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克氏针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6305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克氏针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克氏针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克氏针是一种骨科及手外科常用的内固定材料,其规格一般固定在长度为二十公分左右,直径在O. 5 2毫米之间,主要用于固定短小骨折或撕脱骨折等应力不大的骨折固定,也常被用在骨科手术中临时骨折块的固定中。例如,临床上往往对于手指骨折固定及指间关节固定采用克氏针固定,但准确穿入克氏针较难把握,特别是从指尖往近侧穿入,需多次打入,无形中加重了副损伤,延长了手术时间。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克氏针导向装置,例如,于2011年12月21日公开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1120119087. 6,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克氏针定位·导向器,包括两端分别连接手柄和固定卡块的固定臂,伸缩式滑动臂连接在固定卡块上并可相对固定臂横向滑动,伸缩式滑动臂的另一端固定有定位卡块,可调式定位滑动臂竖直插装在定位卡块中并且可上下滑动,可调式定位滑动臂的下端固定连接导向靶套管,手柄上横向插装固定套管。但是这种克氏针导向装置不但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而且操作时不易把握。因此,急需一种操作简便的、能辅助克氏针准确地一次打入的导向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的、能引导克氏针一次打入的导向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克氏针导向装置,包括中空环状固定圈、至少两个对称地轴向贯穿设置于所述固定圈内的压板,所述固定圈和所述压板之间通过加压螺母连接,所述压板与所述固定圈之间的距离通过所述加压螺母调节,所述压板端部设置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为开设有与所述压板端部截面相配合的卡槽的板状物,所述固定器及压板上开设有与克氏针导向器的螺纹相配合的螺孔。优选地,所述压板的数量为四个,均匀环绕于所述固定圈内。优选地,所述加压螺母的顶端穿过所述固定圈并与所述固定圈螺纹连接,所述加压螺母的尾端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加压螺母的顶端穿过所述固定圈并与所述固定圈螺纹连接,所述加压螺母的尾端与所述压板之间设置有压力控制装置,所述压力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压板上、靠近所述加压螺母一面的凸块,所述凸块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加压螺母的尾端伸入所述空腔并与所述弹簧的一个自由端相连,所述弹簧的另一个自由端与所述压板相连。优选地,所述凸块上沿着所述弹簧的伸长方向开设有用于观测弹簧的压缩程度的通槽,所述凸块的外壁上标注有弹簧起始线与压力警戒线。[0011]优选地,所述凸块的至少一部分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用于观测弹簧的压缩程度,所述凸块的外壁上标注有弹簧起始线与压力警戒线。优选地,所述固定器的截面呈“十”字形,沿着所述固定器所在平面延伸出四个延伸面,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延伸面上靠近自由端处。优选地,所述固定器呈圆盘形,所述卡槽环绕设置于所述固定器的边缘处。优选地,所述固定圈采用碳纤维 材料或高强度塑料制成的固定圈。优选地,所述压板采用碳纤维材料或高强度塑料制成的压板,或塑料压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克氏针导向装置,使用时,可先根据多种实际需要预先将患者肢体固定于特殊体位,并将克氏针导向器稳固地固定于待打入克氏针的患者肢体进针处,随后将克氏针沿着克氏针导向器打入进针点,直至克氏针的顶端到达出针点即可,结构简单易操作,不但可迅速、准确打入克氏针,避免二次损伤,而且节约了手术时间。

图I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克氏针导向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图I的A-A剖视图;图3是图I的B-B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压力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当克氏针交叉固定时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当克氏针交叉固定时压板与克氏针导向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8是进行指伸肌腱止点修复时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进行远侧指间关节屈曲位固定时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进行近、中节指骨骨折固定时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进行近侧指间关节伸直位固定时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固定圈;2、压板;21、凸块;22、空腔;3、弹簧;4、加压螺母;6、固定器;61、卡槽;62、螺孔;63、延伸面;7、克氏针导向器;8、克氏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如图I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克氏针导向装置,该克氏针导向装置包括中空环状固定圈1,固定圈I用于套住待打入克氏针的肢体,比如手指(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选择手指为克氏针打入对象为例,当然也可以为人体其它待打入克氏针的部位,如足趾、掌骨骨折时的手掌、足跖骨骨折时的足掌)。为了保证固定圈I的牢固度,固定圈I的壁厚选择在Imm以上。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克氏针导向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对称地轴向贯穿设置于固定圈I内的压板2,压板2用于对手指施加一定的压力,以防止手指随意乱动而影响固定效果。固定圈I和压板2之间通过加压螺母4连接,压板2与固定圈I之间的距离通过加压螺母4调节,从而可根据患者手指粗细情况调节压板2与手指间合适的距离,以容纳不同粗细的肢体,便于操作。压板2端部设置有固定器6,如图5所示,固定器6为开设有与压板2端部截面相配合的卡槽61的板状物,固定器6用于固定压板2之间的距离。此外,固定器6上开设有与克氏针导向器7的螺纹相配合的螺孔62,螺孔62应稍偏背侧以利于准确沿末节指骨纵轴穿入克氏针。使用时,只需将固定器6的卡槽61对准压板2的端部并卡入,将压板2之间的距离固定好后,将克氏针导向器7的螺纹端插入固定器6的螺孔62并旋入,最后将克氏针8沿着克氏针导向器7打入待固定部位。此处的克氏针导向器7为一端带外螺纹的中空管状物,在骨科手术中经常用来引导细长的克氏针。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压板2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环绕于固定圈I内,如此设置,不但可有效地固定受伤肢体,而且可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当然,也可适当增加或减少压板2的数量,以适应特殊情况,如手指一侧有异物无法放置压板时,可对称地只放置2块压板,又如掌骨骨折时放置上下2块压板。·具体地,固定圈I、压板2和加压螺母4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加压螺母4的顶端穿过固定圈I并与固定圈I螺纹连接,加压螺母4的尾端与压板2固定连接。如此设置,通过旋转加压螺母4,可以轻松地调节压板2与固定圈I之间的距离,以容纳不同粗细的肢体,便于操作。压板2施加于患者肢体的压力应恰到好处,既要防止患者肢体(特别是手指)随意乱动而影响固定效果,又要防止压力过大而造成软组织损伤,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在加压螺母4与压板2之间设置有压力控制装置,通过该压力控制装置可以定量地控制压力。具体地,加压螺母4的顶端穿过固定圈I并与固定圈I螺纹连接,加压螺母4的尾端与压板2之间设置有压力控制装置。请结合图4,压力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压板2上、靠近加压螺母4 一面的凸块21,凸块21内设置有空腔22,空腔22内设置有弹簧3,加压螺母4的尾端伸入空腔22并与弹簧3的一个自由端相连,弹簧3的另一个自由端与压板2相连。为了防止使用时压板2对患者肢体所施加的压力过大产生软组织损伤,凸块21上沿着弹簧3的伸长方向开设有用于观测弹簧3的压缩程度的通槽(图未示),凸块21的外壁上标注有弹簧起始线与压力警戒线。或者,凸块21上也可不设置用于观测弹簧3的压缩程度的通槽,而是采取另一种替代方法凸块21的至少一部分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可非常直观地观测弹簧3的压缩程度,凸块21的外壁上标注有弹簧起始线与压力警戒线,通过选用合适弹性的弹簧,根据压缩程度便可计算压力大小。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沿着固定器6所在平面延伸出四个延伸面63,使固定器6的截面呈“十”字形,卡槽61设置于延伸面上靠近自由端处。当然,固定器6也可设置为呈圆盘形,卡槽61环绕设置于固定器6的边缘处。为了适应粗细不同的手指,固定器6有多种规格,使用时,先测量手指与上下、左右夹板间的距离,以选择合适的固定器6的规格,以使克氏针导向器7与指骨纵轴成一直线。为了防止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固定圈I对患者受伤肢体部位产生遮挡,从而影响X光检查,固定圈I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不但X射线透过性好,而且它的比重不到钢的1/4,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一般都在3500Mpa以上,是钢的7、倍。当然,除了碳纤维材料外,固定圈I也可采用不易变形的高强度塑料制成。同理,压板2也可采用碳纤维材料或高强度塑料制成,以满足高强度且不遮挡X线的要求。 由于该装置用于手术中,所以该装置所有部件所采用的材料均应满足可以进行灭菌处理条件,常规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灭菌条件要求蒸汽压力205. 8kPa(2. lkg/cm2),温度达132°C以上并维持10分钟。使用时,只需将固定圈I小心地套入患者受伤肢体,调整好待固定部位的体位,拧入各个加压螺母4,使压板2对受伤肢体进行均匀加压,所施加的压力控制在以不损伤患者软组织为限,然后选择合适规格的固定器6套入压板2的顶端,套入时注意使固定器6上的卡槽61对准压板2的顶端,最后将克氏针导向器7尾端的螺纹对准固定器6上的螺孔62并旋入,将克氏针沿着克氏针导向器7打入肢体上待固定部位即可。此外,对于需要用克氏针交叉固定的情况,可在压板2上设计三个带螺纹的螺孔,如图6所示,这三个螺孔相对于压板2所在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分别是90°、45°、15°,只要在各螺孔拧入克氏针导向器7即可沿克氏针导向器7打入克氏针,如图7所示。当然,此处压板2上的螺孔设计位置及角度可以多样化,以满足多种固定需求,螺孔的位置应避开手指侧方神经血管束。另一方面,当进行伸肌腱止点修复时,则需将远侧指间关节固定于伸直位,如图8所示;当进行远侧指间关节融合或指深屈肌腱止点重建时,需将远侧指间关节固定于屈45°,如图9所示;当进行近、中节指骨骨折复位、固定时,需将该节指骨骨折复位并平直固定,如图10所示;当进行近侧指间关节伸直位固定时,需将近侧指间关节伸直位固定,如图11所示。实际使用中,可根据不同需要设计不同形状的压板,以便对手指预先进行固定后再进行穿针固定。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克氏针导向装置,可先根据多种实际需要预先将手指固定于特殊体位,并将克氏针导向器稳固地固定于待打入克氏针的患者手指进针处,固定器与压板上的螺孔具有多个特定角度、方向,临床使用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螺孔拧入克氏针导向器。使用时,只需将克氏针沿着克氏针导向器打入进针点,直至克氏针的顶端到达出针点即可,结构简单易操作,可迅速、准确地将克氏针打入,避免二次损伤,特别地适用于灵活多动的手指;另一方面,通过使用该克氏针导向装置,不但节约了手术时间,而且不影响患者肢体进行X光线检查。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克氏针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环状固定圈(I)、至少两个对称地轴向贯穿设置于所述固定圈(I)内的压板(2),所述固定圈(I)和所述压板(2)之间通过加压螺母(4)连接,所述压板(2)与所述固定圈(I)之间的距离通过所述加压螺母(4)调节,所述压板(2)端部设置有固定器(6),所述固定器(6)为开设有与所述压板(2)端部截面相配合的卡槽(61)的板状物,所述固定器(6)及压板(2)上开设有与克氏针导向器(7)的螺纹相配合的螺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克氏针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2)的数量为四个,均匀环绕于所述固定圈(I)内。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克氏针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螺母(4)的顶端穿过所述固定圈(I)并与所述固定圈(I)螺纹连接,所述加压螺母(4)的尾端与所述压板(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克氏针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螺母(4)的顶端穿过所述固定圈(I)并与所述固定圈(I)螺纹连接,所述加压螺母(4)的尾端与所述压板(2)之间设置有压力控制装置,所述压力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压板(2)上、靠近所述加压螺母(4)一面的凸块(21),所述凸块(21)内设置有空腔(22),所述空腔(22)内设置有弹簧(3),所述加压螺母(4)的尾端伸入所述空腔(22)并与所述弹簧(3)的一个自由端相连,所述弹簧(3)的另一个自由端与所述压板(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克氏针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21)上沿着所述弹簧(3)的伸长方向开设有用于观测弹簧(3)的压缩程度的通槽,所述凸块(21)的外壁上标注有弹簧起始线与压力警戒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克氏针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21)的至少一部分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用于观测弹簧(3)的压缩程度,所述凸块(21)的外壁上标注有弹簧起始线与压力警戒线。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克氏针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6)的截面呈“十”字形,沿着所述固定器(6)所在平面延伸出四个延伸面,所述卡槽(61)设置于所述延伸面上靠近自由端处。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克氏针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6)呈圆盘形,所述卡槽(61)环绕设置于所述固定器(6)的边缘处。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克氏针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I)采用碳纤维材料或高强度塑料制成的固定圈。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克氏针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2)采用碳纤维材料或高强度塑料制成的压板。
专利摘要一种克氏针导向装置,包括中空环状固定圈、至少两个对称地轴向贯穿设置于所述固定圈内的压板,所述固定圈和所述压板之间通过加压螺母连接,所述压板与所述固定圈之间的距离通过所述加压螺母调节,所述压板端部设置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为开设有与所述压板端部截面相配合的卡槽的板状物,所述固定器上开设有与克氏针导向器的螺纹相配合的螺孔。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克氏针导向装置,可将克氏针导向器稳固地固定于待打入克氏针的患者肢体进针处,使用时,只需将克氏针沿着克氏针导向器打入进针点,直至克氏针的顶端到达出针点即可,结构简单易操作,可迅速、准确打入,避免二次损伤,节约手术时间。
文档编号A61B17/90GK202761430SQ20122045791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0日
发明者丁文全 申请人:苏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