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纺纱机驱动止动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973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流纺纱机驱动止动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气流纺纱机驱动止动控制器有关,有一根旋转控制杆,可选择生产工位,整理工位和制动工位,第一生产工位有生产速度的第一运转,整理工位有速度低于第一运转的第二驱动,制动工位有作用于气流纺纱器的制动作用,这器件还有支面,在三个工位上夹持控制杆。
为在需要时将气流纺纱部件止动,或按预定的第一或第二速度驱动,已知可设旋转控制杆,选择三种不同工位(见专利WO86/03792号)。控制杆在生产工位上作动生产速度的第一运转,在整理工位上促动速度低于第一运转的运转,在制动工位上促动制动器。控制杆与支面相结合,将控制杆在各工位上夹持。至少在生产工位和整理工位上将控制杆夹持的支面可调整。控制器通过一个开关设备用电磁作动,开关设备还控制纺纱装置纤维供给。为取得再供纤维和支面促动间需要的延时,有一个控制装置布置在开关装置的后面。这种系统价昂,尤其因为材料不同时,再供纤维和支面作动间反应时间需要化时。并且调节仅能由经过训练的人员进行。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上述类型设备,使甚至未经训练的人员也能不顾其他的构件的运转,按要求简易推动控制杆而开动纺纱器。
因此,当设备为前言中所述者时,至少可将控制杆的生产工位和整理工位定位的支面,与一个共同的控制元件关连,控制元件在控制杆自由端活动的方向上,至少可在两个切换位置间往复。控制元件作动控制杆的支面,由于控制元件可沿控制杆自由端的方向活动,便可随控制元件的位置变化,使控制杆生产工位的支面和整理工位的支面运转或停止运转。控制杆可脱离其他部件的控制而独立进行,例如不顾是否重行供棉,或纱线监测器如何切换等等,因此可以不需复杂的复位而按要求触动控制杆,甚至可以手动。
控制杆的生产工位和整理工位不要求分别的支面。在本发明的一个理想实施方案中,将一个支面元件放在控制元件上,从而根据控制元件的切换位置,构成控制杆的生产工位或整理工位支面的定位。需要时还可为控制杆制动工位定位。
为取得本发明的一种坚固而简单的实施方案,将支面元件作成控制元件的同体元件是有利的。因此可用控制元件的支面元件将控制杆的具体工位定位。因此,假如将控制杆释放和将控制杆工位上定位的控制元件,能既在控制杆的自由杆活动方向上又在其横向上活动是有好处的。为此,举例而言,可将控制元件放在一个连杆中活动。然而,将在控制杆自由端活动方向的横向上活动的控制元件用枢轴安装有利。
原则上,为将控制杆释放,控制元件及支面可平行于控制杆旋转轴线活动。但为取得本发明的特别坚固的实施方法,假如作支面元件的控制元件可在控制杆旋转轴线的横向上移动则尤其有利。
在本发明的一个理想方案中,有一个基本为U形的导向件,其端部横过控制杆自由端的活动方向伸展,和一个与连杆导向件接触的止动销配合,为控制元件的两个切换位置定位,将控制元件在两切换位置上牢实固定。在本发明的装置的有利实施方案中,将U形连杆导向件设在控制元件上有利。
在本发明的控制装置的特别简单的实施方案中,控制元件用枢轴在控制杆上安装。使控制元件结构为双臂杆有利,第一臂为连杆导向件,第二臂基本与控制杆平行伸展,用装在控制杆上的弹簧推送,因此在第一臂上,止动销停留在连杆导向件的一端中。仅需将双臂杆相对于控制杆旋转,便可将控制杆从一个工位转向下一工位,使连杆导向件的止动销可从一端转向另一端。
假使控制杆有一个延伸部伸到控制元件轴承的外面,并和控制元件的第二臂基本平行,则特别容易促动。
假如要求使控制元件不仅为生产工位和整理工位定位,而且也为制动工位定位,则宜将连杆作成E形而非U形,E形导向件的自由端在控制杆自由端活动方向的横向上伸展。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实施方案中,一个控制元件和两条旋转轴线相关,而轴线可按选定使用,一条旋转轴线与支面元件相关,另一条旋转轴线由将控制元件的至少一个切换位置定位的支面体现。为将控制杆释放,或使之在支面的背部接触,可将控制元件绕旋转轴线旋转,这轴线由将控制元件切换位置定位的一个支面体现。于是无论将控制杆释放或固定,控制元件在原切换位置上不动。
假如需要将控制元件放在另一切换位置上,便可将控制元件绕与支面元件相关的旋转轴线旋转。这样便可将控制元件从将切换位置定位的支面上释放,转移到另一切换位置上去。
假如控制元件用枢轴安装,便可能由于重力,使控制元件旋转过多而控制杆不能回到生产工位或整理工位上。为作预防,使控制元件与支面连系,限制朝向控制杆的活动有好处。
在前述方案中,控制元件必须在三个不同的方向上活动。为减少仅在一个方向上要求的切换动作,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将控制元件中的支面元件,和放在控制杆自由端上的支面元件关连,并可在控制杆自由端活动方向上横向移动,而且和可相对于控制元件移动的驱动元件关连。于是可用可相对于控制元件活动的驱动元件,将安装在控制杆上的相对于控制杆活动的支面元件推动,超出控制元件中的支面元件的工作范围,使控制杆转到其他工位。将驱动元件安装在控制元件上,使之可相对于控制元件活动则有利。在一种有利的方案中,驱动元件可在控制元件活动的方向上活动,并有一个导坡,从而使放在控制杆自由端上活动的支面元件,可和控制元件中的支面元件分离。
支面元件不必须放在控制元件内。在一个同样有利的方案中,和控制杆配合的支面元件的安装方法,为使之相对于控制元件活动,支面元件为摇杆的一部分则有利。
为将控制元件至少保持在两切换位置的一个上,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方案中,控制元件和一个可在其旋转方向上横向移动的支面相关。
控制杆按下列方式活动有利,即控制杆、控制元件,可相对于控制元件活动的支面,可相对于控制元件活动的驱动元件,以及安装在控制杆自由端上活动的支面元件,或可相对于控制元件活动的支面元件,都和用直线活动的调节装置作动的一个驱动表面关连。这方案不仅可用手促动控制杆,并且,将控制杆自动化启动,然后自动启动纺纱器,也同样是有利的。
为在控制元件从一个切换位置转向另一位置时可有效防止运转故障,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方案中,控制元件和一个导向件相关,当控制元件在控制杆自由端活动方向上活动时,导向件限制其横向移动。
通常用一个弹簧在相应于控制杆活动的方向上,将控制杆推到制动工位上去。将控制杆从生产工位推到整理工位时,为了避免需要过大的力,用一个弹簧将控制元件逆控制杆的作动方向推送是有利的。弹簧可调节,例如用一个相关的无级调节装置。
为避免控制杆需在两方向上为支面元件定位,在本发明的装置的一个理想实施方案中,与控制杆关连的弹簧,比与控制元件关连的弹簧的力较大。因此,甚至在控制杆受到通过支面元件和控制元件的额外的作动时,必须承受与控制元件作动方向相反的一个分力。
原则上控制杆可按任何要求的方式和纺纱工位关连。然而控制元件放在纺纱工位罩盖上有利,不仅有利于操作,而且有美学上的吸引力,并减少工伤危险。
当前多数气流纺纱设备用自动整理装置保养。为避免需要根据日后对机器作手工保养还是自动保养,将气流纺纱机制造成两种款式,假使可以根据上述活动整理装置的需要,使控制杆和控制元件可以调整则很有利。这样便可能使上述类型的设备首先适应手工操作,然后设置整理装置。甚至在后配装置后,控制杆仍旧可以手工操作。
在本发明装置的一个简单方案中,将控制杆自动起动后,决定控制杆整理工位的控制元件的切换位置,可根据活动整理工位上的调节装置通过的距离定位。这样可不增设整理工位的定位支面。
使放在控制元件上的支面元件可按控制杆自由端活动的方向活动并非必须。在本发明设备的另一有利实施方案中,将支面在控制杆的方向上弹性推压,支面的远离控制杆的端部,靠在控制元件的导坡上,和控制杆生产工位定位支面相关的坡面,在通过长于与控制杆整理工位定位支面相关的坡面的切换行程后,便开始活动。
这样,按照控制元件切换行程的长短,或者仅控制杆生产工位定位支面继续运转,或者生产工位支面及整理工位支面都继续运转,或二者都停止运转。这样可保证可靠运转。
虽然本发明的主题可作许多方式的修改,但全部方案都有共同的优点,即无论其他构件如何,可用简单的方法将控制杆和相关的气流纺纱滚筒启动。因此这装置特别适合手工操作,然而也并不排除与自动整理装置的结合。这设备制造费用经济,结构紧凑,在任何纺纱设备中都易于找到安装空间。
现参考附图对各实施方案详细叙述,附图内容如下

图1至3示按本发明制造的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分别简示生产工位,制动工位及整理工位的侧面;
图4简示本发明设备一种改型的相当于图1所示控制杆生产工位的侧面;
图5为本发明主题另一改型的生产工位俯视;
图6至8为本发明另一改型的概略侧视,有直线活动控制元件分别处于生产,制动和整理工位;
图9为图6至8所示设备在生产工位上的局部剖面俯视;
图10为本发明一种改型的概略侧视,有一个可直线活动的控制元件;
图11为本发明控制杆控制装置一个特别简单方案的侧视;
图12为本发明另一方案的简略侧视,控制杆的支面与控制元件分别安装,而由控制元件控制。
首先参照图1至3的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解说。图1-3示气流纺纱机一个纺纱工位,纺纱机有若干相邻的相似的工位,各有一个纺纱器。每一纺纱器(图中仅示其柄1)基本可有任何需要的结构,例如为一纱筒。纺纱元件的柄部1按传统方式安装(故未示),用一个主传动皮带10或一个辅助传动皮带11驱动。皮带10及11用已知的方法按不同速度驱动,皮带10的速度相当于机器的生产速度,因此也相当于纺纱器的生产速度。辅助皮带11按低于主皮带10的速度驱动,从而皮带11驱动的纺纱元件的速度,低于主皮带10驱动的纺纱元件。
为将纺纱元件按要求增减速度,或必要时将其停止,皮带10及11与一个共同转换器2相连。在图示的方案中,转换器2有一个双臂转换杆20,用轴200安装作旋转。杆20的一个臂201安装主压辊21,可将其压在主皮带10上,而另臂202安装副压辊22,压在辅助传动皮带11上。有支承板(未示)按传统方式放在各纺纱工位之间,当主辊21或副辊22将主皮带10或辅助皮带11放松时将皮带从柄杆1上抬高。因此在一个时间内,仅主皮带10或辅助皮带11中的一个,由相应的压辊21或22压在纺纱器的柄杆1上。臂201及主辊21和压缩弹簧23相关,当杆20松开时,通过主压辊21在皮带10上作用,从而经常将皮带10压在纺纱器(未示)的柄杆1上。
如图1所示,柄1的制动器3和转换杆20相连。为此,将制动杆30安装在压辊21的轴210上作旋转,其自由端和一根拉杆连接。制动杆30和转换杆20的臂201倾斜放置。杆30的自由端,比杆20的臂201较近主传动皮带5所处平面。臂201的朝向制动杆30一侧有支面103,供放在制动杆30自由端附近一个凸部32贴靠。
轴线210附近的杆30有制动衬片300,可向纺纱器的柄杆1靠近,也相似紧靠主压辊21设置。制动衬片300的位置使之将杆30分为朝向压辊21的第一臂301,和朝向与拉杆31连接的自由端的第二臂302。拉杆31通过围绕轴330旋转的双臂杆33,和转换器2及制动器3的控制杆4连接。
为简化附图,图示罩5中的控制杆4相对于转换器被旋转了90°,为示工作关系图中转换器的比例小于控制杆4及控制元件7。
控制杆4放在纺纱工位罩5的一个槽孔中,可相对于槽孔活动。如图1所示,控制杆4和罩5的外表面齐平。这状态称为生产工位Ⅰ,因在这工位上时,主压辊21将主传动皮带10压在纺纱元件(未示)的柄1上,将纺纱元件高速驱动,即生产速度驱动。
如图2所示,可将杆14放在第二工位上,即制动工位,这时使制动器3在纺纱器(未示)的柄1上作用。如图3所示,可将控制杆4放在第三工位上,即整理工位Ⅱ,这时副压辊22将辅助传动皮带11压在柄1上。在这情况下将纺纱元件按低于生产速度驱动,这在整理程序中一般适合理想。
现对控制杆如何到达各工位,及如何保持在各工位上,作详细叙述于下。
控制杆4安装在轴40上旋转,并被通过转换杆20,制动杆30,拉杆31和杆33,由与转换器2连接的压缩弹簧23,向箭头P1的方向推送。为此,杆4和支面6相关,防止杆4按箭头P1的方向旋转。在图1至3示的方案中,支面6的作用由支面元件60实现,支面元件60为控制件7的一个整体部分。元件60活动安装,因而可在自由端42,即杆4的远离杆33的端部的活动方向上,至少在两个切换位置Ⅰ和Ⅱ间住复。支面元件60可以无论元件7的切换位置(Ⅰ或Ⅱ)任何,都和杆7配合,当控制元件在切换位置Ⅰ上时,构成第一支面,为杆4的生产工位定位,当控制元件7在切换位置Ⅱ上时,构成第二支面,将杆4在整理工位上定位。
在图1中,支面元件60由控制元件7上的基本为隙缝形的槽61的侧壁形成。支面元件60,和放在与控制元件7相对的杆4自由端42侧表面上的对应支面41配合。对应支面41基本为圆柱形,侧向伸出,直到控制元件7上的槽61由支面元件60包围。
控制元件7的工作端70伸出罩5外。控制元件7的远离工作端70的端71上,有一个止动销72,和在罩5上固定(未示)的基本U形连杆导向件8挂钩。导向件8的两端80,81,在控制杆4的自由端40的活动方向(箭头P1表示)的横向上伸展,而连接部82基本在杆4的自由端42的活动方向(箭头P1表示)上伸展,因此也在控制元件7的活动方向上伸展。
元件7由弹簧73向与压缩弹簧23推压控制杆4的(箭头P1表示)相反方向推压。为此,在元件7上设弹簧螺栓730以固定弹簧73。弹簧另端固定在罩5上的钩50之类的元件上。
图1示纺纱工位上的设置,其主传动皮带10压在纺纱器(未示)的柄1上。为将纺纱器停止,拉杆31将制动杆30和衬片300压在柄1上。在杆31的随后动作中,杆30起压在柄1上的双臂杆的作用,其杆臂301抬高主压辊21,直到支承板(未示)将主传动皮带10抬离柄1。在副辊22将辅助皮带压在柄1上以前,辊21还将皮皮带10压在柄1上时,转换杆20通过凸轮32及支面203旋转。
图1示拉杆31由从图1所示位置(按箭头P1的方向)旋转到图2所示位置的杆4控制。为此,控制元件7绕止动销72的旋转轴线旋转,这时工作端70上升(见箭头P2)。于是支面6和对应支面41分离。压缩弹簧23通过臂201,杆20的支面203,杆30的凸轮32及臂302,杆31和杆33,在控制杆4上作用,于是控制杆4在控制元件7将其释放后,向箭头P1的方向移动。控制杆4的动作由一个支面(未示)限制,支面举例而言,可为罩5的一部分。
可按已知方法,在罩5上设一转换器(未示),操纵罩上的一个器件,清洁纺纱器,转换器在控制杆4相对于罩5活动时起动。因此在将纺纱器制动的同时对其清洁。假如与此相反,旋转罩5将杆4转到制动工位上而不促动控制元件7,则制动器3作动,而清洁器不起动。
为开始作整理,首先将杆4从图2所示位置转到图1示的位置上,这时对应支面41保持插在支面6的槽61中,因为控制元件7通过弹簧73将其推压,被向下在杆4上压定。
由于杆4从图2示的位置退到图1的位置,杆33及杆31将制动杆30从柄1上抬起,转换杆20通过制动杆将其释放,于是主压辊21又将主传动皮带10压在柄1上,纺纱器便又加速。在预定的时间,最好在达到生产速度前,杆4从图2的位置旋转到图1的位置,将纺纱元件在减低而恒定的速度下驱动。由于这个步骤,纺纱器被主皮带10加速,而辅助皮带11,在速度经过相当微小的调节后,用恒定速度驱动纺纱器。
为将控制杆4从生工位转到整理工位,将元件7的工作端70,向与箭头P2相反方向推压,使止动销72离开连杆导向件8的端部80,达到其连接部82。由于在元件7的工作端70上加与箭头P方向相反的压力,元件7的销72靠近枷蚣 的端部81。于是将元件7的端部70从与箭头P2方向相反的压力下释放,从而弹簧73将元件7的端71和止动销72拉到导向件8的端部81中。
当元件7逆箭头P1的方向行进时,对应支面41和槽61挂钩后,控制元件7携带控制杆4,因而杆4通过杆33将制动杆30旋转,并通过凸轮32及支面203,将臂201及压辊21离开皮带10。于是将皮带放松,在支板(未示)的作用下,将皮带从柄1上提升。同时副压辊22将皮带10推到柄1上,从而纺纱器被带动,速度决定于皮带11。控制杆4在这工位上时,实际纺纱运转按已知方式进行,纺纱器速度减低。纤维供给由罩5上的一个球柄51控制,球柄通过开关接线器120和器件12接通,控制纤维供给(未示),使纺纱器的进料重新开始。
整理后,控制元件工作端70被沿箭头P2的逆向推压,从而控制元件7抵靠对应支面41,并绕其轴线旋转。销72便离开导向器8的端81,达到连接部82,并且在压缩弹簧23的作用下,通过杆4及支面6(支面元件60),回到图1所示的基本位置上去,这时,在将控制元件7的工作端70释放后,弹簧73将销72拉回到导向件8的端80中。杆4的这种旋转的结果,使副压辊22将皮带11从柄1上提起,同时主压辊又将皮带10压在柄1上。在这位置上时保持制动杆30离开柄1。
在杆4自由端42活动方向上横向伸展的导向件8的两端80,81,和与导向件8挂钩的销72配合,为转换器的两个位置定位(即杆4的纺纱工位Ⅰ和整理工位Ⅱ)。
当控制杆7从切换位置Ⅰ向切换位置Ⅱ转换或转回时,元件7由导向件8中的销72引导。为防元件7和支面6同时将杆4的对应支面41释放,在图1-4的方案中,控制元件7和一个导向件相关,这导向件在控制元件作上述的顺箭头P1或逆P1活动时,限制其横向活动。为此,导向件8有一个导向销83,当元件7顺箭头P1或逆P1的方向活动时,控制元件7的边缘74靠在导向销83上。对销83相对于边缘74的位置作选定,因而当销72在导向件8的连接部82处时,支面6不能达到杆4的对应支面41处。
当杆4在图2所示的位置上时,元件7不能抵靠杆4的对应支面41。虽然如此,但为了防元件7达到一个无控制的位置,在图1-3所示的方案中,在导向件8的朝向控制杆4的一侧,设有一个止动销84。元件7的朝向控制杆4一侧,在销72和支面6之间的纵向区域中,有一个支面突瓣75,突瓣75的结构为当元件7处在切换位置Ⅰ上,销72在导向件8的端80中时,限制元件7在元件4的方向上旋转,但不阻止元件7离开切换位置Ⅰ进入位置Ⅱ,也不阻止销72进入导向件8的端81。
在所示方案中,弹簧73将控制元件7逆控制杆4的作动方向(见箭头P1)推压。优点在于弹簧73减少将元件7从位置Ⅰ转向位置Ⅱ所需的力。如图4所示,弹簧73可调节。为此,元件7上的弹簧螺栓730的位置
作各种改变(见位置730′)。假如设若干孔则可作步进调节。如要求作无级调节,则可在元件7上形成一个相应的纵向槽孔,或者弹簧螺栓50可用罩5上的螺纹(未示)保持位置,拧到各种轴向位置上。
为作切换一般宜用压力而不用拉力。因此,在图1-3所示的方案中,与控制杆4相关的弹簧(压缩弹簧23)的力,大于与控制元件7相关的弹簧73。为此,举例而言,可适当调节弹簧73。假如按这方法选定相对的力,则用与箭头P1相反方向的压力,将元件7从切换位置Ⅰ转到切换位置Ⅱ上,而在将元件7从位置Ⅱ退到位置Ⅰ时(从而使杆4从整理工位退回生产工位)仅需将销72从导向件8的端81上提升,实际的回动则由弹簧23的力实现。
在上面所示和所述的方案中,控制元件7可在顺箭头P1或逆P1的方向移动,就是在切换位置Ⅰ和Ⅱ定位后,在杆4自由端42活动方向上的两位置之间移动。在这情况下将生产工位和整理工位定位的两个支面,由一个支面元件60体现,这元件60在位置Ⅰ上时将杆4的生产工位定位,在位置Ⅱ上时将其整理工位定位。
在图1-3示的方案中,控制元件在杆4自由端42活动的方向上(顺箭头P1或其逆向)移动,也可在其横向上移动,在图1-3的方案中,后一动作在杆4的旋转轴线40的横向上。但这并非控制装置的先决条件。
在前述方案中,在罩5中设U形连杆导向件8,而和导向件8配合的止动销72由控制元件7承载。或如图4所示,U形导向件76为控制元件7的一部分,而和导向件76配合的销72由罩5承载。导向件76是图1-3所示导向件8的轴对称件,从而自由端760及761相对于连接部762,在远离杆4的一侧伸展。
图4所示装置的运转,相当于图1-3所示及所述的装置。
杆4用完全相同的动作控制,无论U形导向件76是否装在控制杆7上,或导向件8是否与元件7相对静止。
在图1-4示的方案中,元件7和可自由选用的两个旋转轴线相关。一条轴线由杆4的对应支面41体现,而另一轴线由止动销72或52(图11)体现,在图示的方案中,销72或52进行元件7的切换位置Ⅰ及Ⅱ的定位。但假如在通过辅助皮带11将纺纱器低速驱动时,保持在控制元件7上施加的与箭头P1方向相反的压力,将控制元件7保持在切换位置Ⅱ上,便不需要导向件8或76的端81或761。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控制元件可沿杆4自由端42的活动方向移动,或在其横向上移动、为此控制元件7用枢轴安装。参看图5,叙述一个方案,其控制元件7不用枢轴安装,而仅能作直线移动。在这情况下,元件7有一个滑块77可在直轨53上往复。滑块77上安装一块伸到罩5外面的弹簧板78,上面安装手柄780。板78的下侧有一个槽61,形式与图1中的相同,槽的朝向手柄780的边缘构成支面6(支面元件60)。为将切换位置Ⅰ及Ⅱ定位,板78有两个槽781及782,交替和止动销54挂钩。
图5所示装置为当控制杆4处在纺纱工位上。如需要将纺纱元件止动,即需要用元件7将杆4释放,使杆4可由压缩弹簧23推送到制动工位上,仅需在弹簧板78的手柄780上施加箭头P3方向的压力。于是对应支面41离开元件7上的槽61,将杆4释放。为在杆4从制动工位退到生产工位时,使对应支面41可自动退入槽61,手柄780有一个坡面,起朝向控制杆4的侧面上的一个导坡783的作用。于是在杆4从制动工位退回到生产工位,在导坡783上通过时,将手柄780以及板78压向一侧,直到可将对应支面41卡在槽61中,然后板78回到图示的位置。
假如需要将杆4从图示的相当于杆4生产工位的切换位置,转移到相当于杆4的整理工位的另一切换位置,便需在柄780上施与箭头P3相反的力,并将板78从销54上提开,使板逆箭头P1的方向移动,直到销54嵌入板78上的槽782中。这动作由弹簧73辅助。
假使需将杆4退回生产工位上,便需将柄780按与箭头P3相反的方向移动,使销54离开槽782,利用压缩弹簧73的作用,通过板78上的杆4,使控制元件7退到图5的位置上去。
如图5所示,可省略板78上的槽781,或将其扩大,使之不能为元件7的切换位置定位,这时包围导向件53的边缘530的结构,必须可作滑块77的支面。
作为图1-4中方案和图5方案的对比,明确示出控制杆的第二控制动作,方向可随需要,与杆4的枢轴垂直或平行均可。
在参照图1-4叙述的方案中,控制元件7用枢轴和杆4分别安装。至于图11,现叙述一种特别简单的方案,其控制元件7安装在杆4上。在这方案中,杆7为双臂杆。一个臂的结构为与止动销52配合的连杆导向件76,使其静止,或在罩5上安装均可(图1-5)。第二臂700相对于连杆导向件76弯折,基本平行于杆4伸展。放在杆4上的弹簧731推压臂700和元件7,使导向件76压迫销52,从而将销在端部760或761上保持。原则上,和枢轴701相关的臂700无论在朝向杆4枢轴40的一侧,或在与之远离的一侧都无关紧要。原则上,弹簧731为压缩弹簧或拉力弹簧也不重要,而仅取决于控制元件7的臂700相对于杆4的位置。在图11中,杆4通过枢轴701,在元件7上伸展,形成一延伸部403,相对于杆4的其余部分弯成曲柄,从而元件7的臂700基本平行于延伸部43伸展,插入压缩弹簧731。
因为弹簧23将杆4在箭头P1方向上推压(见图1至3)导向件76的端部760及761是否准确适合销52的直径并不重要。这同样也适用于图1至5的实施方案。重要的问题是将与销52配合的导向件76的侧缘760及761这样布置,在考虑弹簧23推压杆4的方向的同时,使侧缘能为杆4的相应工位定位。
在图11的方案中,导向件76的远离杆4的边侧可开放,因而当杆4转到制动工位时,销52离开导向件76。为保证在杆4氐缴の皇保捎纸 的导向件76,推到销52上,在这情况下,导向件76有滑坡形导坡763,在一侧或两侧上形成,和前面相似,元件7和限制其动作的支面48关连。
由于杆4为了达到制动工位,不需旋转大距离,所以导向件76也可有平放的E字形状。连接部762可朝向杆4的枢轴或旋转轴线,也可与之远离,以弹簧731推送导向件76的方向为定。在U形导向件76作E形伸展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其第三端764用于作杆4制动工位的定位。在图1至5的控制元件的一个实施方案中,也可设E形连杆导向件。
如前各方案所示,通过用各别的等同元件作取代,或将特点作其他的组合,便可将装置作无限数目的修改。在前述方案中,举例而言,支面6必然是控制元件7的一个整体部分。但这并非必须。图10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案,支面6的安装能相对于元件7活动。元件7的构造为一滑阀,在导向件55上滑动。元件7的后端71上放置一个支面79,和导向件55配合。在导向件55及其工作端70之间。元件7上放置枢轴620的支架62,枢轴620上安装形式为曲柄摇杆63的支面6。杆63有一个第一臂630,基本与元件7平行,朝向工作端70伸展,自由端上安装一个支面元件631,可相对于控制元件7活动。元件631和杆4的自由端42配合,于是杆4构成一个对应支面。
杆63的另臂632,基本在元件7纵向量度的横向上伸展。和安装在罩5上的作动球柄633关连,并由压缩弹簧634推送。球柄633在罩5外面的行程,受伸进罩5的柄上的一个支面635限制。当将球柄633向杆臂632压迫时,球柄633的杆柄端抵靠杆臂632,并将杆63旋转,从而支面元件631最后将杆臂4释放。松开球柄633后,因为抵靠控制元件7的压缩弹簧636相应推送,杆633回到图示的基本位置。
另一曲柄摇杆64或静态安装或安装在罩5的枢轴645上。一根臂640安装钩爪或突耳641,而另一端642上安装致动钮643。臂642由一个缩弹簧644推压,将突耳641保持在元件7活动方向的横向上,并抵靠其边侧。元件7的朝向杆64的边侧上,形成容纳突耳641的凹槽790。
为将杆4从图10中的生产工位,连到制动工位,使纺纱元件止动时,需将钮633压下,使元件631将杆4的自由端742松开。于是弹簧23可将杆4推到制动工位上,将纺纱器止动。导向件55有钩爪装置56,即使在放松杆4后,仍可夹持杆7。
杆4的自由端742有导坡44,因而当杆4从制动工位摆回到生产工位时,导坡44可抵抗压缩弹簧636的力,抬高元件631,直到元件631又钩在杆4自由端742的后面。还可在杆4上设相应作动球柄45,将其从制动工位退回生产工位。
上述钩爪装置56的设计,可保证在杆4从制动工位退回生产工位时,元件7不动而停留在其切换位置上。
假如纺纱器达到需要的速度后,需将杆柄1和辅助皮带11连接,便需将控制元件7逆箭头P1的方向滑动,于是钩爪56放松元件7。最后,在弹簧644的作用下,突耳641插入元件7的槽790中,将元件7在这切换位置上定位,然后将通过支面元件631把携带元件7的杆4也定位。
假如最后需用主皮带10驱动纺纱器时,将球柄643致动,使突耳641放松元件7,元件7通过弹簧23的作用,回到图示的位置,支面729沿导向件55前进,将杆4的生产工位定位。
如图10所示,全部有控制的元件由平行的调节力致动。这些力可手动施加,或用自动装置的调节装置130,131等的力,例如用沿有若干相同的纺纱工位的气流纺纱机前进的传统整理装置13(见图12)进行。因此,杆4,控制元件7,可相对于上者活动的支面元件631,及构成元件7的支面的突耳641,分别和控制杆4形成的驱动表面,或相关的致动球柄45,或与元件7相关的手柄780,或球柄633或球柄643等相关。
假如如图12所示,元件7由移动式整理装置13中的调节装置130,131等控制,则可省去元件7的杆64和槽790。于是装置130,131等便有固定的行程,使控制元件7和控制杆4,达到与杆4的整理工位相当的最终位置。
在上述方案中,假定将元件7放在罩5中,但这并非必须。控制装置可与罩5分离。因此图11未示该罩。
设备的另一改型如图6至9所示;图6示设备中杆4的生产工位,图7示设备中杆4的制动工位,图8示设备中杆4的整理工位。这方案与前面的方案相似,控制元件7为一滑阀,有槽孔765容纳两个导销550及551。罩5保持销550及551相对于元件7固定(未示),或用另一方法固定。槽孔765的尺寸,使其两支面位置可将控制元件7在两切换位置上定位,即杆4的分别相当于生产工位和整理工位的切换位置。杆4的相当于生产工位的切换位置,由一个钩爪装置56定位。至于杆4的相当于整理工位的切换位置,控制元件有槽790(比较图10),和摇杆64的钩爪或突耳641配合。
在远离杆64的一侧,元件7有一个支面6,即一个有与箭头P1表示的活动方向垂直伸展的边缘的突出部750,其结构为作杆4对应元件41的支面元件600。形成支面元件600的边缘和一个导坡601相邻,导坡601的一侧向控制元件4的枢轴40倾斜(即与图2箭头P2所示的方向相反),另一侧则沿箭头P1的方向倾斜。导坡601的作用是将杆4从生产工位向制动工位旋转,下文中将有解说。导坡601与另一导坡602相邻,导坡602将杆4从制动工位向生产工位旋转。
由于元件7仅能滑动而不能在滑动方向上横向移动,于是在图6至9的方案中,当对应支面41沿导坡601或602前进时,在杆4的纵向上可侧向移动。为此,杆4有一个连杆导向件46,其对应支面41通过一个滑块460安装。滑块460用一个压缩弹簧461,将其在朝向杆4的自由端42的方向上推压。因此,使控制元件7的支面元件600,与放在杆4上的第二支面元件(对应支面元件41)关连,杆4可在杆4自由端42活动方向(P1)的横向上移动。为取得杆4自由端42活动方向上的上述横向移动,使控制元件7和一个驱动元件65关连。原则上元件65可为静态,或直接放在罩5上。元件65可相对于元件7活动,在图示方案中,安装在元件7上,从而可相对于元件7活动。为此,元件65有槽孔650,一端容纳导销551,另一端容纳弹簧架766,弹簧架放在控制元件7上。一个压缩弹簧651放在弹簧架766和槽孔650的远离销551的端部之间。
驱动元件65的朝向控制杆4的一侧上,和控制元件7相似,有两个导坡652,653,将杆4向两方向引导。导坡652经常不与对应支面41接触,而由弹簧651使其与之保持一个距离,坡651相对于坡631的位置,取决于抵靠元件65槽孔650端部的导销551。
假如需将杆4从图6中的位置转移到制动工位上,则将与箭头P1相反方向的压力,在作为致动元件654的远离销551的端部上施加。在这过程中,使导坡652抵抗弹簧461的作用,向与元件7离开的对应支面41推送。
在这过程中,对应支面41平行于支面元件600移动,达到导坡601。由于有弹簧23推送,现在杆4沿箭头P1的方向旋转,离开控制元件7和驱动元件65的作用范围。
假如这时需将控制杆4退到生产工位上,可通过在杆4上加与箭头P1方向相反的压力。杆4的对应支面41在导坡653和652上通过,沿导坡653和/或601滑行,最后到达支面元件600的后面,支面元件600便将杆4保持在生产工位上。钩爪装置56的设计,为当杆4从制动工位转到生产工位上时,使元件7不离开图示的位置。
如需当时或过一些时间后,将杆4放到整理工位上,则将元件7的手柄780向与箭头P1相反的方向推压。支面元件600为元件7的一个整体部分,逆箭头P1的方向活动,通过对应支面41,携带控制杆4。当元件7达到预定的相当于杆4整理工位的切换位置时,杆64的突耳641插入元件7的槽790中,将元件7和杆4在这位置上定位(图8)。
为使杆4退回生产工位,触动球柄643,将突耳641从槽790中提出。杆4在弹簧23的作用下回到图6所示位置,这位置由于槽孔765端部抵触导销550而定位。在这位置上时,钩爪装置56同时又插入在这位置上定位的滑阀控制元件7。
支面6是否与元件7同体或在上面安装,并不重要。
图12示设备的一个实施方案,杆4的生产工位和整理工位分别设支面90,91。支面适当安装在罩5上的相应支承件900,910上。每一支面在朝向杆4自由端42的侧面上有弹簧支承板901,911,与支承件900或910对应。一个压缩弹簧902,912放在板901,911和支承件900,910之间,将支面90,91向杆4压。在远离杆4的一侧,支面90,91伸到支承件900,901的外面,自由端上安装销903,913,在活动方向的横向上伸展。销903,913靠在控制元件9上,控制元件9在导向件55及57中,作支面90,91行程的横向上的活动。元件9的远离支承件900及910的一侧,有两个凸轮92,920,凸轮92和支面90的销903配合,凸轮920和支面91的销913配合。
控制元件9伸到罩5外,上面有致动球柄93。一个弹簧支板94,在控制元件9上放在导向件55及凸轮92之间。一个压缩弹簧940放在支板94及导向件55之间。将球柄93经常向罩5的外方推。在控制元件9的远离球柄93的一端,有支面95可靠在导向件55上。
在图示的元件9的切换位置上,凸轮92及920和相关的销903及913有不同的距离。假如抵抗弹簧940的作用,在球柄93上加压力,则支面90的销903首先进入凸轮92的范围,抬高支面90。元件9进一步前进时,凸轮920进入支面91的销913的范围,又将支面91抬高。
最后所述的装置用于控制杆4,于是按下述控制纺纱器在图示的生产工位中,杆4由支面91保持在生产工位中。假如用球柄93将控制元件9,完全向图12的左侧推,则将两个支面90及91都抬高。于是支面91松开控制杆,控制杆便转到制动工位上。然后松开元件9,在弹簧940作用下使元件回到图12所示的位置上。
如需将杆4退回生产工位,将杆4按前面所述,向罩5回转,使有导坡44的杆4端部搁置在支面91相应坡914上,抵抗弹簧912的作用将其推送,直至杆4达到生产工位,支面91再在杆4端42的后面接合。
假使杆4再逆箭头P1的方向旋转一个距离,杆4的导坡44搁置在支面90的坡904上,也推动支面90,直至杆4达到整理工位,由支面90保持杆4在整理工位上,支面90又被夹持。
假如在整理操作后,需将杆4退回生产工位,则通过推压球柄93使件9移动,直至销913达到凸轮920的行程范围前,凸轮92通过销903将支面90抬高并放松杆4。因此,杆4被支面90松开后,可按箭头P1方向旋转,但距离仅足够回到生产工位,这时其端部42抵靠支面91。
然后两支面90,91被向控制杆4弹性推送,并被导坡92及920引导,但导坡在控制元件9通过不同切换距离后开始动作,因而为杆4整理工位定位的支面先开始活动,然后在通过一个较长的切换距离后,支面91才作杆4的生产工位定位。
在最后提到的设备中,和前述方案对比,杆4及控制元件9必须设二阶段的行程。
如图12所示,可在整理装置13上设置调节装置130及131,沿气流纺纱机行动,控制元件9或杆4。
虽然开始时提到,在切换到整理速度前,纺纱器用主传动皮带10驱动,但并不意味着在切换到整理速度前,必须首先使纺纱器达到生产速度。相反,时间控制依靠操作者,或依靠整理装置13的程度。需要时可安排时间控制,使整理杆4可从制动工位直接转到整理工位。否则也可在转向整理工位前,使杆4在生产工位上作不定时间的停留。需要时,假如可按生产工位速度进行整理,则可将纺纱器速度直接调至生产速度。
勘误表文件名称页行补正前补正后说明书419推送推压23的作的推24动时压时24作动推压73拉杆拉杆31510320312器被器2被83元件60控制元件75元件7控制杆4919图1图3105板持圆盘7纺纱运转整理操作末达到释放13倒2或761或导向件76的76114340343倒2滑阀滑座15106336311或静…645上。装在枢轴645上,枢轴645既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装在罩5中。
1667297922滑阀滑座1820滑阀滑座型
权利要求
1.一种气流纺纱器的驱动及止动控制装置,有一个可旋转的控制杆,可放置在生产工位,整理工位或制动工位上,生产工位有生产速度的第一驱动运转,整理工位有低于第一驱动速度的第二驱动运转,制动工位有一个制动器在气流纺纱器上作用,该控制装置还有支面,在三工位的每一上夹持控制杆,特征在于至少将控制杆(4)的生产工位和整理工位定位的支面(6),与一个共同的控制元件(7,9)关连,控制元件(7,9)可至少在控制杆(4)的自由端(42)活动方向(P1)上的两个切换位置(Ⅰ,Ⅲ)之间往复移动。
2.如权利要求1中之装置,而特征为有一个支面元件(60,631)放在控制元件(7)上,根据控制元件(7)的切换位置(Ⅰ,Ⅱ),构成至少将控制杆(4)的生产工位或整理工位定位的支面(6)。
3.如权利要求2中之装置,而特征为支面元件(60)为控制元件(7)的一个整体部分。
4.如权利要求3中之装置,而特征为控制元件(7)可在控制杆(4)自由端(42)的活动方向(P1)上,以及活动方向(P1)的横向上活动。
5.如权利要求4中之装置,而特征为作控制杆(4)自由端(42)活动方向(P1)上的横向活动的控制元件(7)用枢轴安装。
6.如权利要求4或5中之装置,而特征为控制元件(7)可作控制杆(4)旋转轴线(40)上的横向活动。
7.如权利要求6中之装置,而特征为有一个基本为U形的连杆导向件(8;76),其端部(80,81;760,761)在控制杆(4)的自由端(42)的活动方向(P1)上横向伸展,并与插在连杆导向件(8;76)中的止动销(72;52)配合,将控制元件(7)的两个切换位置(Ⅰ,Ⅱ)定位。
8.如权利要求7中之装置,而特征为控制元件(7)设置U形连杆导向件(76)。
9.如权利要求8中之装置,而特征为控制元件(7)用枢轴安装在控制杆(4)上。
10.如权利要求9中之装置,而特征为控制元件(7)的构造为两臂杆,第一臂有连杆导向件(76),第二臂(700)基本平行于控制杆(4)伸展,并被放在控制杆(4)上的弹簧(731)推送,从而使止动销(52)在第一臂中,停留在连杆导向件(76)的一端(760,761或764)中。
11.如权利要求10中之装置,而特征为控制杆(4)有一个延长部(43),伸到控制元件(7)的支承(701)的外面,基本平行于控制元件(7)的第二臂(700)。
12.如权利要求7至11中一项或多项之装置,而特征为连杆导向件(76)的U形伸展为E形。
13.如权利要求6中之装置,而特征为控制元件(7)与两个旋转轴线(72,41)相关,旋转轴线可按选定发挥作用,其一(41)与支面元件(60)相关,另一旋转轴线(72)由支面(72)体现,至少将控制元件(7)的一个切换位置(Ⅰ,Ⅱ)定位。
14.如权利要求6至13之一项或多项中之装置,而特征为控制元件(7)和一个支面(84)相关,限制其在控制杆(4)方向上的活动。
15.如权利要求3中之方法,而特征为控制元件(7)中之支面元件(600),和放在控制杆(4)自由端(42)上的支面元件(41)相关,可在控制杆(4)的自由端(42)活动方向(P1)的横向上移动,并和可相对于控制元件(7)移动的驱动元件(65)相关。
16.如权利要求15中之装置,而特征为驱动元件(65)安装在控制元件(7)上,相对于控制元件(7)活动。
17.如权利要求16中之装置,而特征为驱动元件(65)可在控制元件(7)活动方向(P1)上移动,并有一个导坡(652),从而放置在控制杆(4)自由端(42)上活动的支面元件(41),可和控制元件(7)中的支面元件(600)脱离接合。
18.如权利要求2或3中之装置,而特征为与控制杆(4)配合的支面元件(631)的安装方法,为可相对于控制元件(7)活动。
19.如权利要求18中之装置,而特征为作可相对于控制元件(7)活动安装的支面元件(631)为摇杆(63)的一部分。
20.如权利要求1至3或15至19的一项或多项中之装置,而特征为控制元件(7)与可在其旋转方向(P1)横向上活动的支面(41)相关。
21.如权利要求20中之装置,而特征为控制杆(4),控制元件(7),可相对于控制元件(7)活动的支面(41),可相对于控制元件(7)活动并驱动安装在控制杆(4)自由端(72)作活动的支面元件(41)的驱动元件(65),或可相对于控制元件(7)活动的支面元件(631),各和一个驱动表面(4;45;643,780,633)关连,驱动表面由可直线活动的调节装置(130,131)致动。
22.如权利要求1至21一项或多项中之装置,而特征为控制元件(7,9)和一个导向件(83;53;550,551;55,52;57)相关,当控制元件(7,9)沿控制杆(4)自由端(42)的活动方向(P1)活动时,导向件限止其横向移动。
23.如权利要求2至8和12至22一项或多项中之装置,而特征为一个弹簧(73)将控制元件(7)逆控制杆(4)被推压的方向推送。
24.如权利要求23中之装置,而特征为弹簧(73)可调节。
25.如权利要求4中之装置,而特征为弹簧(73)和一个无级调节装置(50)相关。
26.如权利要求23至25一项或多项中之装置,有一个弹簧将控制杆沿制动工位方向推送,而特征为与控制杆(4)相关的弹簧(23)的力大于与控制元件(7)相关的弹簧(73)的力。
27.如权利要求1至26一项或多项中之装置,而特征为可按选定,将控制杆与有气流纺纱滚筒的纺纱工位的罩共同旋转,或分别旋转,特征在于控制元件(7,9)安装在罩(5)上。
28.如权利要求1至27一项或多项中之装置,有一个整理装置沿若干纺纱工位活动,每一工位有气流纺纱元件,特征在于控制杆(4)和控制元件(7,9)由活动整理装置(13)致动。
29.如权利要求28中之装置,而特征为决定控制杆(4)整理工位的控制元件(7,9)的切换位置(Ⅱ),可按设在活动整理装置(13)上的一个调节装置(130,131)通过的距离定位。
30.如权利要求1及27至29的一项或多项中之装置,而特征为将支面(90,91)沿控制杆(4)的方向弹性推送,其远离控制杆(4)的端部(903,913)靠在控制元件(9)的导坡(92,920)上,和控制杆(4)生产工位定位支面相关的导坡(92,920),在通过大于与控制杆(4)整理工位定位支面(90)相关的导坡(92)的切换行程后便开始动作。
全文摘要
一种可旋转控制杆(4)可在生产工位,制动工位和整理工位之间转移,一个生产工位和整理工位定位支面(6),和一个按箭头P
文档编号D01H4/42GK1030103SQ8810354
公开日1989年1月4日 申请日期1988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1987年6月12日
发明者马克西米利安·法慕勒, 爱德门·舒勒, 戈特弗里德·施奈德 申请人:舒伯特—萨尔泽机械制造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