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搬运机器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9081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搬运机器人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搬运机器人结构。



背景技术:

机器人由于灵活性强,功能性多且趣味性高,因此很多用户甚至儿童都对机器人有较大兴趣,但由于传统机器人的结构复杂,且材质重,成本高,因此,一般的用户无法根据兴趣设计和组装机器人,对人们的智力发挥和兴趣爱好的培养产生较大的阻碍,而且现有技术的机器人结构中,对于机器人的运动的设计也存在缺陷,急需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灵活、成本低且易于安装和拆卸的机器人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搬运机器人,包括底板、中层板和上层固定板;所述底板和中层板通过竖向支撑板连接;所述机器人结构包括可张开或收拢的抓手;所述机器人结构还包括控制板,所述控制板控制所述抓手张开或收拢;所述底板的两侧还设有滚轮,所述滚轮带动所述机器人结构运动;所述机器人结构还包括供电电源,所述供电电源向控制板供电;在所述底板的前端还安装有传感器,用于判断前方障碍物,并反馈给控制板。

进一步的是,所述抓手为向内弯曲的弧形结构,置于所述中层板和上层固定板之间。

进一步的是,所述控制板置于所述上层固定板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底板上安装有两个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滚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机器人结构运动。

进一步的是,所述滚轮与底板轴连接,可360度旋转。

进一步的是,所述中层板上安装有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通过齿轮,将动力输出给所述抓手,使得抓手张开或收缩。

进一步的是,所述底板、中层板、上层固定板和支撑板均由木质材料制成,相互之间可拆卸。

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器人结构,底板和中层板通过竖向支撑板连接;中层板上设有可张开或收拢的抓手;还设有控制板,控制板控制所述抓手张开或收拢;底板的两侧还设有滚轮,所述滚轮带动所述机器人结构运动;供电电源向控制板供电;在所述底板的前端还安装有传感器,用于判断前方障碍物,并反馈给控制板;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灵活、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搬运机器人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搬运机器人结构的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搬运机器人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搬运机器人结构的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机器人结构包括底板1、中层板2和上层固定板3;所述底板1和中层板2通过竖向支撑板连接;所述机器人结构包括可张开或收拢的抓手4;所述机器人结构还包括控制板5,所述控制板5控制所述抓手4张开或收拢;所述底板1的两侧还设有滚轮6,所述滚轮6带动所述机器人结构运动;所述机器人结构还包括供电电源,所述供电电源向控制板5供电;在所述底板1的前端还安装有传感器,用于判断前方障碍物,并反馈给控制板5。

优选地,所述抓手4为向内弯曲的弧形结构,置于所述中层板2和上层固定板3之间。所述控制板5置于所述上层固定板3上,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固定板3上设有一个安装槽,所述控制板5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上安装有两个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滚轮6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机器人结构运动。所述滚轮6与底板1轴连接,可360度旋转。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层板2上安装有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通过齿轮,将动力输出给所述抓手4,使得抓手4张开或收缩。

为便于安装和拆卸,且降低成本,增强小朋友的动手灵活能力,本实施例所述底板1、中层板2、上层固定板3和支撑板均由木质材料制成,相互之间可拆卸。

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器人结构,底板和中层板通过竖向支撑板连接;中层板上设有可张开或收拢的抓手;还设有控制板,控制板控制所述抓手张开或收拢;底板的两侧还设有滚轮,所述滚轮带动所述机器人结构运动;供电电源向控制板供电;在所述底板的前端还安装有传感器,用于判断前方障碍物,并反馈给控制板;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灵活、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