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泵车用进料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0208阅读:1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泥泵车用进料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泥泵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泥泵车用进料料斗。



背景技术:

水泥泵车是将搅拌好的混凝土通过液压进料装置泵入进料管,将混凝土注入到指定的注浆位置,既可以将混凝土泵入到高处,又可以将混凝土泵入到深基坑内,而现有的水泥泵车的进料料斗常常不能实现混凝土的连续进料,此外在进料时常常会由于混凝土物料搅拌不均匀或者混凝土物料中含有大的块状杂质,导致水泥泵车的进料管道堵塞,对水泥泵车管道的清理既浪费时间,又操作繁琐,严重影响了水泥泵车的进料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水泥泵车用进料料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泥泵车进料料斗易堵塞、进料效率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水泥泵车用进料料斗,包括上端敞开下端封闭的料斗本体,所述料斗本体上并排设有左进料口和右进料口,料斗本体上设有摆动气缸,料斗本体上设有出料管,料斗本体上并排设有左进料口和右进料口,出料管的一端与料斗本体转动连接,出料管的另一端与摆动气缸的活塞杆端固定连接,料斗本体内转动连接有搅拌轴,且搅拌轴位于出料管的上方,搅拌轴上可拆卸连接有多个搅拌单元,料斗本体的上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卡扣和固定挡板,所述料斗本体的上端设有格栅板,格栅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与卡扣配合使用的转轴,料斗本体的上端设有通孔,通孔内插接有“T”形限位杆,且“T”形限位杆位于格栅板的上方。

所述搅拌单元包括两个安装板和两个搅拌釜,安装板的中间呈弧形,安装板的两端设有安装孔,两个安装板的中间弧形部相对设置并包覆在搅拌轴上,两个安装板通过紧固螺栓穿过安装孔固定连接,所述搅拌釜与安装板固定连接,且两个搅拌釜垂直设置。

所述搅拌釜上设有开口。

所述搅拌轴与出料管垂直设置。

所述出料管呈“S”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格栅板能够将水泥浆中的石块等杂质隔离出来,避免这些杂质堵塞出料管;两个搅拌釜垂直设置,这样搅拌轴每旋转90°就能够使搅拌釜搅拌一次水泥浆,减少了水泥浆的搅拌周期,避免水泥浆长时间积累凝固在搅拌釜上;此外当搅拌釜磨损严重时,便于搅拌釜的安装更换;搅拌轴与出料管垂直设置,这样能够避免搅拌轴与出料管的相互影响,同时便于搅拌轴搅动水泥浆,使水泥浆进入出料管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搅拌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格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出料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泥泵车用进料料斗,包括上端敞开下端封闭的料斗本体1,所述料斗本体1上并排设有左进料口2和右进料口3,料斗本体1上设有摆动气缸4,料斗本体1上设有出料管5,如图7所示,所述出料管5呈“S”形。料斗本体1上并排设有左进料口2和右进料口3,出料管5的一端与料斗本体1转动连接,出料管5的另一端与摆动气缸4的活塞杆端固定连接,料斗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搅拌轴6,且搅拌轴6位于出料管5的上方,所述搅拌轴6与出料管5垂直设置,这样能够避免搅拌轴6与出料管5的相互影响,同时便于搅拌轴6搅动水泥浆,使水泥浆进入出料管5内。搅拌轴6上可拆卸连接有多个搅拌单元7,料斗本体1的上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卡扣8和固定挡板9,卡扣8上端设有开口,便于格栅板10的安装。所述料斗本体1的上端设有格栅板10,格栅板10能够将水泥浆中的石块等杂质隔离出来,避免这些杂质堵塞出料管5。如图6所示,格栅板10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与卡扣8配合使用的转轴11,这样能够保证转轴11在卡扣8内前后移动,料斗本体1的上端设有通孔,通孔内插接有“T”形限位杆12,且“T”形限位杆12位于格栅板10的上方。

如图5所示,所述搅拌单元7包括两个安装板701和两个搅拌釜702,搅拌釜702上设有开口704,这样在搅拌的过程中水泥浆能够通过开口704,减少水泥浆粘附在搅拌釜702上,如图8所示,安装板701的中间呈弧形,安装板701的两端设有安装孔703,两个安装板701的中间弧形部相对设置并包覆在搅拌轴6上,两个安装板701通过紧固螺栓穿过安装孔703固定连接,所述搅拌釜702与安装板701固定连接,且两个搅拌釜702垂直设置,这样搅拌轴6每旋转90°就能够使搅拌釜702搅拌一次水泥浆,减少了水泥浆的搅拌周期,避免水泥浆长时间积累凝固在搅拌釜702上。此外当搅拌釜702磨损严重时,便于搅拌釜702的安装更换。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