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红茶压制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2755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红茶压制成型机。



背景技术: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

茶叶制成饼,并在技术上和质量上有所突破,应在中国的唐代。根据唐代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记载,唐代制作饼茶有七道工序,具体的做法是:在春季的晴天十早晨太阳还没有出来,露水未干的时候,采下茶叶,放进甑釜中蒸尸下,然后把蒸过的茶叶用杵臼捣碎,再把它拍(压)制成团饼,最后将饼穿起来焙干,封存。唐朝拍制茶饼,使用一定的模具,这模具叫作“规承”。“规”为铁制,圆型或方型;“承”也称“台”,一般用石头做成。目前现有的红茶烘干机烘干速度不快,不能够保持红茶受热均匀,节能效果不好。

目前现有的红茶成型机使用不方便,成型较慢,结构复杂,不容易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成型迅速,结构简单,容易携带的便携式红茶压制成型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红茶压制成型机,包括底座、支杆、机架和齿条,所述支杆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机架安装在支杆中部,所述齿条设在机架内,所述齿条呈竖直设置,所述齿条底部对应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上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直径与套筒内径相等,所述机架内还安装有齿轮杆,所述齿轮杆呈水平设置,所述齿轮杆与齿条啮合,所述齿轮杆一端安装有把手,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顶端安装有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呈L型设置,方便弹簧的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通过弹簧与齿条连接,弹簧能够方便齿条的复位。

作为优选,所述把手上设置有防滑纹,具有防滑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安装孔,保持底座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置的齿轮杆与齿条啮合,通过转动齿轮杆即可带动齿条下移,通过端盖对套筒内经过蒸制的红茶进行挤压成型,保持使用方便,成型快速;设置的支杆和机架保持结构简单,容易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红茶压制成型机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红茶压制成型机,包括底座1、支杆2、机架3和齿条4,所述支杆2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机架3安装在支杆2中部,所述齿条4设在机架3内,所述齿条4呈竖直设置,所述齿条4底部对应设置有套筒5,所述套筒5上设置有端盖6,所述端盖6直径与套筒5内径相等,所述机架3内还安装有齿轮杆7,所述齿轮7杆呈水平设置,所述齿轮杆7与齿条4啮合,所述齿轮杆7一端安装有把手8,所述机架3上设置有连杆9,所述连杆9顶端安装有弹簧10,所述连杆9呈L型设置,所述连杆9通过弹簧10与齿条4连接,所述把手8上设置有防滑纹1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安装孔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置的齿轮杆与齿条啮合,通过转动齿轮杆即可带动齿条下移,通过端盖对套筒内经过蒸制的红茶进行挤压成型,保持使用方便,成型快速;设置的支杆和机架保持结构简单,容易携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