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6128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夹苗装置,用于水稻抛秧中秧苗与育秧盘的分离。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其种植大多都分为直播和移栽,在移栽的过程中,又分为插秧和抛秧,抛秧的栽种速度相对于插秧要快的多。

水稻抛秧栽培是60年代在国外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水稻育苗移栽技术。它是采用育秧盘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相互易于分散的水稻秧苗,或采用常规育秧方法育出秧苗后手工掰块分秧,然后将秧苗连同营养土一起均匀撒抛在空中,使其根部随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栽培法。它改变了沿袭几千年的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拔秧、插秧传统习惯,具有省工、省力、省种子和秧田、操作简单、高产、稳产、高效的优点,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

现有的抛秧中,采用常规育秧方法育出秧苗后手工掰块分秧,然后将秧苗连同营养土一起均匀撒抛在空中的方法,需要人工进行抛秧,抛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同时抛秧间距参差不齐,还会对秧苗产生一定的损伤。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步出现了一种抛秧机,提高了抛秧的效率,但是现有的抛秧机的夹苗机构结构复杂,且在秧苗与育秧盘分离时,会出现损伤秧苗的情况。

因此,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一种能够有效避免秧苗在从育秧盘中分离的过程中对秧苗的伤害,且能够实现连续地将秧苗与育秧盘分离,提高作业的效率的夹苗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夹苗装置,能够有效避免秧苗在从育秧盘中分离的过程中对秧苗的伤害,且能够实现连续地将秧苗与育秧盘分离,提高了作业的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夹苗装置,用于水稻抛秧中秧苗与育秧盘的分离,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机构、分苗机构、夹苗机构以及分离机构,

所述输送机构,用于输送所述育秧盘;

所述分苗机构,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的上方,用于对所述育秧盘内的秧苗进行组;

所述夹苗机构,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的上方,用于对分组后的秧苗进行夹持;

所述分离机构,设置在所述夹苗机构的下方,用于将所述育秧盘与所述夹苗机构所夹持的秧苗进行分离。

优选地,所述分苗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分苗板,相邻所述分苗板之间设置有分苗通道,所述分苗板与所述分苗通道配合用于对所述育秧盘上的秧苗进行分组。

优选地,所述夹苗机构包括,夹苗驱动机构与夹苗单元,所述夹苗单元包括竖直设置的夹苗主动轮、竖直设置的夹苗从动轮与夹苗带,所述夹苗带套设在所述夹苗主动轮与所述夹苗从动轮上,所述夹苗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夹苗主动轮转动,相邻两所述夹苗单元的所述夹苗带相对设置,用于夹持经所述分苗通道分组后的秧苗。

优选地,所述夹苗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夹苗主动轮转动具体为,所述夹苗主动轮套设在夹苗动力轴上,在所述夹苗动力轴远离所述夹苗主动轮的一端套设有第一锥齿轮,在所述夹苗驱动机构上安装有传动轴,在所述传动轴上套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

优选地,所述夹苗从动轮套设在固定杆上,且所述夹苗从动轮能够在所述固定杆上转动,所述固定杆固定安装在机架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杆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具体为,在所述机架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杆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

优选地,所述夹苗单元还包括夹苗架,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所述夹苗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夹苗架上安装有张紧轮,所述夹苗带套设在所述张紧轮上。

优选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驱动机构、输送主动轮、输送从动轮以及输送带,所述输送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输送主动轮转动,所述输送带套设在所述输送主动轮与所述输送从动轮上,在所述输送带上设置有卡条,所述卡条与所述输送带移动的方向垂直。

优选地,在所述分离机构为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末端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设置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分苗板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分苗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分苗板的直角边水平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夹苗装置,由于设置有输送机构、分苗机构、夹苗机构与分离机构,带有秧苗的育秧盘在输送机构上被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设置在输送机构上方的分苗机构对育秧盘中的秧苗进行分组,分组后的秧苗在输送机构的输送下继续移动至夹苗机构,夹苗机构对分组后的秧苗进行夹持,处于夹持状态的秧苗在夹苗机构的作用下移动,育秧盘在输送机构的作用下移动,当育秧盘与分离机构接触时,分离机构将育秧盘与夹苗机构所夹持的秧苗分离。在整个过程中,由于先对育秧盘内的秧苗进行了分组然后再进行夹持,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夹苗装置,能够有效避免秧苗在从育秧盘中分离的过程中对秧苗的伤害,且能够实现连续地将秧苗与育秧盘分离,提高了作业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夹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分苗机构与夹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夹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相邻两夹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分苗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夹苗装置,用于水稻抛秧中秧苗与育秧盘的分离,包括输送机构1、分苗机构2、夹苗机构3以及分离机构4,输送机构1,用于输送育秧盘;分苗机构2,设置在输送机构1的上方,用于对育秧盘内的秧苗进行组;夹苗机构3,设置在输送机构1的上方,用于对分组后的秧苗进行夹持;分离机构4,设置在夹苗机构的下方,用于将育秧盘与夹苗机构3所夹持的秧苗进行分离。

本发明提供的夹苗装置,带有秧苗的育秧盘在输送机构1上被输送,在输送的过程中,设置在输送机构1上方的分苗机构2对育秧盘中的秧苗进行分组,分组后的秧苗在输送机构1的输送下继续移动至夹苗机构3,夹苗机构3对分组后的秧苗进行夹持,处于夹持状态的秧苗在夹苗机构3的作用下移动,育秧盘在输送机构1的作用下移动,当育秧盘与分离机构4接触时,分离机构4将育秧盘与夹苗机构3所夹持的秧苗分离。在整个过程中,由于先对育秧盘内的秧苗进行了分组然后再进行夹持,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能够有效避免秧苗在从育秧盘中分离的过程中对秧苗的伤害,且能够实现连续地将秧苗与育秧盘分离,提高了作业的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苗机构2包括竖直设置的分苗板21,相邻分苗板21之间设置有分苗通道22,分苗板21与分苗通道22配合用于对育秧盘上的秧苗进行分组。其中,分苗机构2中分苗通道22由两相邻的分苗板21形成,且分苗通道22需要与育秧盘上秧苗的行数相对应,因此,分苗板21的数量为育秧盘上秧苗行数多一。分苗机构2在进行分苗的过程中,分苗板21用于将育秧盘上相邻两行秧苗分开,然后通过分苗通道22对单行秧苗进行规整,完成育秧盘上秧苗的分组。当然,如果育秧盘上秧苗行间距较小,也可以两行秧苗进行分组,即,两行秧苗进入一个分苗通道22。

作为一种优选的施实方式,两相邻分苗板21之间的间距可以调节,通过该设置,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分苗通道22的宽度,从而适用各种行间距的育秧盘中秧苗的分离,提高了夹苗装置的通用性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苗板21优选采用直角三角形,分苗板21固定安装在机架5上,分苗板21的直角边水平设置。由于秧苗的生长,从根部到顶部,越往顶部,秧苗之间重合部分越多,分苗板21采用直角三角形,且分苗板21的直角边水平设置,使得分苗板21能够从秧苗的底部切入,由底部到顶部,通过分苗板21的斜边逐渐对秧苗分组,在该结构下,能够在对秧苗进行分组的过程中有效避免分苗板21对秧苗的伤害。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夹苗机构3包括,夹苗驱动机构与32夹苗单元,夹苗单元32包括竖直设置的夹苗主动轮321、竖直设置的夹苗从动轮322与夹苗带323,夹苗带323套设在夹苗主动轮321与夹苗从动轮322上,夹苗驱动机构31用于驱动夹苗主动轮321转动,相邻两夹苗单元32的夹苗带323相对设置,用于夹持经分苗通道22分组后的秧苗。

通过夹苗带323来实现对秧苗的夹持,由于夹苗带323为柔性,因此,即使相邻两夹苗单元32的夹苗带323之间的间距较小,也能够有效避免夹持过程中对秧苗产生的过度伤害。

夹苗驱动机构驱动夹苗主动轮321转动,由于夹苗带323套设在夹苗主动轮321与夹苗从动轮322上,因此,在夹苗主动轮321转动的过程中,夹苗带323会随着夹苗主动轮321的转动而移动。对育秧盘内秧苗进行夹持需要两相邻的夹苗单元32配合完成,两相邻的夹苗单元32的夹苗带323在移动的过程中相互配合,对处于两相邻的夹苗单元32的夹苗带323之间的秧苗进行夹持,且能够使处于夹持状态的秧苗进行移动。

由于夹苗机构3用于对组后的秧苗进行夹持,因此,夹苗机构3需要与分苗通道22对应,即,每两相邻的夹苗单元32与一分苗通道22对应,当分苗通道22中有秧苗在输送机构1的作用下被输送出来时,两相邻的夹苗单元32的夹苗带323对从分苗通道22中出来的秧苗进行夹持,靠两相邻的夹苗单元32的夹苗带323之间的较小的摩擦力对秧苗进行夹持和输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相邻两夹苗单元32之间的间距可调节。由于秧苗的长势不同,品种优良、长势较好的秧苗,其茎较粗,如果相邻两夹苗单元32的夹苗带323之间的间距过小,则会对秧苗的茎进行过度挤压,甚至压碎,对秧苗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长势欠佳的秧苗,其茎较细,如果相邻两夹苗单元32的夹苗带323之间的间距过大,则无法对秧苗进行有效的夹持,以使得分离机构4在对秧苗与育秧盘进行分离时,秧苗随同育秧盘一同,不能实现秧苗与育秧盘之间的分离。相邻两夹苗单元32之间的间距可调节,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实时调整相邻两夹苗单元32之间的间距,有效避免夹持秧苗时对秧苗的伤害。

本发明实施例中,夹苗驱动机构驱动夹苗主动321轮转动具体为,夹苗主动轮321套设在夹苗动力轴33上,在夹苗动力轴33远离夹苗主动轮321的一端套设有第一锥齿轮34,在夹苗驱动机构上安装有传动轴35,在传动轴35上套设有第二锥齿轮36,第一锥齿轮34与第二锥齿轮36啮合。

由于夹苗主动轮321竖直设置,且每个夹苗单元32的夹苗主动轮上均设置有夹苗动力轴33,为了保证每个夹苗单元32的夹苗带323移动的同步性,每个夹苗单元32的夹苗动力轴33均通过同一动力来源提供动力,即,采用一台夹苗驱动机构31对所有的夹苗动力轴33进行驱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传动轴35上设置有第二锥齿轮36,第二锥齿轮36与第一锥齿轮35的数量对应。

本发明实施例中,夹苗从动轮322套设在固定杆37上,且夹苗从动轮322能够在固定杆37上转动,固定杆37固定安装在机架5上。在该结构下,夹苗机构3运行更加稳定。

其中,固定杆37固定安装在机架5上具体为,在机架5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8,固定杆37固定安装在固定板38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夹苗单元32还包括夹苗架324,固定杆37远离固定板38的一端与夹苗架324固定连接,在夹苗架324上安装有张紧轮325,夹苗带323套设在张紧轮325上。在对秧苗进行夹持的过程中,靠相邻两夹苗单元32的夹苗带323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因此,夹苗带323在秧苗的夹持过程中尤为重要,由于夹苗带为柔性件,因此,为了保证对秧苗的夹持效果,夹苗带323需处于张紧状态,然而,事实上,单只有夹苗主动轮321与夹苗从动轮322的情况下,夹苗带323的靠中部的位置,其对秧苗的夹持效果欠佳,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了张紧轮325,张紧轮325的设置,使得夹苗带323各部分均处于张紧状态,有益于秧苗的夹持,提高了秧苗夹持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输送机构1包括输送驱动机构、输送主动轮、输送从动轮以及输送带11,输送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输送主动轮转动,输送带11套设在输送主动轮与输送从动轮上,在输送带11上设置有卡条12,卡条12与输送带11移动的方向垂直。当育秧盘放置在输送带11上时,育秧盘会在与输送带11的摩擦力的作用下被输送,然而,在后续育秧盘与秧苗分离的过程中,输送带11与育秧盘之间的摩擦力不能够完成育秧盘与秧苗分离,因此,在输送带11上设置有卡条,使得处于输送带11上的育秧盘不仅受来自于输送带11所提供的摩擦力,还受来自于卡条12所提供的推力。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分离机构4为设置在输送机构1末端的导向板,导向板与输送机构1之间设置有间隙。当育秧盘中的秧苗被夹苗机构3夹持时,秧苗会在夹苗机构3的作用下继续移动,育秧盘仍然在输送机构1的作用下移动,且二者移动速度一致,当育秧盘与分离机构4接触时,秧苗在夹苗机构3的作用下继续移动,育秧盘在分离机构4的导向作用下从导向板与输送机构1之间设置的间隙处进入输送机构1的下方,从而实现秧苗与育秧盘之间的分离。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