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导管组件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793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提供导管组件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入装置,特别涉及外周静脉(IV)导管。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涉
及可冲洗外周IV导管组件,该组件具有以下特征能够选择性激活流体流过导管组件。
背景技术
导管通常用于各种注入治疗。例如,导管用于将流体例如生理盐水溶液、各种药物和全部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注入到患者体内,从患者抽血,以及监控患者脉管系统的各种参数。导管或针通常耦合到导管适配器,从而使IV管能够附着到导管。因此,在将导管或针放置到患者的脉管结构内之后,导管适配器经一段IV管耦合到流体源。为了检验将针和/或导管合适地放置在血管中,临床医生通常确认在导管组件的闪回(flashback)腔室中具有血液“闪回”。一旦确认导管被合适地放置,接着临床医生必须将导管适配器附着到一段IV管。该过程需要临床医生手动阻塞静脉,从而防止不期望地暴露于血液。手动阻塞患者静脉需要临床医生在笨拙地保持患者静脉上的压力的同时耦合导管适配器和IV管。—种常用但不期望的实践是容许血液从导管适配器临时且自由流动,同时临床医生将IV管定位且耦合到导管适配器。另一常用实践是在将针或导管放置到患者静脉之前将导管适配器附着到IV管。虽然该方法可以防止不期望地暴露于血液,但是IV线内的正压力也会阻止期望的闪回。与注入治疗有关的并发症包括显著的发病率甚至死亡率。这类并发症可以由脉管进入装置内的或脉管外系统区域附近的流体流动停滞的区域导致。在这些区域中,流体的流动由于脉管外系统中隔板或阀机构的构造或脉管外系统的该区域内的流体动力学而受限制或不存在。由于流体流动受限制或不存在,因此血液、气泡或注入的药物会变为陷于(trap)这些停滞流动的区域内。当血液陷于脉管外系统中时,细菌会繁殖,这会导致感染。当将不同药物注入到脉管外系统中或脉管外系统被暴露于物理创伤时,脉管外系统的流体流动会改变,将被陷的气泡或剩余药物释放回到脉管外系统的有效(active)流体路径。该气泡和剩余药物释放进入有效流体路径脉管外系统会导致显著的并发症。[0009]释放的气泡会堵塞流体流过脉管外系统并阻止其合适地作用。更严重地,释放的气泡会进入患者的脉管系统并堵塞血流,引起组织损伤甚至中风。另外,剩余药物会与当前注入的药物反应,从而在脉管外系统内引起沉淀并阻止其合适地作用。此外,剩余药物会进入患者的脉管系统并引起未预期和/或不期望的效果。因此,在本领域中需要一种导管系统,其容许受控的、期望的闪回而不会遭遇不期望地暴露于血液的风险。此外,在本领域中需要在导管组件中提供阀门机构,该阀门机构消除、阻止或限制脉管进入装置和脉管外系统内停止流动的区域,从而提供更好的冲洗性质。在此公开了这种导管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在上面讨论的限制,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冲洗外周IV导管组件,其具有能够选择性激活流体流过导管组件的特征部。本实用新型的导管组件通常包括耦合到导管适配器的导管。导管通常包括金属材料,例如本领域中公知的钛、手术用钢或合金。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结合金属导引针使用聚合物导管,如本领域中公知和常用的。·[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导管组件的管腔内安置隔板,从而防止或限制流体流过导管适配器。隔板通常包括与暴露于血液、药物和在注入过程期间普遍遇到的其它流体相容的柔性或半柔性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导管适配器的内表面上提供凹槽,其中隔板安放在凹槽内。因此,维持了隔板在导管适配器内的位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在隔板的阻挡表面中进一步提供了关闭或部分关闭的通路,例如狭缝或小孔。该通路容许流体绕开隔板并且流过导管适配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通路是狭缝,其在由位于导管适配器的管腔内的探针或隔板激活器打开或激活之前是关闭的。在打开或激活之前,狭缝防止流体经过导管适配器。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隔板和凹槽之间插入多个排气道,从而在狭缝打开之前容许空气流过导管适配器。排气道防止正压力在导管适配器内聚积,由此容许血液闪回到导管和导管适配器的前腔室中。隔板激活器通常包括具有探测端和接触端的塑料或金属管体。探测端位于邻近隔板的通路,并且接触端位于邻近导管适配器的近端开口。当将探针插入导管适配器的近端开口中时,隔板激活器的探测端前进穿过隔板的通路。当探针接触隔板激活器的接触表面时,隔板激活器在远端方向上前进穿过导管适配器,借此隔板激活器的探测端打开通过隔板的通路。一旦打开,就使流体能够自由流过导管组件。在一些方面中,在隔板的表面上布置聚对二甲苯涂层,包括在隔板狭缝的表面内布置。涂层的厚度在O. 00005到O. 0005毫米之间,以便使隔板能够恰当地打开和关闭。在其它实施例中,层的厚度在O. 0001到O. 0002毫米之间。隔板可以包括硅橡胶材料并且具有三狭缝配置(三条狭缝在中心点汇合,从而形成单个开口)。最后,在导管适配器的管腔内存在隔板激活器会导致异常的流体流动,这在导管组件内引起不期望的流体停滞和凝固。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板激活器进一步包括各种导流部和/或流转向通道,从而维持导管适配器内恰当的流体流动。

为了更容易理解获得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的方式,将参照在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实施例更具体地描述在上面简述的本实用新型。这些图仅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因此不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图I是具有现有技术流控制阀机构的留置导管的剖面图。图2是图I的现有技术留置导管在去除导引针之后的剖面图。图3是图I和2的现有技术留置导管在插入脉管进入装置的连接器之后的剖面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管组件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5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导管组件的分解剖面图。图5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隔板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6A是导管适配器的内腔的剖面图,其显示了在没有根据本实用新型代表性实·施例的隔板激活器存在情况下的流体的流动。图6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隔板激活器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6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布置在导管适配器内腔中的隔板激活器在激活之后的实施例的侧面图。图6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布置在导管适配器内腔中的隔板激活器的实施例的侧面图,其示出了通过导管适配器的流体流动。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后的导管组件在激活之前的剖面图。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后的导管组件在激活之后的剖面图。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装配后的针上(over-the-needle)导管组件在激活之前的剖面图。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代表性实施例的装配后的针上导管组件在去除导引针之后的剖面图。图IlA到Il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代表性实施例的具有各种特征部和配置的隔板的剖面图。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代表性实施例的装配后的针上导管组件在激活之后的剖面图。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代表性实施例的具有流控制阀机构和隔板激活器的导管体在激活之前的剖面图。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代表性实施例的具有流控制阀机构和隔板激活器的导管体在激活之后的剖面图。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代表性实施例的具有流控制阀机构和隔板激活器的导管体在激活之前的剖面图。图16是图15中示出的根据代表性实施例的具有流控制阀机构的导管体在激活之后的剖面图。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代表性实施例的具有流控制阀机构和隔板激活器的导管体在激活之前的剖面图。图18是图17中示出的根据代表性实施例的具有流控制阀机构的导管体在激活之后的剖面图。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代表性实施例的具有流控制阀机构和隔板激活器的导管体在激活之前的剖面图;图20是图19中示出的根据代表性实施例的具有流控制阀机构的导管体在激活之后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附图将最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当前优选实施例,其中相似标号指示相同或功能相似的元件。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如此处图中大致描述和所示的)可以用各种不同的配置布置和设计。因此,下面更详细描述(如在图中表现的)无意限制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范畴,而是仅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当前优选实施例。术语“近端(的)”用来指代装置在正常使用期间最靠近用户并且最远离患者的一部分。术语“远端(的)”用来指代装置在正常使用期间最远离使用装置的用户并且最靠近患者的一部分。术语“激活”阀门机构或隔板用来指代打开或关闭这种阀门的动作。
在美国专利No. 7,008, 404中公开了现有技术脉管外系统的例子,其在图I到3中示出。如在图I中所示的,留置导管具有空心导管体I、配合到位于导管体I的远端的支持器Ib中的导管2、配合在导管体I里的隔板3以及可滑动配合到导管体I里的空心推动器
4。导管管道2、隔板3和推动器4以该顺序同轴对准。导管体I具有管形。内表面Ia朝着远端逐渐变细,直径逐渐减小。导管体I优选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材料以便显示内部,从而能够检查里面的移动。适合用于导管体I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热塑性聚合树脂,例如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丙烯等。导管2按压配合到管支持器Ib中,管支持器Ib在其近端与导管体I里面连通。优选向导管2的整体或部分提供润滑涂层,以便减少插入穿过皮肤或进入血管中引起的阻力。适合用于导管2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热塑性树脂,例如氟化乙烯丙烯(FEP)、聚四氟乙烯(PTFE)、聚氨酯等。优选地,导管2由热塑性亲水聚亚安酯形成,热塑性亲水聚亚安酯在暴露于患者体内存在的生理条件时软化。隔板3具有大致管形,该大致管形具有近端8和隔膜段9,隔膜段9具有位于远端11的平坦表面10。典型地,隔板3进一步包括位于隔膜段9中心周围的单个针狭缝3a(single needle slit)或阀门孔径,其延伸穿过隔膜段9,从而有助于导引针5穿透隔板
3。针狭缝3a的相对狭缝表面被设计为与导管针5在存放期间的形状紧密符合,并且防止流体在去除导管针5的过程中和之后外流,接着在去除导管针5之后进行密封。通过将推动器4插入穿过其中,狭缝3a在远端方向上向前延伸并打开,从在导管2和导管体I后部之间提供流体连通。在隔板3后部开口的内表面上提供环形突出部3b,从而啮合在推动器4的远端处的肩部4c,以便限制推动器4在近端方向上的移动并且防止推动器4与隔板3错位。在隔板3的外周和导管体I的内表面Ia之间限定出多个缝隙3c。由隔板3分开的远端空间和近端空间通过缝隙3c相互连通。因此,伴随着空气流过缝隙3c,隔板3顺畅地滑动。推动器4典型地由刚性热塑性材料或相似材料制作,并且具有穿过其延伸的内腔。推动器4具有管状部分4a、连接到管状部分4a的后部近端的锥形凸缘4b以及从管状部分4a的外周凸出的肩部4c。因此,在管状部分4a和导管体I的内表面Ia之间生成环形间隙空间。将管状部分4a的前部远端去角,从而有助于其穿透进入隔板3的狭缝3a中,并且由隔板3的环状突出部4可滑动地支撑。锥形凸缘4b具有锥形内表面,以便有助于针5插入其中。凸缘4b的外周表面接触导管体I的内表面la,并且用来向推动器4提供稳定性以及保持相对于导管2的同轴位置。然而,凸缘4b的外周表面不与内表面Ia形成流体密封。准备留置导管用于如在图I中示出的这种状态,其中针5的前端从导管2的前端突出。在该状态中,针5穿透通过隔板3,在其间提供水密连接,由此防止血液泄漏。将处于该状态的留置导管插入患者身体。接着,如在图2中所示,移除针5,管道2保持在患者体内。在移除针5之后,隔板3维持流体密封,通过环形突出部Ie保持导管体I。推动器4通过环形突出部3b和肩部4c相互作用而保持在近端位置。接着从导管体I的近端插入脉管进入装置的连接器6 (例如鲁尔接口(Iuer)连接器)。当连接器6被压入导管体I中时,连接器6在其远端推动推动器4。因此,推动器4在远端方向上向前滑动,从而在其远端将隔板3的狭缝3a按压开,由此将流控制阀激活到打开位置。接着,对着导管体I的渐细腔Ic的内表面按压隔板3,使推动器4的向前移动停止在远端位置,如在图3中示出,从而在导管2和脉管进入装置之间提供连通。导管体I的渐细内表面Ia允许顺畅地插入连接器6并且通过压力配合使连接体6的外表面6a与内表面Ia之间紧密接触,以便防止流体漏出导管体I的近端。然而,应注意,该阀门机构在导管体I内具有小的间隙空间/区域,在使用期间流体会流到该间隙空间/区域中,这导致低流体流动或无流体流动的区域。例如,在使用中,流体会在凸缘4b的外周表面和导管体I的内表面Ia之间流动,并且流到管状部分4a的外周和内表面Ia之间的间隙空间98中。另外,流体会流到间隙空间99中,所述间隙空间99是隔板3的外周和导管体I的内表面Ia之间的缝隙3c。空间/区域98和99中存在的低流体流动或无流体流动使得随后冲洗掉在使用导管期间可能流入这些区域中的任何血液、药物或气泡变得非常困难。现在参考图4,示出了导管组件101。导管组件101通常包括耦合到导管适配器14的远端32的导管12。导管12和导管适配器14 一体地耦合,使得导管适配器14的内管腔16与导管12的管腔18流体连通。导管12通常包括生物相容材料,其具有足够的刚性来经受与导管插入患者关联的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12包括金属材料,例如钛、不锈钢、镍、钥、手术用钢及其合金。在其它实施例中,导管12包括刚性聚合物材料,例如乙烯基。导管的尖端部分20通常被配置为包括成斜面的切削表面48。成斜面的切削表面48用来在患者内提供开孔,从而容许导管12插入到患者的脉管系统中。可以合并导管组件的各特征部,以便与针上导管组件一起使用。例如,可以结合刚性导引针使用柔性或半柔性聚合物导管,从而使导管能够插到患者内。也可以使用外科手术植入导管。一旦插入患者内,导管12和导管适配器14提供流体渠道,从而有助于将流体输送到患者和/或从患者取回流体,如期望的注入程序所要求的。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12和导管适配器14的材料被选择为与注入程序中常用的生物流体和药物相容。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12和/或导管适配器14的一部分被配置为与一段静脉内管40 —起使用,从而进一步有助于将流体输送到患者或从患者移除流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适配器14的近端22包括凸缘28。凸缘28提供正表面(positive surface),其可以被配置为使静脉内管或患者管道40能够耦合到导管组件101。在一些实施例中,凸缘28包括一组螺纹30。螺纹30通常被提供并且被配置为相容地接收一组互补的螺纹44,螺纹44包括公鲁尔接口或管道耦合器42的一部分。管道耦合器42通常以流体密封方式耦合到患者管道40的末端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管道耦合器42的内部部分向外延伸,从而提供探针表面46。探针表面46通常被配置为相容地插入导管适配器14的近端22内。在探针46插入导管适配器14的近末端22中之后,旋转管道耦合器42,从而使耦合器42和凸缘28互锁(经由该组螺纹30和44)。在使接头42和凸缘28互锁的过程期间,探针46被推进到导管适配器14的管腔16中一插入位置(如在图8中所示)。探针表 面46的插入位置激活导管组件101,使流体能够流过导管12和导管适配器14。一旦管道耦合器42和导管适配器14附着,就可以将流体经由患者管道40和插入的导管12输送到患者。现在参考图5A,示出了导管组件101的分解剖面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适配器14包括各种设计特征部和部件,从而控制和/或限制流体流过导管组件101。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板50安置在导管适配器14的内管腔16内。隔板50通常包括柔性或半柔性聚合物插销,该插销具有外直径,外直径被配置为相容地位于在导管适配器14的内表面24上形成的凹槽或沟道60内。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50是桶状,其具有包括隔板50的远端的阻挡表面52,并且进一步具有包括隔板50的近端的开口 54。当安置在沟道60内时,隔板50的阻挡表面52将导管适配器14的内管腔16分为前流体室62和后流体室64。因此,隔板50的存在控制或限制流体在前流体室62和后流体室64之间经过。具体地,隔板50的阻挡表面52的选定配置很大程度上确定了流体流过导管适配器14的内管腔16的能力。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50的阻挡表面52被配置为包括狭缝56。狭缝56被配置为选择性地使流体进入或流过阻挡表面52。在一些实施例中,狭缝56被配置为保持在关闭的、流体密封的位置,直到通过将隔板激活器80在远端方向390上推进穿过狭缝56来激活或打开。在一些实施例中,阻挡表面52包括一个狭缝56。在其它实施例中,阻挡表面52被修改为包括多个狭缝56和66,如在图8中所示。例如,隔板50可以包括三狭缝配置,其中三个狭缝在中心点汇合从而形成单个开口。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50包括硅橡胶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50基本由硅橡胶材料构成。在一些方面中,在隔板50的表面上布置聚对二甲苯涂层,包括在隔板50的狭缝56的表面内。聚对二甲苯是抗化学涂层,其对无机和有机流体、强酸、苛性碱溶液、气体和水蒸汽具有良好的阻挡特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将聚对二甲苯涂层经由气相淀积施加于隔板50的外表面。聚对二甲苯涂层是比隔板的衬底材料(例如硅橡胶或相似材料)更硬的材料。当隔板50涂覆有典型的工业聚对二甲苯厚度(大于I微米)时,狭缝50的边缘变得非常硬。聚对二甲苯在工业中的典型涂覆厚度在O. 001到高于O. 025毫米的范围内。狭缝叶片的较硬边缘会使狭槽的软面缩进,阻止在收回针之后狭槽正确地关闭。对关闭的阻碍的增强使密封不那么有效。另外,当隔板50涂覆有工业标准厚的聚对二甲苯层时,隔板50和导管适配器14的内表面24之间的摩擦系数减少,从而减少了从导管适配器14内移除隔板50所需的力。另一方面,当隔板不涂覆有聚对二甲苯时,硅树脂隔板发粘并且难以在自动过程中供给。[0061]因此,在一些配置中,涂层的厚度可以在O. 00005到O. 0005毫米之间。在其它实施例中,涂层的厚度在O. 0001到O. 0035毫米之间。在其它实施例中,涂层的厚度在O. 0001到O. 0002毫米之间。借助于该类型的薄层聚对二甲苯涂层,狭缝56在针收回之后容易关闭。另外,聚对二甲苯涂层厚度的减小将在隔板50的外表面和导管适配器14的内表面之间提供额外的摩擦力,增加隔板50的保持力。对于一些注入治疗技术,可能期望在用隔板激活器80激活隔板50之前容许流体受控流过隔板50。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狭缝56进一步包括泄漏口 58。泄漏口 58安置在阻挡表面52中,并且包括容许液体或空气在前腔室62和后腔室64之间受控流动而计算出的开口直径。在一些实施例中,阻挡表面52被修改为包括单个泄漏口 58。在其它实施例中,阻挡表面52被配置为包括多个泄漏口。进一步地,在其它实施例中,阻挡表面52不包括狭缝56,而是包括至少一个泄漏口 58。对于这些实施例,隔板50通常包括弹性材料,使得当隔板激活器80在远端方向390上前进时,隔板激活器80的前边缘92接触阻挡表面52并且使泄漏口 58伸展,从而提供更大孔口,由此容许空气和/或流体通过导管适配器14的流量增加。隔板位于其中的凹槽或沟道60包括导管适配器14的内表面24的凹入部分。隔板50的外直径通常被配置为相容并且稳固地位于沟道60内。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50的外直径被选择为稍小于沟道60的直径并且稍大于内管腔16的直径。因此,在使用导管组件101期间,隔板50保持在沟道60内。对于一些注入治疗技术,可能期望空气在前腔室62和后腔室64之间流动。例如,对于这些包括具有流体密封狭槽56的隔板50的实施例,在经由隔板激活器80打开或激活隔板50之前,禁止空气从前腔室62流到后腔室64,如前面讨论的。因此,当将导管组件101的导管12插入患者的脉管系统时,在前腔室62内产生正压力,由此阻止了所期望的患者血液闪回到导管适配器14中。通常期望可观察到闪回,从而确认将导管尖端20准确地放置在患者静脉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包括特征部或元件,这些特征部或元件使空气能够在前腔室62和后腔室64之间流动而不需要用隔板激活器80激活隔板50。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可观察到的闪回,如对于注入程序通常所期望的。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50的阻挡表面52被修改为包括泄漏口 58,如前面讨论的。在其它实施例中,将多个排气道70插入在隔板50和导管适配器14的内表面24之间。排气道70通过提供通道以便空气绕开隔板50进入后腔室64,以此减轻了前腔室62内的正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去除沟道60表面的多个部分来构造排气道70,得到多个大致平行的凹槽。除了容许空气在前腔室62和后腔室64之间流动之外,排气道70可以被配置为在用隔板激活器80激活或打开狭缝56之前容许流体流过导管适配器14。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将导管适配器14制造为包括更多或更少数量的排气道70来调整空气和/或流体在前腔室62和后腔室64之间流动的速率。在其它实施例中,通过将导管适配器14制造为包括具有更大或更小截面积的排气道70来调整空气和/或流体在前腔室62和后腔室64之间流动的速率。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制造具有数量增加的排气道70或具有更大截面积的排气道70的导管适配器14来增加空气和/或流体在前腔室62和后腔室64之间流动的速率。相反,在其它实施例中,通过制造具有数量减少的排气道70或具有更小截面积的排气道70的导管适配器14来减小空气和/或流体在前腔室62和后腔室64之间流动的速率。继续参考图5A,隔板激活器80包括主要容纳在导管适配器14的后腔室64中的探针状结构。隔板激活器80通常包括具有远端84和近端86的管状体82。管状体82包括刚性或半刚性材料,例如塑料或金属材料。管状体82进一步包括内管腔88,以便有助于流体和/或液体流过隔板激活器80。管状体82的远端84被配置为相容地插入隔板50的开口 54内。远端84进一步包括探测表面90,探测表面90延伸通过隔板50的开口 54到接近隔板50的阻挡表面52的位置,如在图8中所示。随着隔板激活器在远端方向390上前进通过导管适配器14,探测表面90前进通过狭缝56和66,或通过泄漏口 58。将在下面结合图7和图8详细讨论隔板激活器80前进通过导管适配器14。 进一步地,在其它实施例中,隔板50涂覆有疏水涂层或聚合膨胀涂层,从而排斥或防止流体流过排气道70。疏水涂层通常被选择为减小隔板50和/或适配器14的表面能从而抑制血液吸入排气道70。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50或导管适配器14的表面涂覆有聚苯二甲基聚合物材料,例如聚对二甲苯。在其它实施例中,将聚苯二甲基聚合物涂层经由气相淀积施加于排气道70。在一些实施例中,将脱水聚合物材料施加于包含排气道70的隔板50或导管适配器14的表面。脱水聚合物通常被选择为在接触流体之后扩张或膨胀。因此,当脱水聚合物膨胀时,膨胀的聚合物堵塞或阻塞经过排气道70的流动。初始地,脱水聚合物在暴露于湿气之前通常包含薄轮廓(profile)。然而,当暴露于湿气时,聚合物吸收湿气,其增加了聚合物的轮廓从而堵塞经过排气道70的流动。因此,通过用期望的涂层涂覆隔板50和/或导管适配器14,容许空气在前腔室62和后腔室64之间流动,而阻止流体流过排气道70。现在参考图5B,示出了隔板150的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150的外表面166被修改为包括多个凹入的凹槽72。凹入的凹槽72在前腔室62和后腔室64之间提供通路,空气和/或流体可以流过该通路。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沟道60不包括排气道70,而是修改隔板150的外表面166以在前腔室62和后腔室64之间提供期望的流动。患者的血压很大程度上影响血液和空气流过导管组件101的隔板50和150的速率。因此,经过系统的流速受所有流动路径的组合有效液压直径影响。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修改排气道70和/或凹入凹槽72的液压直径以提高或降低经过导管组件101的流速。在其它实施例中,减小排气道70和/或凹入凹槽72的液压直径,由此显著减少或停止经过通气装置的流动。公式I中给出了用于控制经过通气装置的流速的控制公式,其中BP是血压,A是通气装置的表面积, 是血液的表面张力,P是通气装置的周长。公式1:BP⑷= (Ρ)因此,根据公式1,在通气装置的周长小的时候,通气装置允许空气排出,但由于血液相对高的表面张力(0)而阻止了血液流动。然而,当通气装置的周长增加时,血液和通气口之间的表面张力降低,由此使血液能够缓慢泄漏通过通气口并在隔板周围,从而提供期望的且受控的闪回。因此,通过调整公式I的各个变量,将实现期望的流动。因此,基于隔板周围的通气口的大小和/或数量,导管组件设计在隔板50或150周围将提供定制的、受控的且可预测的血液流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期望容许缓慢的、受控的血液流动,作为手段提供导管在血管中的视觉指示,而没有立即暴露于血液的风险。在其它实施例中,期望仅容许空气经过通气口。现在参考图6A,其示出了导管适配器14的内管腔的剖面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适配器14包括前流体腔室62和后流体腔室64,它们经由狭窄的沟道或端口 160流体连接。如配置的,在一些实施例中,限定流体通路170,通过流体通路170,流体146从后流体腔室64向下游流过端口 160并进入前流体腔室62。流体通路170继续通过前流体腔室62并离开远端32进入导管(未示出)或其它下游管道。虽然流体146填充导管适配器14的整个管腔,但流体通路170通常被约束到通过导管适配器14的剖面的中心部分的狭窄通路。因此,不是狭窄流体通路170的部分的流体146在死区156内停滞或循环。防止陷于这些死区内的流体156与流体通路170中的流体146充分混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停滞导致了化学品、身体流体和/或药物的浓度局部增加,这会导致剂量高得危险的药物沉淀、凝结或给药(administration)。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有消除导管适配器14管腔内的死区156的特征部的隔板激活器80。·[0076]现在参考图6B,其示出了隔板激活器80的透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状体82的远端84包括第一直径100,第一直径100小于近端86的第二直径102。较窄的远端8被配置为相容地插入隔板50的开口 54内,而较宽的近端86被配置为相容地安放在导管适配器14的后腔室64内。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激活器进一步包括耦合远端84和近端86的渐细的中间段104。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激活器80的近端86进一步包括保持弹簧110。保持弹簧110通常包括管状体82的向外偏移部分,其被配置为相容地啮合隔板激活器保持凹槽68,如在图5A和7-8中所示的。保持弹簧110和凹槽68之间的相互作用限制了弹簧激活器80在导管适配器14的管腔16内的横向移动。因此,保持凹槽68的宽度确定了或限制了隔板激活器80在导管适配器14内的行进距离。另外,保持弹簧110和凹槽68之间的相互作用防止了隔板激活器80从导管适配器14移除。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激活器80包括多个保持弹簧110,而在其它实施例中,隔板激活器80包括单个保持弹簧110。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激活器80进一步包括如下特征部引导流体在隔板激活器80周围流动和/或流过隔板激活器80,或将其转向。对于防止隔板激活器80和/或导管适配器14的管腔16的死区156内的流体停滞或凝结从而导致堵塞来说,流动转向可能是重要的。另外,流体经过导管组件101的流动的停滞会导致药物在导管适配器14和/或隔板激活器80内不期望浓度的累积,如前面讨论的。不期望的高浓度会导致治疗无效,引起严重副作用,包括死亡。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激活器80被修改为包括导流部120和流转向通道130,从而提供可冲洗的导管组件101系统。导流部120通常包括隔板激活器80外表面的向内和向外成角度的部分。导流部120被安置为使得其突出到经过导管适配器14的流体路径中。因此,当流体接触导流部120时,流体流动的路径被扰乱。该扰乱导致重引导经过隔板激活器80的内官腔88的流体流动以及在隔板激活器80的外表面和导管适配器14的内表面之间的流体流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持弹簧110也用作导流部120。提供流转向通道130,以容许流体在导管适配器16的管腔和隔板激活器80的内管腔88之间交换。因此,流转向通道130防止流体在导管适配器14的内表面24和隔板激活器80的外表面之间停滞和/或凝固。在一些实施例中,流转向通道130在管状体82的表面中包括窗口或开口。在其它实施例中,流转向通道130进一步包括平坦或成角度的表面,以进一步引导流体流过通道130。隔板激活器80的近端86进一步包括接触表面140。接触表面140包括隔板激活器80的最近端部分,并且位于导管适配器14的后腔室64内,邻近导管适配器14的近端开口 26,如下面在图7中所示的。现在参考图6C,隔板激活器180的实施例被示为位于导管适配器14的管腔内(以虚线示出)。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激活器180被配置为包括各种再循环特征部。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激活器180包括被配置为使流体从流体通路170转向到死区156的各通气口 200。因此,当流体流入并流过隔板激活器180时,隔板激活器180内的流体经过通气口 200,并且进入到激活器180的外表面和导管适配器14的内壁表面之间的死区156中。转向的流体与死区156中的流体混合,从而冲洗来自死区156的流体,并且因此防止停滞和/或浓度过高,如前面讨论的。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激活器180被进一步修改为包括冲洗翼部220。冲洗翼部·220通常包括激活器180的外表面的垂直延伸部,其延伸到激活器180和导管适配器14的内壁表面之间的死区156中。冲洗翼部220被提供来将流体通路170内的流体转向并且重引导到死区156中。因此,死区156内的流体与流体通路170中的流体混合,从而防止导管适配器14内的流体停滞和/或浓度过高。最后,在一些实施例中,流转向通道130被修改为包括导流部230。导流部230包括成斜面的流转向通道130远端表面,该表面被安置为将流体通路170内的流体转向到前流体腔室62的死区156中。因此,当流体146流过隔板激活器180时,流体的一部分经由导流部230转向通过流转向通道130并且进入死区156中,如在图6D中示出。继续参考图6D,剖面的隔板激活器180位于剖面的导管适配器14内。如前面讨论的,可以将再循环特征部添加到隔板激活器180的近端86和远端186。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激活器180的近端86被修改为包括弯曲窗口特征部240,弯曲窗口特征部240将流体246的流动重引导到后流体腔室64的死区156中。因此,窗口特征部240的弯曲表面242单独和/或与其它再循环特征部结合促进了死区156内流体的混合,从而防止导管适配器14内的流体停滞和浓度过高。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对称配置安置再循环特征部,从而得到最优冲洗。在其它实施例中,以不对称配置安置再循环特征部,从而得到最优冲洗。最后,在一些实施例中,再循环特征部与隔板激活器180的其他扩散特征部、循环特征部和再循环特征部结合使用,从而有助于隔板激活器180的流体冲洗能力。根据前面的公开,可以修改隔板激活器180的其他表面,以根据期望增加或降低隔板激活器180内流体的流动效率、混合和冲洗。现在参考图7,示出了在经由隔板激活器80激活隔板50之前装配的导管组件101的剖面图。在激活之前,隔板激活器80整个位于导管适配器14的后流体腔室64内。另夕卜,保持弹簧110啮合在保持凹槽68内并且位于靠近保持凹槽68的近端。隔板激活器80的接触表面140位于靠近导管适配器14的开口 26,以使隔板激活器80的近端开口 142在大致平行于导管适配器开口 26平面的平面中。最后,向外偏移的保持弹簧110结合在凹槽68的表面上,由此维持隔板激活器80在导管适配器14内的不激活位置。[0088]现在参考图8,示出了在经由隔板激活器80激活隔板50之后导管组件101的剖面图。在将耦合器42插入导管适配器14的近端开口 26之后,耦合器42的探针部分46接触隔板激活器80的接触表面140。随着将耦合器42进一步插入导管适配器14的近端开口26,隔板激活器80在远端方向390上前进。随着耦合器42进一步前进到近端开口 26中,隔板激活器80的探测表面90穿过隔板50的阻挡表面52。因此,隔板激活器80的探测表面90位于前腔室62内,从而提供通过隔板50的流体通路。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组件101被配置为容许隔板激活器80在耦合器42从导管适配器14移除之后返回完全在后腔室64内的位置。因此,当从导管组件101移除或分离耦合器46时,通过隔板50的流体通路被重关闭。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持弹簧110被配置为在隔板激活器80的接触表面140和I禹合器42的探针46之间接触之后向内折曲。在保持弹簧110向内折曲时,隔板激活器80的探测表面90在远端方向390上临时前进,从而偏移打开狭缝66和56,或泄漏口 58。当探针46和接触表面140之间的接触停止时,保持弹簧110返回其释放位置。释放位置从阻挡表面52收回隔板激活器80的探测表面90,由此容许狭缝66和56关闭。·[0090]现在参考图9,示出了包括导引针350的导管组件300的剖面图。可以将针350的近端352耦合到针接口(hub)(未示出)或插入组件(未示出),从而有助于用户在导管插入期间把握和操纵针350。为了清晰,在本图示中,已经去除了针组件的剩余部分。在激活之前,隔板激活器380完全位于导管适配器314的后腔室364内。提供通过激活器380的内管腔316的通路,以便允许导引针350经过。针350的中间部分经过隔板356并且继续经过前腔室362,进入到柔性导管312中。针350的尖端部分(未示出)延伸超过导管312的尖端部分(未示出),以使针尖端可用于进入患者的脉管系统。隔板356的狭缝366被导引针350偏移打开。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针350的外表面和狭缝366之间形成密封。因此,防止了流体和空气的流动经由针350和狭缝366之间的界面绕开隔板。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狭缝366和针350之间提供通道或通路,从而容许在这两个部件之间受控泄漏或流动。在其它实施例中,将润滑剂(例如非湿润(non-wetting)润滑剂)施加于针350和狭缝366之间的界面,从而进一步消除流体和/或空气的可能的泄漏。非湿润润滑剂也可以有益于防止在导管插入之后将针从导管组件移除时可能发生的对狭缝的撕裂或其它损坏。非湿润润滑剂也可以有助于在移除针350之后狭缝366各半部的恰当的重对准。非湿润润滑剂的非限制性例子包括已知的基于特氟隆(Teflon)的非湿润材料,例如EnduraCoating 公司的 Endura ;Tiodize 的 A20、E-20、1000-S20、FEP Green、PTFE 和 X-40 ;AEYale 的 Cammie 2000 ;LaddResearch 的 21845 ;Miller_St印heson 的 MS 122-22,MS 122DF、MS-143DF、MS-122V、MS-122VM、MS143V、MS-136W、MS-145W、U0316A2、U031682、MS-123、MS-125、MS-322和MS-324 ;以及Otto Bock的633T2也可以使用。各种基于非Tef Ion的非湿润润滑剂类型材料包括 ART 的 Dylyn ;Nyebar、Diamonex、NiLAD、TIDLN、Kiss-Cote、氧化钦;3M 的 Fluocad Fluorochemical Coating FC-722 ;Dupont 的 Permacote ;Plasma Tech有限公司的Plasma Tech 1633 ;以及硅树脂喷雾剂。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激活器380的远端384伸长,以使接触表面340定位为更靠近导管适配器314的近端开口 326。因此,具有缩短探针部分(未示出)的耦合器可以与接触表面340充分接触,从而使远端384前进穿过隔板356。在其它实施例中,隔板激活器380的远端384被配置为包括与导引针350外直径基本相同尺寸的内直径。因此,远端384的内直径被配置为允许针350经过,同时维持针350的外表面和隔板激活器380远端384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小公差382。该最小公差382提供了密封,由此在从导管组件300收回针350的同时,防止血液在针350和隔板激活器380之间泄漏或流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后腔室364内提供平移凹槽368。平移凹槽368通常包括具有确定长度370的环形凹部。平移凹槽368被进一步配置为接收冲洗叶片320,以使冲洗叶片320保持在凹槽368内。因此,长度370代表容许隔板激活器380在后腔室364内行进的最大横向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368的近端由环形凸脊部372限定。在其它实施例中,凹槽368的远端通过第二环形凸脊部374限定。进一步地,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环形凸脊部374形成隔板通道60的近端。现在参考图10,示出了在移除导引针350之后导管组件300的剖面图。在移除导 引针350之后,隔板356的狭缝366不再偏移打开,因此其重关闭并且密封,从而防止流体和/或空气经由狭缝366流动。如前面讨论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狭缝366包括泄漏口(未示出),其容许在前腔室362和后腔室364之间受控流动。在其它实施例中,在隔板356的外表面和隔板通道60之间提供多个通气道70。现在参考图IlA到11D,隔板356可以包括使隔板激活器380的远端384稳定的各种配置和特征部。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356被配置为包括内直径358,内直径358的尺寸基本等于隔板激活器380的远端384的外直径,如在图IlA中所示的。在其它实施例中,隔板356被配置为具有内环形凸脊部或突出部360,其内直径358的尺寸基本等于远端384的外直径,如在图IlB中所示的。因此,在这两个实施例中,远端384均由隔板356径向支撑。参考图11C,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356的内表面376被修改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释放部391。在一些实施例中,释放部391包括凹环形凹部,其被配置为接收正特征部392,正特征部392包括隔板激活器380的远端384的一部分。在其它实施例中,释放部391包括单凹痕部,该单凹痕部的尺寸被设计和配置为接收隔板激活器380的特征部392。进一步地,在其它实施例中,释放部391包括正特征部,并且特征部392包括负或凹入特征部(未示出)。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释放部391和特征部392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隔板激活器380在导管适配器314内的径向支撑和轴向保持。该配置可以消除对其他保持特征部(例如夹钳和保持凹槽)的需要。现在参考图11D,隔板356包括圆顶形轮廓394,从而抵消在移除导引针350之后施加于隔板356的远端386的压力。圆顶形轮廓394向隔板356的远端386提供其他力量,由此增加了“破坏”(defeat)隔板356所需的流体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血液到达隔板356时,由于来自前腔室362内血液流动的压力,圆顶形轮廓394帮助隔板356关闭。在其它实施例中,隔板356包括大致平坦的轮廓,如在图5A、图5B以及图7到图IlC中所示的,或可以包括平坦表面和弯曲表面的结合(未示出)。现在参考图12,示出了在经由隔板激活器380激活隔板356之后导管组件300的剖面图。在耦合器342插入导管适配器314的近端开口 326之后,耦合器342的探针部分346接触隔板激活器380的接触表面340。随着将耦合器342进一步插入到近端开口 326,隔板激活器380相应地在远端方向390上前进,由此使冲洗叶片320在平移凹槽368内平移。随着耦合器342进一步前进到近端开口 326中,隔板激活器380的探针表面348经过隔板356的狭缝366。因此,隔板激活器380的探针表面348位于前腔室362内,从而提供了通过隔板356的流体通路。现在参考图13到图20,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多个阀门,这些阀门旨在进一步消除或减少在含有阀门机构的脉管进入装置内发生的低流体流动或无流体流动的区域,该阀门机构包括隔板和隔板激活器或推动器。图13和14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套管45用来防止流体流入是低流动或无流动区域的任何间隙空间。图13示出了在移除针之后在导管体41的管腔341中形成流体密封的隔板43,其中隔板激活器或推动器344处于近端位置。套管45附着在推动器344周围,从而在推动器344的近端部分348的外周53和管腔341的内表面354之间形成流体密封。因此,没有流 体可以在推动器344的近端和管腔341的内表面354之间流动进入间隙空间498中。图14示出了在远端位置中的推动器344,其中流体仅可以经由推动器344的管腔51流动。套管45仍维持推动器344的外周53和管腔341的内表面354之间的流体密封。因此,没有流体可以流入间隙空间498中。另外,套管45的远端部分的渐细外表面351减少了当推动器344处于远端位置时的间隙空间498的尺寸。套管45由较软弹性材料(例如液体硅橡胶)制作,并且通过合适模塑工序(例如夹物模压、注模和其它模塑技术或模塑技术的结合)附着到推动器344。图15和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具有阀门机构的另一实施例,该阀门机构在管状隔板激活器365的近端65和远端75处使用密封,从而防止流体流入激活器365和导管体61的管腔363的内表面74之间的间隙空间698和699中。远端密封75被并入隔板63中,从而当推动器处于如图15中所示的近端位置或如图16中所示的远端位置时,防止任何流体在激活器365的远端和隔板63的近端表面之间流动。近端密封65是围绕激活器365近端的外圆周的连续环面或环面形条带,其与导管体61的管腔363的内表面74在近端和远端激活器位置处形成流体密封。近端密封65由较软弹性材料(例如液体硅橡胶)制作,并二次模塑到激活器365上,并由激活器365近端的外表面上的唇形部367保持在原位。激活器365具有多个叶片369,其从外表面371的圆周延伸并且围绕外表面371的圆周均匀分布。这些叶片369足够长到接触管腔363的内表面74的一部分73,并且用来通过如下方式限制激活器365沿导管体的移动在远端方向上与隔板63接触,并且在近端方向上与内表面74的凹痕部或台阶378接触。图17到图20示出了具有如下阀门机构的一些实施例,该阀门机构被配置为排除小的有限间隙空间,由此消除无流体流动或低流体流动的区域。图17和图18示出了其中隔板83包住激活器383大部分的实施例。激活器383包括头段、管状段和柱塞。柱塞381具有至少等于导管体81的管腔385的直径,以使没有流体可以在内表面94和柱塞381之间经过,柱塞381位于激活器383的近端。隔板83沿其整个长度具有至少等于管腔82的外直径,以使隔板83和管腔385的内表面94之间不存在间隙空间。另外,隔板83具有管腔85,其内直径等于激活器383的管状段87的外直径,由此沿管状段87的长度形成额外的流体密封。此外,激活器383和隔板83的相对长度是使得当激活器383处于远端位置时,柱塞381的远端面389与隔板83的近端388密切接触,如在图18中示出。因此,在柱塞381和隔板83之间没有间隙空间。头段位于激活器383的远端,并且在管腔91的侧壁中包括纵向槽387,以便允许流体流动偏离出激活器383的管腔91,并且减小内表面74处隔板83的远端面周围的无流动或低流动区域393的可能性。图19和20示出了阀门机构的进一步实施例,其中隔板103包括具有远端108的管状段107和具有位于近端105处的近端平坦表面的隔膜段109。隔板103的管状段107基本布置在隔板外壳111内,并且由在管腔385的表面中形成的肩部或环形凹部121防止管状段107远端移动。在隔膜段109的外周和管腔385的近端段110的内表面114之间形成流体密封,从而在阀门关闭时防止流体泄漏经过隔板103。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103进一步包括针狭缝113或阀门孔隙,其位于隔膜段109中心周围,延伸穿过隔膜段109,从而有助于通过导引针5穿透隔板103。隔板激活器304位于管腔385的近端段中,并且包括管 状部分115。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状或套管部分115在侧壁中进一步包括多个纵向槽或流道116,其围绕管状部分115的圆周均匀分布并且位于远端或致动端117处,使得在致动端117和隔膜109之间形成缝隙。图19示出在移除导引针5之后处于近端位置的隔板激活器304。具体地,隔板激活器304的致动端117倚着隔板103的隔膜段109的近端平坦表面安置,从而形成接触面(interface)。管腔385在近端段310中的直径近似等于脉管进入装置的连接器106 (例如鲁尔接口连接器)、隔板激活器304和隔膜段109的外直径,使得在连接器106 (在图20中示出)、隔板激活器304的接触端和隔膜段109之间没有间隙空间。第一管腔385的内表面114和近端段310通过隔膜段109进一步密封。现在参考图20,示出了隔板激活器304处于远端位置,借此连接器106在远端方向上向前重定位隔板激活器304,由此使隔板激活器304的致动端117将隔膜段109变形。该变形导致形成流体通路,借此流体经由槽116绕开隔膜段109,此后在隔膜段109的外周和内表面114之间流动,并且被导引穿过管状部分107的侧壁中的开口 118。围绕隔膜段109外周的该分叉流体路径导致散乱(turbulent)的流体流动,这减小了在管腔385中肩部119附近发生停滞或低流动区域的可能性。接着,流体继续沿管状部分107的内直径流动并且流入管腔385的远端段112。在此描述的任何隔板可以由各种合适的材料并且通过各种合适的制造方法制作。例如,可以通过合适的模塑工序(例如夹物模压、注模和其它模塑技术或模塑技术的结合)从液体硅橡胶形成隔板。隔板103或在此描述的任何隔板也可以在其表面中的任何一个上包括抗菌物的涂层,尤其是与流体接触的这些表面上。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其它特定形式实施而不背离在此广泛描述并在下文中要求的其结构、方法或其它基本特性。所描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中仅视为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指示,而不是由前面的描述指示。落入权利要求的等同意义和范围内的全部改变被包含在其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控制导管组件中流体流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导管适配器和针接口的静脉内导管组件,所述导管适配器具有内管腔; 布置在所述内管腔的一部分内的隔板; 穿过所述隔板形成的狭缝; 布置在所述隔板的狭缝内的聚对二甲苯涂层,所述聚对二甲苯涂层具有大约O. 00005毫米到O. 0005毫米之间的厚度;以及 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导引针,所述第一端耦合到所述针接口,并且所述第二端延伸通过所述导管适配器的内管腔,所述导引针的中间部分位于所述隔板的一部分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对二甲苯涂层的厚度在O.0001毫米到O. 0002毫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介于所述隔板和所述导管适配器的内管腔的内表面之间的通气道,所述通气道具有被选择为容许空气和血液中的至少一个以期望的流速经过的表面积和周长。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邻近所述隔板布置在所述内管腔的一部分内的隔板激活器,所述隔板激活器的远端接触所述隔板的近端表面,并且所述隔板激活器的近端位于邻近所述导管适配器的开口,其中通过将外部装置插入所述导管适配器的开口而进入所述隔板激活器的近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形成穿过所述隔板激活器的流体通路的管腔,所述管腔具有被配置为容许所述导引针经过的内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激活器包括多个通气口和流转向器,所述多个通气口和流转向器被配置为改善流体在所述隔板激活器和所述隔板激活器与所述内管腔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空间中的至少一个内的循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介于所述导引针的外表面和所述隔板激活器管腔的内表面之间的流通气口。
8.一种静脉内导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内管腔的导管适配器,所述内管腔具有近端、远端和中间部分; 形成所述内管腔的所述中间部分的凹部; 布置在所述凹部内的隔板,所述隔板在所述内管腔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形成可破坏的阻挡; 布置在所述隔板的狭缝内的聚对二甲苯涂层,所述聚对二甲苯涂层具有大约O. 00005毫米到O. 0005毫米之间的厚度; 位于所述内管腔内的导引针,所述针的一部分延伸通过所述内管腔,使得所述导引针的尖端部分延伸超过所述导管适配器,所述导引针的一部分被插入穿过所述隔板; 位于所述内管腔的近端内的隔板激活器,所述隔板激活器具有所述导引针插入穿过其中的通路,所述隔板激活器进一步具有用于将所述隔板的狭缝偏移打开的第一端和具有接触表面的第二端;以及 形成所述导管适配器的近端的开口,其中外部装置插入穿过所述开口以接触所述隔板激活器的接触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对二甲苯涂层的厚度在O.0001毫米到O. 0002毫米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件,进一步包括介于所述隔板和所述导管适配器的内管腔的内表面之间的通气道,所述通气道具有被选择为容许空气和血液中的至少一个以期望的流速经过所述内管腔的近端和远端之间的表面积和周长。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介于所述导引针的外表面和所述隔板激活器通路的内表面之间的流通气口。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激活器进一步包括多个通气口和流转向器。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近端表面进一步包括用于容纳所述隔板激活器的远端的空腔,并且其中所述隔板的远端表面是圆顶形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提供导管组件的系统。在此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导管组件中流体流动的系统。静脉内导管组件具有导管适配器和针接口,并且导管适配器具有内管腔。在内管腔的一部分内布置隔板,并且穿过隔板形成狭缝。在隔板的狭缝内布置聚对二甲苯涂层,聚对二甲苯涂层具有大约0.00005到0.0005毫米之间的厚度。导引针具有耦合到针接口的第一端和延伸通过导管适配器的内管腔的第二端。导引针的中间部分位于隔板的一部分内。
文档编号A61M25/06GK202682525SQ20122008330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7日
发明者M·L·斯道特, W·F·哈丁, S·R·艾萨克森, Y·马, A·J·麦金农 申请人: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