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介入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9063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介入导管。



背景技术:

介入器械是在放射诊断学设备的指导下,通过微小的创口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特定的器械。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介入器械作为一种新兴的诊疗设备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但是,随着血管介入器械的广泛使用,与器械有关的感染、发病率明显增高。介入器械感染通过多种途径发生,如在手术及植入过程中引入的微生物或血液中的有机生物体在器械表面的黏附并随后发生激活,细菌进入血液就会导致败血症的发生。

在介入器械的表面涂覆一层含无毒的抗感染药剂(如抗生素、抗生素及其他能消灭细菌的药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这种技术改性的植入器械在特定局部环境内提供了较高的抗生素浓度,在这些直接进入器械表面或其后通过各种途径与其表面接触的细菌还没来得及形成一层保护生物膜来保护自身的之前,就被这抗生素剂杀死消毒。这种方法操作简便而价格便宜。这种方式可以获得抗菌性能良好的介入医疗器械,但是由于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失效或者在体内超期逗留的问题,会存在产品抗菌失效的问题。目前的技术并没有针对抗菌性可视化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菌介入导管,可以同时实现抗菌性能及其实时监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菌介入导管,由内向外依次为聚四氟乙烯管、聚乙烯吡咯烷酮层、龙胆紫染料层和亚甲基蓝染料层;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层的厚度为0.2~0.4mm,所述龙胆紫染料层的厚度为0.2~0.5mm,所述亚甲基蓝染料层的厚度为0.1~0.5mm。其中,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层的作用为提高染料层和聚四氟乙烯层之间的结合力。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抗菌介入导管,可以同时实现抗菌性能及其实时监控。本实用新型使用的非氧化性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特征的生物灭剂染料,具体为亚甲基蓝和龙胆紫生物杀灭染料。在导管表面先后形成龙胆紫染料层和亚甲基蓝染料层,在使用前显示蓝色。当抗菌表面发生感染时,颜色发生改变,提示医护人员需要对病人更换导管或采取抗菌措施。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各种规格的导管,因此,导管本身(聚四氟乙烯管)的直径(外径)不作限制。一般地,可以是2~4mm。厚度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一般地,可以是0.1~2mm,对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没有实质影响。

优选地,所述龙胆紫染料层的厚度为0.3~0.4mm,所述亚甲基蓝染料层的厚度为0.2~0.3mm。在此范围内,颜色变化比较明显,适用于比较深入的部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实现导管表面抗菌的同时,还能够实时监控表面的感染情况。在有感染存在的条件下会发生变色,提示医护人员对患者采取抗菌措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抗菌介入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聚四氟乙烯管;2,聚乙烯吡咯烷酮层;3,龙胆紫染料层;4,亚甲基蓝染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抗菌介入导管,由内向外依次为聚四氟乙烯管1、聚乙烯吡咯烷酮层2、龙胆紫染料层3和亚甲基蓝染料层4。

管的制备采用常规方法,比如直接涂覆法,在聚四氟乙烯导管(即聚四氟乙烯管1,厚度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一般地,可以是0.1~2mm,对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没有实质影响)的表面涂覆其上一层涂层的对应溶液,待溶剂挥发后即得到相应涂层。

实施例1

一种抗菌介入导管,由内向外依次为聚四氟乙烯管(直径2mm)、聚乙烯吡咯烷酮层0.2mm、龙胆紫染料层0.2mm和亚甲基蓝染料层0.1mm。

实施例2

一种抗菌介入导管,由内向外依次为聚四氟乙烯管(直径4mm)、聚乙烯吡咯烷酮层0.4mm、龙胆紫染料层0.5mm和亚甲基蓝染料层0.5mm。

实施例3

一种抗菌介入导管,由内向外依次为聚四氟乙烯管(直径2mm)、聚乙烯吡咯烷酮层0.2mm、龙胆紫染料层0.3mm和亚甲基蓝染料层0.2mm。

实施例4

一种抗菌介入导管,由内向外依次为聚四氟乙烯管(直径2mm)、聚乙烯吡咯烷酮层0.3mm、龙胆紫染料层0.4mm和亚甲基蓝染料层0.3mm。

对比例1

一种抗菌介入导管,由内向外依次为聚四氟乙烯管(直径2mm)、聚乙烯吡咯烷酮层0.2mm、龙胆紫染料层0.1mm和亚甲基蓝染料层0.1mm。

对比例2

一种抗菌介入导管,由内向外依次为聚四氟乙烯管(直径2mm)、聚乙烯吡咯烷酮层0.2mm、龙胆紫染料层0.6mm和亚甲基蓝染料层0.6mm。

经过试验对比,当导管表面发生感染时,实施例1~4的导管表面的颜色会从蓝色变为其他颜色,其中实施例3和4的变化十分明显,适用于较深入的部位。对比例1和2的导管虽然会产生颜色变化,但对比例1的颜色太浅、对比例2的颜色太深,变化不明显,难以察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精神的基础上,可以有多种变形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