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6995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血府逐瘀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血府逐瘀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血府逐瘀制剂是一味传统的中药,它由桃仁、当归、枳壳、川芎、柴胡、红花、牛膝、赤芍、地黄、桔梗、甘草制成,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头痛、胸痛、心脑血管疾病、更年期综合征、治疗胆道感染胆结石、失眠、糖尿病等瘀血内阻引起的疾病。市场上有如血府逐瘀丸、血府逐瘀胶囊、血府逐瘀口服液这类产品进行销售,但是,这三种产品剂型落后,它们均是按传统工艺制成的,所以产品质量不够理想,剂型品种不够丰富,适用人群范围窄,产品生物利用度、药物稳定性不理想,特别是口服液、丸剂极易发霉变质,需要加入大量的防腐剂;而胶囊剂易吸潮粘解;鉴于这些情况,寻找治疗效果理想,质量稳定可控、制剂剂型丰富的有效治疗药物制剂是最急需解决的事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府逐瘀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这种制剂用于治疗头痛、胸痛、心脑血管等疾病,其剂型主要是微丸、分散片、滴丸、软胶囊制剂等;所提供的这种微丸、分散片崩解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稳定性好,特别适合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吞服药片或胶囊有困难的患者服用;提供的滴丸、软胶囊制剂将药物封闭,解决了药物遇湿热不稳定的问题,还可以掩盖药物不良口味、气味的,可以起到增加稳定性、改善生物利用度的作用,可以为医患双方提供更加广的选择,满足市场的要求。
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按照重量组分计算,它主要由桃仁5-10份、当归3-8份、枳壳2-6份、川芎1-5份、柴胡1-3份、红花3-10份、牛膝3-10份、赤芍2-6份、地黄4-10份、桔梗1-5份和甘草1-3份或相应重量份它们的提取物制备而成。准确的说按重量组分计算,它主要由桃仁8份、当归6份、枳壳4份、川芎3份、柴胡2份、红花6份、牛膝6份、赤芍4份、地黄6份、桔梗3份和甘草2份或相应重量份它们的提取物制备而成;本发明中所述的制剂包括注射液、粉针、冻干粉针、片剂、分散片、口崩片、胶囊剂、凝胶剂、软胶囊剂、微囊剂、颗粒剂、丸剂、微丸、散剂、滴丸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口服液体制剂、煎膏剂、浸膏剂和膜剂药剂学上所有可以接受的剂型。准确的说,所述的制剂最好是分散片、微丸、软胶囊剂或滴丸制剂。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将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处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红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在65~70℃下相对密度为1.15~1.25的稠膏,与粉末混匀,然后分别制成不同的制剂。
本发明所述制剂中的滴丸剂这样制备将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处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红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在65~70℃下相对密度为1.15~1.25的稠膏,与粉末混匀,以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药物∶基质=1∶3,以甲基硅油为冷却液,以内径为4.0mm、外径为6.0mm的滴管,滴制温度80℃、滴速为20~30d/min、滴距为4cm,滴入140cm长的冷却柱中,冷却,制丸,即得。
本发明所述制剂中的分散片剂这样制备将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处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红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在65~70℃下相对密度为1.15~1.25的稠膏,与粉末混匀,按药粉∶羧甲基淀粉钠∶改性淀粉∶微晶纤维素=20∶2∶5∶1,将药粉与羧甲基淀粉钠、改性淀粉、微晶纤维素过筛混匀,加适量水制成软材,制粒,整粒,按药粉∶硬脂酸镁=3∶1,加入硬脂酸镁,采用PY129旋转式压片机,压力为5~7kn,转速为22r/min,压片,即得。
本发明所述制剂中的微丸剂这样制备将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处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红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在65~70℃下相对密度为1.15~1.25的稠膏,与粉末混匀,得药粉,按药粉∶枸橼酸∶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100∶2∶1∶95,将药粉与枸橼酸、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过筛混匀,加适量水制成软材,经孔径0.8mm的挤出机筛板挤成细条状,挤出转速为300r/min,置滚圆机内,滚圆转速为1000r/min,滚圆时间为3min,取出微丸于50℃干燥4~5h,即得。
本发明所述制剂中的软胶囊剂这样制备将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处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红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在65~70℃下相对密度为1.15~1.25的稠膏,与粉末混匀,按药粉∶基质=1∶1.5,加入大豆油、黄蜂蜡、大豆卵磷脂的混合基质,加热熔融,混匀,得软胶囊内容物;胶液的制备以明胶∶甘油∶水=1∶0.4∶0.9,取明胶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吸水膨胀,另将甘油及余下的水置煮胶锅中加热至70-80℃,混合均匀,加入膨胀的明胶搅拌,使之溶融成均匀的胶液,于70℃保温1-2小时,静置,除去上浮泡沫,用布袋滤过,加入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5%及对羟基苯甲酸丁酯0.03%混合物)、二氧化钛,混匀,保温;于软胶囊机中压制成软胶囊,压制成软胶囊,置滚桶干燥机中定型,整丸,干燥,即得。
本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为主药;川芎、当归行气活血为君药;牛膝祛瘀通脉,引血下行;佐以枳壳、赤芍、桔梗、柴胡开胸、疏肝、解郁;生地清热凉血;甘草解毒,调和诸药。诸药相合,活血行气,瘀化热消,肝郁疏达,诸症自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头痛、胸痛、心脑血管疾病、更年期综合征、治疗胆道感染胆结石、失眠、糖尿病等瘀血内阻引起的疾病有比较好的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的微丸、分散片制剂、崩解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特别适合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吞服药片或胶囊有困难的患者服用,分散片遇水可迅速崩解形成均匀的粘性悬液的水分散片,解决了产品的生物利用度不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软胶囊、滴丸制剂将药物封闭,解决了药物遇湿热不稳定的问题,还可以掩盖药物不良口味、气味的,可以起到增加稳定性、改善生物利用度的作用。在本申请中,我们通过大量实验筛选,确定了辅料的种类、工艺条件和制备方法,使得产品的性能优良,为大生产和本发明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我们发现一些制剂用常规方法、辅料是不能进行制备的,或者说制备不出需要的剂型;一些制剂剂型用常规方法制备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治疗效果不理想、制剂生产成本过高等等;而以本发明确定的制备过程最为简便、可行、合理,得到的制剂治疗效果确切。
申请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选择本发明提供的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使用的辅料种类及用量、比例等;保证其科学、合理、可行;得到的制剂具有有效的治疗效果。
实验例1分散片剂工艺研究分散片遇水可迅速崩解形成均匀的粘性悬液的水分散片,解决了原剂型崩解性差,溶出缓慢的缺点,本申请人制得的分散片在19℃~21℃水中3min内完全崩解,混悬性好、生物利用度高、分散均匀度。
①辅料筛选处方浸膏粉(份)羧甲基淀粉钠(份)改性淀粉(份) 微晶纤维素(份) 崩解时间/s1 202 4 0.5 202 202 5 1153 203 4 0.5 194 203 5 1285 204 4 0.5 356 204 5 136结果表明,最佳处方为浸膏粉∶羧甲基淀粉钠∶改性淀粉∶微晶纤维素=20∶4∶5∶3。
②压片工艺将一定粒度范围的浸膏粉、辅料、粘合剂,制粒,将所制颗粒在烘箱55℃干燥一定时间,加入硬脂酸镁(浸膏粉∶硬脂酸镁=8∶1)混匀,采用PY129旋转式压片机压片。
压力(kn)转速(r/min) 抗张强度(MPa) 崩解时间(s)3~520 1.40 285~722 1.39 247~924 2.58 309~11 26 1.47 35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按药粉∶羧甲基淀粉钠∶改性淀粉∶微晶纤维素=20∶2∶5∶1,将药粉与羧甲基淀粉钠、改性淀粉、微晶纤维素过筛混匀,加适量水制成软材,制粒,整粒,按药粉∶硬脂酸镁=8∶1,加入硬脂酸镁,采用PY129旋转式压片机,压力为5~7kn,转速为22r/min,压片。
实验例2微丸剂工艺研究微丸直径小于2.5mm,类于颗粒性质,生物利用度高,本申请人在研制本发明产品微丸时,最大的困难就是吸湿性强而流动性差,可塑性差,难以成型。本申请人采用的微丸制造技术和处方制得的颗粒流动性好,产品易于崩解,生物利用度高,性质良好。
均一性为,18-40目之间的丸重/总丸重×100%,收率P%=W1/W×100%(其中18-24目丸的重量W1,投料总重量W)①辅料筛选结果 单位(g/100g浸膏粉)实验号微晶纤维素 淀粉 甲基纤维素 微粉硅胶枸橼酸1 95 - -1 2.02 - 95-1 2.03 95 - -2 1.54 - - 95 2 1.55 95 - -3 1.06 - 95-3 0.57 - - 95 4 0.5实验号收率(%) 休止角均一性(%)1 61.60 24.01 85.002 44.95 28.21 68.313 54.80 29.18 77.424 56.96 29.62 73.165 57.21 31.50 80.526 45.74 36.23 69.507 50.42 41.27 72.31②制粒工艺条件筛选制备流程将浸膏粉粉与辅料过筛混匀,加适量水制成软材,经挤出机筛板(孔径0.8mm)挤成细条状,置滚圆机内,调节转速及滚圆时间,使颗粒完全滚圆,取出微丸于50℃干燥3~4h。筛分后,以18~24目的微丸进行工艺评价。
影响挤出滚圆工艺的3个主要因素为(A)挤出转速;(B)滚圆转速;(C)滚圆时间。本实验以微丸的圆整度(以平面临界角φ表示)及18~24目的收率(f)为指标进行工艺条件的优化筛选。
圆整度的测定将一定量微丸置一平板上,将平板一侧抬起,测量在微丸开始滚动前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φ),该角越小,微丸的圆整度越好。
实验号挤出转速(r/min)滚圆转速(r/min) 滚圆时间(min) 2φ/° f/%
1200 5002 34.1 54.32250 8002 31.2 63.73300 1000 3 35.5 86.54350 1200 4 27.4 85.05400 1400 4 33.2 79.6结果表明药粉,按药粉∶枸橼酸∶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100∶2∶1∶95,将药粉与枸橼酸、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过筛混匀,加适量水制成软材,经孔径0.8mm的挤出机筛板挤成细条状,挤出转速为300r/min,置滚圆机内,滚圆转速为1000r/min,滚圆时间为3min,取出微丸于50℃干燥4~5h,为最优工艺条件。
实验例3软胶囊剂工艺研究崩解时间测定采用转篮法,升降式崩解仪,取6粒,观察30分钟内通过筛网的情况。通过率高则崩解性好,更宜人体吸收。
①吸附基质率考察药粉∶基质 混悬液情况1∶1.0 不均匀混悬液1∶1.2 不均匀混悬液1∶1.5 均匀混悬液②辅料对成分的影响组别 芍药苷(mg/g)药粉 8.45加入基质后 8.40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按药粉∶基质=1∶1.5,药粉加入基质后芍药苷含量无明显变化。
实验例4滴丸剂工艺研究①药物与基质的配比药物与基质(聚乙二醇4000)配比药物与基质配比融合情况 稠度 滴制情况1∶1 难 稠难1∶2 易 适中 难1∶3 易 适中 易1∶4 易 适中 难1∶5 易 稀易②冷却剂及冷却方式选择冷却剂及冷却方式选择以甲基硅油、液体石蜡为冷却剂,药物与基质按1∶4比例混匀后滴制。滴制条件(80±2)℃保温滴制,滴口内径为4.0mm,外径6.0mm。冷却剂温度采用梯度或非梯度方式,梯度冷却温度分布为40℃~50℃,10℃~30℃,0℃~4℃(3个温度平均分割冷却柱的长度),非梯度冷却为0℃~10℃。滴速为20~30滴/min。评价指标滴丸的圆整度(滴丸最短径/最长径>0.8)合格率。
组别 冷却剂 冷却柱高度/cm 圆整度合格率/%1 甲基硅油 14091.42 甲基硅油 18086.13 液体石蜡 18078.54 液体石蜡 14073.4③滴距、滴速、温度的选择滴距、滴速、温度的选择滴口的内外径固定为4.1,6.1mm。评价指标丸重合格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质量差异要求符合±7.5%之内。
组别温度/℃滴距/cm滴速/(d·min-1) 丸重合格率/%1 90 4 10~20 79.82 90 6 20~30 87.83 90 10 30~50 83.14 80 4 20~30 96.85 80 6 30~50 95.66 80 10 10~20 94.57 70 4 30~50 91.48 70 6 10~20 93.59 70 10 20~30 85.4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剂滴丸的最佳条件以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药物∶基质=1∶3,以甲基硅油为冷却液,以内径为4.0mm、外径为6.0mm的滴管,滴制温度80℃、滴速为20~30d/min、滴距为4cm,滴入140cm长的冷却柱中,冷却,制丸。
实验例5比较实验①生物利用度比较SD大鼠,体重250~280g,雌雄各半,,隔夜禁食(不禁水),次日灌胃给药,给药剂量为4.0g/kg。于给药前及给药后心脏采血,每个血样点用6只大鼠。血样置肝素抗凝管,3000r/min离心5min,分离血浆,置-30°保存至分析。
大鼠血浆川芎嗪浓度变化时间/h 血浆川芎嗪浓度/(ug·L-1)本发明分散片剂 丸剂本发明微丸剂0 -- -0.251.60±0.52 0.50±0.40 1.71±0.300.5 3.10±1.15 0.96±0.32 3.10±1.171.0 2.13±0.70 1.34±0.54 2.16±0.522.0 1.65±0.45 1.59±0.61 1.58±0.403.0 1.38±1.23 0.84±0.40 1.37±1.166.0 1.10±0.61 0.57±0.42 1.13±0.458.0 0.62±1.24 0.30±0.27 0.65±1.2310.00.46±0.35 0.21±0.32 0.42±0.31②崩解时间比较组别 崩解时间(min)本发明软胶囊剂 25胶囊剂 30③稳定性比较软胶囊 丸剂 口服液

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剂性能优于丸剂、胶囊剂、口服液,更有安全有效。
实验例6对右旋糖酐所致急性血瘀症家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动物健康家兔,2.0±0.2kg,雄性;方法取家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血瘀模型组、实验组(模型+本发明软胶囊)、阳性对照组(模型+复方丹参注射液)。空白组心脏直接取血5ml置肝素抗凝管(1%肝素生理盐水,0.5ml,100℃下干燥)。血瘀模型组耳缘静脉注射10%右旋糖酐6ml/kg,bid,2d。本发明软胶囊0.5g/kg,bid,2d,,同法给予右旋糖酐。阳性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2ml/kg,bid,2d、10%右旋糖酐6ml/kg,bid,2d,同法给药。上述4组于末次给药后15min心脏采血5ml置入肝素抗凝管待测。以上抗凝血均于取血后立即分别取1ml全血、1ml血浆(取抗凝全血2ml以2000rpm离心10min后汲取)置R80血液粘度检测仪(保持温度在25℃,设定1、5、30、100、200五档切变率)分别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
全血粘度 浆粘度组别 1/s 5/s 30/s 100/s200/s空白组4.30±0.114.60±0.15 5.38±0.17 7.51±0.42 12.67±0.11 1.43±0.05模型组5.34±0.245.78±0.27 7.86±0.63 9.87±0.76 19.42±1.35 1.74±0.12实验组4.30±0.124.49±0.06 5.25±0.15 7.40±0.02 11.50±0.15 1.50±0.02阳性对照组组 4.16±0.154.64±0.15 5.46±0.10 7.52±0.09 13.21±0.24 1.46±0.21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剂能很好的改善急性血瘀症状态下家兔的血液流变性。
实验例7对心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实验动物Wistar大白鼠,雌雄各半,体重250±20g。
①对冠脉血流量的影响将饱和氧的营养液流量调节为10ml/min,温度为37℃。大鼠断头处死,摘取心脏,在4℃营养液中排出血液,通过主动脉固定于动脉插口处,并连接张力换能器,稳定10分钟后,通过给药口给药0.2ml,其中异丙肾上腺素10μg/ml,血府逐瘀制剂0.50mg/m。结果见表。
流量(ml/min) 心率(次/min)幅度(mm)组别 给药前给药后给药前 给药后 给药前给药后微丸剂9.98±0.0412.05±0.52 123.21±21.0772.14±10.00 12.15±3.15 13.04±20.23分散片9.78±0.0712.25±3.02 120.03±11.2573.25±12.71 11.43±2.11 13.15±19.14滴丸 10.08±1.03 12.14±2.01 121.19±23.0672.10±10.98 12.09±0.14 13.18±22.21软胶囊10.16±2.34 12.35±0.67 122.34±20.0574.14±10.20 12.17±2.56 13.09±10.28口服液9.97±1.1810.15±1.27 106.45±25.9076.37±13.24 12.10±2.18 12.08±3.08胶囊剂10.40±1.28 11.25±1.14 110.47±19.0090.40±21.20 10.97±4.10 12.39±2.72丸剂 9.92±1.1710.47±1.06 106.45±25.9075.35±14.20 11.20±3.19 12.09±3.10异丙肾10.14±1.02 13.98±0.76 116.10±10.90184.70±21.60 10.29±4.62 27.45±4.52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剂对冠脉血流量的增加作用较明显,效果优于口服液、胶囊剂、丸剂。
①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抑制作用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雌雄各半。每日给药一次,连续7日,于末次给药后30分钟开始实验。首先将动物按40ml/kg体重注射戊巴比妥钠,待麻醉后固定于大鼠平台上,记录V3ECG(心电图),然后快速尾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0.5μg/kg体重,由注射完毕至1min每隔10s,1min-5min每隔1min,5min-10min每隔2min记录一次ECG,统计各组动物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后与注射前T波高度差,并采用t检验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
组别 n 剂量(g/kg体重)T波升幅值(mm)空白对照组 11等体积水 3.06±1.73丸剂对照组 120.50 1.42±0.61胶囊剂对照组 120.50 1.73±0.85软胶囊实验组 110.50 1.25±0.50滴丸实验组 120.50 1.33±0.69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剂有明显的抑制冠脉痉挛作用,能够预防和解除心肌供血不足状态,从而有利于冠心病的治疗,并优于胶囊剂和丸剂。
②抗大鼠血栓形成作用将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各组动物按剂量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给药14天。第15天时,各组动物称重,腹腔注射20%乌拉坦(1g/kg)进行麻醉,并分离右颈总动脉和左颈外静脉。将充满生理盐水肝素(50μg/ml/kg)水溶液的聚乙稀管两端,一端先插入左颈外静脉后,另一端再插入右颈总动脉,放开血流,15分钟后中断血流,迅速取出聚乙烯管中段已知重量5厘米长的4号手术线(事先放入的),再称重。总重量减去丝线重量即为血栓湿重量,计算抑制率。结果见表。
组别剂量(g/kg体重)动物(kg)血栓湿重(μg)抑制率%空白对照组 20.00ml 10 54.40±10.9 50.00丸剂对照组 3.25 10 33.65±8.72 40.60胶囊剂对照组3.25 10 29.72±6.35 44.00分散片实验组3.25 10 25.50±5.16 45.40微丸实验组 3.25 10 25.20±4.90 47.00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剂能使大鼠血栓湿重显著减轻,且其作用优于胶囊剂和丸剂。
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例1取桃仁5份、当归3份、枳壳2份、川芎1份、柴胡1份、红花3份、牛膝3份、赤芍2份、地黄4份、桔梗1份、甘草1份,将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处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红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在65~70℃下相对密度为1.15~1.25的稠膏,与粉末混匀,以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药物∶基质=1∶3,以甲基硅油为冷却液,以内径为4.0mm、外径为6.0mm的滴管,滴制温度80℃、滴速为20~30d/min、滴距为4cm,滴入140cm长的冷却柱中,冷却,制丸,即得滴丸剂,本产品口服、一日三次、每次2粒。
本发明的实施例2取桃仁10份、当归8份、枳壳6份、川芎5份、柴胡3份、红花10份、牛膝10份、赤芍6份、地黄10份、桔梗5份、甘草3份,将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处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红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在65~70℃下相对密度为1.15~1.25的稠膏,与粉末混匀,按药粉∶羧甲基淀粉钠∶改性淀粉∶微晶纤维素=20∶2∶5∶1,将药粉与羧甲基淀粉钠、改性淀粉、微晶纤维素过筛混匀,加适量水制成软材,制粒,整粒,按药粉∶硬脂酸镁=8∶1,加入硬脂酸镁,采用PY129旋转式压片机,压力为5~7kn,转速为22r/min,压片,即得分散片剂。
本发明的实施例3取桃仁8份、当归6份、枳壳4份、川芎3份、柴胡2份、红花6份、牛膝6份、赤芍4份、地黄6份、桔梗3份、甘草2份,将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处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红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在65~70℃下相对密度为1.15~1.25的稠膏,与粉末混匀,得药粉,按药粉∶枸橼酸∶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100∶2∶1∶95,将药粉与枸橼酸、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过筛混匀,加适量水制成软材,经孔径0.8mm的挤出机筛板挤成细条状,挤出转速为300r/min,置滚圆机内,滚圆转速为1000r/min,滚圆时间为3min,取出微丸于50℃干燥4~5h,即得微丸剂。
本发明的实施例4取桃仁8份、当归6份、枳壳4份、川芎3份、柴胡2份、红花6份、牛膝6份、赤芍4份、地黄6份、桔梗3份、甘草2份,将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处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红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在65~70℃下相对密度为1.15~1.25的稠膏,与粉末混匀,按药粉∶基质=1∶1.5,加入大豆油、黄蜂蜡、大豆卵磷脂的混合基质,加热熔融,混匀,得软胶囊内容物;胶液的制备以明胶∶甘油∶水=1∶0.4∶0.9,取明胶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吸水膨胀,另将甘油及余下的水置煮胶锅中加热至70-80℃,混合均匀,加入膨胀的明胶搅拌,使之溶融成均匀的胶液,于70℃保温1-2小时,静置,除去上浮泡沫,用布袋滤过,加入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8%及对羟基苯甲酸丁酯0.03%混合物)、二氧化钛,混匀,保温;于软胶囊机中压制成软胶囊,压制成软胶囊,置滚桶干燥机中定型,整丸,干燥,即得软胶囊剂。
本发明的实施例5取桃仁8份、当归6份、枳壳4份、川芎3份、柴胡2份、红花6份、牛膝6份、赤芍4份、地黄6份、桔梗3份、甘草2份,将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处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红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在65~70℃下相对密度为1.15~1.25的稠膏,与粉末混匀,加入熔化的明胶中,即得凝胶剂。
本发明的实施例6取桃仁8份、当归6份、枳壳4份、川芎3份、柴胡2份、红花6份、牛膝6份、赤芍4份、地黄6份、桔梗3份、甘草2份,将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处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红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在65~70℃下相对密度为1.15~1.25的稠膏,与粉末混匀,加入硬脂酸镁,压片,即得口崩片。
权利要求
1.一种血府逐瘀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组分计算,它主要由桃仁5-10份、当归3-8份、枳壳2-6份、川芎1-5份、柴胡1-3份、红花3-10份、牛膝3-10份、赤芍2-6份、地黄4-10份、桔梗1-5份和甘草1-3份或相应重量份它们的提取物制备而成。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府逐瘀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组分计算,它主要由桃仁8份、当归6份、枳壳4份、川芎3份、柴胡2份、红花6份、牛膝6份、赤芍4份、地黄6份、桔梗3份和甘草2份或相应重量份它们的提取物制备而成。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府逐瘀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包括注射液、粉针、冻干粉针,片剂、分散片、口崩片、胶囊剂、凝胶剂、软胶囊剂、微囊剂、颗粒剂、丸剂、微丸、散剂、滴丸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口服液体制剂、煎膏剂、浸膏剂和膜剂等药剂学上所有可以接受的剂型。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府逐瘀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剂是分散片、微丸、软胶囊剂或滴丸制剂。
5.按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血府逐瘀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处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红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在65~70℃下相对密度为1.15~1.25的稠膏,与粉末混匀,然后分别制成不同的制剂。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府逐瘀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中的滴丸剂这样制备将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处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红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在65~70℃下相对密度为1.15~1.25的稠膏,与粉末混匀,以聚乙二醇4000为基质,药物∶基质=1∶3,以甲基硅油为冷却液,以内径为4.0mm、外径为6.0mm的滴管,滴制温度80℃、滴速为20~30d/min、滴距为4cm,滴入140cm长的冷却柱中,冷却,制丸,即得。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府逐瘀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中的分散片剂这样制备将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处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红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在65~70℃下相对密度为1.15~1.25的稠膏,与粉末混匀,按药粉∶羧甲基淀粉钠∶改性淀粉∶微晶纤维素=20∶2∶5∶1,将药粉与羧甲基淀粉钠、改性淀粉、微晶纤维素过筛混匀,加适量水制成软材,制粒,整粒,按药粉∶硬脂酸镁=8∶1,加入硬脂酸镁,采用PY129旋转式压片机,压力为5~7kn,转速为22r/min,压片,即得。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府逐瘀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中的微丸剂这样制备将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处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红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在65~70℃下相对密度为1.15~1.25的稠膏,与粉末混匀,得药粉,按药粉∶枸橼酸∶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100∶2∶1∶95,将药粉与枸橼酸、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过筛混匀,加适量水制成软材,经孔径0.8mm的挤出机筛板挤成细条状,挤出转速为300r/min,置滚圆机内,滚圆转速为1000r/min,滚圆时间为3min,取出微丸于50℃干燥4~5h,即得。
9.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府逐瘀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中的软胶囊剂这样制备将当归、赤芍、枳壳、川芎、柴胡、处方量一半的桃仁,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红花等五味及剩余的桃仁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在65~70℃下相对密度为1.15~1.25的稠膏,与粉末混匀,再按药粉∶基质=1∶1.5,加入大豆油、黄蜂蜡、大豆卵磷脂的混合基质,加热熔融,混匀,得软胶囊内容物;胶液的制备以明胶∶甘油∶水=1∶0.4∶0.9,取明胶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吸水膨胀,另将甘油及余下的水置煮胶锅中加热至70-80℃,混合均匀,加入膨胀的明胶搅拌,使之溶融成均匀的胶液,于70℃保温1-2小时,静置,除去上浮泡沫,用布袋滤过,加入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1.5%及对羟基苯甲酸丁酯0.03%混合物)、二氧化钛,混匀,保温;于软胶囊机中压制成软胶囊,压制成软胶囊,置滚桶干燥机中定型,整丸,干燥,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血府逐瘀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它主要由桃仁、当归、枳壳、川芎、柴胡、红花、牛膝等药材制备成分散片、微丸、软胶囊剂或滴丸制剂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头痛、胸痛、心脑血管疾病、更年期综合征、治疗胆道感染胆结石、失眠、糖尿病等瘀血内阻引起的疾病有比较好的效果。
文档编号A61P3/10GK1628766SQ20041004050
公开日2005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19日
发明者周霞 申请人:贵阳云岩西创药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