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食菱角粉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477438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即食菱角粉的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即食菱角粉的制备方法。该即食菱角粉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1)无糖型:菱角粉85~95%,粘合剂5~15%;(2)加糖型:菱角粉55~75%,粘合剂5~15%,白砂糖20~30%。该即食菱角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上述配比的菱角粉、白砂糖粉倒入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后,加入一定量的粘合剂,搅拌均匀,再加入润湿剂适量,制备软材;(2)将混合机上搅拌均匀的软材进行制粒;(3)将制粒得到的颗粒干燥;(4)将经过干燥的颗粒过震动筛,然后分装。本发明的即食菱角粉为颗粒状,不需先用冷开水调化,直接用新沸腾的开水冲制即可呈粘稠糊状,透明度好,无生粉块,便于食用。
【专利说明】—种即食菱角粉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将菱角粉制备成能直接用沸水冲制后即可食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菱角又叫做菱实、龙角、水栗,古名藤、芰,是一年生蔓性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齐民要术》中已有关于种芰法的记载。目前中国栽培菱角面积超过100万亩,是水生蔬菜中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种类,其资源极其丰富。菱果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干物质中蛋白质的含量为14.21%、淀粉为68.95%、灰分为3.96% ;鲜物质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2.24mg/100g、水分为84.90%。菱中含有常见的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营养必需的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占干物质的13.45%,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6.74%,人体必需微量元素Zn、Fe、Cu、Ca、Mn的含量也比较高。作为一种药食两用产品,其在医疗保健方面的作用主要包括:
[0003]1、菱角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葡萄糖、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又容易消化吸收,具有健脾养胃、补肾养血之功效。菱粉粥有益胃肠,可解内热,祛疾强身的功效,适用于慢性泄泻,营养不良,年老体弱等症,并有防治胃癌,食道癌,子宫癌作用。老年人常食有益。
[0004]2、《食疗本草》中说食菱角有止消渴、解酒毒、利尿通乳等功效。凡因伤风、受暑以致发热,热灼胃津而引起的口渴、食少、烦热等,或因饮酒过量而伤损胃津者即可食之。菱角粉加白糖适量,水煎成糊状食用,有清暑解热,除烦止渴,益气健脾,解酒毒的作用,适用于因酗酒引起之口苦、烦渴、咽痛等症。
[0005]3、食菱角有美容保健的功效。古人认为多吃菱角可以补五脏,除百病,还可轻身。所谓轻身,就是有减肥健美作用,因为食菱角可增加腹中饱感,不易堆积脂肪,适合单纯性肥胖症者在减肥期间食用。
[0006]通常鲜菱角生食,能消暑热、止烦渴,凡暑热伤津、身热心烦、口渴自汗、食欲不振者,可作食疗果品;菱角熟食性温,能健脾胃、益中气,凡脾虚气弱、体倦神疲、不思饮食、四肢不仁者宜食,还可用于胃溃疡、痢疾、食管癌、乳腺癌、子宫癌及其他癌症的防治。从目前菱角的开发利用情况来看,大多是以鲜品为主;熟用主要是将菱角加工成粉后,加水煮成糊状或与米一起煮成粥,因食用不便,许多人不愿意选用,影响了菱角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

【发明内容】
:
[0007]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即食菱角粉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无糖型即食菱角粉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菱角粉85?95%,粘合剂5?15%;加糖型即食菱角粉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菱角粉55?75%,粘合剂5?15%,白砂糖20?30%。
[0008]所述的菱角粉为含有菱角全部成分的粉碎至60?80目的干制品。[0009]所加的粘合剂可为淀粉浆或羧甲基纤维素钠。其中淀粉浆由可溶性淀粉制成,浓度为8?15% ;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为I?2%。
[0010]所述的即食菱角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I)取菱角粉适量,加入白砂糖(加糖型)或不加(无糖型),再加入粘合剂混合均匀,加适量乙醇作为润湿剂,制软材;
[0012](2)将制备好的软材放入摇摆式或旋转式颗粒机中,进行制粒;
[0013](3)将颗粒干燥至含水量低于5% ;
[0014](4)将经干燥的颗粒过振动筛,经过筛后得到10?20目颗粒,分装。
[0015]所述的即食菱角粉的制备方法中,其特征在于:步骤(I)加入淀粉浆作为粘合剂,用量为5?10%;加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粘合剂,用量为10?15%。加入的润湿剂为50?70%的食用酒精。
[0016]所述的即食菱角粉的制备方法中,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制粒机筛网的孔径为10?14目。
[0017]所述的即食菱角粉的制备方法中,其特征在于:步骤(3)物料干燥用烘箱烘干,先将制粒得到的物料放入托盘中,物料堆放在托盘上的厚度在I?10厘米,然后将置有物料的托盘放入烘箱中烘干,烘箱温度为60?80°C,干燥时间为60?120分钟。
[0018]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19]1.所用原料菱角种植面积大,原料来源不受限;
[0020]2.添加的粘合剂和白砂糖用量少,菱角粉含量高;
[0021]3.食用方便。不需用冷开水调化,可用新沸腾的水直接冲制后食用。菱角粉成糊状,透明度高,没有不溶性团块(生粉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除非有另外说明,一般具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
[0023]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的描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本发明,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4]实施例1:
[0025]即食菱角粉,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0026]菱角粉50公斤,白砂糖粉10公斤,10%淀粉浆6公斤。
[0027]即食菱角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I)将上述重量的菱角粉、白砂糖粉倒入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再向混合机中逐步加入6公斤的10%淀粉浆,搅拌均匀,加适量70%食用酒精作为润湿剂,制备软材;
[0029](2)将混合机上搅拌均匀的软材放入摇摆式或旋转式颗粒机中,进行制粒,颗粒机筛网的孔径为12目;
[0030](3)将制粒得到的物料放入烘箱中,干燥时间为60分钟,干燥温度为80 V,直至物料的含水量低于5% ;
[0031](4)将经过干燥的物料过震动筛,经过筛后得到10?20目颗粒,分别以每小包10
克进行包装。[0032]实施例2:
[0033]即食菱角粉,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0034]菱角粉50公斤,白砂糖粉20公斤,1%羧甲基纤维素钠10公斤。
[0035]即食菱角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I)将上述重量的菱角粉、白砂糖粉倒入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再向混合机中逐步加入10公斤的1%羧甲基纤维素钠,搅拌均匀,加适量50%食用酒精作为润湿剂,制备软材;
[0037](2)将混合机上搅拌均匀的软材放入摇摆式或旋转式颗粒机中,进行制粒,颗粒机筛网的孔径为14目;
[0038](3)将制粒得到的物料放入烘箱中,干燥时间为120分钟,干燥温度为60°C,直至物料的含水量低于5% ;
[0039](4)将经过干燥的物料过震动筛,经过筛后得到10?20目颗粒,分别以每小包10克进行包装。
[0040]实施例3:
[0041]即食菱角粉,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
[0042]菱角粉50公斤,15%淀粉浆3公斤。
[0043]即食菱角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4](I)将上述重量的菱角粉倒入混合机中,再向混合机中逐步加入3公斤的15%淀粉浆,搅拌均匀,加适量60%食用酒精作为润湿剂,制备软材;
[0045](2)将混合机上搅拌均匀的软材放入摇摆式或旋转式颗粒机中,进行制粒,颗粒机筛网的孔径为10目;
[0046](3)将制粒得到的物料放入沸腾干燥机,干燥时间为100分钟,干燥温度为70°C,直至物料的含水量低于5% ;
[0047](4)将经过干燥的物料过震动筛,经过筛后得到10?20目颗粒,分别以每小包10
克进行包装。
【权利要求】
1.一种即食菱角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菱角为原料; (2)将筛选后的菱角脱壳后制成菱角粉; (3)取菱角粉适量,加入白砂糖或不加,再加入粘合剂混合均匀。 (4)加适量食用酒精作为润湿剂,制软材; (5)将制备好的软材放入摇摆式或旋转式颗粒机中,进行制粒; (6)将颗粒干燥至含水量低于5%; (7)将经干燥的颗粒过振动筛,经过筛后得到10~20目颗粒,分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菱角粉,其特征在于:步骤(2)为干燥菱角粉碎至60~80目以上制备而成的含有全部成分的菱角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菱角粉,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制备含糖型,白砂糖加入量为20~30% ;制备无糖型,可不加白砂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菱角粉,其特征在于:步骤(3)加入的粘合剂为用可溶性淀粉制备成的淀粉浆,淀粉浆浓度为8~15%,加入量为即食菱角粉全重量的5~10%;也可用I~2%羧甲基纤维素钠 作为粘合剂,加入量为10~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菱角粉,其特征在于:步骤(4)加入的润湿剂为50~70%的食用酒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菱角粉,其特征在于:步骤(5)制粒机筛网的孔径为10—14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菱角粉,其特征在于:步骤(6)物料干燥用烘箱烘干,先将制粒得到的物料放入托盘中,物料堆放在托盘上的厚度在】一 10厘米,然后将置有物料的托盘放入烘箱中烘干,烘箱温度为義一 8CFC,干燥时间为60 — i20分钟。
【文档编号】A23L1/212GK103976305SQ201410224966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4日
【发明者】赵文英, 朱庆书 申请人:青岛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