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铣机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0389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加工机床,尤其涉及一种钻铣机床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钻铣机床结构,仅能对一种类型的工件的加工,而实际加工过程中,常常涉及多种类型的工件的加工,如长条形工件的窄宽面、长条形工件的长宽面和弧形工件等异形工件的加工,此时,针对单一类型工件加工的钻铣机床结构,就面临着如何固定不同类型工件的问题,因为工件的准确定位固定对于提高工件钻铣加工的精度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此外传统的钻铣机床的工件加工端与操作人员在同一面,隐藏安全隐患,且铣削、钻孔等位于待加工工件的异侧,使得加工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铣机床结构,采用测厚、铣型和钻孔位于人员操作对立面的单边设计,不仅有效的保证了人员操作的安全性,更是极大的缩短了加工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钻铣机床结构,包括床架和伺服电机,其中所述床架的前侧壁上设有一伺服电机滑轨,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伺服电机滑轨上,所述伺服电机包括X轴进给机构、Y轴进给机构和Z轴进给机构,所述X轴进给机构通过所述伺服电机滑轨固定在所述床架上,所述Y轴进给机构与Z轴进给机构安装在X轴进给机构上,且所述Z轴进给机构安装在Y轴进给机构侧边,所述Y轴进给机构上依次设置有一测厚装置和一数控排钻装置,所述Z轴进给机构上设置有一铣刀装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钻铣机床结构中,所述床架为矩形框架。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钻铣机床结构中,所述铣刀装置内设有一自动换刀电主轴和一刀具上正反刀片装置,所述刀具上正反刀片装置安装在所述自动换刀电主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工件的加工端即床架的前壁上设置安装有测厚装置、数控排钻和铣刀装置的伺服电机,采用测厚、铣型和钻孔位于人员操作对立面的单边设计,不仅有效的保证了人员操作的安全性,更是极大的缩短了加工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钻铣机床结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钻铣机床结构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钻铣机床,包括床架15、立柱16、横梁17和中间定位块4,其中所述立柱16固定在所述床架15的工作台面上,所述横梁17被支撑在所述立柱16上,相邻所述立柱16间两端各设有一定位挡块,分别命名为左定位挡块1和右定位挡块20,所述横梁17上安装多个工件定位固定装置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件定位固定装置18优选为三个,每个所述工件定位固定装置18包含两个气缸组,每个气缸组包含一前定位气缸6和工件固定气缸5,所述前定位气缸6安装在横梁17前侧壁上,所述工件固定气缸5安装在横梁17下部,并与所述前定位气缸6位置相对应;所述中间定位块4位于所述工件定位固定装置18的两个气缸组之间,所述中间定位块4与一自动气缸(图未示出)相连。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定位块4所对应的工作台面上设有与所述中间定位块4相匹配的沟槽(图未示出),使得中间定位块4能够借助与其相连的自动气缸在工作台面上自由升降,配合工件的定位,提高工件定位的精确性和效率。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床架15为矩形框架,机床的床架15采用矩形框架结构焊接能够有效保证床身稳定和刚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床架15上固定安装有PVC板3,由于PVC板材料是硬质非金属能有效的保证工件固定和加工的时候不会受到划伤。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床架15的前侧壁上设有一伺服电机滑轨19,所述伺服电机滑轨19上设有一伺服电机21。所述伺服电机21包括X轴进给机构14、Y轴进给机构12和Z轴进给机构13,所述X轴进给机构14通过所述伺服电机滑轨19固定在所述床架15上,所述Y轴进给机构12与Z轴进给机构13安装在X轴进给机构14上,且所述Z轴进给机构13安装在Y轴进给机构12侧边。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Y轴进给机构12上依次设置有一测厚装置9和一数控排钻装置10,所述测厚装置9优选采用数控自动测厚装置,能够有效解决因为板材厚薄的误差造成的加工工件的孔不在工件厚度中心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Z轴进给机构13上设置有一铣刀装置11。所述铣刀装置11内设有一自动换刀电主轴(图未示出)和一刀具上正反刀片装置(图未示出),所述刀具上正反刀片装置安装在所述自动换刀电主轴上,采用自动换刀电主轴,可以通过转速的设置有效保证木材加工的光洁度,此外,采用刀具上正反刀装置能够保证工件每个纹理方向加工都不会爆边,尤其在实木门的加工中。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X轴进给机构14带动测厚装置9、数控排钻装置10和铣刀装置11在X轴上工作,能很好的保证三者在X轴上的一致性和稳定性,Z轴进给机构13带动测厚装置9、数控排钻装置10和铣刀装置11在Z轴上工作,能有效保证加工出来的工件厚度的统一,Y轴进给机构12带动铣刀装置11能够有效实现对复杂异性的工件的加工。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钻铣机床对不同类型工件加工定位固定的操作方法如下:

1)对于长条型工件的长边7的加工时,首先需要降下前定位气缸6和中间定位块4,且使长条型工件与左定位挡块1紧靠,然后降下工件固定气缸5且升起前定位气缸6,即可以完成对长条型工件的长边7加工时的定位和固定。

2)对于长条型工件的短边2的加工时,首先需要升起中间定位块4且降下前定位气缸6,使得长条型工件靠近中间定位块4和前定位气缸6,然后再降下工件固定气缸5并升起前定位气缸6,即可以完成对长条型工件的短边2加工时的定位和固定。

3)对于异形工件8加工时,首先需要降下前定位气缸6和中间定位块4,使得异形工件8靠齐前定位气缸6和右定位挡块20,然后降下工件固定气缸5并升起前定位气缸6,即可以完成对异形工件8加工时的定位和固定。

其中,三个所述工件定位固定装置18可以同时使用,对大尺寸的工件进行定位,且每个所述工件定位固定装置18可以同时对两个长条型工件的短边2进行加工,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钻铣机能够对多种类型的工件及不同尺寸的工件进行加工,并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整台机床采用全数字化伺服控制系统保证了加工的精度,且工件的固定采用全气缸定位固定装置保证了工件的快速装夹和卸料。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铣机床中,在钻铣机床中采用多个全气缸定位固定装置,且每个定位固定装置含有两个气缸组,且在两个气缸组中间设置一中间定位块,且所述中间定位块与一自动气缸相连,并在立柱内侧设置定位挡块,可通过定位固定装置、中间定位块和定位挡块的配合使用起到对多种类型工件的快速精准定位固定,非常适用现在的数控化高速化的发展。

进一步的,在工件的加工端即床架的前壁上设置安装有测厚装置、数控排钻和铣刀装置的伺服电机,采用测厚、铣型和钻孔的位于人员操作对立面的单边设计,不仅有效的保证了人员操作的安全性,更是极大的缩短了加工时间。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