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雏禽开口药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6745阅读:8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兽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颗粒制剂,特别是一种用于雏禽刚运进时,提高雏禽消化吸收功能、缓解应激(长途运输、高温等)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雏禽成活率、增强免疫力、预防及治疗细菌性肠道疾病的开口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养殖环境以及实际养殖水平并不乐观,导致养殖户已经习惯在进雏时使用一些药物来减轻雏禽因环境、长途运输、高温等引起的应激,以提高雏禽成活率,开口药几乎成为一种必须的选择。雏鸡开口药的使用已经相当广泛,目前市场上开口药有营养性添加剂、抗生素类药物、微生态制剂类、中药及其提取物类。但是由于雏禽生理特点,有些药物是不适合作为雏禽开口药的。如营养性添加剂中,葡萄糖属凉性,易引起肠道疾病,且雏鸡早期能量供应主要来源于卵黄,过多葡萄糖影响卵黄吸收,使卵黄抗体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电解质主要是利水行水、排除尿酸盐的作用,雏鸡刚开始肾脏机能正常,用电解质会引起雏鸡腹泻,影响消化吸收及生长发育。抗生素类药物不宜选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如新霉素、庆大霉素,具有较强的肾毒性和耳毒性,影响鸡的生产性能。氯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如氟苯尼考,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对鸡法氏囊、胸腺等器官发育都有影响。育雏期使用高敏的抗生素预防效果很好,但是药物耐药性及成本也会增加,且雏禽一旦发生疾病,治疗难度会加大。微生态类制剂优点是比较适合雏禽的消化吸收特点,完善肠道菌群,抑制有害菌繁殖。中药及其提取物主要是注重提高机体器官功能完善,调节和提高雏禽免疫力,提高成活率,且安全性高,残留低。优良的雏鸡是确保养鸡成功的关键,主要在于提高雏鸡成活率,增强雏鸡抵抗力。笔者认为,开口药应具备以下特点:抗菌作用,针对垂直传播的一些细菌性肠道疾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缓解应激反应,不影响雏鸡生长发育;促进采食,提高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雏禽成活率,增强免疫力;安全性好,药物毒性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雏鸡开口药中药颗粒剂。本发明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预防和治疗雏鸡细菌性肠道疾病,提高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雏禽成活率,增强免疫力,且安全性好、药物毒性低的一种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雏禽开口的中药颗粒剂,由下列重量份的活性成分制备而成:大蒜素2-5份,白头翁20-50份,山药10-40份,紫苏10-40份,杜仲10-40份,淡竹叶10-40份,黄芪20-40份,当归20-40份,菊苣根20-40份,甘草20-40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雏禽开口药颗粒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大蒜素与β-环糊精按1:4-1:8比例混合,进行包被,制成大蒜素-β-环糊精包合物。将包合物进行粉碎至80-100目。(2)超微粉碎:分别将白头翁、山药、紫苏、杜仲、淡竹叶、菊苣根、黄芪、当归、甘草经初级粉碎的细粉加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至500目筛通过率≥95%,制得各组分的超微粉。(3)制粒:将上述(1)、(2)步骤制得的混合物合并于混合机中,混合5-15分钟至均匀;将各药材超微粉、大蒜素-β-环糊精包合物粉置于混合机中,加入约为制备量1/3-1/2的糖粉及其它辅料边搅拌边加入适量70%乙醇,待软材合格后,通过摇摆式制粒机挤出12-14目制粒,经干燥后,整粒、装袋,即得颗粒产品。步骤(1)中大蒜素与β-环糊精混合比例优选为1:5-1:8,搅拌温度为20-40℃,搅拌时间30-50小时,并且需在30-60℃条件下进行干燥,即得大蒜素-β-环糊精包合物。本发明中,大蒜素具有杀菌作用,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治疗动物肠炎、下痢、食欲不振等,且可提高动物成活率。白头翁具有抗菌、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山药具有健脾益气、改善免疫功能,收涩固肠止泻作用;紫苏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等功效;三者合用辅助大蒜素起抗菌、清热解表、固肠止泻作用。淡竹叶具有清凉、解热、利尿作用,增强机体抗应激和抗疲劳能力;与黄芪、当归合用具有补气固表,增强免疫力、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抗应激、抗疲劳、补血、活血功能。杜仲、菊苣根具清热解毒、增强免疫功能、调整肠道菌群、促进矿物质吸收作用。甘草在方中调和诸药、补气益脾,解食药之毒。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雏鸡开口药中药颗粒剂的应用方法:本发明药物适用于雏禽刚运进时使用,每1L水,10g,使用温水溶解,每日2次,或每1kg饲料,20g,连用5-7天。实验证明,本发明公开的雏鸡开口药中药颗粒剂,采用中药复方配伍,可提高雏禽消化吸收功能,调整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而且淡竹叶可以促进雏禽对山药、杜仲含有的矿物元素、氨基酸及维生素的吸收,补充营养,缓解应激反应。由于脾胃是生血之源,雏鸡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脾胃消化功能弱,易导致气血不足而发生疾病,当归、黄芪合用补气补血,增强抵抗力。十味中药合用可提高雏禽成活率、增强免疫力、缓解应激,防治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的细菌性腹泻。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未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所作的任何改动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法范围之内。实施例1:雏禽开口药颗粒剂配方雏禽开口的中药颗粒剂,由下列重量份的活性成分制备而成:大蒜素2-5份,白头翁20-50份,山药10-40份,紫苏10-40份,杜仲10-40份,淡竹叶10-40份,黄芪20-40份,当归20-40份,菊苣根20-40份,甘草20-40份。具体配方1:大蒜素2g,白头翁20g,山药10g,紫苏10g,杜仲10g,淡竹叶10g,黄芪20g,当归20g,菊苣根20g,甘草20g。具体配方2:大蒜素3g,白头翁35g,山药35g,紫苏35g,杜仲25g,淡竹叶30g,黄芪30g,当归30g,菊苣根25g,甘草25g。具体配方3:大蒜素5g,白头翁50g,山药40g,紫苏40g,杜仲40g,淡竹叶40g,黄芪40g,当归40g,菊苣根40g,甘草40g。实施例2:雏禽开口药颗粒剂制备方法以具体配方2为例:(1)将大蒜素与β-环糊精按1:8比例分别称取,在30-40℃条件下将β-环糊精配制成饱和水溶液,将大蒜素与该饱和溶液混合,30℃恒温恒速搅拌40小时,4℃静置、过滤,在40℃条件下进行干燥,即得大蒜素-β-环糊精包合物。将包合物粉碎至100目细粉。(2)取组方中的各种成分饮片,分别粉碎成100目细粉,再经超微粉碎机粉碎,至500目筛通过率≥95%,制得各种组分的超微粉。(3)按重量称取各组分超微粉,白头翁35g,山药35g,紫苏35g,杜仲25g,淡竹叶30g,黄芪30g,当归30g,菊苣根25g,甘草25g,混合5-15分钟至均匀。(4)将大蒜素-β-环糊精包合物加入步骤(3)中的混合物,混合5-15分钟至均匀。(5)制粒:向上述步骤(4)制得的混合物中加入糖粉525g,糊精175g,调味剂3g,混合均匀后加入适量70%乙醇制软材,待软材合格后,通过摇摆式制粒机挤出12-14目制粒,经干燥后,整粒、包装、检验,即得颗粒产品。实施例3:预防及治疗雏鸡白痢的试验性临床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品本发明中药颗粒剂,每1L水,10g,使用温水溶解,每日2次,或每1kg饲料,20g,连用5-7天。1.2试验动物350只0日龄健康白羽肉雏鸡,购自沈阳某种鸡场,运送至本公司实验室禽舍笼养,常规管理,饲喂全价料。随机挑选5只雏鸡经实验室检测没有携带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原菌,即可视为试验用鸡。其中50只用来做攻毒剂量预实验,其余300只试验用健康鸡随机分成5组,其中1组为本发明药物预防组,1日龄开始连续给药5天,给药第4天进行攻毒;2组为本发明药物治疗组,2日龄开始攻毒,出现症状后连续给药5天;3组为阴性对照组,1日龄开始给药,连续给药5天;4组为阳性对照组,不给药,2日龄进行攻毒;5组为健康对照组,正常饲养,不给药不攻毒;6组为安全对照组,1日龄按照5倍本发明药物推荐剂量使用于健康试验鸡只,连续给药5天。1.3沙门氏菌人工感染剂量实验1.3.1菌种分离鉴定本实验由北京伟嘉动物健康检测与评价云中心进行,无菌采集临床病鸡的肝脏病料1-2g,剪碎后,放入装有10ml煌绿蛋白胨增菌液的试管中,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进行增菌。取增菌培养物划线接种到S.S选择培养基上,37℃温箱培养24小时。在SS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可见疑似菌落为无色半透明,部分菌落中间带黑色。选取单个疑似菌落接种营养琼脂纯化培养后,取少许纯培养物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另取分离菌株纯培养物进行生化试验鉴定。并提取已分离鉴定的沙门氏菌纯培养物及参考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PCR鉴定。1.3.2试验菌液的制备将经PCR鉴定的沙门氏菌接种于无菌营养肉汤进行增菌后,革兰氏染色镜检无杂菌生长,作为试验菌液,并用平板稀释法进行活菌计数约为1×108CFU/ml。1.3.3攻毒剂量预实验50只健康0日龄雏鸡,分为5组,每组10只。1-4组为感染组,2日龄各组每只鸡接种菌液0.5ml,菌量分别为0.9×105个、0.6×105个,0.3×105个、0.15×105个;5组对照组颈部皮下接种0.5ml生理盐水。根据发病、病变和致死情况,最后确定接种0.3×105CFU/ml菌液0.5ml为试验攻毒量。1.4试验方法除阴性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安全对照组外,每只鸡颈部皮下接种0.3×105个沙门氏菌。攻毒4小时,雏鸡表现精神不振,绒毛松乱,缩颈闭眼昏睡,不愿走动,食欲减少,病鸡糊肛,拉白色石灰浆样的稀便。剖检病鸡肝肿大,有许多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白色的坏死灶,脾脏肿大,小肠、直肠有出血点。将病变组织触片染色,确诊为沙门氏菌。表1试验分组、药物处理及实验处理2试验结果开始内服给药至实验结束,各组鸡的死亡率及增重见表2。增重:根据鸡只试验开始0日龄、试验结束后7日龄、10日龄各组鸡只平均体重计算每组试验鸡只的平均增重。相对增重率是按各用药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增重之比计算,其中健康对照组鸡增重率设为100%。表2各组鸡只死亡率及相对增重率比较3结论3.1本发明药物疗效本发明药物预防组的死亡率较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仅有4%死亡,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死亡率78%;且也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6%死亡率。说明药物对于雏鸡白痢的预防效果较好,成活率优于正常饲养的健康对照组。本发明药物治疗组的死亡率为18%,与健康对照组死亡率16%差异不明显,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死亡率78%,说明药物对雏鸡白痢的治疗效果较好,成活率与正常饲养的健康对照组相差不多。3.2本发明药物对增重的影响实验过程中,明显可见给药组(预防组、阴性对照组)鸡只开食早,食欲较好,且精神状态较其他组活跃,说明本发明药物对刚出壳的幼雏鸡具有诱食作用,且对增强机体抗应激和抗疲劳能力有一定作用。7日龄,预防组、治疗组的相对增重略低于阴性对照组,但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在10日龄时预防组、治疗组、阴性对照组的相对增重仍高于健康对照组,说明药物具有促进雏鸡采食,提高消化吸收功能,增加体重的效果。本发明药物使用量为连用5-7天,本实验连续使用5天即可见明显效果。3.3本发明药物安全性安全对照组用药期间,鸡只精神状态、采食、粪便均正常,剖检后内脏器官及组织未见异常,增重率与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说明本发明药物对靶动物鸡是安全的。实施例4:本发明药物的扩大临床试验1鸡群情况辽宁铁岭西丰地区一养殖户,该养殖户上批饲养的白羽肉鸡,在育雏期间4日龄暴发了以卵黄吸收不良,肝脏肿大、点状出血并有灶性坏死,排白色浆糊样粪便、糊肛等为特征的疾病。通过临床症状、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鸡白痢病。经推测,病原可能是孵化器污染或饲养环境污染。后连用恩诺沙星5天,基本控制病情,成活率约81%。2试验方法该养殖场以往也曾出现过此类疾病,习惯上采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死亡的持续增加,但是易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且后期死淘率较大。本次试验继续使用该栋鸡舍,将鸡舍清理消毒,空置1周后,进雏6000只,分2组,1组饲喂本发明药物,每1L水,10g;2组作为对照组,不给药,试验周期为7天,具体见下表:表1试验分组及药物处理组别鸡数(只)药物用法用量开始给药时间用药天数1组3000本发明药物每1L水,10g1日龄72组3000----3试验结果:表2各组鸡只死亡率及相对增重率比较结果,1组鸡只精神较活泼,两腿站立坚实,羽毛光泽,握在手中感觉有膘、饱满,挣扎有力,肛门清洁无污物。仅有个别零星鸡只出现沙门氏菌感染症状或弱雏而死亡。3日龄时2组有个别鸡只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翅膀下垂,呆立,不愿走动,闭目昏睡,有的排灰白色水样便。经实验室检测,确诊沙门氏菌感染。4-6日龄出现症状的鸡只增多,死亡较多,7日龄试验结束后给本发明药物进行治疗,10日龄大群有所好转,进一步验证了该中药的效果。根据2组鸡只的临床症状、死亡率及增重,使用本发明药物能够极好的防治雏鸡沙门氏菌感染,不易产生耐药性,雏禽成活率可达到98%。育雏阶段是鸡的基础阶段,优秀的肉鸡7日龄体重意味着肉鸡在育雏阶段生长发育良好,雏鸡体重应该是出雏时体重的4倍,体重每增加1g就会影响到后期出栏体重增长的25g到50g,使肉鸡后期出栏会有较高的成活率、饲料转化率和均匀度。因此,提高肉鸡7日龄体重对肉鸡饲养者能否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显得非常重要。通过上述2个临床实例,证明本发明药物在用于雏鸡开口药时,具有较好防治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的细菌性腹泻作用,并在提高雏鸡成活率、增重率方面效果显著,且使用过程中安全、有效、无残留,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