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火卷帘用隐形导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8979发布日期:2018-07-31 21:02阅读:9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轨,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防火卷帘用隐形导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类民用建筑中,在设置防火卷帘时,防火卷帘的导轨占据建筑内空间,特别是中庭,防火卷帘导轨形成障碍影响视线,也涉及二次装修,导致成本增加,并且会影响整个建筑内部美观。

而现有技术中的防火卷帘用隐形导轨,均是需要安装在墙体内,虽然能达到美观的作用,但是安装费用较高,而且不同人员安装出的防火效果会存在极大的差异,导致防火效果有可能不佳的情况。并且,现有技术中特别是中庭等开阔的地形下,并不能实现隐形导轨的安装。

因而,现有技术中防火卷帘的导轨存在安装时增加建筑成本和装饰成本,并且对于需要视野开阔的中庭等地而言存在影响视线、美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防火卷帘的导轨存在安装时增加建筑成本和装饰成本,并且对于需要视野开阔的中庭等地而言存在影响视线、美观的问题;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防火卷帘用隐形导轨。

为解决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火卷帘用隐形导轨,包括用于驱动卷帘门门体上升或下降的卷帘门体电机,控制卷帘门体电机启闭的联动控制箱,对称设置在卷帘门门体两侧的导轨;

所述导轨包括固定在卷帘门门体上端位置处的固定导轨,顶端通过连接轴铰接在固定导轨底端的活动导轨;

所述卷帘门门体上方还设置有与联动控制箱连通的活动导轨驱动电机,该卷帘门门体上方还设置有两根一端端部固定在活动导轨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的钢丝绳,其中一根钢丝绳的另一端端部固定在卷帘门门体其中一侧的活动导轨上,另一根钢丝绳的另一端端部固定在卷帘门门体另一侧的活动导轨上。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无需将导轨安装在墙体内,即可实现导轨的隐形,不影响视线、提高美观的效果,并且还能有效降低安装、装饰费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卷帘门门体的下降过程为:联动控制箱在收到总控制室给予的卷帘门门体下降信号时,立即启动活动导轨驱动电机,释放钢丝绳,活动导轨利用与固定导轨之间的连接轴为中心点旋转至导轨下端预定位置后,联动控制箱启动卷帘门体电机,释放卷帘门门体下降。

卷帘门门体的上升过程为:联动控制箱在收到总控制室给予的卷帘门门体的上升信号时,启动卷帘门体电机,提升卷帘门门体上升到顶点后,联动控制箱立即启动活动导轨驱动电机,活动导轨驱动电机带动钢丝绳缠绕在电机轴上,活动导轨利用与固定导轨之间的连接轴为中心点旋转至导轨上端预定位置处。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即可无需将导轨安装在墙体内即可达到隐形的目的,安装更加简单、安装成本更加低廉,并且安装后导轨不会遮挡视线,非常适合视野开阔的中庭等地方安装。

进一步,未为了达到更好地收放的功能,所述钢丝绳的端部固定在活动导轨的中间或底端位置处,且所述活动导轨驱动电机上钢丝绳连接处与卷帘门门体之间还设置有引导滚轮。

为了适用于高度较高、但宽度较窄的位置的安装,所述活动导轨包括两个以上且从内至外依次套接的直线移动轨道,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直线移动轨道之间的限位结构,所述钢丝绳的端部固定在最外侧的直线移动轨道的中间部位。

作为其中一种设置方式,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内侧的直线移动轨道上且与相邻两个直线移动轨道相对移动方向一致的通槽,设置在内侧的直线移动轨道上且位于通槽下端的下限位块,以及设置在外侧的直线移动轨道顶端且延伸到通槽内的上限位块。

作为另一种设置方式,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外侧的直线移动轨道上且与相邻两个直线移动轨道相对移动方向一致的通槽,设置在外侧的直线移动轨道上且位于通槽顶端的上限位块,以及设置在内侧的直线移动轨道底端且延伸到通槽内的下限位块。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例如:活动导轨专用电机或者卷帘门电机,通用过轴或者齿轮等组合直接联动活动导轨进行上升和下降,从而不使用提升钢丝绳等等,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即可无需将导轨安装在墙体内即可达到隐形的目的,安装更加简单、安装成本更加低廉,并且安装后导轨不会遮挡视线,效果十分显著;

2、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日常状态建筑内的防火卷帘收在预定隐藏的高度,火警时自动释放形成隔断,既扩大建筑空间,又节省成本建筑和装饰成本的同时,使现代的商场、写字楼等更加美观;

3、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高度较高、但宽度较窄的位置的安装,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效果更加显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非常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卷帘门门体下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卷帘门门体上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导轨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导轨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

1-联动控制箱,2-活动导轨驱动电机,3-活动导轨,4-连接轴,5-固定导轨,6-钢丝绳,7-卷帘门门体,8-卷帘门体电机;

31-直线移动轨道,32-通槽,33-下限位块,34-上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防火卷帘用隐形导轨,包括用于驱动卷帘门门体7上升或下降的卷帘门体电机8,控制卷帘门体电机8启闭的联动控制箱1,对称设置在卷帘门门体7两侧的导轨。

所述导轨包括固定在卷帘门门体7上端位置处的固定导轨5,顶端通过连接轴4铰接在固定导轨5底端的活动导轨3;

所述卷帘门门体7上方还设置有与联动控制箱1连通的活动导轨驱动电机2,该卷帘门门体7上方还设置有两根一端端部固定在活动导轨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上的钢丝绳6,其中一根钢丝绳6的另一端端部固定在卷帘门门体7其中一侧的活动导轨3上,另一根钢丝绳6的另一端端部固定在卷帘门门体7另一侧的活动导轨3上。

本实施例中钢丝绳6的端部固定在活动导轨3的底端位置处,且所述活动导轨驱动电机2上钢丝绳6连接处与卷帘门门体7之间还设置有引导滚轮。

卷帘门门体7的下降过程为:联动控制箱1在收到总控制室给予的卷帘门门体7下降信号时,立即启动活动导轨驱动电机2,释放钢丝绳6,活动导轨3利用与固定导轨5之间的连接轴4为中心点朝向底端移动,直至导轨下端达到预定位置后,即活动导轨3位于竖直方向上时,联动控制箱1启动卷帘门体电机8,释放卷帘门门体7下降。下降后的结构如图1所示。

卷帘门门体7的上升过程为:联动控制箱1在收到总控制室给予的卷帘门门体7的上升信号时,启动卷帘门体电机8,提升卷帘门门体7上升到顶点后,即控制卷帘门体电机8关闭后,联动控制箱1立即启动活动导轨驱动电机2,活动导轨驱动电机2带动钢丝绳6缠绕在电机轴上,活动导轨3利用与固定导轨5之间的连接轴4为中心点,促使活动导轨3底端朝向另一个活动导轨3的方向旋转,直至导轨底端达到预定位置后,即活动导轨3位于水平面上时即可。上升后的结构如图2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优化了活动导轨3的结构,具体设置如下:

所述活动导轨3包括两个以上且从内至外依次套接的直线移动轨道31,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直线移动轨道31之间的限位结构,所述钢丝绳6的端部固定在最外侧的直线移动轨道31的中间部位。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内侧的直线移动轨道31上且与相邻两个直线移动轨道31相对移动方向一致的通槽32,设置在内侧的直线移动轨道31上且位于通槽32下端的下限位块33,以及设置在外侧的直线移动轨道31顶端且延伸到通槽32内的上限位块34,下限位块33与直线移动轨道31一体成型,如图3和图4所示。

当钢丝绳6收缩时,活动导轨3通过限位结构促使直线移动轨道31收拢,然后再通过连接轴4促使其底端朝向另一个活动导轨3方向转动,达到隐形的目的。当钢丝绳6放下使,活动导轨3先通过连接轴4促使其底端朝向下方移动直至活动导轨3位于竖直方向上,然后在钢丝绳6持续下方过程中,再通过重力作用,使外侧的直线移动轨道31下移。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的设置不同,具体设置如下: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外侧的直线移动轨道31上且与相邻两个直线移动轨道31相对移动方向一致的通槽32,设置在外侧的直线移动轨道31上且位于通槽32顶端的上限位块34,以及设置在内侧的直线移动轨道31底端且延伸到通槽32内的下限位块33。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