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止痛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94093阅读:12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止痛贴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活性材料结合的保健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疼痛的发病率大约35%~45%,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约75%~90%。在美国2300万接受手术的患者中,因急性期疼痛接受充分镇痛者仅占25%;有半数以上的中到重度慢性疼痛的患者一直没有采取充分的镇痛方法。

目前对于肌肉、软组织损伤所导致的无菌性炎症的疼痛发病率越来越常见了。这类的疼痛主要服用各种止痛药和外用制剂。市场上,各种止痛贴剂种类非常多,以奇正贴、天和贴、羚锐品牌的贴剂相对比较著名。我们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独有的对各种肌肉、软组织损伤所导致的疼痛有明显疗效的中药组分,再加上具有生物学辅助作用的纳米远红外陶瓷材料,具有市场开发前景。制备方法简单易行。

慢性颈肩腰腿痛目前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全世界范围内颈肩腰腿痛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职业性疾病,大约有75%~85%的人在其一生中会发生颈肩腰腿痛。多为慢性劳损及无菌性炎症引起的以病患部位疼痛,肿胀甚至功能受限为主的一组疾病。常见病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腱鞘炎,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等疾病。因起病比较隐蔽,症状不典型或疼痛时轻时重。针对对慢性的颈肩腰腿痛治疗方式包括针灸、针刀、按摩、熏蒸、西药、敷贴治疗等,临床实践发现中药敷贴疗效明显、作用迅速,大多选用辛温、行气、活血、祛瘀通络、解郁的中药,但是现在的膏药止痛效果不明显,疗效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止痛贴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纳米止痛贴,该纳米止痛贴的药物部分包括中药混合物和纳米远红外陶瓷粉两部分组成,所述的中药混合物与纳米远红外陶瓷材料的重量比为8-9∶1-2。

所述的中草药混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广三七1-3克、黑沙蒿1-3克、伸筋草1-2克、透骨草1-3克、川芎1-3克、积雪草1-3克、水杨酸甲酯1-3克、老鹳草1-3克、五加皮1-3克、马钱子0.01-0.5克、小茴香1-3克、细辛1-2克、木瓜2-4克、血竭1-3克、乳香1-3克、没药1-3克、白芷1-3克、山柰1-3克、生川乌2-4克、樟脑2-4克、薄荷脑2-4克、阿魏3-5克和肉桂2-4克。

所述的广三七2克、黑沙蒿2克、伸筋草1.2克、透骨草1.5克、川芎2克、积雪草2克、水杨酸甲酯1.5克、老鹳草2克、五加皮1.5克、马钱子0.06克、小茴香1.5克、细辛1.5克、木瓜3克、血竭2克、乳香2克、没药2克、白芷2克、山柰2克、生川乌3克、樟脑3克、薄荷脑3克、阿魏4克和肉桂3克。

一种制备纳米止痛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配比称取中草药混合物的各组分以及纳米远红外陶瓷粉;

(2)将中药混合物的各组分混合烘干后粉碎成细粉末,在细粉末加入松香油6-8ml,氮酮6-8ml,进行搅拌,形成半固体的糊状;然后加入纳米远红外陶瓷粉混合均匀,形成膏药;

(3)将膏药分成数份,每份5-6克,每份分别均匀的涂在一直径为3-3.5厘米、厚度约1.5-2毫米的胶布上,然后将胶布在黏在不透水的纸上,包装即得。

本发明的优点是:对各种肌肉、软组织损伤所导致的疼痛有明显疗效的中药组分,再加上具有生物学辅助作用的纳米远红外陶瓷材料,具有市场开发前景。制备方法简单易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止痛贴,该纳米止痛贴的药物部分包括中药混合物和纳米远红外陶瓷粉两部分组成,所述的中药混合物与纳米远红外陶瓷材料的重量比为8∶1。

所述的中草药混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广三七1克、黑沙蒿1克、伸筋草1克、透骨草1克、川芎1克、积雪草1克、水杨酸甲酯1克、老鹳草1克、五加皮1克、马钱子0.01克、小茴香1克、细辛1克、木瓜2克、血竭1克、乳香1克、没药1克、白芷1克、山柰1克、生川乌2克、樟脑2克、薄荷脑2克、阿魏3克和肉桂2克。

一种制备纳米止痛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配比称取中草药混合物的各组分以及纳米远红外陶瓷粉;

(2)将中药混合物的各组分混合烘干后粉碎成细粉末,在细粉末加入松香油6ml,氮酮6ml,进行搅拌,形成半固体的糊状;然后加入纳米远红外陶瓷粉混合均匀,形成膏药;

(3)将膏药分成数份,每份5克,每份分别均匀的涂在一直径为3-3.5厘米、厚度约1.5-2毫米的胶布上,然后将胶布在黏在不透水的纸上,包装即得。

实施例2: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止痛贴,该纳米止痛贴的药物部分包括中药混合物和纳米远红外陶瓷粉两部分组成,所述的中药混合物与纳米远红外陶瓷材料的重量比为9∶2。所述的广三七2克、黑沙蒿2克、伸筋草1.2克、透骨草1.5克、川芎2克、积雪草2克、水杨酸甲酯1.5克、老鹳草2克、五加皮1.5克、马钱子0.06克、小茴香1.5克、细辛1.5克、木瓜3克、血竭2克、乳香2克、没药2克、白芷2克、山柰2克、生川乌3克、樟脑3克、薄荷脑3克、阿魏4克和肉桂3克。

一种制备纳米止痛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配比称取中草药混合物的各组分以及纳米远红外陶瓷粉;

(2)将中药混合物的各组分混合烘干后粉碎成细粉末,在细粉末加入松香油8ml,氮酮8ml,进行搅拌,形成半固体的糊状;然后加入纳米远红外陶瓷粉混合均匀,形成膏药;

(3)将膏药分成数份,每份5克,每份分别均匀的涂在一直径为3-3.5厘米、厚度约1.5-2毫米的胶布上,然后将胶布在黏在不透水的纸上,包装即得。

实施例3:一种纳米止痛贴,该纳米止痛贴的药物部分包括中药混合物和纳米远红外陶瓷粉两部分组成,所述的中药混合物与纳米远红外陶瓷材料的重量比为7∶1.5;所述的中草药混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广三七3克、黑沙蒿3克、伸筋草2克、透骨草3克、川芎3克、积雪草3克、水杨酸甲酯3克、老鹳草3克、五加皮3克、马钱子0.5克、小茴香3克、细辛2克、木瓜4克、血竭3克、乳香3克、没药3克、白芷3克、山柰3克、生川乌4克、樟脑4克、薄荷脑4克、阿魏5克和肉桂4克。

一种制备纳米止痛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配比称取中草药混合物的各组分以及纳米远红外陶瓷粉;

(2)将中药混合物的各组分混合烘干后粉碎成细粉末,在细粉末加入松香油7ml,氮酮7ml,进行搅拌,形成半固体的糊状;然后加入纳米远红外陶瓷粉混合均匀,形成膏药;

(3)将膏药分成数份,每份6克,每份分别均匀的涂在一直径为3-3.5厘米、厚度约1.5-2毫米的胶布上,然后将胶布在黏在不透水的纸上,包装即得。

针对膝关节疼痛的治疗的临床验证

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07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经诊治的10例膝关节疼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例。

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60岁。②符合膝关节疼痛的诊断。

排除标准:①晚期畸形、残废、丧失劳动力者。②患病部位有皮肤破损及皮肤病者。③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症者。④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肺和造血系统疾病。

实验组: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42.00±8.50)岁;病程5~15年;对照组: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40.00±6.70)岁;病程5~1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案

实验组为患者实施膝关节的纳米止痛贴敷贴治疗。

①敷贴药物:选取本发明的膏贴,②敷贴穴位的选取。操作前观察皮肤情况,确认无皮肤疾病、皮肤破溃后,用75%乙醇棉球擦净穴位局部,将调好的药物装入医用敷贴,固定于选取的穴位处。操作后妥善安置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用物,洗手并记录。穴位敷贴时间一般为6~8h后取下。③疗程:1次/d,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为患者实施膝关节的otc常见普通止痛贴,方法同上,疗程同上。两组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估。

3、观察指标

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评分量表(sf-mpq)测量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现有疼痛强度(ppi),分无痛、轻度不适、不适、难受、可怕的疼痛、极为疼痛6级,分别以0、1、2、3、4、5分表示,可对疼痛进行量化评定。据报道,sf-mpq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所有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4周随访时采用sf-mpq评价膝关节疼痛程度。

4、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非正态分布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差)表示,各组干预前后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组内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及nemenyi检验。

结果如下:

表1两组患者sf-mpq量表中vas评分比较(分)

注:表中数据为中位数,括号内数据为四分位间距差,即q75-q25;干预前后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干预前后组内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组内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后一时间点得分均低于前一时间点,p<0.05。干预前的p值代表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的评分对比,是0.0850,大于0.05,说明两组之间干预前疼痛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别,换言之,说明用本申请贴剂之前两组无差别。但干预后p值为0.000,小于0.05,代表两组之间干预后疼痛评分有显著性差别,也就是说,对于疼痛的干预有效了。

表2两组患者sf-mpq量表中ppi评分比较(分)

注:表中数据为中位数,括号内数据为四分位间距差,即q75-q25;干预前后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干预前后组内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组内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后一时间点得分均低于前一时间点,p<0.05。干预前的p值为0.0650,干预后的p值为0.000,代表两组之间干预后疼痛评分有显著性差别,也就是说,对于疼痛的干预有效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