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形特考韦瑞制备

文档序号:9552450阅读:835来源:国知局
非晶形特考韦瑞制备
【专利说明】
[0001] 相关申请案的夺叉引用
[0002] 本申请案要求2013年7月1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第61/856, 240号的 优先权,其特此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且出于所有目的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0003] 本文描述了用于制备供治疗或预防病毒感染和与其相关的疾病、尤其由正痘病毒 引起的那些病毒感染和相关疾病用的非晶形特考韦瑞(Tecovirimat)的方法。特考韦瑞 (专利商品名 ST-24(/ )的化学名是 N_[(3aR,4R,4aR,5aS,6S,6aS)-3, 3a,4, 4a,5, 5a,6, 6 a_八氢-1,3-二氧代-4, 6-亚乙烯基环丙[f]异吲哚-2(1H)_基]-4-(三氟甲基)-苯甲 酰胺。
[0004] 关于联邦替助研究或研发的声明
[0005] 本发明是在美国政府支持下在由生物医学高等研究和开发部门(Biomedical Advanc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uthority,BARDA)授予的合同号:HHS0100201100001C 下进行的。美 国政府拥有本发明的某些权利。
【背景技术】
[0006] 正痕病毒属(正痕病毒科(Orthopoxviridae))是痕病毒科(Poxviridae family) 和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Choropoxivirinae subfamily)的成员。所述属由人类和动物群 体中引起重要疾病的许多病毒组成。正痘病毒属中的病毒包括牛痘(cowpox)、猴痘、牛痘 (vaccinia)和天花(痘症),它们均可感染人类。
[0007] 痘症(天花)病毒为特定重要的。新近对将天花病毒用作生物武器的关注已强调 了开发靶向正痘病毒属的小分子治疗剂的必要性。天花病毒(Variola virus)是高度可传 染的且在人类中引起导致高死亡率的严重疾病(亨德森(Henderson)等人(1999)美国医 学会杂志(JAMA).281:2127-2137)。此外,存在天花病毒用作生物武器的先例。在法国人 和印地安人战争期间(1754-1765),为了引发流行病,英国士兵给美国印地安人分发天花患 者使用过的毛毯(施特恩E. W. (Stern, E. W.)和施特恩A. E (Stern, A. E.) 1945.天花对美洲 印第安人命运的影响(The effect of smallpox on the destiny of the Amerindian). 波士顿(Boston))。所引起的爆发导致在一些印地安人部落中的死亡率为50% (施特恩 E. W.和施特恩A. E.)。最近,苏维埃政府启动了一个项目,生产在雾化悬浮液中的高度毒性 的武器化形式的天花(亨德森,同上)。更为关注的为观察到已经开发的痘病毒的重组形式 在经疫苗接种的动物中具有引起疾病的潜能(杰克逊(Jackson)等人(2001)病毒学杂志 (J. Virol·),75:1205-1210)。
[0008] 天花疫苗项目在1972年终止;因此,许多个体不再对天花感染免疫。即使经疫苗 接种的个体可能也不再受到完全地保护,特别是对病毒的强毒株或重组株(唐尼(Downie) 和麦卡锡(McCarthy). (1958)卫生学杂志(J Hyg. )56:479-487 ;杰克逊,同上)。因此,如 果天花病毒被有意地或意外地再引入人群,那么死亡率将是高的。
[0009] 天花病毒天然经由雾化液滴传播到呼吸道粘膜,在那里的淋巴组织中的复制产生 持续1-3天的无症状感染。病毒通过淋巴向皮肤播散,在那里的小的真皮血管中进行复制 以及随后感染和使相邻表皮细胞发生溶胞,产生皮肤损伤(摩斯B (Moss,B.) (1990)痘病毒 科和其复制(Poxviridae and Their Replication),2079-2111.B.N.菲尔兹(B.N. Fields) 和·Μ·奈普(D.M.Knipe)(编),区域病毒学(Fields Virology).雷文出版有限公司(Raven Press, Ltd.),纽约(New York))。两种形式的疾病与天花病毒感染相关;重型天花,最常见 的疾病形式,其产生30 %死亡率,和轻型天花,其流行率较低并且很少导致死亡(〈1 % )。死 亡为播散的血管内凝血、低血压和心血管性虚脱的结果,其可通过天花的罕见出血性类型 的凝血缺陷而加剧(摩斯,同上)。
[0010] 最近猴痘病毒的爆发加强了对开发靶向正痘病毒属的病毒的小分子治疗剂的需 求。猴痘在美国的出现表示新兴的感染。猴痘和天花在人类引起相似的疾病,然而猴痘的 死亡率较低(1% )。
[0011] 疫苗接种是目前用于预防正痘病毒疾病,特别是天花疾病的手段。使用牛痘病毒 的减毒株开发了天花疫苗,其局部复制且在大于95%的经疫苗接种个体中提供针对天花 病毒的保护性免疫(默德林(Modlin) (2001)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周报导(MMWR(Morb Mort Wkly R印))50:1-25)。与疫苗接种相关的不良事件经常发生(1:5000)且包括全身性牛痘以 及牛痘从疫苗接种部位的无意转移。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以1:300, 000的比率出现,这 通常为致命的(默德林,同上)。不良事件的风险在免疫功能不全个体中甚至更显著(恩格 勒(Engler)等人(2002)过敏临床免疫学杂志(J Allergy Clin Immunol.) 110:357-365)。 因此,疫苗接种对患有AIDS或过敏性皮肤病的人为禁忌的(恩格勒(Engler)等人)。尽 管保护性免疫持续多年,但响应于天花疫苗接种的抗体在接种后10到15年显著减少(唐 尼,同上)。另外,疫苗接种可能对正痘病毒的重组形式没有保护性。最近的研究展示出表 达IL-4的鼠痘病毒的重组形式引起经疫苗接种小鼠死亡(杰克逊,同上)。考虑到与疫苗 接种、免疫功能不全个体的禁忌症和不能抵御重组病毒株相关的副作用,需要用于治疗天 花病毒感染的更好的预防法和/或新的治疗剂。
[0012] 已经将痘苗病毒免疫球蛋白(VIG)用于治疗疫苗接种后的并发症。VIG是来源于 接受牛痘病毒疫苗的个体的血浆免疫球蛋白级分的等渗无菌溶液。其用于治疗牛痘性湿疹 和一些形式的进行性痘苗。因为此产品限量可用且难以获得,所以尚未指示将其用于大规 模天花爆发的事件(默德林,同上)。
[0013] 西多福韦(Cidofovir)([⑶-1- (3-羟基-2-膦酰基甲氧基丙基)胞嘧啶] [HBMPC])是被批准用于治疗AIDS患者中的CMV视网膜炎的核苷类似物。已经展示西多福 韦具有体外对抗多个含DNA的病毒(包括腺病毒、疱疹病毒、肝炎病毒、多瘤病毒、乳突状瘤 病毒和正痘病毒属)的活性(布兰森(Bronson)等人(1990)实验医学与生物学进展(Adv. Exp. MecL Biol. )278:277-83 ;德克莱克(De Clercq)等人(1987)抗病毒研究(Antiviral Res. )8:261-272 ;德奥利维亚(de Oliveira)等人(1996)抗病毒研究 31:165-172 ;斯诺 艾克(Snoeck)等人(2001)临床感染疾病(Clin Infect. Dis. )33:597-602)。也已经发 现西多福韦抑制真正的天花病毒复制(斯密(Smee)等人(2002)抗微生物剂与化学疗法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46:1329-1335)〇
[0014] 然而,西多福韦投与与许多问题相关。西多福韦生物利用度差且必须静脉内投与 (莱扎瑞(Laezari)等人(1997)内科学年鉴(Ann.Intern.Med.) 126:257-263)。此外,西 多福韦在静脉内投与时产生剂量限制性肾毒性(莱扎瑞等人)。另外,已经注意到多个病毒 具有西多福韦抗性。通过在存在药物的情况下重复传代已经在实验室分离出西多福韦抗性 的牛痘、猴痘、牛痘和骆驼痘病毒变异体(斯密,同上)。西多福韦抗性表示使用此化合物治 疗正痘病毒复制的显著限制。因此,生物利用度差、需要静脉内投与以及抗性病毒的流行都 强调了对于开发治疗正痘病毒感染的额外和替代疗法的需求。
[0015] 除了病毒聚合酶抑制剂如西多福韦之外,已经报导许多其它化合物抑制正痘病毒 复制(德克莱克(2001)临床微生物学综述(Clin Microbiol. Rev. ) 14:382-397)。历史 上讲,已经将美替沙腙(methisazone)(原型氨硫脲)用于天花感染的预防性治疗(保尔 (Bauer)等人(1969)美国流行病学杂志(Am. J Epidemiol. )90:130-145)。然而,此化合物 类别因为根除天花的通常不可接受的副作用如严重恶心和呕吐,未获得许多关注。作用机 制研究表明美替沙腙干扰L基因的翻译(德克莱克(2001),同上)。如同西多福韦,美替沙 腙是相对非特异性的抗病毒化合物且可抑制许多其它病毒,包括腺病毒、小核糖核酸病毒、 呼肠孤病毒、虫媒病毒和粘性病毒(同上)。
[0016] 可能适用于治疗痘病毒的另一类别的化合物由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SAH) 的抑制剂代表。此酶负责S-腺苷高半胱氨酸向腺苷和高半胱氨酸的转化,这是病毒mRNA 的甲基化和成熟必需的步骤。已展示此酶的抑制剂在体外和体内抑制痘苗病毒的功效 (德克莱克等人(1998)核苷核苷酸(Nucleosides Nucleotides.) 17:625-634·)。结 构上,迄今为止报导的所有活性抑制剂为核苷腺苷的类似物。许多为碳环衍生物,通过 瓶菌素 A(N印lanacin A)和3-去氮杂瓶菌素 A所例示。虽然这些化合物已在动物模 型中展示一些功效,但是如同许多核苷类似物,其遭受全身毒性和/或较差药物动力学 特性(克伦布(Coulombe)等人(1995)欧洲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杂志(Eur.J Drug Metab Pharmacokinet. )20:197-202;奥巴拉(Obara)等人(1996)医学化学杂志(J Med.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