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传力结构的保温复合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284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传力结构的保温复合墙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带传力结构的保温复合墙板。



背景技术:

按照建筑节能保温的要求,以往建筑物大多采用墙体外贴保温层外侧薄抹灰的方法,薄抹灰厚度不超过20mm。2015年5月1日开始执行实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程》6.7.3条规定“建筑外墙采用保温材料与两侧墙体构成无空腔复合保温结构体时,该结构体的耐火极限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当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为B1、B2级时,保温材料两侧的墙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且厚度均不应小于50mm”;6.7.7条规定“除本规范6.7.3条规定的情况外,当建筑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按本节规定采用燃烧性能为B1、B2级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除采用B1级保温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公共建筑或采用B1级保温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外,建筑外墙上门、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0.50h”。

由于目前建筑上常用外墙窗的耐火完整性不能满足高于0.50h的要求,导致以往墙体外贴保温层外侧薄抹灰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的防火要求,但是,如果保温层外侧外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其荷载重量加大,保温材料与外保护层的附着粘结能力又无法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传力结构的保温复合墙板,能满足保温材料外侧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的防火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带传力结构的保温复合墙板,包括外叶墙面板、保温层,所述外叶墙面板和保温层中设有传力结构,所述保温复合墙板通过传力结构与主体结构连接,所述传力结构包括:

所述外叶墙面板设有板肋,所述板肋朝向所述保温层的一侧设有肋肢或不设肋肢,所述保温层内设有爪件,所述爪件的内端通过爪肢与所述板肋或肋肢连接,所述爪件的外端与所述保温层的外表面平齐或低于所述保温层的外表面,所述爪件的外端与转换件连接,所述转换件伸出所述保温层外表面的部分与所述主体结构连接。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传力结构的保温复合墙板,解决了外叶墙面板传力与保温、防火三者之间矛盾;简化工序,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可以广泛使用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建筑剪力墙外模板、预制“三明治”外墙板、龙骨结构预制外墙板等;符合装配式结构建筑产业化发展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传力结构的保温复合墙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传力结构的保温复合墙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外叶墙面板、2保温层、3板肋、4爪件、5转换件、6拉压件、7肋肢、8爪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带传力结构的保温复合墙板,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外叶墙面板、保温层,所述外叶墙面板和保温层中设有传力结构,所述保温复合墙板通过传力结构与主体结构连接,所述传力结构包括:

所述外叶墙面板设有板肋,所述板肋朝向所述保温层的一侧设有肋肢或不设肋肢,所述保温层内设有爪件,所述爪件的内端通过爪肢与所述板肋或肋肢连接,所述爪件的外端与所述保温层的外表面平齐或低于所述保温层的外表面,所述爪件的外端与转换件连接,所述转换件伸出所述保温层外表面的部分与所述主体结构连接。

所述传力结构还包括:

所述保温层内设有与所述板肋连接的拉压件,所述拉压件伸出所述保温层外表面的部分与所述主体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带传力结构的保温复合墙板,能满足保温材料外侧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的防火要求,采用的方案是:

带传力结构的保温复合墙板的基本构造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外侧的外叶墙面板、二是保温层、三是传力结构。外叶墙面板的厚度和选择材料满足防火及建筑外饰面做法的要求;保温层满足节能保温及防火要求;传力结构的作用是将外叶墙面板自身重力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作用效应安全有效地传递给主体结构(主体结构是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层间竖向龙骨、梁、柱、内叶墙板等),传力结构主要包括:外叶墙面板背面的板肋、与板肋连接的爪件、与爪件和主结构连接的转换件、与板肋和主结构连接的拉压件。传力结构的爪件与板肋的接触导热面积小,与外叶墙面板之间形成的空腔填充保温材料,断桥隔热,此构造特点降低了外叶墙面板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热传导作用。

解决了外叶墙面板传力与保温、防火三者之间矛盾;简化工序,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可以广泛使用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建筑剪力墙外模板、预制“三明治”外墙板、龙骨结构预制外墙板等;符合装配式结构建筑产业化发展方向。

具体实施例:

如图1、2、3所示,基本构造由三个部分组成,外侧的外叶墙面板1、保温层2、传力结构。

外叶墙面板1可选择钢筋混凝土、GRC等不燃烧材料,厚度不小于50mm,满足防火及建筑外饰面做法的要求;保温层2可选择燃烧性能为B1、B2级的EPS、XPS、PU等材料,实际厚度根据节能保温要求确定。

传力结构如图1、2、3所示。主要包括:板肋3、爪件4、转换件5、拉压件6。

板肋3设置于外叶墙面板背面,可以提高外叶墙面板的刚度和强度,方便与爪件、拉压件连接。布置方式分为水平板肋和竖向板肋两种,可以是嵌入外叶墙面板的暗肋,也可以是突出外叶墙面板的明肋,本图示选择暗肋。板肋3与爪件4的直接连接,为了方便也可以在板肋3上设置肋肢7。板肋材料可以是与外叶墙面板材料相同的钢筋混凝土、GRC等材料,可以是方钢管、C型钢等钢材,也可以是其他材料。板肋材料、布置数量、布置方式视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不一而足。

爪件4是与板肋3连接的多肢空间构件,有效承接和传递外叶墙面板自身重力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作用效应,限制外叶墙面板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垂直板面出平面水平位移等多种位移。爪件4可以选择T型、十字型、Y型等多种型式,见图1、2所示。爪件4的爪肢8与板肋3或与板肋3上设置肋肢7连接可以采用机械连接、焊接等成形方式,机械连接还可选择螺纹连接、铆钉连接、销钉连接等方式,以传力直接、热传导接触面积小为优先选择。

转换件5是连接爪件4与主结构的桥梁纽带,有效承接爪件荷载等作用效应,传递给主结构。根据需要,转换件5与爪件4可以一次制作成型。

拉压件6是连接板肋3与主体结构之间的水平构件,限制外叶墙面板垂直板面出平面水平位移、传递外叶墙面板垂直板面出平面水平荷载给主结构的辅助构件。当爪件4间距离过大时,单纯依靠爪件无法限制外叶墙面板垂直板面出平面水平位移和无法控制外叶墙面板垂直板面出平面水平荷载传递时,选择使用拉压件6;当爪件4间距离适度,可以满足出平面水平位移和荷载传递要求时,就不用使用拉压件6。如选用,其布置数量和间距按实际计算确定。

爪件4、转换件5、拉压件6的材料可以选择钢材或其他复合材料,以满足有效传力的力学性能和降低热传导的热工性能为标准。

带传力结构的保温复合墙板作为建筑外墙的一部分,使用范围广泛,主要方向例举如下:

一是,当主体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时,带传力结构的保温复合墙板作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外模板使用,实现建筑外饰面、保温、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配外模的一体化施工,简化工序,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保温层的裸露面可以薄抹灰,作为保温层防止运输、施工作业碰撞破坏的防护层;

二是,当主体结构设有层间竖向钢筋混凝土或钢龙骨结构时,带传力结构的保温复合墙板可与龙骨直接连接,与龙骨间的其他材料共同组成建筑外墙。

三是,当建筑外围护结构为全预制构件时,带传力结构的保温复合墙板可与内叶墙板共同复合组成预制“三明治”外墙板,整体制作、运输、安装。

四是,当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时,带传力结构的保温复合墙板可与原主体结构上新设置的埋件连接安装,实现节能改造建筑外饰面、保温一体化施工。

本发明解决了外叶墙面板传力与保温、防火三者之间矛盾;简化工序,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使用范围广泛;符合建筑产业化发展方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