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门的把手装置、车门以及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067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门的把手装置、车门以及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门的把手装置,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车门的把手装置,其具有:能够设置在车门外侧上的、可枢转的外把手;第一支承臂和第二支承臂,所述第一支承臂和第二支承臂设置在外把手的对置的端部上,其中两个支承臂构成为用于穿通在车门的车门外壳中的凹进部进入车门内部中,其中外把手在打开运动中可从关闭位置枢转到打开位置中而在关闭运动中可从打开位置枢转到关闭位置中,其中此外所述外把手的运动方向在打开运动和关闭运动期间处于一个运动平面中,并且其中凹进部至少基本上设置在一个车门平面中,该车门平面垂直于运动平面并且限定了朝向车门外侧的外部半部空间,外把手处于该半部空间中,并且该车门平面限定了朝向车门内侧的内部半部空间。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门,尤其机动车车门,其具有把手装置,以及涉及一种机动车,其具有机动车车门。



背景技术:

用于车门、尤其用于机动车车门的把手装置大体上是已知的。这种把手装置大部分具有外把手,该外把手经由第一支承臂和第二支承臂在车门的内部中与支承装置连接,该第一支承臂和第二支承臂设置在外把手的对置的端部上。把手装置优选可以相对于车门占据两个位置,即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在关闭位置中,把手装置的外把手优选设置在车门外壳附近。在此,两个支承臂至少基本上处于车门的内部中并且车门的凹进部例如也可以通过外把手遮盖。把手装置的外把手在打开运动中可以从关闭位置枢转到打开位置中,在打开位置中,相比于关闭位置,外把手距车门外壳更远地设置并且这两个支承臂至少部分通过凹进部从车门的内部拉出。由于外把手设置在车门之外,以使得能够由用户操纵车门,所以这些支承臂设置在外把手的对置的端部上,使得这些支承臂延伸进车门的内部中。为了使得把手装置的这两个支承臂能够穿通车门外壳,大多是在车门外壳中设置相应的凹进部。支承臂在此支承在车门的内部中,使得它们一方面允许外把手的枢转运动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把手装置操纵车门的打开和/或闭锁装置。

此外已知的是,可枢转的外把手经由第一支承臂和第二支承臂支承在车门的内部中。在此所使用的支承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补偿把手装置的大小改变,所述大小改变例如会由于体积波动(尤其由环境条件的改变譬如温度影响和/或湿度影响而造成)而出现。尤其是在用于机动车车门的把手装置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为人所知。在这种支承中已证明为不利的是:外把手在打开运动和/或关闭运动期间进行摆动运动。在这种摆动运动中,把手装置的外把手的至少一部分沿着相对于实际的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在打开运动中往回朝向车门外壳运动或在外把手的关闭运动中运动离开车门外壳。这种摆动运动在此让把手装置的用户感受到不舒适且是干扰性的。此外,由于这种摆动运动会出现在外把手与车门外壳之间的触碰。由此不仅会出现车门外把手的损伤而且会出现车门外壳的损伤。此外,由于这种摆动运动例如也会造成在其上支承有支承臂的支承装置的磨损提高。会导致这种把手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小。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部分消除上面所述的缺点。尤其是,本发明的目的是以简单且成本特别低廉的方式提供一种把手装置、一种车门以及一种机动车,其在操纵把手装置时基本上没有摆动运动。

上述的目的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用于车门的把手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7的特征的车门以及具有权利要求18的特征的机动车来达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细节从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得到。在此,结合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所描述的特征和细节当然也适用于结合根据本发明的车门和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且反之亦然,从而关于各个发明方面的公开内容始终互为参考或可以互为参考。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该目的通过用于车门尤其机动车车门的把手装置来达到,该把手装置具有:能够设置在车门外侧上的可枢转的外把手;第一支承臂和第二支承臂,该第一支承臂和第二支承臂设置在外把手的对置的端部上,其中两个支承臂构成为用于穿通在车门的车门外壳中的凹进部进入车门的内部中,其中外把手在关闭运动中可从关闭位置枢转到打开位置中而在关闭运动中可从打开位置枢转到关闭位置中,其中此外该外把手的运动方向在打开运动和关闭运动期间处于一个运动平面中,并且其中凹进部至少基本上设置在一个车门平面中,所述车门平面垂直于运动平面并且限定朝向车门外侧的外部半部空间,外把手处于该外部半部空间中,并且所述车门平面限定朝向车门内侧的内部半部空间。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的特征在于,第一支承臂经由第一支承而第二支承臂经由第二支承可以支承在车门的内部中,使得在整个打开运动期间外把手的运动方向只是或者至少基本上只是指向外部半部空间而在整个关闭运动期间外把手的运动方向只是或至少基本上只是指向内部半部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可以优选关于车门占据两个位置,即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在关闭位置中,把手装置的外把手优选可以设置在车门外壳附近。在此,两个支承臂至少基本上处于车门的内部中并且优选车门的凹进部也通过外把手遮盖。把手装置的外把手在打开运动中可以从关闭位置枢转到打开位置中,外把手在打开位置中相较于关闭位置距车门外壳更远地设置。这两个支承臂为此至少部分通过凹进部从车门的内部被拉出,其中这两个支承臂尤其也可以从车门的内部被拉出得不同远。在此,也可以优选设定,在把手装置的外把手从其关闭位置到其打开位置的打开运动时,在车门的内部中的打开装置和/或关闭装置也被控制为,使得车门由此可以被打开或推开。当然,外把手在关闭运动中可以从打开位置又向回枢转到关闭位置中。

根据本发明设定,把手装置的外把手可以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使得打开运动和关闭运动的运动方向位于一个共同的虚拟运动平面中。所述运动方向在此尤其用作向量。当然,在此可以设定,外把手的不同的区段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向,但所有运动方向都位于该运动平面中。这样,例如在打开运动时这两个支承臂中的一个支承臂从车门内部被远远拉出,其中支承臂的第二支承臂仅略微被拉出或甚至基本上保留在车门的内部中。把手装置的外把手的各个区段的不同运动方向由此自动地存在。在机动车上使用该把手装置时,在此例如运动平面可以平行于车辆的支承面。此外,通过运动平面和在车门外壳中的两个凹进部限定了同样虚拟的车门平面,其中凹进部至少基本上设置在该车门平面中并且车门平面垂直于运动平面。车门平面在此可以部分与车门外壳重合,但是车门平面与车门外壳常常尤其在机动车车门情况下并不相同。该虚拟的车门平面将空间分成两个同样虚拟的半部空间,其分别设置在车门平面的一侧上。在此,半部空间中的一个是外部半部空间,外把手处于该外部半部空间中和该外部半部空间朝向车门的外侧,而另一个半部空间是内部半部空间,该内部半部空间朝向车门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与已知的把手装置不同主要在于,支承臂支承在车门的内部中。在此,第一支承臂经由第一支承而第二支承臂经由第二支承可支承在车门的内部中。当然,第一支承和第二支承在此可以构成为使得也可以提供可能的体积改变的补偿,例如把手装置的外把手在环境条件如温度和/或湿度改变时的可能的体积改变的补偿。对于本发明重要的是:通过第一支承和第二支承可以支承第一支承臂或第二支承臂,使得在整个打开运动期间外把手的运动方向只是或至少基本上只是指向外部半部空间。运动方向在此理解为数学向量。运动方向所指向的方向因此是如下方向,在该方向上把手装置的外把手在打开运动期间运动。由于在整个打开运动期间运动方向只是或至少基本上只是指向外部半部空间,所以外把手在整个打开运动期间也始终运动离开车门的车门外壳。外把手、例如外把手的端部中的一个端部朝向车门外壳的小于1mm、优选小于0.5mm的小的往回运动是:在本发明的意义下运动方向基本上只是指向外部半部空间的运动,因为如此小的往回运动尚不会让把手装置的使用者感受为是干扰性的。相应地,在外把手从其打开位置按只是或至少基本上只是指向内部半部空间的运动方向进入其关闭位置中的关闭运动的情况下表示:外把手始终朝向车门外壳运动。在此,包含外把手远离车门外壳、例如外把手的端部中的一个端部远离车门外壳的小于1mm、优选小于0.5mm的小的往回运动之运动对应于在本发明的意义下的关闭运动,视为运动方向基本上指向内部半部空间的运动。总体上,因此可以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尤其通过借助在车门的内部中的第一支承的第一支承臂和借助在车门的内部中的第二支承的第二支承臂的可支承性来实现,外把手在其打开运动期间和在其关闭运动期间的摆动运动不发生(unterbleiben)或至少基本上不发生。由此可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的使用者的更为明显的舒适性获益。在外把手与车门外壳之间的触碰也可以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而可靠地避免。此外,也可以降低磨损,由此这种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的一个改进方案,此外还可以设定:把手装置构成为经由第一支承和/或第二支承用于操纵车门的关闭装置。以此方式可以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操纵车门的关闭装置。在把手装置与车门的关闭装置之间的连接在此例如可以是纯机械的,例如经由软套管钢丝索的连接。当然也可以考虑在把手装置和关闭装置之间经由第一支承和/或第二支承的机电的或纯电的连接。此外,也可以设定,在车门关闭时在把手装置与车门的关闭装置之间的这种连接分开,使得通过纯粹操纵该把手装置不能将车门关上。由此提出了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提高车门的出入安全性。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中也可以设定:把手装置具有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设置在第一支承臂和第二支承臂之间并且该连接元件与第一支承臂和第二支承臂机械地牢固连接。由此,能够实现在两个支承位置之间的特别良好的力传递或力连接。所有在打开运动和关闭运动期间作用于把手装置的外把手上的力特别良好地并且简单地传递到这两个支承臂上。在此可以设定:外把手通过连接元件形成。当然也可考虑的是,连接元件形成外把手的内芯,其中例如可以围绕连接元件也设置有外罩元件,以便形成外把手的包套。

按照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的一个优选的改进方案,此外可以设定:第一支承臂、连接元件和第二支承臂是一件式的,尤其整块地制造。第一支承臂、连接元件和第二支承臂在此形成单独的连贯的构件。以此方式可以特别简单地实现在第一支承臂、连接元件和第二支承臂之间的机械上牢固的连接。

P8-1特别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的一个改进方案中还设定:第一支承臂、连接元件和第二支承臂以注塑方法来制造。通过这种注塑方法可以在一个工作步骤中整块地制造所有三个构件。尤其是,在注塑方法中可以实现特别多的不同形状和构型变型方案。由此可以提供在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方面的设计变型方案和/或更广泛的使用位置的可能性。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中可以设定:第一支承包括转动滑动支承而第二支承包括转动支承。在转动滑动支承中可以围绕转动轴线转动,其中转动轴线可运动地支承在转动滑动支承的滑动件中。通过转动滑动支承因此可以实现第一支承臂并且由此外把手的转动运动和/或滑动运动和/或枢转运动。尤其是,通过转动滑动支承也可以为第一支承臂的运动提供这些运动可能性的任意组合。此外,由此尤其可以通过转动滑动支承还可以特别简单地提供把手装置的体积改变的补偿,例如在环境条件改变时。与转动滑动支承不同,在转动支承中仅可以围绕轴线转动。通过将转动滑动支承设置为第一支承而将转动支承设置为第二支承,特别简单地实现:提供根据本发明的支承,其中运动方向在打开运动时只是或者至少基本上只是指向外部半部空间而在关闭运动时只是或至少基本上至少指向内部半部空间。

此外,根据一个优选的改进方案,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可以构成为,使得转动支承的转动轴线在打开运动和关闭运动期间在曲线轨道上运动。在此可以设定:尽管转动轴线一方面相对于外把手占据固定的位置,但其相对于车门可以在曲线轨道上运动。由此可以实现更好地防止外把手在打开运动和关闭运动时的摆动运动。

此外,按照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的一个特别优选的改进方案中还可以设定:曲线轨道是圆形轨道的一部分。圆形轨道在此是特别简单的曲线轨道,其例如通过转动支承所设置的杠杆围绕固定的转动点的运动产生。由此例如经由软套管钢丝索能够实现对关闭装置的特别简单的连接,该软套管钢丝索通过杠杆的运动来操纵。由此实现特别良好地防止摆动运动,同时特别简单地连接车门的关闭装置。

对此可替选地或附加地,在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中还可以设定:转动滑动支承的支承轴线在打开运动和关闭运动期间在支承轨道上尤其在至少分区段地线性和/或弧形构成的支承轨道上运动。相对于转动滑动支承也可以设定:转动滑动轴线作为纯粹的转动支承起作用并且因此支承轴线尽管一方面相对于外把手占据固定的位置,但其相对于车门可以在支承轨道上运动。当然也可以通过转动滑动支承组合转动运动和滑动运动。根据整个把手装置的构型在此会有利的是,支承轨道至少分区段地线性和/或弧形地尤其圆弧形构成。由此可以实现进一步改善对在打开运动和关闭运动时外把手的摆动运动的防止并且尤其更灵活地且可调整地设置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中还可以设定:转动滑动支承包括轴颈和支承容纳部(Lageraufnahme)。在此,轴颈例如也可以形成转动滑动支承的转动轴线,其中轴颈可以沿着支承容纳部滑动。由此可以提供一种特别简单设计方案的转动滑动支承。

在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中特别优选地可以设定:支承容纳部设置在第一支承臂上而轴颈位置固定地可以设置在车门的内部中。这是优选的可能性,因为通过轴颈在车门的内部中的位置固定的可设置性例如能够实现特别简单地安装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在此,轴颈位置固定地设置在车门的内部中并且把手装置和在第一支承臂上的支承容纳部一起在把手装置安装时插接到轴颈上。同时由此可以特别简单地确保将第一支承臂可靠地支承在车门的内部中。

特别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可以改进为,支承容纳部与第一支承臂一件式地构成。由此可以实现支承容纳部在第一支承臂上的特别良好的保持。此外,通过支承容纳部与第一支承臂一件式的构成可以特别简单地实现良好的力传递。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可以构成为,支承容纳部具有用于引导轴颈的U形支承引导部并且轴颈具有用于接触支承引导部的引导面。通过这种u形的支承引导部因此基本上提供了用于轴颈的连杆引导部。轴颈在此具有引导面,该引导面构成为接触支承引导部。轴颈在此例如可以柱形地构成,其中引导面至少分区段地通过柱体的外壳面形成。当然也可以考虑轴颈的其他设计方案,例如带有基本上三角形的底面和倒圆的角部的轴颈。由此可以实现轴颈沿着支承引导部的引导面特别可靠地且可与许多要求匹配地以一维或二维的方式滑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的特征还在于,轴颈尤其引导面和/或支承引导部至少分区段地具有低摩擦的材料。通过使用这种低摩擦的材料在此尤其可以实现在操纵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时出现少的磨损。当然,在此也可以在转动支承中在第二支承臂上设置对应的低摩擦的材料。总之,由此可以延长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的改进方案中此外还可以设计,低摩擦的材料具有聚甲醛(POM)。聚甲醛在此是特别适合的材料,因为其具有特别低的摩擦系数。该材料“聚甲醛”在此例如可以作为盖层施加到引导面和/或支承引导部上。由此可以实现在转动滑动支承中的特别低的摩擦。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中还可以设定,把手装置可以设置在车门上,使得支承引导部相对于车门平面至少基本上以大约1°至大约20°的角度、优选以大约4°的角度设置。在使用用于机动车的机动车车门的把手装置的情况下,在此优选车门平面可以对应于车辆的纵向方向。把手装置设置为,支承引导部相对于车门平面占据小的角度例如大约1°至大约20°的角度、优选大约4°的角度,已表明支承引导部相对于车门平面特别有效的布置或取向,以便可靠地抑制把手装置的外把手在打开运动和关闭运动期间的摆动运动。由此可以实现在操纵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时对使用者的特别高的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也可以如下地构成:支承引导部弧形地和s形地构成。根据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的车门的使用位置和类型,会有利的是将支承引导部不同地构成。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支承引导部尤其弧形的和/或s形的支承引导部,因此对于许多不同的使用位置和目标,尤其不同的车门类型可以提供适合的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该任务通过具有把手装置的车门尤其机动车车门来解决。根据本发明的车门的特征在于,把手装置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来构成。相应地,根据本发明的车门带来如参照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所详细阐述的相同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该任务通过具有机动车车门的机动车来解决。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的特征在于,机动车车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来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这种机动车车门在此尤其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把手装置。详细参照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把手装置所描述的所有优点因此当然也适用于机动车,该机动车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这种机动车车门,其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把手装置。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特征和细节从如下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说明中得到。在此,在权利要求中和在说明书中所提及的特征分别单独地或任意组合地反映本发明的实质。附图示意性地示出:

图1a、1b、1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及其在空间中的布置,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的另一实施形式,

图3a、3b、3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的不同的支承引导部,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

具有相同的功能和作用方式的元件和部件在此在图1a、图1b、图1c、图2、图3a、图3b、图3c和图4中分别设置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a、图1b、图1c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10以及其在空间中的定位。在此,在图1a和图1c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10的关闭位置43,在图1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10的打开位置42。图1a、图1b示出了把手装置10的视图,其中沿着车门平面50垂直于运动平面51查看。在图1c中示出了把手装置10的斜视图。在下文中共同描述了图1a、图1b、图1c,其中必要时分别详述各个图。

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10具有外把手11,该把手装置尤其也构成为在第一支承臂12和第二支承臂13之间的连接元件14。这两个支承臂12、13页在图1a、图1b中示出。所述支承臂分别构成为从车门外壳61中的凹进部62穿通到车门内部63中。在此,外把手11设置在车门外侧65上并且车门内部63设置在车门内侧64上。打开运动40(在图1a中所绘)和关闭运动41(图1b中所绘)的运动方向44在此在运动平面51中,在打开运动和关闭运动中外把手11可以从关闭位置43运动到打开位置42中或从打开位置42运动到其关闭位置43中。垂直于运动平面51限定车门平面50,其中车门平面50相对于运动平面51设置,使得其至少基本上包围车门外壳61中的凹进部62。通过车门平面50在此还限定外部半部空间52和内部半部空间53。车门平面50、运动平面51、外部半部空间52和内部半部空间53在此是虚拟的几何构型。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10尤其特征在于,支承臂12、13可以支承在车门内部63中,使得运动方向44不仅在打开运动40时而且在关闭运动41时分别只是或者基本上只是指向这两个半部空间52、53中的一个中。由此可以确保,把手装置10的外把手11一方面在打开运动40时持续运动离开车门外壳61而另一方面在关闭运动41时持续朝向车门外壳61运动。与打开运动40或关闭运动41的实际运动方向44相反的小的反向运动即小于1mm、优选小于0.5mm的运动在此被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10的使用者并不感受为是干扰性的。这种打开运动40或关闭运动41的运动方向44因此根据本发明理解为基本上指向相应适合的半部空间52、53的运动方向44。总之,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10中尤其通过打开运动40的运动方向44只是或基本上只是指向外部半部空间52而关闭运动41的运动方向44只是或基本上只是指向内部半部空间的方式,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外把手11的操纵,其中不出现或者基本上不出现外把手11的摆动运动。由此可以实现了明显的使用者舒适性获益并且此外在把手装置10支承在车门内部63中时的磨损的减小。

在图2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10的关闭位置43,该把手装置安装在根据本发明的车门60中。在此,示出了把手装置10的俯视图,其中观察方向垂直于运动平面51和由此平行于车门平面50。通过车门平面50在此将空间虚拟地划分成外部半部空间52和内部半部空间53。把手装置10在此又具有外把手11,外把手在该设计形式中制造为单片制造的部件、作为连接元件14,其具有第一支承臂12和第二支承臂13。第一支承臂12在此具有第一支承20尤其是转动滑动支承21的支承容纳部22,该第一支承臂尤其在将车门60使用为机动车70中的机动车车门71时(未一同绘出)可以沿着机动车70的行驶方向设置。通过转动滑动支承21在此可以实现转动运动、滑动运动、枢转运动和/或实现使第一支承臂12以及外把手11运动的运动可能性的任意组合。在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10的所绘出的设计形式中,转动滑动支承21的支承轴线26可运动地构成,尤其在弧形的支承轨道27上可运动地构成。根据使用位置也可以考虑支承轴线来的其他布置例如线性可运动性以及位置固定的尤其是相对于车门60位置固定的布置。通过支承轴线26的不同类型的布置可以为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提供多种实用可能性。如所绘地例如可以构成为长孔的支承容纳部22在此尤其优选与第一支承臂12一件式地构成。支承容纳部22在此如所绘地具有用于轴颈24的u形支承引导部23。轴颈24在此构成具有引导面25,所述引导面构成为用于接触支承引导部23。由此在该设计形式中通过轴颈24形成支承轴线27。绘出了柱形的轴颈24,其中轴颈24的其他几何形状实施方式当然也是有意义的并且可以考虑。此外可以设定:引导面25或支承引导部23至少分区段地包括低摩擦的材料例如聚甲醛(POM)。由此可以实现降低摩擦并且由此降低把手装置10的操纵时的磨损。在第二支承臂13上设置第二支承30,该第二支承构成为转动支承31。在此,转动支承31的转动轴线相对于第二支承臂13位置固定地设置。在把手装置10的所绘制的设计形式中,转动支承31的转动销35接合到操纵杆68的转动支承容纳部69中。操纵杆68在此与车门60的关闭装置66的软套管钢丝索67连接。在运动方向44根据本发明在运动平面51中并且只是或基本上只是指向外部半部空间52的打开运动40中,外把手11运动原理车门外壳61。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10中第一支承20和第二支承30构成为,使得外把手11的运动方向44在打开运动40器件只是或基本上只是背离车门外壳61。外把手11在打开运动40器件的摆动运动由此可以可靠地避免。在第一支承20中,支承引导部23沿着轴颈24运动,而第二支承30中,转动轴线32通过转动销35支承在转动支承容纳部69中而引导到限定为圆形轨道34的曲线轨道33上。第一支承臂12和第二支承臂13在打开运动40期间穿过车门外壳61中的凹进部62从车门内部63向外运动。通过操纵杆68的运动自动地操纵车门60的关闭装置66的软套管钢丝索67,所述操纵杆由转动销35在转动支承容纳部69中的运动引起。由此可以执行对车门60的打开。

在图3a、图3b、图3c中示出了第一支承20尤其是第一支承20的支承容纳部22的支承引导部23的不同的设计形式。第一支承20在此分别构成为转动滑动支承21,其中支承容纳部22分别一件式地设置在第一支承臂12上。支承容纳部22的支承引导部23在此在图3中构成为使得其具有两个线性的相对彼此弯折开的区段。在图3b中,支承引导部23具有弧形形状,在图3c中具有s形形状。根据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10(未一起绘出)的使用方式和/或使用目的,因此可以选择支承引导部23的如下设计形式,其能够实现尽可能可靠地避免把手装置10的外把手11在打开运动40或关闭运动41期间(未一起绘出)的摆动运动。由此可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10的特别宽的可使用性。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70,其中示出了机动车70的两个构成为机动车车门71的车门60。车门60在此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10,其中仅把手装置10的外把手11可见。通过在机动车70中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10在此可以实现:可以执行把手装置10的外把手11的打开运动40或关闭运动41(未一起绘出),而不出现外把手11的摆动运动。由此,一方面可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70的使用者的舒适性获益。另一方面通过避免摆动运动在车门60的内部中也产生更小的摩擦,由此可以实现把手装置10并且由此整个车门60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10可以可靠地避免在外把手11与车门外壳61之间的触碰。优选地当然机动车70的所有车门60都可以配备根据本发明的把手装置10。

前面对实施形式的阐述仅在示例性的范畴内描述了本发明。当然,实施形式的各个特征只要在技术上合理也可以自由地彼此组合,而不离开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标记列表

10 把手装置

11 外把手

12 第一支承臂

13 第二支承臂

14 连接元件

20 第一支承

21 转动滑动支承

22 支承容纳部

23 支承引导部

24 轴颈

25 引导面

26 支承轴线

27 支承轨道

30 第二支承

31 转动支承

32 转动轴线

33 曲线轨道

34 圆形轨道

35 转动销

40 打开运动

41 关闭运动

42 打开位置

43 关闭位置

44 运动方向

50 车门平面

51 运动平面

52 外部半部空间

53 内部半部空间

60 车门

61 车门外壳

62 凹进部

63 车门内部

64 车门内侧

65 车门外侧

66 关闭装置

67 软套管钢丝索(鲍登线)

68 操纵杆

69 转动支承容纳部

70 机动车

71 机动车车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