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蒸汽定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0619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蒸汽定型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定型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蒸汽定型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定型机通过锅炉内的导热油循环加热进行热量交换供热,但随着导热油在定型机热交换器内部逐渐结垢,定型机的热交换效率逐渐降低,导致升温困难,生产效率低下,定型机耗能大。另外,锅炉的热源主要来源于燃煤,但煤炭燃烧不充分,热效率比较低,热量损失较大,从节能环保角度来看,能源浪费比较严重,而且煤炭燃烧产生的废气虽然经过专用设施处理,但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粉尘依然持续对大气进行持续污染。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420237437.2)公开了一种节能减排型定型机的蒸汽改造系统,包括定型机烘箱、进气控制端、蒸汽总管道、蒸汽控制阀组、热交换器、疏水阀组、冷凝水总管、冷凝水输送器、压力调节控制阀,压力调节控制阀的输出端与外部回水管道连接,所述烘箱内设有感温探头,感温探头与温度控制器连接,温度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进气控制端和蒸汽控制阀组连接。虽然该系统的热介质由导热油更换为蒸汽,可以满足定型机对热量的要求,但是其蒸汽得不到充分回收,造成热量的流失和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蒸汽定型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的蒸汽定型系统,包括数节烘箱(3)、蒸汽主管道(1)和热交换器(31),所述数节烘箱(3)沿蒸汽主管道(1)内的蒸汽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数节烘箱(3)内分别设置所述热交换器(31),所述各烘箱内的热交换器(31)分别通过第一蒸汽管道(2)连通于蒸汽主管道(1),所述第一蒸汽管道(2)上设有蒸汽控制阀组,所述余热回收利用的蒸汽定型系统还包括蒸汽回收管道(4),所述各烘箱内的热交换器(31)分别通过第二蒸汽管道(8)连通于所述蒸汽回收管道(4)。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回收管道(4)通过第三蒸汽管道(10)连通于第一烘箱,所述第一烘箱位于所述蒸汽主管道(1)的入口处,使其它烘箱的蒸汽以回收至第一烘箱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蒸汽管道(10)通过第四蒸汽管道连通于所述蒸汽回收管道(4)的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蒸汽管道上设有水汽分离器(12)。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回收管道(4)的出口处设有一恒压控制器(13)。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控制阀组包括沿蒸汽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的第一高压闸阀(6)和第一电动阀(7)。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蒸汽管道(8)上设有疏水阀(9)。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烘箱与其相邻的烘箱之间的蒸汽回收管道(4)上设有第二高压闸阀(11)。

进一步的,所述热交换器(31)呈蛇形管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将各节烘箱内的余气回收利用,可以作为位于蒸汽回收管道出口处的第一烘箱的热源,又能回收到蒸汽主管道再用,使热源得到充分利用。

(2)在蒸汽回收管道的出口处设置恒压控制器,由于回流蒸汽压力小,经过恒压控制器的增压、稳压后可以重新输送到蒸汽主管道回用。

(3)该系统节约能源,减少了环境污染,还提高了定型机热交换效率,通过提高定型机产量来降低产品单位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余热回收利用的蒸汽定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余热回收利用的蒸汽定型系统,包括十节烘箱3,蒸汽主管道1、蒸汽回收管道4和热交换器31,10节烘箱3沿蒸汽主管道1内的蒸汽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为第一烘箱、第二烘箱、第三烘箱、第四烘箱、第五烘箱、第六烘箱、第七烘箱、第八烘箱、第九烘箱和第十烘箱,而沿蒸汽回收管道4内的蒸汽流动方向则为第十烘箱到第一烘箱。每节烘箱内各设有热交换器31,热交换器31采用高压蒸汽型热交换器,结构呈蛇管式状,充分与烘箱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蒸汽主管道1通过各第一蒸汽管道2将蒸汽输送至各节烘箱内的热交换器31的入口311,各第一蒸汽管道2上设有蒸汽控制阀组,蒸汽控制阀组包括沿蒸汽输送方向依次设有的第一高压闸阀6和第一电动阀7,用于对进入各烘箱内的蒸汽的压力和蒸汽量进的控制。各热交换器31的出口312通过各第二蒸汽管道8连通于蒸汽回收管道4,各第二蒸汽管道8上设有疏水阀9,疏水阀9采用节能型微孔疏水阀,用于排除热交换器内的冷凝水和空气,冷凝水可通过管道收集,作为染缸的热水使用,且还对经过热交换器31的高压蒸汽进行热交换后的余汽进行回收,实现热源的再利用。

在第一烘箱与第二烘箱之间的蒸汽回收管道4上开设第三蒸汽管道10连通第一烘箱上的第一蒸汽管道2,将第二至第十烘箱排出的余汽全部进行收集,用作第一烘箱的供热,实现余汽再利用。第三蒸汽管道10还通过第四蒸汽管道连通至蒸汽回收管道4的出口,在第四蒸汽管道上还安装有水汽分离器12,对经过第四蒸汽主管道内的余汽进行水汽分离,分离后的热水通过管道回收至染色等工序,作为染色的热源;分离后的蒸汽再次回收至蒸汽回收管道4的出口进行再利用。另外,在第一烘箱与第三蒸汽管道10之间的蒸汽回收管道4上安装有第二高压闸阀11,蒸汽回收管道4出口处安装有恒压控制器13,由于回收得到的回流蒸汽压力小,经过第二高压闸阀和恒压控制器13的增压、稳压后,高压蒸汽可重新输送至蒸汽主管道1回用,实现高压蒸汽的重复利用,高压蒸汽的压力采用27公斤。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烘箱有6节,第三蒸汽管道上设有电动阀,控制蒸汽回收管道回收的余汽进入第一烘箱的蒸汽量,其它可参照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烘箱有4节,第四蒸汽管道上设有高压闸阀,由于余汽的蒸汽压力较小,经过高压闸阀的作用回用于蒸汽主管道,其它可参照实施例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