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粒径可控的脂溶性药物脂质体的简易超声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12421阅读:1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纳米粒径可控的脂溶性药物脂质体的简易超声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粒径可控的脂溶性药物脂质体的简易超声制备方法,属于脂质体或磷脂囊泡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载药纳米脂质体的研究成为生物医学、物理化学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将药物包裹在脂质体囊泡中可以提高药物的利用率、降低药物毒性并且达到缓释药物的作用。载药纳米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稳定性以及纳米粒径与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具有很大关系。药物脂质体的临床应用有效度与其纳米粒径息息相关,因此,对药物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的优化始终是一个研究热点。针对包载脂溶性药物的脂质体,如何控制较小尺度且均一的纳米粒径且操作简易的制备方法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粒径可控的脂溶性药物脂质体的简易超声制备方法。本发明使用乙醇溶剂,安全毒副作用小,制备工序简单,制备得到分散性良好、均一、纳米粒径小且稳定性好的载药脂质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纳米粒径可控的脂溶性药物脂质体的简易超声制备方法,以胆固醇、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和脂溶性药物为原料,通过超声分散,制备出一种粒径可控的脂溶性药物脂质体,具体步骤如下:

1)将配方比例的胆固醇、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脂溶性药物混合溶解在足量的乙醇溶剂中;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在在40-50℃,0.01~0.1MPa真空度下恒温减压蒸馏,去除溶剂;

3)待溶剂全部挥发,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于0.01~0.1Mpa真空度,25~30℃温度条件下真空干燥2~4h;

4)用足量的10mM、pH7.4的PBS缓冲液分散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在35~45℃条件下水化1~3小时,得到悬浮液;

5)将步骤4)得到的悬浮液在冰浴条件下,超声震荡10~30min,即得脂溶性药物脂质体。

6) 步骤5)中的超声条件为工作2-4s,间歇3-5s, 功率200-220W,得到粒径160nm左右的脂质体。

所述的胆固醇、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脂溶性药物配方中,1份配方的各组分的摩尔配比为:

胆固醇:1份;

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3-4份;

脂溶性药物:3~4份;

所述的脂溶性药物为两性霉素B的四氢呋喃溶液或者白藜芦醇中的一种。

所述两性霉素B的四氢呋喃溶液中,1份两性霉素B的四氢呋喃溶液含有1份的两性霉素B以及足量的四氢呋喃。

所述步骤2)中的减压蒸馏采用旋转蒸发仪,在45℃恒温下蒸发溶剂。

所述步骤4)中,采用旋转或者搅拌的方式加速混合物在PBS缓冲溶液中的水化过程。

所述步骤5)的超声震荡采用超声细胞粉碎仪,以每隔3s工作2s的方式,在功率200W的条件下进行分散。

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的有机溶剂为乙醇,无毒副作用。

2、本发明中的制备方法简易。

3、本发明中的超声条件和方式得到的脂质体,分散均一,纳米粒径可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得到的产品的粒径分布图;

图2为实施例2得到的产品的粒径分布图;

图3为实施例3得到的产品的粒径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实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这些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称取胆固醇2.5 mmol,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8.7 mmol,混合溶解在足量的乙醇溶剂中;两性霉素B 9 mmol溶于足量的四氢呋喃溶剂中;将材料全部倒入100ml烧瓶中,充分混合。将充分混合后的溶液移入茄型瓶中,使用真空旋转蒸发仪在40℃恒温下蒸发溶剂,不断提升真空度,至溶剂挥发完全,真空度达0.08Mpa以上。将附有混合物的茄型瓶置于真空干燥箱中,25℃、0.01MPa条件下干燥2h。将足量的10mM、pH 7.4的PBS缓冲液加入茄型瓶中,在35℃条件下旋转水化1小时,得到悬浮液,再用超声细胞粉碎仪,在0℃冰浴条件下,探头超声15 min,工作2s,间歇3s,功率200W。超声后得粒径在160nm左右的单室脂质体囊泡。

实施例2

称取胆固醇2.5 mmol,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8.7 mmol,白藜芦醇7.6 mmol混合溶解在足量的乙醇溶剂中,将材料全部倒入100ml烧瓶中,充分混合。将充分混合后的溶液移入茄型瓶中,使用真空旋转蒸发仪在50℃恒温下蒸发溶剂,不断提升真空度,至溶剂挥发完全,真空度达0.08Mpa以上。将附有混合物的茄型瓶置于真空干燥箱中,30℃、0.1MPa条件下干燥4h。将足量的10mM、pH 7.4的PBS缓冲液加入茄型瓶中,在45℃条件下旋转水化1小时,得到悬浮液,再用超声细胞粉碎仪,在0℃冰浴条件下,探头超声30 min,工作4s,间歇5s,功率220W。超声后得粒径在160nm左右的单室脂质体囊泡。

实施例3

称取胆固醇2.5 mmol,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8.7 mmol,白藜芦醇7.6 mmol混合溶解在足量的乙醇溶剂中,将材料全部倒入100ml烧瓶中,充分混合。将充分混合后的溶液移入茄型瓶中,使用真空旋转蒸发仪在45℃恒温下蒸发溶剂,不断提升真空度,至溶剂挥发完全,真空度达0.08Mpa以上。将附有混合物的茄型瓶置于真空干燥箱中,28℃、0.08MPa条件下干燥3h。将足量的10mM、pH 7.4的PBS缓冲液加入茄型瓶中,在40℃条件下旋转水化1小时,得到悬浮液,再用超声细胞粉碎仪,在0℃冰浴条件下,探头超声20min,工作3s,间歇4s,功率210W。超声后得粒径在160nm左右的单室脂质体囊泡。

实施例4

脂质体的纳米粒径评价。

采用激光粒度仪检测实施例1~3得到的纳米粒径可控的的脂溶性药物脂质体。具体步骤如下:制得脂质体5份,取相等适量,分别用PBS缓冲液(pH=7.4)稀释5倍后,利用激光粒度仪进行检测并记录。

检测结果如图1~3所示,其中,图1为实施例1得到的产品的粒径分布图,图2为实施例2得到的产品的粒径分布图,图3为实施例3得到的产品的粒径分布图。

检测结果显示,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粒径可控的的脂溶性药物脂质体,平均粒径160nm。以上测试结果显示,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粒径可控的的脂溶性药物脂质体,粒径分布均匀,纳米粒径可控,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均一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