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卤肉表内同步入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6187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酱卤肉表内同步入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酱卤肉的制作器具。



背景技术:

酱卤肉制品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熟肉制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酱卤肉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酱卤肉的肉质块较大,在酱卤肉的卤化制作过程中如何使肉块表里均质化卤化是整个行业都没有解决的难题,目前,人们采用的常规方法是将卤化肉块尽可能减小,或者将肉块连体剖切开口,便于卤汁汤料与不同深度的肉质进行接触和渗透,或者是延长高温卤化时间,通常高温卤制入味处理时间为60~90分钟,这样才能确保酱卤肉产品深层肉质的入味。然而通过这样的加工方法所生产出的酱卤肉虽然卤味好,但肉质松散,口感极差,直接影响产品的销售。同时,酱卤肉的高温卤化时间长,能耗高,制作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缩短酱卤肉的高温卤化时间,提高酱卤肉表里卤化的均匀性,保证酱卤肉特有卤味和口感指标,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酱卤肉表内同步入味装置,采用这种装置制得的酱卤肉,表里卤味渗透均匀,肉质感结实、口感好,高温蒸煮卤化时间短,高效节能。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酱卤肉表内同步入味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板和入味针管、入味针管间隔在固定在底座板上,在底座板的底面上设有引液槽,入味针管的下端内孔与引液槽相通,在入味针管的外表面上间隔地设有进液微孔,进液微孔与入味针管的内孔相通。

进一步,在入味针管的顶端设有针尖。

进一步,在入味针管的外圆表面上沿轴方向设有强化入味槽,进液微孔间隔地分布在强化入味槽中。

进一步,所有入味针管均匀地固定在底座板上。

进一步,所有入味针管的针尖处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同行入味针管的针尖间隔高低错开。

进一步,同列入味针管的针尖间隔高低错开。

进一步,同行或同列入味针管的针尖间隔分布在正弦曲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待加工的肉块压插在入味针管上,并使肉块的下端面与底座板的上端面之间存有间隙,然后将带有肉块的本实用新型按常规蒸煮卤化工艺进行加工。

由于在底座板上间隔地固定有入味针管,每根入味针管的管孔都与设置在底座板底面的引液槽相通,在入味针管的外表面上间隔地设有进液微孔,进液微孔与入味针管的内孔相通,在入味针管的顶部设有针尖,这样待加工的肉块就能轻便地穿插在入味针管上,肉块在本实用新型固定状态下在放入卤化锅中进行蒸煮,在蒸煮过程中,卤汤通过底座板底面的引液槽进入每根入味针管的管孔中,并通过设置在入味针管的外表面上的进液微孔与肉块的内部充分接触,这样肉块的外表和内部就能同步进行卤化处理,既提高了酱卤肉的卤化速度,又均化了酱卤肉的卤味均匀性和透彻性,还缩短了高温蒸煮卤化的时间,节能高效。

经试验表明,现有酱卤肉高温蒸煮卤化时需要60分钟,而本实用新型仅需20分钟,能耗仅为现有技术的1/3,生产效率提高3倍,同时,采用本实用新型制得的酱卤肉产品,外形饱满,色泽均匀,表里如一,肉质感结实、香味渗透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单根入味针管与固定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位置的一种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酱卤肉处于入味处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同排入味针管的针尖处于正弦曲线上;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同排入味针管间隔高低错开排列;

图中:1-底座板;2-入味针管;3-肉块;11-引液槽;21-进液微孔;22-针尖;23-强化入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例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酱卤肉表内同步入味装置,如图1、图2所示,它由底座板1和入味针管2组成,入味针管2均匀间隔在固定在底座板1上,在入味针管2的外表面上间隔地设有进液微孔21,在入味针管2的顶端设有针尖22,在底座板1的底面上设有引液槽11,入味针管2的下端内孔与引液槽11相通,进液微孔21与入味针管2的内孔相通,所有入味针管2的针尖22处于同一平面内。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同行入味针管2的针尖22间隔地分布在正弦曲线上,如图5所示。

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同行入味针管2的针尖22间隔高低错开,如图6所示。

实施例4:对实施例1的优化方案,如图3所示,在入味针管2的外圆表面上沿轴方向设有强化入味槽23,进液微孔21间隔地分布在强化入味槽23中。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将待加工的肉块3压插在入味针管2上,并使肉块3的下端面与底座板1的上端面之间存有间隙,然后将带有肉块的本实用新型按常规蒸煮卤化工艺进行加工,在蒸煮过程中,卤汤通过固定底座板1底面的引液槽11进入每根入味针管2的管孔中,并通过设置在入味针管2的外表面上的进液微孔21与肉块的内部充分接触,这样肉块的外表和内部就能同步进行卤化处理,既提高了酱卤肉的卤化速度,又均化了酱卤肉的卤味均匀性和透彻性,经对比试验,在同样高温蒸煮卤化条件下,用现有酱卤肉卤化方法需要60分钟,而本实用新型仅需20分钟,能耗仅为现有技术的1/3,生产效率提高3倍,同时,采用本实用新型制得的酱卤肉产品,调味液渗透彻底,外形饱满,色泽均匀,表里如一,肉质感结实、香味渗透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很多,不能逐一罗列,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方案,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这前程新型的保护范围,只要采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方案或者利用其它等功能代换的所有技术方案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