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微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3150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微导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带特殊球囊的微导管



背景技术:

目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最具挑战性性的病变之一,逆向PCI技术的发展提高了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但逆向PCI技术难度大、手术时间久、放射线曝光时间长。

众所周知,在进行逆向PCI手术时,导丝需要逆向通过CTO病变、从而进入正向指引导管,还需继续调整逆向导丝进入正向指引导管内的微导管,因为微导管开口小,调整逆向导丝进入微导管难度大、需要较长时间,从而延长手术时间和增加放射线曝光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微导管,头端带特殊形态球囊微导管可帮助导丝逆向迅速进入微导管,也容易使逆向微导管对接,从而使正向钢丝更容易进入逆向微导管,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放射线曝光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微导管,包括球囊和微导管,所述球囊附加在微导管的远端,所述微导管的近端设有连接压力泵开口,所述微导管远端设有球囊,所述微导管进入指引导管,所述微导管长度长于指引导管。

作为优选,所述球囊尾端在扩张状态下呈漏斗状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微导管尾端带有球囊,所述球囊的尺寸大小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方便,通过在微导管的头端设置漏斗状等形状的球囊,球囊扩张后使得逆向导丝迅速进入微导管,降低了逆向导丝进入微导管的难度,也容易使逆向微导管对接,从而使正向钢丝更容易进入逆向微导管,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进一步的缩短了放射线曝光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球囊扩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微导管,如图1所示,包括球囊4和微导管3,所述微导管3的近端有连接压力泵开口的接头,用以扩张球囊4,所述微导管3远端设有球囊4,所述微导管3外套接有指引导管2,所述微导管3长度长于指引导管2。

如图2所示,所述球囊4在扩张状态下呈漏斗状结构。其中微导管3尾端带有的球囊4,所述球囊的尺寸大小不同。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病变血管5闭塞,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时,指引导管2插入病变血管5,微导管3在指引导管2内送入,球囊4穿过指引导管2进入病变血管5,球囊4在扩张后,形成漏斗状结构,球囊4外壁与病变血管5内壁可以贴合,从而迅速调整逆向导丝6进入微导管3,继而撤除球囊4。继续送逆向导丝6,逆向导丝6至体外,也可推送逆向微导管使之与微导管快速对接,再使正向钢丝进入逆向的微导管,从而快速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