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压机液压系统及其自动稳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17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辊压机液压系统及其自动稳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辊压机液压系统及配套装置,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辊压机液压系统及其压力自动稳压装置。
背景技术
辊压机,又名挤压磨、辊压磨,是国际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型水泥节能粉磨设备,具有替代能耗高、效率低球磨机预粉磨系统,并且降低钢材消耗及噪声的功能,适用于新厂建设,也可用于老厂技术改造,使球磨机系统产量提高30— 50%,经过挤压后的物料料饼中O. 08mm细料占20—35%,小于2mm占65—85%,小颗粒的内部结构因受挤压而充满许多微小裂纹,易磨性大为改善。辊面采用热堆焊,耐磨层维修更为方便。其工作原理为由两个相向同步转动的挤压辊组成,一个为固定辊,一个为活动辊,物料从两辊上方给入,被挤压辊连续带入辊间,受到50-100MPa的高压作用后,变成密实的料饼从机下排出。排出的料 饼,除含有一定比例的细粒成品外,在非成品颗粒的内部,产生大量裂纹,在进一步粉碎过程中,可较大地降低粉磨能耗。液压系统是辊压机的极其重要的关键部件,过去由于其故障多、可靠性差,长期制约了辊压机的推广应用,主要体现在传统辊压机的液压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压力不稳定,波动大,保压效果太差,导致辊压机对物料的作用力变化大,挤压效果差,影响系统产量,不能很好地发挥辊压机增产节能的效果。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结构的辊压机上的液压系统做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不足,提供可保持辊压机液压油缸压力稳定,进而使得辊压机在恒定的压力下运行的一种辊压机液压系统及其压力自动稳压装置。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的一种辊压机液压系统自动稳压装置,所述的自动稳压装置包括液压油站、左侧稳压装置以及右侧稳压装置,所述的左侧稳压装置以及右侧稳压装置中均设置有蓄能器与组合阀体,左侧稳压装置以及右侧稳压装置中的蓄能器分别通过管道与辊压机液压系统两侧的油缸工作腔相连通,且左侧稳压装置以及右侧稳压装置中的组合阀体分别安装在辊压机两侧的油缸附近;所述的液压油站的出油通道上安装有升压阀,且升压阀通过管道分别与左侧稳压装置以及右侧稳压装置中的组合阀体相连通;所述的组合阀体上还安装有测压装置,测压装置接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向左侧稳压装置与右侧稳压装置发送控制信号。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测压装置、升压阀、蓄能器与组合阀体分别接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依据测压装置反馈的压力信号向升压阀、蓄能器与组合阀体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升压阀、组合阀体的开启与关闭以及蓄能器的动作。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组合阀体中包括加压阀与减压阀,且加压阀和减压阀的作用相反,当加压阀动作时,减压阀不动作,而减压阀动作时,加压阀不动作。[0008]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加压阀、减压阀、蓄能器以及测压装置一同安装在密封装置内。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蓄能器分别通过管道与辊压机液压系统两侧的油缸工作腔之间相互密封连通。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升压阀通过管道分别与左侧稳压装置以及右侧稳压装置中的组合阀体密封连通。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升压阀通过螺纹连接密封安装在液压油站的出油通道上。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自动稳压装置安装在辊压机液压系统附近。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辊压机液压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液压油缸,所述的液压系统包括上述的自动稳压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通过左侧稳压装置以及右侧稳压装置中的蓄能器在液压系统两侧油缸工作腔的体积变化时及时完成补油或吸油蓄能的动作,使得液压系统的两侧油缸的工作腔在辊压机辊缝变化,导致其容积发生变化时,继续保持恒定的压力。且配合液油站上升压阀的开启与关闭,在两侧油缸的工作腔体积无变化,而液压系统的压力发生波动时,及时向两侧液压油缸的工作腔中补压或减压,使得液压系统中的压力保持恒定。同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辊压机液压系统自动稳压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很好地解决了辊压机传统液压系统压力波动的问题,使油缸压力稳定在系统要求的范围内,增强了物料的挤压效果,提高了辊压机系统的产量。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为一种辊压机液压系统自动稳压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作用,一般将其安装在辊压机液压系统附近。参考图I所示,所述的自动稳压装置包括液压油站I、左侧稳压装置2以及右侧稳压装置3,所述的左侧稳压装置2以及右侧稳压装置3中均设置有蓄能器4与组合阀体,左侧稳压装置2以及右侧稳压装置3中的蓄能器4分别通过管道与辊压机液压系统两侧的油缸工作腔相连通,且左侧稳压装置2以及右侧稳压装置3中的组合阀体分别安装在辊压机两侧的油缸附近;所述的液压油站I的出油通道上安装有升压阀,且升压阀通过管道分别与左侧稳压装置2以及右侧稳压装置3中的组合阀体相连通;所述的组合阀体上还安装有测压装置,测压装置接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向左侧稳压装置2与右侧稳压装置3发送控制信号。上述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视作本实用新型的控制中枢,自动稳压装置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类似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装置控制整个自动稳压装置的运行,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较上述更加优选的一种实施例为将所述的测压装置、升压阀、蓄能器4与组合阀体都分别接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依据测压装置反馈的压力信号向升压阀、蓄能器4与组合阀体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升压阀、组合阀体的开启与关闭以及蓄能器4的动作。针对上述所提到的组合阀体,其作用为在可编程控制器的作用下,配合液压油站I出油通道上的升压阀调整辊压机液压系统两侧的油缸工作腔中的压力,使辊压机两侧液压系统中的压力保持恒定,作为前述组合阀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为在所述的组合阀体中设置包括加压阀与减压阀,且加压阀和减压阀的作用相反,当加压阀动作时,减压阀不动作,而减压阀动作时,加压阀不动作,分别配合蓄能器4 进行辊压机液压系统两侧的油缸工作腔中吸油与补油,保证液压系统两侧的液压油缸压力恒定。在上述实施例的实际使用中,当液压油站I通过升压阀以及加压阀、减压阀、蓄能器4配合对辊压机液压系统两侧的油缸工作腔进行工作压力的调整时,在非密封的情况下技术目的实现效果较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参考现有技术,针对如果不是在密封情况下,稳压装置在进行压力调整时容易造成压力的紊乱,由此可得出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的基础之上又一相对优选的实施例,即所述的加压阀、减压阀、蓄能器4以及测压装置一同安装在密封装置内,而基于前述的原因,还在此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下述的改进,其全部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组合后,可形成本实用新型更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的蓄能器4分别通过管道与辊压机液压系统两侧的油缸工作腔之间相互密封连通。所述的升压阀通过管道分别与左侧稳压装置2以及右侧稳压装置3中的组合阀体密封连通。所述的升压阀通过螺纹连接密封安装在液压油站I的出油通道上。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还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左侧稳压装置2以及右侧稳压装置3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中所包含的两个稳压装置的单纯只待,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应当将其理解为安装在辊压机液压系统两侧相互对称或不对称、结构相同的稳压装置。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几种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依照本实用新型辊压机液压系统自动稳压装置的具体结构,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为一种辊压机液压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液压油缸,所述的液压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自动稳压装置。按照上述的多个实施例所述的辊压机液压系统自动稳压装置,当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根据测压装置反馈的压力信息发出加压指令时,此时液压油站I上的升压阀打开,而对应一侧的稳压装置中的加压阀同时打开,向蓄能器4中补油,而蓄能器4向辊压机液压系统两侧的油缸工作腔中补油,以增大油缸工作腔中的压力,而如果液压系统压力出现较小的波动,也直接通过蓄能器4想油缸工作腔中补油以增大压力,此时减压阀不动作;当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根据测压装置反馈的压力信息发出减压指令时,对应一侧稳压装置中的减压阀打开,由于辊压机液压系统两侧的油缸工作腔中的压力较高,油缸工作腔中的一部分油通过减压阀上的泄油口泄出至密封装置中,泄掉的液压油由蓄能器4所吸收,使对应的一侧油缸工作腔中压力下降,从而达到减压目的,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发出减压指令时,蓄能器4和升压阀不动作。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向辊压机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油缸工作腔进行增压和补压的具体方式,下面以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所生产的辊压机的液压系统为例,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具体说明如下[0026]由于进入辊压机的物料量的波动,引起辊压机工作辊缝的波动,所出现的具体情况如下A、当辊压机的左侧工作辊缝由大变小时,引起液压系统中左侧油缸工作腔的容积Va的变化,其压力出现由大变小的趋势,此时必须快速向左侧油缸的工作腔中补油,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按照测压装置所反馈的压力检测信息发出加压指令,左侧稳压装置2中的蓄能器4开始向左侧油缸的工作腔中补油,使左侧油缸的压力保持恒定。当辊压机的右侧工作辊缝由大变小时,引起右侧油缸的工作腔的容积Vb的变化,压力出现由大变小的趋势,对应的右侧稳压装置3中的蓄能器4开始向右侧油缸的工作腔中补油,使左侧油缸的压力保持恒定。B、当辊压机的左侧工作辊缝由小变大时,引起液压系统中左侧油缸的工作腔的容积Va的变化,压力出现由小变大的趋势,左侧稳压装置2中的蓄能器4开始吸收左侧油缸 因工作腔容积Va变化而流入密封装置中的液压油,保持左侧油缸的压力恒定,此时左侧稳压装置2中的蓄能器4开始蓄能。当右侧工作辊缝由小变大时,引起右侧油缸的工作腔的容积Va的变化,压力出现由小变大的趋势,右侧稳压装置3中的蓄能器4开始吸收右侧油缸因容积Va变化而流入密封装置的液压油,保持右侧油缸的压力恒定,此时右侧稳压装置3中的蓄能器4开始蓄能。C、当辊压机的辊缝保持不变,其液压系统自身的压力出现波动时,若左侧油缸的压力低于工作压力下限,此时液压油站I出油通道上的升压阀打开,左侧稳压装置2中的加压阀也随即打开,向左侧油缸中加入液压油补压,使左侧油缸压力保持在工作压力范围内;若左侧油缸压力高于工作压力上限,左侧稳压装置2中的减压阀动作,卸掉左侧油缸工作腔中的部分液压油至密封装置中,使左侧压力保持在工作压力范围。右侧油缸压力保压情况同左侧。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用于补压或减压的加入或卸掉液压油的动作是依据测压装置向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反馈的压力信号所进行的,因此当加入或卸掉液压油的数量使得液压油缸恒定在正常的压力区间值范围内后,即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稳压装置停止加入或卸掉液压油。本实用新型的补油、吸油、开阀与关阀的动作是自动完成的辊压机的工作辊缝的变化引起油缸的工作腔的容积Va的变化,从而引起压力的变化,由于油缸的工作腔通过分别与左右侧的阀体连接,在左侧阀体及右侧阀体上均安装了测压装置,测压装置将测出的油缸压力转变为电信号送到电控柜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根据这个信号来判断,发出补油、吸油、开阀与关阀等命令,达到自动稳压的目的。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 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权利要求1.一种辊压机液压系统自动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稳压装置包括液压油站(I)、左侧稳压装置(2)以及右侧稳压装置(3),所述的左侧稳压装置(2)以及右侧稳压装置(3)中均设置有蓄能器(4)与组合阀体,左侧稳压装置(2)以及右侧稳压装置(3)中的蓄能器(4)分别通过管道与辊压机液压系统两侧的油缸工作腔相连通,且左侧稳压装置(2)以及右侧稳压装置(3)中的组合阀体分别安装在辊压机两侧的油缸附近;所述的液压油站(I)的出油通道上安装有升压阀,且升压阀通过管道分别与左侧稳压装置(2 )以及右侧稳压装置(3)中的组合阀体相连通;所述的组合阀体上还安装有测压装置,测压装置接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辊压机液压系统自动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压装置、升压阀、蓄能器(4)与组合阀体分别接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辊压机液压系统自动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组合阀体中包括加压阀与减压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压机液压系统自动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压阀、减压阀、蓄能器(4)以及测压装置一同安装在密封装置内。
5.根据权利要求I或4所述的辊压机液压系统自动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蓄能器(4)分别通过管道与辊压机液压系统两侧的油缸工作腔之间相互密封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辊压机液压系统自动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压阀通过管道分别与左侧稳压装置(2)以及右侧稳压装置(3)中的组合阀体密封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辊压机液压系统自动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压阀通过螺纹连接密封安装在液压油站(I)的出油通道上。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辊压机液压系统自动稳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稳压装置安装在辊压机液压系统附近。
9.一种辊压机液压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液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系统包括权利要求I至8所述的自动稳压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辊压机液压系统及其自动稳压装置,属一种辊压机液压系统及配套装置,所述的自动稳压装置包括液压油站(1)、左侧稳压装置(2)以及右侧稳压装置(3),所述的左侧稳压装置(2)以及右侧稳压装置(3)中均设置有蓄能器(4)与组合阀体,左侧稳压装置(2)以及右侧稳压装置(3)中的蓄能器(4)分别通过管道与辊压机液压系统两侧的油缸工作腔(5)相连通,且左侧稳压装置(2)以及右侧稳压装置(3)中的组合阀体分别安装在辊压机两侧的油缸附近;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辊压机液压系统自动稳压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很好地解决了辊压机传统液压系统压力波动的问题,并增强了物料的挤压效果,提高了辊压机系统的产量。
文档编号B02C4/32GK202606198SQ201220201949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8日
发明者魏达贵 申请人:成都光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