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调节因子1及其抑制剂在治疗脂肪肝和Ⅱ型糖尿病中的功能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3890阅读:1610来源:国知局
干扰素调节因子1及其抑制剂在治疗脂肪肝和Ⅱ型糖尿病中的功能和应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基因的功能与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1,IRF1)作为药物靶标在筛选预防、缓解和/或治疗脂肪肝和/或Ⅱ型糖尿病的药物中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脂肪肝及糖尿病患者患者愈来愈多,并且年龄逐步趋向于年轻化。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和精神因素等多种因素引发的机体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Ⅱ型糖尿病患者有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末梢血管病、高血压、肾病、神经病和视网膜的风险显著增加。糖尿病是继癌症、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健康疾病。据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3亿人,其中Ⅱ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占90%以上,到2030年,患病人数将超过4亿。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儿童、青少年以及青年人群中T2DM前期发病率剧增,这也意味着在未来的糖尿病的发病人群将扩大,防治难度将会大大增加。当前市场上已有许多药物靶点被发现并被应用于糖尿病治疗领域,但由于靶点机制问题,很多传统的抗T2DM药物存在低血糖、心血管事件、体重增加等副作用,这限制了它们的使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伤肝因素造成的以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例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以及终末肝脏疾病如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此外,脂肪肝还可损害消化系统功能,降低人体免疫力、减弱解毒功能,影响激素代谢。随着B超检查的广泛普及,脂肪肝发现率明显提高,重症脂肪肝B超检出率在95%以上。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脂肪肝也成为当代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它可以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比例分别为5%~10%和1%~2%,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1】

近年来,T2DM合并NAFLD的患病率正逐年增加。研究结果显示,在糖尿病人群中,NAFLD患病率可高达80%[2]。在有些患者中肝脏脂肪沉积可能是影响其T2DM发展的主要因素[3]。另一方面,如果T2DM控制不佳或充分发展,不仅促进脂肪肝生成,而且使肝损伤加重,甚至形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变性、肝硬化及肝细胞癌。T2DM合并NAFLD将大大增加由于肝硬化、肝细胞癌和心血管并发症导致的死亡风险[4]。目前,虽然控制高脂血症在T2DM伴NASH患者中的治疗作用仍有待探究,但是NAFLD的治疗主要包括针对糖尿病和心血管风险因子的积极控制。研究表明,在合并T2DM和NASH的患者中,只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显示出肝脏组织学的明显改善。因此未来我们应该制定特异的筛选标准以及治疗方案以期应用于临床T2DM和NAFLD患者,尤其是T2DM和NAFLD合并的患者。

干扰素调节因子是一类转录因子,主要调节I型干扰素、干扰素刺激基因、其他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IRF家族已发现9个成员,N端为保守的DNA结合结构域,由115个氨基酸组成,形成螺旋-转角-螺旋的结构,在DNA识别区包含五个高度保守的色氨酸。IRF1是IRF家族中最早被发现的成员,在许多细胞中都有组成型表达。人的IRF-1定位在5号染色体长臂3区1带,包含有9个内含子,10个外显子,由329个氨基酸组成,其编码36.5ku的蛋白质,其蛋白质特别不稳定,半衰期仅有30分钟。在多个物种中IRF1基因都已被研究[5]。深入研究表明,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中,IRF1能够与IFN-β基因启动子的特殊序列结合,从而激活IFN-β的表达。IRF1还选择性的调节不同基因在不同细胞中发挥其免疫应答效应。在许多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和多种癌症,均伴有IRF1基因的异常表达。

鉴于IRF1的重要生理功能,现阶段涌现大量关于IRF1的研究。研究发现,IRF1的表达能诱导小鼠乳腺癌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生长,IRF1的缺失可以明显增加肿瘤易感性[6]。其次,还有研究表明IRF1在调控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调控气道神经源性炎症中具有重要作用[7]。此外,IRF1基因是影响白血病发病的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在白血病可能存在缺失或部分失活的异常改变,对白血病的诊治有参考价值[8]。基于IRF1如此丰富的生物活性,我们拟进一步探讨IRF1基因在脂肪肝和糖尿病中的治疗效应。

参考文献:

[1]M.F.Karim,S.Al-Mahtab M Fau-Rahman,C.R.Rahman S Fau-Debnath,C.R.Debnath,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A Review.

[2]Fan JG,Farrell GC.Epidemiolog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china.J Hepatol.2009;50:204-210

[3]Loria P,Lonardo A,Anania F.Liver and diabetes.A vicious circle.Hepatol Res.2013;43:51-64

[4]Cusi K.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Current approaches and future directions.Diabetologia.2016;59:1112-1120

[5]X.J.Zhang,D.S.Jiang,H.Li,The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s as novel potential targets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6]J.L.Schwartz-Roberts,K.L.Cook,C.Chen,A.N.Shajahan-Haq,M.Axelrod,A.Warri,R.B.Riggins,L.Jin,B.R.Haddad,B.V.Kallakury,W.T.Baumann,R.Clarke,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1signaling regulates the switch between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to determine breast cancer cell fate.

[7]A.Kalinowski,I.Ueki,G.Min-Oo,E.Ballon-Landa,D.Knoff,B.Galen,L.L.Lanier,J.A.Nadel,J.L.Koff,EGFR activation suppresses respiratory virus-induced IRF1-dependent CXCL10production.

[8]C.L.Willman,M.G.Sever Ce Fau-Pallavicini,H.Pallavicini Mg Fau-Harada,N.Harada H Fau-Tanaka,M.L.Tanaka N Fau-Slovak,H.Slovak Ml Fau-Yamamoto,K.Yamamoto H Fau-Harada,T.C.Harada K Fau-Meeker,A.F.Meeker Tc Fau-List,A.F.List,et al.,Deletion of IRF-1,mapping to chromosome 5q31.1,in human leukemia and preleukemic myelodysplasia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RF1基因的表达与脂肪肝、Ⅱ型糖尿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IRF1基因作为药物靶标在筛选预防、缓解和/或治疗脂肪肝、Ⅱ型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进而提供一种IRF1的抑制剂在制备预防、缓解和/或治疗脂肪肝、Ⅱ型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以野生型C57小鼠与IRF1基因过表达小鼠为实验对象,通过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diet induced obesity,DIO)研究IRF1基因的功能,结果发现与野生型小鼠对比,IRF1基因过表达小鼠表现出肥胖加重,其体重明显高于同种饲料饲养的WT小鼠,并且IRF1基因过表达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WT小鼠,IRF1基因过表达小鼠的肝功能明显差于WT小鼠。进一步通过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发现IRF1基因过表达小鼠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明显减弱。从小鼠肝脏重量及肝脏/体重比以及脂质成分病理染色结果等均说明HFD组(High fat diet,高脂饮食)的IRF1-TG小鼠脂肪肝病变明显加重,脂质蓄积显著增多。这表明IRF1基因过表达会加剧脂肪肝、Ⅱ型糖尿病的发生,IRF1基因能够促进脂肪肝、Ⅱ型糖尿病的发生。

因此,IRF1基因可作为药物靶点,构建IRF1基因过表达的体外细胞模型或动物模型,用于筛选预防、缓解和/或治疗脂肪肝和/或Ⅱ型糖尿病的药物;IRF1基因也可作为基因治疗中的靶基因,设计并制备预防、缓解和/或治疗脂肪肝和/或Ⅱ型糖尿病的药物和/或生物学试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达到预防、缓解和/或治疗脂肪肝和/或Ⅱ型糖尿病的目的。例如以IRF1为靶基因,设计可干扰IRF1表达的双链siRNA,通过化学方法合成以后,注射入人体通过RNA干扰的方法使IRF1基因沉默来治疗脂肪肝和/或Ⅱ型糖尿病;还可以设计并构建IRF1的突变体,注射后进入细胞,竞争IRF1原形的作用底物,从而抑制IRF1的功能,起到治疗目的;此外,还可以以IRF1为靶点设计小分子化合物抑制剂,利用IRF1基因过表达的体外细胞模型或动物模型,通过筛选,发现其中能够特异性抑制IRF1的分子,从而为脂肪肝和/或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性分子。

针对IRF1的上述功能,提供IRF1作为药物靶标在筛选保护肝脏及糖代谢的药物中的应用。

针对IRF1的上述功能,提供IRF1作为药物靶标在筛选预防、缓解和/或治疗脂肪肝和/或Ⅱ型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针对IRF1的上述功能,提供IRF1的抑制剂在制备预防、缓解和/或治疗脂肪肝和/或Ⅱ型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一种预防、缓解和/或治疗脂肪肝和/或Ⅱ型糖尿病的药物,包含IRF1的抑制剂。

所述的IRF1的抑制剂优选为IRF1基因的siRNA、IRF1基因的RNA干扰载体,IRF1的抗体及其他能够抑制IRF1表达的抑制剂。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发现IRF1的新功能,即IRF1具有恶化脂肪肝和Ⅱ型糖尿病的作用。

(2)基于IRF1在恶化脂肪肝和Ⅱ型糖尿病疾病中的功能,其为研制预防、缓解和/或治疗脂肪肝和/或Ⅱ型糖尿病的药物提供靶标。

(3)IRF1的抑制剂可用于制备预防、缓解和/或治疗脂肪肝和/或Ⅱ型糖尿病的药物。

附图说明

图1是肝脏特异性IRF1转基因小鼠的构建策略图。

图2是WT和IRF1-TG小鼠的体重、空腹血糖结果图;

A为小鼠体重结果图(*:p<0.05),B为空腹血糖水平统计图(*:p<0.05vs WT HFD组,#:p<0.05vs WT NC组)。

图3是WT和IRF1-TG小鼠通过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结果图;

A为通过腹腔注射葡萄糖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糖水平统计图(*:p<0.05vs WT HFD组,#:p<0.05vs WT NC组),B为各组小鼠糖耐量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比较图(*:p<0.05)。

图4是IRF1-TG和WT小鼠的肝脏重量结果图;

A为肝脏重量统计柱状图,B为肝脏重量与小鼠本身体重比值统计柱状图(*:p<0.05)。

图5是WT和IRF1-TG小鼠的HE和油红O染色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详细说明结合附图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所提供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方法的说明,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揭示的其余内容。

通过以下详细说明结合附图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所提供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方法的说明,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揭示的其余内容。

实验用动物及饲养:

实验动物种属,性别,周龄及来源:C57BL/6(WT)小鼠和肝脏特异性IRF1转基因小鼠(IRF1-TG),雄性,8周龄。C57BL/6小鼠购自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IRF1-TG小鼠的构建过程如下列叙述:

肝脏特异性IRF1转基因小鼠的构建(构建策略见图1):

转基因载体构建信息:用上游引物,

5’-AGCTTTGTTTAAACGCCACCATGCCAATCACTCGAATGCGG-3’;

下游引物:

5’-CTAGCTAGCCTATGGTGCACAAGGAATGGCC-3’,

扩增小鼠IRF1基因(NCBI,Gene ID:11496,CCDS24686.1)cDNA,把扩增得到的产物和pCAG-CAT-LacZ载体(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杨青林老师实验室提供,制备过程参见参考文献:Kim T,Zhelyabovska O,Liu J,et al.Generation of an Inducible,Cardiomyocyte-Specific Transgenic Mouse Model with PPAR b/d Overexpression[J].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57.)用限制性内切酶PmeI(NEB,R0560L)和NheI(NEB,R0131L)酶切后连接,得到转基因载体pCAG-CAT-IRF1-polyA,IRF1的表达由CAG启动子驱动得到。将构建的pCAG-CAT-IRF1-polyA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构造成受精胚胎(C57BL/6J背景),得到IRF1-floxed转基因小鼠。肝脏特异性IRF1转基因小鼠由IRF1-floxed转基因小鼠和肝细胞特异性表达的Cre转基因小鼠Albumin-Cre(购自The Jackson Laboratory,货号003574)小鼠杂交繁殖得到。

实验动物饲料配方:高脂饲料(HFD)(购自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货号D12942):热量百分比:蛋白质:20%;碳水化合物:20%;脂肪:60%,总的热量质量比:5.24kcal/g。低脂饲料(NC)(购自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货号D12450B):热量百分比:蛋白质:20%;碳水化合物:70%;脂肪:10%,总的热量质量比:3.85kcal/g。

动物饲养及环境条件:所有的实验小鼠均饲养在武汉大学SPF级动物房(许可证号:SYXK(鄂):2009-0053)。每12小时交替照明,温度24±2℃,湿度40%-70%,小鼠自由饮水进食。

【实施例1】小鼠脂肪肝、Ⅱ型糖尿病模型(diet induced obesity,DIO)获得

(1)实验动物分组:选用8周龄,雄性,WT小鼠和IRF1-TG小鼠,分别给与两种特殊饲料:D12942高脂饲料(High fat diet,HFD)和D12450B低脂饲料(Normal chow,NC)饲养,即WT NC组,TG NC组,WT HFD组,TG HFD组共4个组别。

(2)模型通过高脂饲料诱导操作流程:

采用WT和TG小鼠,建立DIO模型,进行表型相关分析,明确IRF1基因对脂肪肝、Ⅱ型糖尿病发挥的作用。选用8周龄,雄性,WT小鼠和IRF1-TG小鼠,分别给与两种特殊饲料D12942高脂饲料(Highfat diet,HFD)和D12450B低脂饲料(Normal chow,NC)饲养,即WT NC组,TG NC组,WT HFD组,TG HFD组共4个组别。小鼠空腹血糖每隔8周检测1次。实验第23周,进行腹腔注射葡萄糖实验(IPGTT),以评价小鼠机体对葡萄糖耐受能力。第24周检测小鼠空腹体重并进行终末取材,取出小鼠肝脏,然后一部分置于甲醛溶液中固定或O.C.T冰冻切片包埋剂(Tissue Freezing Medium)包埋作为病理分析用。

【实施例2】小鼠体重、血糖水平测定

(1)小鼠空腹体重,食量检测

1)体重检测

①禁食:上午8:00将待实验小鼠禁食(不禁水),下午2:00开始实验操作。

②称重:在第24周称重,将一塑料小桶放在动态电子天平上,抓起小鼠,放入称量小桶中,测量体重记录数据。饲料量检测:待称体重操作完成后,给小鼠加饲料,并在动态电子天平上记录小鼠的饲料量。

(2)空腹血糖水平检测实验

分别在第0周、8周、16周、24周测定小鼠空腹血糖。

将所有待实验的小鼠从上午8:00至下午2:00间禁食(不禁水),即禁食6小时后开始实验操作。

①血糖仪准备:检查血糖仪(美国强生公司,ONETOUCH)电池,按右侧开关,将试纸正确放入左侧插槽,屏幕显示与血糖试纸条相应代码的数字,随后显示滴血图案,提示血糖仪进入待测状态。

②固定小鼠:右手抓鼠尾,左手持一块毛巾,将毛巾对折,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毛巾对折处,将鼠头部和身体包入手掌内的毛巾,拇指和食指在将鼠尾根部固定。

③剪尾:眼科剪迅速在距鼠尾末端0.1-0.2cm处剪下鼠尾,待血滴自行流出。

④血糖检测:将血糖仪试纸边缘轻触血滴,血液浸入试纸,血糖仪倒计时5秒显示读数。

Ⅱ型糖尿病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体重、血糖等水平,体重、血糖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WT小鼠在给与HFD饲料饲养后,体重明显高于其NC饲料组,给与IRF1-TG小鼠24周的HFD饲料和NC饲料饲养后,HFD组的IRF1-TG小鼠体重明显高于HFD组的WT小鼠体重(见图2A);经空腹血糖检测发现在HFD组的小鼠从第8周、16周、24周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较相应NC对照组升高,HFD组的IRF1-TG小鼠空腹血糖水平也明显高于WT组小鼠空腹血糖水平(见图2B)。表明IRF1基因过表达后显著加剧了小鼠在HFD饲养状态下的糖代谢紊乱,IRF1基因能显著降低小鼠的糖代谢能力,表明IRF1基因在高脂诱导引起的Ⅱ型糖尿病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实施例3】葡萄糖耐量实验(intraperitone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PGTT)

实验第23周,进行腹腔注射葡萄糖实验(IPGTT),以评价小鼠机体对糖耐受能力。

(1)在测血糖之前,先测量小鼠的空腹体重,根据10μL/g计算葡萄糖的注射体积。

(2)先检测葡糖糖注射前即0分钟时空腹血糖,在检测完毕后迅速经腹腔注射葡萄糖液。

(3)腹腔注射操作方法:①固定小鼠;抓起小鼠,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抓小鼠的尾巴,另三手指抓住小鼠的颈部,使小鼠的头部向下,将小鼠腹部充分暴露。②进针定位及注射:从腹部一侧进针右手持注射器,将尖端与小鼠腹部成45°的夹角,进针,回抽,注射时针头在腹部皮下穿行一小段距离,穿过腹中线后在腹部另一侧进入腹腔,注射完药物后,缓缓拔出针头,并轻微旋转针头,防止漏液。

(4)分别于腹腔注射后15分、30分、60分、120分钟时间点剪尾测小鼠血糖值,并记录血糖数值和检测时间。

进一步通过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intraperitoneal glucose tolerancetests,IPGTT)来评估各组小鼠对葡萄糖的处理能力,在实验第23周,通过注射1.0g/kg体重的葡萄糖后,HFD组的WT小鼠和IRF1-TG小鼠血糖水平在15分钟时间点剧增达到峰值,随着时间推移至注射后60分钟,两组小鼠血糖水平稍微下降,但仍处于高于空腹血糖水平(0分钟时血糖),在2小时时恢复至空腹血糖水平,且IRF1-TG小鼠血糖水平从0分钟至2小时一直处于高于WT小鼠的血糖水平(图3A)。比较各组小鼠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发现WT小鼠HFD组的AUC显著高于NC组,IRF1-TG HFD组的AUC显著大于WT HFD组的AUC(图3B),表明IRF1打破了糖代谢稳态。

【实施例4】肝脏大体外观及肝脏组织脂质成分测定

(1)终末肝脏组织取材

1)小鼠称重后,迅速脱颈处死。仰卧固定小鼠,用蒸馏水将小鼠胸部,腹部毛发润湿。

2)用一镊子钳夹小鼠腹部正中皮肤,沿腹部正中向头部剪开皮肤至剑突下,向尾端剪开皮肤,逐层暴露皮下筋膜,肌肉等,打开腹腔,充分暴露各脏器。

3)迅速找到并取下小鼠的肝脏,将取下的肝脏标本置于灭菌纱布上,拭干肝脏表面上残留血液,将肝脏置于无菌培养皿中,迅速拍照,称重。

4)石蜡标本:切取部分肝脏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中固定。冰冻标本:切取部分肝脏,置于有OCT的锡纸模具中包埋,放在干冰上冰冻固定。

(2)肝脏组织处理及病理染色相关实验

1)肝脏脱水,透明,浸蜡

切取10%中性福尔马林中固定好的部分肝叶组织于标记的包埋框内,在小流量流水冲洗30分钟以上。按照以下流程在机器上设置以下程序,①脱水:75%酒精(45分钟)→75%酒精(45分钟)→85%酒精(45分钟)→85%酒精(45分钟)→95%酒精(45分钟)→95%酒精(45分钟)→无水酒精(1小时)→无水酒精(1小时);②透明:二甲苯(1小时)→二甲苯(1小时);③浸腊(65℃):石蜡(1小时)→石蜡(1小时)。待组织冲洗完毕后,将包含组织的包埋框装进机器篮筐内,启动上述程序。上述程序完成后,取出组织包埋框送病理室包埋组织,同时清洗机器备用。

2)肝脏组织切片

使用切片机切片(切片厚度5μm)。

3)肝脏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

将肝脏组织石蜡切片放入65℃烘箱(30分钟)→二甲苯中(5分钟×3次)→100%酒精(1分钟)→90%酒精(1分钟)→70%酒精(1分钟)→蒸馏水洗→苏木素(5分钟)→自来水洗去切片上的浮色→1%盐酸酒精(1至3秒)→自来水洗数下→Scott促蓝液(碳酸氢钠0.35g,硫酸镁2g,蒸馏水100mL)(1分钟)→自来水洗数下→伊红(1分钟)→蒸馏水洗去切片上的浮色→70%酒精一下→90%酒精一下→100%酒精(30秒×3次)→二甲苯(2分钟×3次)→在二甲苯未干时封片,拍照。

4)肝脏组织油红O染色

①将冰冻肝脏组织切片在通风橱中风干30分钟,4%多聚甲醛固定10分钟。置于双蒸水中稍洗10分钟,以除去组织表明的多聚甲醛。

②以60%异丙醇处理1分钟。

③用油红O(公司sigma,货号O0625,浓度0.5克/100mL 100%异丙醇)染色30分钟。

④之后以60%异丙醇漂洗1分钟×3次,直至背景干净。

⑤用Mayer’s苏木素染液(5滴)淡染细胞核。

⑥水漂洗,稀碳酸锂水溶液中促蓝,充分水洗,水洗至细胞核蓝化。

⑦用甘油明胶封片,拍照。

在HFD组的IRF1-TG小鼠肝脏重量较WT小鼠高,同时肝脏重量与小鼠本身体重比值较HFD组的WT小鼠高(如图4)。进一步通过组织切片,进行HE和油红O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在高脂饮食饲养条件下发生了显著的病理改变。通过肝脏HE染色,可以观察到在HFD饲养条件下,WT组小鼠的肝细胞发生脂肪沉积减轻,IRF1-TG小鼠肝脏组织脂肪变性、空泡化且融合连成片状,肝脏细胞形态已几乎完全破坏(如图5上)。通过肝脏油红O染色来检测肝组织中脂质,可以发现在HFD组的WT小鼠的肝门静脉周围呈红色,提示有脂质沉积,而在HFD组的IRF1-TG小鼠脂质沉积明显加重(如图5下)。这些结果说明IRF1-TG小鼠的脂肪肝明显加重。

上述结果显示IRF1-TG小鼠在HFD的诱导下发生的Ⅱ型糖尿病和脂肪肝病变显著加重。这些结果表明IRF1基因对恶化Ⅱ型糖尿病和脂肪肝具有显著的作用。本发明结果说明IRF1基因在脂肪肝、Ⅱ型糖尿病疾病模型中有着重要的恶化作用。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SEQUENCE LISTING

<110> 武汉大学

<120> 干扰素调节因子1及其抑制剂在治疗脂肪肝和Ⅱ型糖尿病中的功能和应用

<160> 2

<170> PatentIn version 3.3

<210> 1

<211> 41

<212> DNA

<213> 扩增IRF1上游引物

<400> 1

agctttgttt aaacgccacc atgccaatca ctcgaatgcg g 41

<210> 2

<211> 31

<212> DNA

<213> 扩增IRF1下游引物

<400> 2

ctagctagcc tatggtgcac aaggaatggc c 3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