轮槽;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一个设有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并设有止动凸轮销;所述左侧驱动机构和所述右侧驱动机构中的另一个的所述凸轮板设有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并设有前后运动第二凸轮槽;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另一个设有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并设有前后运动第二凸轮销;通过使所述左侧驱动机构和所述右侧驱动机构的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和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相互接合以及各所述凸轮板的正常旋转,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朝着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进行运动;由于所述凸轮板的进一步正常旋转,通过使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从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中脱开并同时使所述止动凸轮销与所述止动凸轮槽接合,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一个停止于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由于所述凸轮板的进一步正常旋转,通过使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从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中脱开并同时使所述前后运动第二凸轮销与所述前后运动第二凸轮槽接合,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另一个进行向前和向后运动中的向前运动;以及通过使所述凸轮板在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和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相互接合的状态下反向旋转,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另一个进行所述向前和向后运动中的所述向后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前部面板在第一姿态由所述驱动机构支承,这样,该前部面板的所述前表面平行于所述装置本体的所述前表面,且处于所述倾斜的使用位置的所述前部面板通过所述驱动机构而在所述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之间摆动,这样,前部面板的所述前表面斜朝向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左侧驱动机构和右侧驱动机构,该左侧驱动机构布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左侧部分处,并与所述前部面板的左侧部分连接,而该右侧驱动机构布置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右侧部分处,并与所述前部面板的右侧部分连接;所述左侧驱动机构有左侧前后运动臂,该左侧前后运动臂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左侧部分处沿前后方向延伸,该左侧前后运动臂的前端与所述前部面板的左侧部分连接,且该左侧前后运动臂向前和向后运动;所述右侧驱动机构有右侧前后运动臂,该右侧前后运动臂在所述装置本体的右侧部分处沿前后方向延伸,该右侧前后运动臂的前端与所述前部面板的右侧部分连接,且该右侧前后运动臂向前和向后运动;所述左侧驱动机构和所述右侧驱动机构中的一个设有垂直摆动臂,该垂直摆动臂沿前后方向延伸,该垂直摆动臂的前端与所述前部面板连接,且该垂直摆动臂向前和向后运动;当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垂直摆动臂位于向前运动的位置而与壳体的前表面向前隔开相等距离,且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一个以及所述垂直摆动臂停止于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而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另一个向前或向后运动时,将获得所述倾斜的使用位置;以及通过使所述垂直摆动臂从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向前运动,处于所述倾斜的使用位置的所述前部面板从所述第一姿态转变成所述第二姿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左侧驱动机构和所述右侧驱动机构各自设有圆盘形凸轮板;所述左侧驱动机构和所述右侧驱动机构中的一个的所述凸轮板设有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以及设有止动凸轮槽和垂直摆动凸轮槽;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一个设有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并设有止动凸轮销;所述左侧驱动机构和所述右侧驱动机构中的另一个的所述凸轮板设有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并设有前后运动第二凸轮槽;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另一个设有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并设有前后运动第二凸轮销;所述垂直摆动臂设有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并设有垂直摆动凸轮销;通过使所述左侧驱动机构和所述右侧驱动机构的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和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相互接合以及各所述凸轮板的正常旋转,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朝着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进行运动;由于所述凸轮板的进一步正常旋转,通过使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从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中脱开并同时使所述止动凸轮销与所述止动凸轮槽接合,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一个停止于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由于所述凸轮板的进一步正常旋转,通过使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从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中脱开并同时使所述前后运动第二凸轮销与所述前后运动第二凸轮槽接合,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另一个进行向前和向后运动中的向前运动;通过使所述凸轮板在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和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相互接合的状态下反向旋转,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中的另一个进行所述向前和向后运动中的所述向后运动;通过使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与所述垂直摆动臂的所述前后运动凸轮槽接合以及各所述凸轮板的正常旋转,所述垂直摆动臂与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和右侧前后运动臂一起进入所述向前运动的位置;由于所述凸轮板的进一步正常旋转,通过使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销从所述前后运动第一凸轮槽中脱开并同时使所述垂直摆动凸轮销与所述垂直摆动凸轮槽接合,处于所述倾斜的使用位置的所述垂直摆动臂进行向前运动。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前部面板的所述左侧部分与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的前端的连接以及所述前部面板的所述右侧部分与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的前端的连接各自通过球窝接头来实现。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前部面板的所述左侧部分与所述左侧前后运动臂的前端的连接、所述前部面板的所述右侧部分与所述右侧前后运动臂的前端的连接以及所述前部面板与所述垂直摆动臂的连接各自通过球窝接头来实现。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再现单元设置得用于再现记录在盘形记录介质上的音频数据,并输出音频信号,所述装置本体设有音频输出单元,用于对从所述再现单元输出的所述音频信号进行预定信号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供给音频输出单元;以及所述再现单元和所述音频输出单元构成车辆音频系统的一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再现单元设置得用于再现记录在盘形记录介质上的音频数据,并输出音频信号,所述装置本体设有音频输出单元,用于对从所述再现单元输出的所述音频信号进行预定信号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供给音频输出单元;所述再现单元和所述音频输出单元构成车辆音频系统的一部分;以及所述操作部件是用于操作所述车辆音频系统的部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前部面板设有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关于所述装置本体的操作的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所述前部面板有水平细长矩形形状,它的左右宽度大于它的垂直高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内装置,其中设置了用于可拆卸地保持所述前部面板的保持器,且所述驱动机构使得所述装置本体和所述保持器相互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内装置,它包括装置本体,该装置本体安装在车辆车厢内;以及前部面板,该前部面板布置在装置本体的前表面处,并设有用于操作所述装置本体的操作部件;其中,提供了使装置本体和前部面板相互连接的驱动机构,且驱动机构可操作而使得前部面板在安装使用位置和倾斜的使用位置之间运动,在该安装使用位置,前部面板安装在装置本体的前表面上,而在该倾斜的使用位置,前部面板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中的一个比另一个相对于装置本体的前表面更向前凸出。
文档编号H05K11/00GK101037100SQ200710088568
公开日2007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6日
发明者山田研次, 田中壮彦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