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持机构及仪表板总成分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8016发布日期:2019-02-12 21:16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加持机构及仪表板总成分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持机构及仪表板总成分装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用户的多元性增加,汽车技术的升级换代步伐加快,小批量多频次造车已日益成为当今主流。所以,随着整车的改款,作为直接面对驾驶员的仪表板需要更改突出舒适性个性化,这样加快了仪表板的外观设计和提升了升级换代的需求。

但是,现有技术中,汽车工厂仪表板分装工装的使用,是在仪表板模块设计完成后直接匹配仪表板模块数据定制设计制作,工装的形式是专用化或平台化。导致现有的仪表板分装工装具有以下缺陷:工装具有专一性,调整范围有限或不能调整,必须匹配仪表板模块数据设计,经过样件匹配后才批量生产,不能适应变更的仪表板结构或新增的仪表板;当仪表板结构发生变更或增加新式的仪表板时,必须对工装进行改造,增加改造费用,甚至需要停线影响生产和新品投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持机构及仪表板总成分装工装,其具有一定的柔性,能够作为不同长度、不同结构的仪表板的组装工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持机构,包括:

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方向加持部和第二方向加持部;

所述第一方向加持部能够在所述底座上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方向加持部能够在所述底座上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方向加持部和第二方向加持部在同一平面运动。

具体地,所述第一方向夹持部包括第一加持块、第一方向滑动机构以及第一锁固装置,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加持块与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机构的第一滑动部件连接,所述第一锁固装置与所述第一滑动部件连接,用于当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带动所述第一加持块运动到预设位置后,对所述第一滑动部件进行锁固定位;

所述第二方向夹持部包括第二加持块、第二方向滑动机构以及第二锁固装置,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加持块与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机构的第二滑动部件连接,所述第二锁固装置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件连接,用于当所述第二滑动部件带动所述第二加持块运动到预设位置后,对所述第二滑动部件进行锁固定位。

具体地,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机构包括滑轨和滑块,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滑块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加持块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锁固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机构的结构相同。

具体地,所述第一锁固装置为快速夹具;或,所述第一滑动部件上设置有螺栓通孔,所述第一锁固装置为顶紧螺栓,所述顶紧螺栓与所述螺栓通孔连接,通过旋拧所述顶紧螺栓能够紧固定位所述第一滑动部件;

其中,所述第二锁固装置与所述第一锁固装置结构相同。

具体地,所述第一加持块设置有定位连接通孔或连接销钉,用于与仪表板横梁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加持块设置有定位连接通孔或连接销钉,用于与仪表板横梁另一端连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仪表板总成分装工装,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至少一个加持机构;

所述加持机构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方向加持部和第二方向加持部;

所述第一方向加持部能够在所述底座上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方向加持部能够在所述底座上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方向加持部和第二方向加持部在同一平面运动;

所述加持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二支架上;

其中,通过调整所述加持机构中的第一方向加持部,能够加持在第一方向长度不同的仪表板横梁;通过调整所述加持机构中的第二方向加持部,能够夹持在第二方向长度不同的仪表板横梁。

具体地,所述加持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加持机构相对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

其中,两个所述加持机构中的第一方向加持部能够在第一方向相靠近或远离,两个所述加持机构中的第二方向加持部能够在第二方向相靠近或远离。

具体地,所述的仪表板总成分装工装还包括:稳定支架,所述稳定支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加持机构连接,构成一加持支撑机构。

具体地,所述稳定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第三连接杆;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与两个所述加持机构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垂直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通过可调节长度的架体连接;

或,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通过滑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能够在滑轨上相对运动;

所述第三连接杆为长度可调节的杆体。

具体地,所述的仪表板总成分装工装还包括:转动驱动机构,所述转动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

所述加持支撑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转动连接,并且述加持支撑机构一端与所述转动驱动机构连接,能够在所述转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预设角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持机构及仪表板总成分装工装,其中加持机构包括能够在第一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一方向加持部,以及在第二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二方向加持部,其能够用于加持仪表板横梁的端部,并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方向加持部或者调整第二方向加持部,使加持机构能够适用于对不同长度以及不同形状的仪表板横梁进行加持工作。另外,当在仪表板总成分装工装的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上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持机构后,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方向加持部,来调整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在第一方向用于加持仪表板横梁的距离,进而适合对不同长度的仪表板进行组装;还可以通过调整第二方向加持部,来调整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在第二方向用于加持仪表板横梁的距离,这样能够对非直线型的仪表板横梁进行加持,例如对近似Z字形的仪表板横梁进行加持,并在仪表板横梁上组装仪表板组件。综上,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持机构能够使仪表板总成分装工装具有一定的柔性,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仪表板分装工装专一性不可调整的技术问题,以及能够解决成熟生产线无法适用对多种新式仪表板组装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仪表板总成分装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加持机构1,包括:底座13,设置在所述底座13上的第一方向加持部11和第二方向加持部12;所述第一方向加持部11能够在所述底座13上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方向加持部12能够在所述底座13上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方向加持部11和第二方向加持部12在同一平面运动。

具体的,加持机构1包含的第一方向加持部11,其可以在第一方向往复运动预设距离,该第一方向可以为水平面中的任一方向,加持机构1包含的第二方向加持部12,其可以在第二方向往复运动预设距离,该第二方向可以为水平面中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即第一方向加持部11和第二方向加持部12需要在同一平面内运动,且运动方向相互垂直。所以底座13需要具有一个平整的上表面,以便第一方向加持部11和第二方向加持部能12够在该表面上水平的运动。其中,用于实现第一方向加持部11以及第二方向加持部12的运动机构,可以是滑轨滑块机构,也可以是轴套滑动机构;用于实现第一方向加持部11和第二方向加持部12的加持功能的结构,可以是夹爪、连接孔或者定位连接销钉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持机构及仪表板总成分装工装,其中加持机构包括能够在第一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一方向加持部,以及在第二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二方向加持部,其能够用于加持仪表板横梁的端部,并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方向加持部或者调整第二方向加持部,使加持机构能够适用于对不同长度以及不同形状的仪表板横梁进行加持工作。另外,当在仪表板总成分装工装的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上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持机构后,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方向加持部,来调整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在第一方向用于加持仪表板横梁的距离,进而适合对不同长度的仪表板进行组装;还可以通过调整第二方向加持部,来调整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在第二方向用于加持仪表板横梁的距离,这样能够对非直线型的仪表板横梁进行加持,例如对近似Z字形的仪表板横梁进行加持,并在仪表板横梁上组装仪表板组件。综上,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持机构能够使仪表板总成分装工装具有一定的柔性,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仪表板分装工装专一性不可调整的技术问题,以及能够解决成熟生产线无法适用对多种新式仪表板组装的技术问题。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夹持部11包括第一加持块111、第一方向滑动机构112以及第一锁固装置113,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机构112设置在所述底座13上,所述第一加持块111与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机构112的第一滑动部件1121连接;所述第一锁固装置113与所述第一滑动部件1121连接,用于当所述第一滑动部件1121带动所述第一加持块111运动到预设位置后,对所述第一滑动部件1121进行锁固定位。所述第二方向夹持部12包括第二加持块121、第二方向滑动机构122以及第二锁固装置123,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机构122设置在所述底座13上,所述第二加持块121与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机构122的第二滑动部件1221连接;所述第二锁固装置123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件1221连接,用于当所述第二滑动部件1221带动所述第二加持块121运动到预设位置后,对所述第二滑动部件1221进行锁固定位。

具体的,第一方向滑动机构112需要水平的设置在底座13上,同样第二方向滑动机构122也需要水平的设置在底座13上,即第一方向滑动机构112和第二方向滑动机构122需要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一方向滑动机构112与第二方向滑动机构122需要相互垂直的设置,以保证第一方向滑动机构112的第一滑动部件1121与第二方向滑动机构122的第二滑动部件1221能够在同一水平面运动,且二者的运动方向是相互垂直的。第一滑动部件1121和第二滑动部件1221可以是相同的结构部件,例如可以是滑块、滑轨或者滑套等能够实现先对滑动的部件,第一加持块111与第一滑动部件1121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焊接连接,或者第一加持块111与第一滑动部件1121可以是一体的结构;同样,第二加持块121的与第二滑动部件1221的连接结构可以与第一加持块111相同,也可以是螺栓连接、焊接或者一体成型。第一锁固装置113可以是工装中常用的锁固结构,例如快速锁固机构、锁固螺钉、卡紧定位机构等,第一锁固装置113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一滑动部件1121上,也可以是通过一个连接部件与第一滑动部件1121连接;或者是第一锁固装置113的固定端设置在底座1上,可伸缩活动端与第一滑动部件1121连接;同样,第二锁固装置123可以参考第一锁固装置113进行具体的设置。

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机构112包括滑轨1122和滑块1121(即第一滑动部件故标号相同),所述滑轨1122设置在所述底座13上,所述滑块1121与所述滑轨1122滑动连接,所述滑块1121与所述第一加持块111连接,所述滑块1121与所述第一锁固装置113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方向滑动机构122与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机构112的结构相同。

具体的,第一方向滑动机构112的滑轨1122水平的设置在底座上,该滑轨1122可以是任何结构形式的滑轨,例如可以是截面为矩形、T形或者工字形的滑轨,也可以是带有槽道的滑轨,其长度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滑轨1122的铺设方向为第一方向;滑块1121为与滑轨1122相匹配的结构,其可以是带有与滑轨1122形状相匹配的滑槽的块体,或者带有与滑轨1121的槽道相匹配的滑块,滑块1121可以与第一加持块111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通过螺栓连接、焊接等;滑块1121需要与第一锁固装置113连接,只要保证滑块1121运动到预设位置时第一锁固装置113能够将滑块1121锁固定位即可。同样,第二方向滑动机构122可以与第一方向滑动机构112的结构相同,其只需将滑轨设置方向与第一方向滑动机构112的滑轨垂直即可。

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固装置112为快速夹具;或,所述第一滑动部件上设置有螺栓通孔,所述第一锁固装置为顶紧螺栓,所述顶紧螺栓与所述螺栓通孔连接,通过旋拧所述顶紧螺栓能够紧固定位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其中,所述第二锁固装置113与所述第一锁固装置112结构相同。

具体的,快速夹具可以根据具体使用需要选择所需的型号,并可以通过采购的方式直接获得,快速夹具的设置方式与其使用方式相匹配,需要将快速夹具的固定端与底座连接,然后将快速夹具的可伸缩端与第一滑动部件连接即可,且快速夹具的具体工作方式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当使用顶紧螺栓作为第一锁固装置时,可以在第一滑动部件的合适位置设置螺栓通孔,然后将顶紧螺栓与螺栓通孔配合,并使顶紧螺栓在紧固定位时,顶紧螺栓顶持在底座上,或者顶持在与第一滑动部件相匹配的滑轨上。同样第二锁固装置与第一锁固装置的结构相同,其具体的设置方式也相同。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第一加持块111设置有定位连接通孔或连接销钉,用于与仪表板横梁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加持块121设置有定位连接通孔或连接销钉,用于与仪表板横梁一端连接。

具体的,第一加持块111和第二加持块121的结构,其可以根据待加持定位的仪表板横梁预留的加持结构进行设置,其中为了简化加持结构,以及方便加持安装,可以与仪表板横梁相匹配的在第一加持块111和第二加持块121上设置定位连接通孔或连接销钉,且第一加持块111和第二加持块121上的连接通孔和连接销钉的数量,也需要与仪表板横梁的加持结构相匹配。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仪表板总成分装工装,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至少一个加持机构1;所述加持机构1包括:底座13,设置在所述底座13上的第一方向加持部11和第二方向加持部12;所述第一方向加持部11能够在所述底座13上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方向加持部12能够在所述底座13上沿第二方向往复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一方向加持部11和第二方向加持部12在同一平面运动;所述加持机构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2或所述第二支架3上;其中,通过调整所述加持机构1中的第一方向加持部11,能够加持在第一方向长度不同的仪表板横梁;通过调整所述加持机构1中的第二方向加持部12,能够夹持在第二方向长度不同的仪表板横梁。

具体的,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的加持机构可直接使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加持机构,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可以是连接在一起的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分离形式的分体结构,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3可以是结构相同的架体,其具体的结构形式可以根据具体使用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是相对设立的两个直立的支架;另外,为了使用方便,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最好设置为连接在一起的一体结构,可以在连接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的底座或者底部支架的下方设置万向滚轮,以方便整体移动,并配合生产线进行仪表板的组装。当加持机构1的数量为一个时,加持架构1可以任意的设置在第一支架2或第二支架3上,同时在未设置加持机构1的支架上相对的设置能够加持或者固定支撑仪表板横梁的结构,该结构为不可调节的固定结构,此时加持机构1的第一方向加持部11能够相对另一支架进行靠近或者远离的运动。也可以在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上分别设置加持机构1,需要保证两个加持机构1需要相对的设置,并位于同一高度,二者相对的距离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

在具体实施中,最佳的所述加持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加持机构1相对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上;其中,两个所述加持机构1中的第一方向加持部11能够在第一方向相靠近或远离,两个所述加持机构1中的第二方向加持部12能够在第二方向相靠近或远离。

具体的,通过在相对的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上分别设置加持机构1,两个加持机构1的两个第一方向加持部11是相对的,能够通过在第一方向运动实现彼此远离以及彼此靠近,这样能够加持长度不同的仪表板横梁,并在仪表板横梁上组装仪表板组件,进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仪表板总成分装工装,其能够用作多种不同长度仪表板的组装工装;另外,两个加持机构1的两个第二方向加持部12是相对的,两个第二方向加持部12能够通过在第二方向运动,使两个第二方向加持部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相距预设的距离,这样能够对非直线型的仪表板横梁进行加持,例如对近似Z字形的仪表板横梁进行加持,并在仪表板横梁上组装仪表板组件,进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仪表板总成分装工装,其能够对不同结构的仪表板横梁进行加持定位,即能够用作不同结构的仪表板的组装工装。

在具体实施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仪表板总成分装工装,其还包括:稳定支架4,所述稳定支架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加持机构1连接,构成一加持支撑机构。

具体的,稳定支架4可以是任何结构形式的支架,只要能够连接两个加持机构1,并作为支撑仪表板的支架即可。其在具体使用中,当两个加持机构1分别加持仪表板横梁的两端,将仪表板横梁固定后,稳定支架4可以用作支撑仪表板其他部件的支架,例如作为支撑仪表板较大面板的支架,以便于在仪表板横梁上组装仪表板的其他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稳定支架4包括第一连接杆41、第二连接杆42以及第三连接杆43;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4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42分别与两个加持机构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4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41以及第二连接杆42垂直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杆41最好与加持机构1的底座13连接,同时第二连接杆42也最好与加持机构1的底座13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2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支架3的底部通过可调节长度的架体连接;或,所述第一支架2的底部和所述第二支架3的底部通过滑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和所述第二支架3能够在滑轨上相对运动;所述第三连接杆43为长度可调节的杆体。

具体的,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第一支架2能够相对第二支架3进行远离或者靠近的移动,进而在具有两个加持机构1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仪表板总成分装工装的适用范围,能够用作长度相差更大的仪表板的工装。

在具体实施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仪表板总成分装工装,其还包括:转动驱动机构5,所述转动驱动机构5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2上;所述加持支撑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转动连接,并且述加持支撑机构一端与所述转动驱动机构5连接,能够在所述转动驱动机构5的驱动下转动预设角度。

具体的,转动驱动机构5的可以直接使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结构,例如通过齿轮、卡紧部件以及转轮构成,或者由减速机以及转轮构成。通过转动驱动机构5的设置,使连接在两个加持机构1之间的仪表板横梁,以及支撑在稳定支架4上的仪表板组件,能够整体转动预定的角度,以便其余的仪表板组件的安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