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插入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401495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一锁定结构的细节能够在图12中看见。
[0069]更具体地说,第一锁定结构包括铰接支承件531,该铰接支承件531设置于右侧支架52处,该铰接支承件531与螺纹杆532形成为单件。螺纹杆532可以与形成于螺母534中的内螺纹533接合。当夹持所述杆引导件6的球形部分61时,一起形成张紧螺钉的部件531-534绕铰链531枢转,以便使得杆532插入形成于左侧支架51的端部处的凹口 535内,其中,螺母534可以拉紧至形状配合槽536内,以便获得可靠连接,特别见图12。
[0070]由后面介绍的图31可见,第一锁定结构53允许通过使支架朝向一侧枢转分开而从球形部分61上完全拆卸支架51、52。
[0071]该实施例的夹持装置5包括第二锁定结构54,该第二锁定结构54在图9、11和16中更详细表示。
[0072]最好由图11中可见,第二锁定结构54可以用于固定所述杆引导件6球形部分61在由支架51、52的半球形凹口 58、59限定的内部球形空间内的位置和方位。为此,该锁定结构包括螺母544,锁定销541例如压配合或通过螺纹(未示出)而附接在该螺母544内,该锁定销541在图16中更详细表示。锁定销541为大致柱形形状(除了在它的远端处形成的台肩547和鼻部548)。线圈弹簧543可以套装在锁定销541的柱形部分上,该线圈弹簧543在一侧抵靠在台肩547上,并抵靠在由底切孔514 (该底切孔514设置于左侧支架51中)形成的内部环形台肩546上。因此,由图11中可见,锁定销541由线圈弹簧543推压向半球形凹口 58,并在杆引导件6的球形部分61插入时被推入形成于其中的孔62中。
[0073]因此,设置于锁定销541的远端处的鼻部548用于当锁定销达到特定方位时装配至形成于孔62中的相应凹口 621内。
[0074]由图14和15中可见,装配至锁定销541的相应孔545中并从孔545的两端凸出的销542可以锁定至凹口 512 (该凹口 512远离半球形凹口 58)中或凹口 513 (该凹口 513更接近半球形凹口 58)中。凹口 512、513限定了用于锁定销541的两个不同的分度或标示位置,其中,当销542锁定在凹口 512内时,锁定销541的远端(在鼻部548处)并不凸出至半球形凹口 58内,当销542锁定在凹口 513内时,该远端凸出至半球形凹口 58内,或者凸出至杆引导件6的球形部分61的孔62内,以便固定该杆引导件6。因为锁定销541被推压向由凹口 58、59限定的内部球形空间,因此操作人员必须向外拉动螺母544,以便在相对于球形部分61的锁定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转换。
[0075]图20-22中给出了具有手柄7的杆引导件6的总体图。该实施例的手柄7能够通过按钮71而从杆引导件上拆卸。杆引导件6包括:具有内部孔67的弯曲管部分60,该内部孔67的直径可以对应于稳定杆95的直径;以及前部部分64,该前部部分64限定了管的出口。球形部分61设置于杆引导件6的上部部分中,且弯曲管部分从该处延伸。弯曲管部分装配至环形延伸部分63内,该环形延伸部分63设置于球形部分61的下部部分处。内部孔67穿过球形部分61延伸直至开口 65,该开口 65限定了用于稳定杆的进口,并形成于杆引导件的后部部件66中,该后部部件66用于与手柄7连接。
[0076]下面介绍使用杆插入装置I的方法,图29表示了第七步骤和状态,其中,在已经拆卸内部切割件8之后,弧形或弯曲的脊椎稳定杆95插入和前进(见标号1029)至形成于管形杆引导件6的后部部件66中的进口孔65中。管形杆引导件6的细节在图20至22中表示。在该步骤中,脊椎稳定杆95前进直到它的尖端从在杆引导件6的前部部分64处的弯曲杆部分60的内部孔67中出来。
[0077]这种情况在图30中表示,图30表示了使用杆插入装置I的方法的第八步骤。当脊椎稳定杆95进一步前进(标号1029)至接收部件90的杆槽道内并穿过该杆槽道时,操作人员可以选择改变脊椎稳定杆95和杆引导件6的方位。因此,第二锁定结构54的螺母544被拉出和旋转(见标号1030b),以便使得锁定销541从杆引导件6的球形部分61的孔62中退出。因为球形部分61可以仍然由第一锁定结构53的张紧螺钉夹持,因此张紧螺钉的螺母534稍微旋转,以便降低拉伸力(见标号1030a)。因此,杆引导件由于第二锁定结构54的固定以及由于第一锁定结构53的夹持被解除,而球形部分61仍然容纳于由凹口 58和59形成的球形内部空间中。因此,球形部分61的功能类似于球接头,从而允许杆引导件6在球形内部空间内的多轴线枢转(见标号1030c)以及3D方位的校正。
[0078]在球形部分61 —侧的环形延伸部分63以及在球形部分61另一侧的后部部件66允许足够程度的枢转,最好由图11可知。
[0079]图31表示了使用杆插入装置I的方法的第九步骤。脊椎稳定杆95继续前进(标号1029),且它的尖端进入第二骨锚固件901的第二接收部件90’的杆槽道。有时,操作人员可能希望对于脊椎稳定杆95的进一步前进施加更大程度的重新定向并获得更大程度的控制。为此,他最终松开所述张紧螺钉(图9中所示的部件531-534)并使得所述张紧螺钉从凹口 535和槽536中释放。因此,支架51和52可以枢转(见标号1031)并相互离开,以便从由凹口 58、59形成的球形内部空间中完全释放所述杆引导件。
[0080]当不再需要保持部分时,具有夹持部分5的基部部分4可以被向上推动,且销43a、43b,43a'、343b’滑动穿过相应槽23a、23b、23a’、23b’,因此基部部分4从适配器2上拆卸。这种情况在图32中表示,该图32表示了使用杆插入装置的方法的第十步骤。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只由手柄7在杆引导件6上施加力而控制进一步的前进1029。例如,脊椎稳定杆95进一步前进穿过第三接收部件90〃,在该特定实施例中,该第三接收部件90〃可以并不与第一和第二接收部件90、90’对齐。
[0081]如图33中所示(该图33表示了方法的第十一步骤),具有杆引导件6的手柄7可以在杆已经完全就位后从杆95的端部拆卸。在执行通过延伸部分9、9’、9〃的内部孔朝着接收部件设置固定螺钉等以便将脊椎稳定杆95固定在杆槽道内的另一步骤(未示出)之后,可以通过在预定断开点96处与所插入的杆95分离(见标号1034a)而除去未使用的端部部分95a,也见图34,该图34表示了方法的第十二步骤。未使用的杆端部95a可以从软组织中拉出(见标号1034b)。在该阶段中,适配器2也从第一延伸部分9上拆卸。
[0082]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夹持部分5的第一和第二锁定结构有利地方便了从夹持部分5上释放所述杆引导件6的两个不同状态。操作人员通过在当杆引导件被夹持和固定、局部释放而允许多轴线重新定向和完全从保持装置上释放时的预定插入通路之间选择而根据情况选择性地控制脊椎稳定杆穿过杆槽道的前进。因此多轴线校正将以很小力来进行,且简化了插入杆的方法。另一方面,提高了可靠插入,因为操作人员可以充分控制插入过程。
[0083]下面将参考图35和36介绍第二实施例。类似的标号表不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且并不重复说明。第二实施例的杆插入装置I’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夹持部分5’。这里,第一和第二支架51’和52’并不设置为枢转部件,而是可彼此相向和离开地平移运动或滑动。
[0084]因此,第一支架51’的凸出销537设置为用于插入第二支架52’的相应孔中。通过底切部分538,在支架51’、52’之间的连接通过将锁定板536插入狭槽536a内而锁定,该锁定板536的功能对应于第一锁定结构53’ ,这样,当锁定板536升高时,锁定板536的凹入部分539与底切部分538接合。
[0085]第二锁定结构54’的功能与第一实施例中类似。
[0086]在使用时,锁定板536的锁定位置通过内部切割件8的环形抵靠件83来保证,见图18。这是因为锁定板536具有上部凸缘,该上部凸缘锁定在环形抵靠件83上。在通过尖端81处的切割刃811来切割穿过软组织的通路后,切割件8可以通过手柄7而升高,以便拆卸该切割件。因此,抵靠件被拆卸,锁定板536可以进一步滑入狭槽536a中,以使得凸出销537从第二支架52’中释放(底切部分538与凹入部分539脱开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