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专用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2630发布日期:2018-06-12 18:29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杂交水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专用插秧机。



背景技术:

为保证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父本与母本花期相遇,以提高杂交制种的质量与产量,父本需要提供一个较长时间的花粉期,才能使不同开花期的母本均可授粉。为实现这一目标,一般要求将具有一定苗龄差的大小两种父本秧苗分2 期分两批栽插,具体插植方法是:在两行父本垄上,先将大秧苗按标准株距的两倍进行间隔插植,使两行父本的大秧苗呈“品字”或三角形分布,将父本小秧补插在大秧苗之间,即两行父本的小秧苗也呈“品字”或三角形分布。因上述插植过程较复杂,目前采用人工栽插方式分两次完成父本秧苗的栽插,不仅劳动强度大,难以适实完成,且手工栽插后秧苗间距不均匀,垄行直线度、平行度差,导致栽植质量差,不利于秧苗后期生长及授粉;而现有的水稻插秧机的不能满足不同苗龄两种杂交水稻父本秧苗间隔同时栽植要求。为了提高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水平与制种质量,特别需要研制一种能够实现大小两种杂交水稻父本秧苗同时间隔栽插的杂交水稻父两行专用插秧机及其插植方法,以适应制种农艺、农时要求,提高父本秧苗栽插质量与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根据以上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将大父本及小父本同时栽插的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专用插秧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专用插秧机,包括车架、设于所述车架上端的双行送秧机构及双插植臂,所述车架一端设有方向盘,所述车架底部设有至少3个机动轮;所述双行送秧机构包括前承托架、后承托架、倾斜设于所述前承托架上的可沿着所述前承托架的长度方向往返移动的前送秧箱架,及倾斜设于所述后承托架上的可沿着所述后承托架的长度方向往返移动的后送秧箱架,所述前承托架及所述后承托架固定于所述车架,且于同一水平面相平行设置,所述前送秧箱架及所述后送秧箱架相平行;所述前承托架及所述后承托架上端设有限位栏,各所述限位栏横跨所述前送秧箱架及所述后送秧箱架;所述前送秧箱架的两侧均设有由两排相对所述前承托架垂直设置的围栏组成的前置秧栏,所述后送秧箱架的中部设有三排相对所述后承托架垂直设置的围栏组成的两个后置秧栏,所述后置秧栏位于所述前置秧栏之间;所述前承托架上正对各所述前置秧栏之间设有前插秧门,所述后承托架上正对各所述后置秧栏之间设有后插秧门,且所述后插秧门位于所述前插秧门之间;所述双插植臂包括均固定于所述车架的前双插植臂及后双插植臂,所述前双插植臂相对所述前插秧门设置,所述后插植臂相对所述后插秧门设置。

优选地,2个所述前插秧门之间的距离为0.36m-0.46m。

优选地,2个所述后插秧门之间的距离为0.18m-0.24m。

优选地,所述车架底部两侧均设有飘浮板。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漂浮版通过升降气缸连接于所述车架底部,各所述漂浮板底部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升降气缸与所述控制器电联接。

优选地,所述前承托架上位于所述前置秧栏内的部分及所述后承托架上位于所述后置秧栏内的部分均设有多列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包括固定于所述后置秧栏内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上枢接有多个齿轮。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传统的插秧机采用单行送秧箱架,无法实现大小父本穿插植的要求,本实用新型采用两行插秧机,在前送秧箱架的两侧设置前置秧栏,而后送秧箱架的中部设置两个后置秧栏,将大父本放在前置秧栏上,小父本放在后置秧栏上,工作时,前送秧箱架的两个前双插植臂错开插秧,从而实现大父本在两侧形成品字或三角形的分布,另外,后送秧箱架的两个后双插植臂也是错开插秧,使得小父本插在大父本之间,并且形成品字或三角形的分布,从而取代目前采用人工栽插方式需要分两次完成父本秧苗的栽插,节省劳动成本及时间成本,垄行直线度高,栽植质量高,通过大小父本之间错开插植,利于秧苗后期的生长及授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架;11、方向盘;12、机动轮;13、漂浮板;2、双行送秧机构;21、前承托架;211、前插秧门;22、后承托架;221、后插秧门;23、前送秧箱架;231、前置秧栏;24、后送秧箱架;241、纵向置秧栏;25、限位栏; 26、齿轮组;3、双插植臂;31、前双插植臂;32、后双插植臂;4、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完整地描述,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详细说明:

如图1,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专用插秧机,包括车架1、设于所述车架1 上端的双行送秧机构2及双插植臂3,所述车架1一端设有方向盘11,所述车架底部设有至少3个机动轮12;所述双行送秧机构2包括前承托架21、后承托架22、倾斜设于所述前承托架21上的可沿着所述前承托架21的长度方向往返移动的前送秧箱架23,及倾斜设于所述后承托架22上的可沿着所述后承托架 22的长度方向往返移动的后送秧箱架24,所述前承托架21及所述后承托架22 固定于所述车架1,且于同一水平面相平行设置,所述前送秧箱架23及所述后送秧箱架24相平行;所述前承托架21及所述后承托架22上端设有限位栏25,各所述限位栏25横跨所述前送秧箱架23及所述后送秧箱架24;所述前送秧箱架23的两侧均设有由两排相对所述前承托架垂直设置的围栏组成的前置秧栏 231,所述后送秧箱架24的中部设有三排相对所述后承托架垂直设置的围栏组成的两个后置秧栏241,所述后置秧栏241位于所述前置秧栏231之间;所述前承托架21上正对各所述前置秧栏231之间设有前插秧门211,所述后承托架22 上正对各所述后置秧栏241之间设有后插秧门221,且所述后插秧门221位于所述前插秧门211之间;所述双插植臂3包括均固定于所述车架1的前双插植臂31及后双插植臂32,所述前双插植臂31相对所述前插秧门211设置,所述后插植臂221相对所述后插秧门221设置。

工作过程:将大父本放入前置秧栏231内,小父本放入后置秧栏241内,驱动装置驱动前置秧栏231及后置秧栏241横向移动的同时,前双插植臂31的两个双插植臂错开插植,即第一个前双插植臂将大父本插入稻田时,另一个前双插植臂刚好提起,使大父本在稻田形成品字,同时,后双插植臂32的两个双插植臂错开插植,即第一个后双插植臂将小父本插入稻田时,另一个后双插植臂刚好提起,由于后置秧栏241在前置秧栏231的中间,小父本在稻田形成品字并且插植在大父本之间。

传统的插秧机采用单行送秧箱架,无法实现大小父本穿插植的要求,本实用新型采用两行插秧机,在前送秧箱架23的两侧设置前置秧栏231,而后送秧箱架24的中部设置两个后置秧栏241,将大父本放在前置秧栏231上,小父本放在后置秧栏241上,工作时,前送秧箱架23的两个前双插植臂31错开插秧,从而实现大父本在两侧形成品字或三角形的分布,另外,后送秧箱架24的两个后双插植臂32也是错开插秧,使得小父本插在大父本之间,并且形成品字或三角形的分布,从而取代目前采用人工栽插方式需要分两次完成父本秧苗的栽插,节省劳动成本及时间成本,垄行直线度高,栽植质量高,通过大小父本之间错开插植,利于秧苗后期的生长及授粉。

在本实施例中,2个所述前插秧门211之间的距离为0.36m-0.46m。

在本实施例中,2个所述后插秧门221之间的距离为0.18m-0.24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1底部两侧均设有飘浮板13,还包括控制器4,所述漂浮版13通过升降气缸连接于所述车架1底部,各所述漂浮板13底部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升降气缸与所述控制器4电联接。通过设置浮板,可以使本实用新型的插秧机能适应不同土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稻田,使插秧机能够平整的驱动,另外,根据浮板与地面接触的压力变化来控制升降气缸,使得插秧机达到自由升降和左右调节位置的效果,解决现有技术下的插秧机的插秧深度不一的问题,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时提高插秧的及格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承托架21上位于所述前置秧栏231内的部分及所述后承托架22上位于所述后置秧栏241内的部分均设有多列齿轮组26,所述齿轮组26包括固定于所述后置秧栏241内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上枢接有多个齿轮,各所述齿轮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前承托架21及所述后承托架22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在驱动本实用新型插秧机时,齿轮组26内的多个齿轮往送插门的方向滚动,使大小父本秧苗持续的往下移动,通过齿轮组26自动将大小父本持续的送入秧门,避免由于下部的秧苗用完上面的秧苗无法即使的送秧导致前双插植臂31及后双插植臂32插空,提高本实用新型插秧机的双行送秧机构2的送秧灵活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