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咳制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5206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克咳制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克咳制剂及其制备工艺,属于药品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克咳制剂是在我国中医名典《伤寒论》的麻杏石甘汤基础上研制而成的,由麻黄、罂粟壳、甘草、苦杏仁、莱菔子、桔梗、石膏共七味药组成;具有宣肺清热,止咳、祛痰、平喘的功效,对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咳嗽等疾病有确切的疗效。在制作克咳胶囊的传统工艺中,麻黄、罂粟壳部分粉碎成100目的细粉,其溶出度不高,生物利用率较低;另外由于该中药制剂中含有大量的粘液质和脂多糖等引湿性物质,所以该产品的固体制剂在储存过程中易吸潮,从而影响药品的质量,同时现有产品的剂型比较单一,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可选择性比较少,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咳制剂及其它的制备工艺;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将麻黄和罂粟壳部分粉碎成100目以上的细粉,以增加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使生物利用率提高;另外本发明利用本申请人已经申请专利的中药微丸技术,以及中药微囊技术,先将药物制成微丸或微囊后再用不同的方法制成不同的剂型;既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还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增加药物的稳定性,便于质量控制及贮存;使可压性及流动性好、不易碎;易制成缓、控释或靶向制剂;同时还可解决固体制剂易吸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保证了产品能够长期储存、运输、分装;同时制备成不同的剂型供医患双方进行选用,满足治疗和市场的需求。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按照重量组份计算它由麻黄120-480、罂粟壳120-480、甘草120-480、苦杏仁120-480、莱菔子37.5-150、桔梗37.5-150、石膏37.5-150制备而成。具体地说它由麻黄240g、罂粟壳240g、甘草240g、苦杏仁240g、莱菔子75g、桔梗75g、石膏75g制备而成。本发明所述的制剂为所有医学允许的制剂,包括胶囊剂、软胶囊剂、微囊、注射剂、冻干粉针、颗粒剂、丸剂、微丸、浓缩丸、滴丸、缓释制剂、控释制剂、速释制剂、靶向制剂、口服液体制剂、糖浆剂、散剂、合剂。本发明中所述的克咳制剂的制备工艺是按照已经给定的配方比例,将麻黄和罂粟壳部分粉碎成100目以上的细粉,剩余麻黄和罂粟壳粗粉用酸性水溶液10%盐酸调PH值至5左右,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药液备用;其余甘草、苦杏仁、莱菔子、桔梗、石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溶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麻黄和罂粟壳细粉,在60-70℃干燥,粉碎成100目以上的细粉,再与适量的辅料混合,制成粒径小于2mm的微丸,或粒径小于2mm的微囊。最后再用不同的方法制成不同的制剂。其中,微丸辅料为微晶纤维素、淀粉、微粉纤维素、硅藻土、糊精、滑石粉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薄膜包衣辅料为薄膜包衣预混剂或乙基纤维素水混液、巴西棕榈腊、甲壳素、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白腊、印度胶、卡波姆、虫白腊、虫胶、朱砂、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粘合剂为PVP、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水、乙醇、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微囊辅料为明胶、阿拉伯胶、海藻酸盐、壳聚糖、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纤维醋法酯、羧甲基纤维素盐和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制成微囊的方法为凝聚相分离法、锅式包衣法、喷雾干燥或喷雾冻凝发、空气悬浮法。
本发明制成片剂时的工艺为将麻黄和罂粟壳部分粉碎成300目以上的微粉,剩余麻黄和罂粟壳粗粉与其余甘草、苦杏仁、莱菔子、桔梗、石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溶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麻黄和罂粟壳微粉,干燥,粉碎成100目以上的细粉,再与适量的辅料混合,制成粒径小于2mm的微丸,或粒径小于2mm的微囊。最后再压制成片剂。其中,微丸辅料为微晶纤维素、淀粉、微粉纤维素、硅藻土、糊精、滑石粉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薄膜包衣辅料为薄膜包衣预混剂或乙基纤维素水混液、巴西棕榈腊、甲壳素、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白腊、印度胶、卡波姆、虫白腊、虫胶、朱砂、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粘合剂为PVP、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水、乙醇、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微囊辅料为明胶、阿拉伯胶、海藻酸盐、壳聚糖、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纤维醋法酯、羧甲基纤维素盐、聚碳酸酯、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制成微囊的方法为凝聚相分离法、锅式包衣法、喷雾干燥或喷雾冻凝发、空气悬浮法。
本发明制成软胶囊剂的工艺为选麻黄120g、罂粟壳120g、甘草120g、苦杏仁120g、莱菔子37.5g、桔梗37.5g、石膏37.5g,将麻黄和罂粟壳24g粉碎成120目的细粉,剩余麻黄和罂粟壳粗粉各96g用酸性水溶液、用10%盐酸调PH值至5左右、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药液备用;其余甘草、苦杏仁、莱菔子、桔梗、石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溶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麻黄和罂粟壳细粉,在60℃干燥,粉碎成120目的细粉,得药物粉末。将甲基纤维素180g、乙基纤维素200g溶于300ml二氯甲烷中,加入药物粉末,在冰水浴中以400r·min-1的速度搅拌30分钟,得混悬液为内相。在高速搅拌下,将内相加入到含有分散剂的水溶液外相中,继续搅拌形成微囊。分散剂为PVA加十二烷基硫酸钠。然后再按现有技术可以制成软胶囊剂。
本发明制成注射剂的工艺为麻黄和罂粟壳各130g粉碎成200目的细粉,将剩余麻黄和罂粟壳粉碎成100目以上的细粉,然后用酸性水溶液、用10%盐酸调PH值至5、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药液备用;其余甘草、苦杏仁、莱菔子、桔梗、石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溶液合并,浓缩,用乙醇醇沉一次及一次以上,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用真空干燥、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法干燥,再粉碎成80目以上的细粉,加入注射用水溶解后再按现有技术可以制成注射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麻黄和罂粟壳部分粉碎成100目以上的细粉,以增加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使生物利用率提高;另外本发明先将药物制成微丸或微囊后再用不同的方法制成不同的剂型,既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还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增加药物的稳定性,便于质量控制及贮存;使可压性及流动性好、不易碎;易制成缓、控释或靶向制剂;同时还可解决固体制剂易吸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保证了产品能够长期储存、运输、分装。达到了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1麻黄480g 罂粟壳480g 甘草480g 苦杏仁480g 莱菔子150g 桔梗150g 石膏150g以上七味,麻黄和罂粟壳各400g粉碎成200目的细粉,剩余麻黄和罂粟壳粗粉各80g用酸性水溶液(用10%盐酸调PH值至5左右)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药液备用;其余甘草、苦杏仁、莱菔子、桔梗、石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溶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麻黄和罂粟壳细粉,在70℃干燥,粉碎成200目的细粉,得药物粉末。取药物粉末1000g,与微晶纤维素400g、淀粉85g混合均匀,取混合药粉1124g,以15%HPMC水溶液为粘合剂,首先制成60目的母粒,烘干后再放入包衣制粒机的转盘内,再以10%HPMC水溶液为粘合剂,加混合后的药粉滚动制成40目的微丸,干燥。再置包衣造粒机内,用297g薄膜包衣预混剂(欧巴代)对微丸进行包衣。工艺参数为喷浆速度80r/min,主机转速200r/min,供粉速度80r/min。再按现有技术可以制成颗粒剂。
本发明的实施例2麻黄120g 罂粟壳120g 甘草120g 苦杏仁120g莱菔子37.5g 桔梗37.5g 石膏37.5g以上七味,麻黄和罂粟壳24g粉碎成120目的细粉,剩余麻黄和罂粟壳粗粉各96g用酸性水溶液(用10%盐酸调PH值至5左右)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药液备用;其余甘草、苦杏仁、莱菔子、桔梗、石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溶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麻黄和罂粟壳细粉,在60℃干燥,粉碎成120目的细粉,得药物粉末。取药物粉末200g与微粉纤维素50g、硅藻土20g混合,取混合药粉270g,置包衣制粒机中,以5%乙基甲基纤维素乙醇溶液为粘合剂首先制成40目的母粒,烘干后再放入包衣制粒机的转盘内,再以8%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为粘合剂,加混合后的药粉滚动制成粒径为2mm的微丸,干燥。再置包衣造粒机内。用薄膜包衣液对微丸进行包衣。薄膜包衣处方为乙基纤维素水混液2g、巴西棕榈腊3g、甲壳素0.5g、甲基丙烯酸共聚物0.6、白腊0.8g、印度胶1.2g。工艺参数为喷浆速度15r/min,主机转速80r/min,供粉速度15r/min;再按现有技术可以制成胶囊剂。
本发明的实施例3麻黄240g 罂粟壳240g 甘草240g 苦杏仁240g 莱菔子75g 桔梗75g 石膏75g以上七味,麻黄和罂粟壳各130g粉碎成200目的细粉,剩余麻黄和罂粟壳粗粉各110g用酸性水溶液(用10%盐酸调PH值至5左右)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药液备用;其余甘草、苦杏仁、莱菔子、桔梗、石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溶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麻黄和罂粟壳细粉,在65℃干燥,粉碎成200目的细粉。称取海藻酸钠800g、溶于500ml乙醇中,过滤,将药物粉末超声悬浮于滤液中,在磁力搅拌下,经蠕动泵进样,将混悬液送至喷雾干燥的螺旋式喷嘴处,在压缩空气流下进行喷雾干燥。设置进样速度4.5ml·min-1;压缩空气流量600L·h-1;气压350kPa;进风温度150℃;出风温度65℃;抽气泵设置10档;然后将粉末状微囊在120℃、12小时处理制成微囊。再按现有技术可以制成丸剂。
本发明的实施例4麻黄240g 罂粟壳240g 甘草240g 苦杏仁240g 莱菔子75g 桔梗75g 石膏75g以上七味,麻黄和罂粟壳各130g粉碎成320目的微粉,剩余麻黄和罂粟壳粗粉各110g与其余甘草、苦杏仁、莱菔子、桔梗、石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溶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麻黄和罂粟壳微粉,干燥,粉碎成200目的细粉,得药物粉末。
称取明胶400g溶于300ml蒸馏水中,过滤,将药物粉末超声悬浮于滤液中,在磁力搅拌下,经蠕动泵进样,将混悬液送至喷雾干燥的螺旋式喷嘴处,在压缩空气流下进行喷雾干燥。设置进样速度2.5ml·min-1;压缩空气流量500L·h-1;气压260kPa;进风温度(108±1)℃;出风温度(56±1)℃;抽气泵设置10档;然后将粉末状微囊在120℃、6小时处理制成微囊。再压制成片剂。
本发明的实施例5麻黄和罂粟壳各130g粉碎成200目的细粉,将剩余麻黄和罂粟壳粉碎成100目以上的细粉,然后用酸性水溶液、用10%盐酸调PH值至5、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药液备用;其余甘草、苦杏仁、莱菔子、桔梗、石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溶液合并,浓缩,用乙醇醇沉一次及一次以上,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用真空干燥、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法干燥,再粉碎成80目以上的细粉,加入注射用水溶解后再按现有技术可以制成注射剂。
本发明的实施例6选麻黄120g、罂粟壳480g、甘草120g、苦杏仁480g、莱菔子150g、桔梗37.5g、石膏37.5g;制成软胶囊剂将麻黄和罂粟壳24g粉碎成120目的细粉,剩余麻黄和罂粟壳粗粉用酸性水溶液、用10%盐酸调PH值至5左右、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药液备用;其余甘草、苦杏仁、莱菔子、桔梗、石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溶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麻黄和罂粟壳细粉,在60℃干燥,粉碎成120目的细粉,得药物粉末,将甲基纤维素80g、乙基纤维素40g溶于二氯甲烷中,加入药物粉末,在冰水浴中以400r·min-1的速度搅拌30分钟,得混悬液为内相,在高速搅拌下,将内相加入到含有分散剂的水溶液外相中,继续搅拌形成微囊,分散剂为PVA加十二烷基硫酸钠,然后再按现有方法制成软胶囊剂。
本发明的实施例7用麻黄480g、罂粟壳480g、甘草120g、苦杏仁120g、莱菔子150g、桔梗150g、石膏150g,制成片剂时的工艺为将重量1/3的麻黄和罂粟壳粉碎成300目以上的微粉,剩余麻黄和罂粟壳粗粉与其余甘草、苦杏仁、莱菔子、桔梗、石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溶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麻黄和罂粟壳微粉,干燥,粉碎成100目以上的细粉,再与适量的辅料混合,制成粒径小于2mm的微囊,最后再压制成片剂;其中使用的薄膜包衣辅料为薄膜包衣预混剂或乙基纤维素水混液,粘合剂为PVP,微囊辅料为明胶;制成微囊的方法为凝聚相分离法。
药理药效克咳胶囊止咳、平喘、祛痰作用的药理实验一、材料1、药品克咳胶囊A按照常规技术方法制备。
克咳胶囊B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备。
2、动物豚鼠、昆明种小鼠,均由贵阳医学院提供。
二、方法与结果1、平喘作用取300-400g豚鼠10只,处死后,剪下全部气管,剪成长5cm的螺旋条,置于盛有克-亨氏营养液的离体器官浴槽内,稳定1小时后开始实验。药物浓度分别为克咳胶囊A40mg/ml,克咳胶囊B40mg/ml,组胺0.83μg/ml。结果表明,组胺可使气管收缩(12.37±4.0)mm,先给予克咳胶囊A或B,再给组胺,收缩幅度分别降低45.8%,58.9%。结果见表1。
表1克咳胶囊对豚鼠离体气管螺旋条的影响组别 收缩幅度1/mm抑制率(%)P值组胺 12.37±4.0克咳胶囊A+组胺6.89±4.23 45.8 <0.01克咳胶囊B+组胺5.28±3.88 58.9 <0.012、祛痰作用取体重(20.4±1.2)g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克咳胶囊A(0.8mg/g)组、克咳胶囊B(0.8mg/g)组、阴性对照组,给药1次/d,连续给药7g,末次给药后30分钟,小鼠腹腔注射0.25%酚红生理盐水0.5ml,30分钟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用5%NaHCO3灌洗小鼠气管,支气管3次,0.5ml/次,收集灌洗液共1.5ml,用722型分光光度计在520nm波长处比色。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见表2。
表2克咳胶囊对小鼠的祛痰作用组别 剂量C/mg·g-1酚红浓缩C/μg·m1-1P值克咳胶囊A 0.80.31±0.28 <0.05克咳胶囊B 0.80.37±0.25 <0.05蒸馏水 0.17±0.093、镇咳作用克咳胶囊对小鼠氨水引咳法的影响取20-24g小鼠30只,随机分为克咳胶囊A组(4.5mg/g)、克咳胶囊B组(4.5mg/g)、蒸馏水对照组。于实验前2小时给药。实验时将小鼠置于玻璃罩内,每只鼠用0.05ml氨水刺激1分钟,取出后立即观察2分钟咳嗽次数,克咳胶囊组小鼠咳嗽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3。
表3克咳胶囊对小鼠氨水引咳法的镇咳作用组别 剂量C/mg·g-12min内咳嗽次数P值克咳胶囊A 4.5 5.56±4.76 <0.05克咳胶囊B 4.5 5.20±3.52 <0.05空白对照组 8.92±5.88
三、结论该实验表明克咳胶囊B比克咳胶囊A对抗组胺所致的气管平滑机收缩幅度大、抑制氨水致小鼠的咳嗽次数少、增加小鼠气道腔内酚红的排出量多,即增加呼吸道粘液腺分泌的功能好,所以克咳胶囊B比克咳胶囊A的止咳、平喘、祛痰作用好。
权利要求
1.一种克咳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组份计算它由麻黄120-480、罂粟壳120-480、甘草120-480、苦杏仁120-480、莱菔子37.5-150、桔梗37.5-150、石膏37.5-150制备而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克咳制剂,其特征在于它由麻黄240g、罂粟壳240g、甘草240g、苦杏仁240g、莱菔子75g、桔梗75g、石膏75g制备而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克咳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为所有医学允许的制剂,包括胶囊剂、软胶囊剂、微囊、注射剂、冻干粉针、颗粒剂、丸剂、微丸、浓缩丸、滴丸、缓释制剂、控释制剂、速释制剂、靶向制剂、口服液体制剂、糖浆剂、散剂、合剂。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这种克咳制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按照已经给定的配方比例,将麻黄和罂粟壳部分粉碎成100目以上的细粉,剩余麻黄和罂粟壳粗粉用酸性水溶液10%盐酸调PH值至5左右,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药液备用,其余甘草、苦杏仁、莱菔子、桔梗、石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溶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麻黄和罂粟壳细粉,在60-70℃干燥,粉碎成100目以上的细粉,再与适量的辅料混合,制成粒径小于2mm的微丸,或粒径小于2mm的微囊,最后再用不同的方法制成不同的制剂;其中,微丸辅料为微晶纤维素、淀粉、微粉纤维素、硅藻土、糊精、滑石粉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薄膜包衣辅料为薄膜包衣预混剂或乙基纤维素水混液、巴西棕榈腊、甲壳素、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白腊、印度胶、卡波姆、虫白腊、虫胶、朱砂、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粘合剂为PVP、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水、乙醇、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微囊辅料为明胶、阿拉伯胶、海藻酸盐、壳聚糖、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纤维醋法酯、羧甲基纤维素盐和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制成微囊的方法为凝聚相分离法、锅式包衣法、喷雾干燥或喷雾冻凝发、空气悬浮法。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克咳制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制成片剂时的工艺为将麻黄和罂粟壳部分粉碎成300目以上的微粉,剩余麻黄和罂粟壳粗粉与其余甘草、苦杏仁、莱菔子、桔梗、石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溶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麻黄和罂粟壳微粉,干燥,粉碎成100目以上的细粉,再与适量的辅料混合,制成粒径小于2mm的微丸,或粒径小于2mm的微囊,最后再压制成片剂;其中,微丸辅料为微晶纤维素、淀粉、微粉纤维素、硅藻土、糊精、滑石粉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薄膜包衣辅料为薄膜包衣预混剂或乙基纤维素水混液、巴西棕榈腊、甲壳素、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白腊、印度胶、卡波姆、虫白腊、虫胶、朱砂、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粘合剂为PVP、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水、乙醇、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微囊辅料为明胶、阿拉伯胶、海藻酸盐、壳聚糖、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纤维醋法酯、羧甲基纤维素盐、聚碳酸酯、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制成微囊的方法为凝聚相分离法、锅式包衣法、喷雾干燥或喷雾冻凝发、空气悬浮法。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克咳制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制成软胶囊剂的工艺为将麻黄和罂粟壳24g粉碎成120目的细粉,剩余麻黄和罂粟壳粗粉各96g用酸性水溶液、用10%盐酸调PH值至5左右、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药液备用;其余甘草、苦杏仁、莱菔子、桔梗、石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溶液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麻黄和罂粟壳细粉,在60℃干燥,粉碎成120目的细粉,得药物粉末,将甲基纤维素80g、乙基纤维素40g溶于二氯甲烷中,加入药物粉末,在冰水浴中以400r·min-1的速度搅拌30分钟,得混悬液为内相,在高速搅拌下,将内相加入到含有分散剂的水溶液外相中,继续搅拌形成微囊,分散剂为PVA加十二烷基硫酸钠,然后再按现有技术制成软胶囊剂。
7.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克咳制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制成注射剂的工艺为麻黄和罂粟壳各130g粉碎成200目的细粉,将剩余麻黄和罂粟壳粉碎成100目以上的细粉,然后用酸性水溶液、用10%盐酸调PH值至5、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滤液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药液备用;其余甘草、苦杏仁、莱菔子、桔梗、石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与上述溶液合并,浓缩,用乙醇醇沉一次及一次以上,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用真空干燥、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法干燥,再粉碎成80目以上的细粉,加入注射用水溶解后再按现有技术可以制成注射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克咳制剂及其制备工艺,它由麻黄、罂粟壳、甘草、苦杏仁等药材制备而成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麻黄和罂粟壳部分粉碎成100目以上的细粉,以增加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使生物利用率提高;另外本发明先将药物制成微丸或微囊后再用不同的方法制成不同的剂型,既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还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增加药物的稳定性,便于质量控制及贮存;使可压性及流动性好、不易碎;易制成缓、控释或靶向制剂;同时还可解决固体制剂易吸潮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保证了产品能够长期储存、运输、分装。
文档编号A61P11/00GK1557431SQ20041002172
公开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8日
发明者叶湘武, 周云喜, 王泽坤, 聂开品 申请人: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