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6385发布日期:2019-08-17 02:30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缓冲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



背景技术:

现阶段平开门缓冲器市面上大部分都是横向侧拉或者旋转的阻尼器,却没有一款直拉型缓冲器,最主要原因是因为缓冲器太长,超出门框的尺寸,所以用户觉得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通过层叠式缓冲组件,让缓冲距离大于管子距离;节省空间,大大缩短外观长度节省空间,不超出门框的尺寸,更加美观;并且保证了优良的缓冲效果和稳定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包括外壳、内壳、拨片、中抽、内抽、第一释放爪、第二释放爪、第三释放爪、层叠式缓冲组件、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拉块;

所述外壳的顶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轨道、位于第一轨道的左右两侧位置各设置有第二轨道、左右两端各设置有外壳侧边;

所述内壳的后端设置有内壳后边、底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层叠式缓冲组件容置上槽;层叠式缓冲组件容置上槽在靠前的位置设置有棒体卡口;

所述拨片的顶面中间靠前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释放爪固定槽、位于第一释放爪固定槽左右两侧位置各设置有第三轨道、中间靠后的位置设置有第四轨道孔;

所述中抽的顶面的左前位置和右前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释放爪槽、底面的左端和右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弹簧槽,第二释放爪槽上设置有第二释放爪固定轴孔和第五轨道弧形孔;所述中抽的中间位置设置与第三释放爪对应的行程避让口;

所述内抽的顶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层叠式缓冲组件容置上槽对应的层叠式缓冲组件容置下槽、顶面中间靠后的位置设置有第三释放爪容置槽,第三释放爪容置槽在内抽的底面还设置有第三释放爪固定轴孔和第六轨道弧形开口;所述内抽的底面的中间偏左和偏右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槽;

所述第一释放爪的前端设置有卡钩、后端设置有卡设在第一释放爪固定槽中的第一释放爪旋转轴;

所述第二释放爪包括设置在第二释放爪槽上的片状本体,片状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插设在第二释放爪固定轴孔中的第二释放爪旋转轴和插设在第五轨道弧形孔中的第二释放爪卡柱;

所述第三释放爪包括插设在第三释放爪容置槽中的长圆形本体,长圆形本体底部设置有插设在第三释放爪固定轴孔的第三释放爪旋转轴和插设在第六轨道弧形开口的第三释放爪卡柱;

所述层叠式缓冲组件包括竖向分布的两个第一缓冲管、横向分布的两个第二缓冲管,两个第一缓冲管与两个第二缓冲管呈十字排列;两个第一缓冲管前端之间的左右两侧固定有连接架,两个第二缓冲管内的缓冲棒的前端分别与连接架连接;

所述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第三轨道皆由直轨道及位于直轨道前端的弯轨道构成;所述第一轨道的直轨道与第四轨道孔的前端对应,第一轨道的弯轨道的前端与第四轨道孔的后端对应;所述第二轨道的直轨道与第三轨道的弯轨道的前端以及第五轨道弧形孔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二轨道的弯轨道的前端与第三轨道的直轨道以及第五轨道弧形孔的另一端对应;

所述外壳、拨片、中抽、内抽和内壳从下至上依次层叠;

第二释放爪卡柱从上至下依次穿过第五轨道弧形孔、第三轨道后插至第二轨道中;

第三释放爪卡柱从上至下依次穿过第六轨道弧形开口、行程避让口、第四轨道孔后插至第一轨道中;

所述层叠式缓冲组件置于层叠式缓冲组件容置上槽和层叠式缓冲组件容置下槽组成的缓冲槽中;所述第二缓冲管的前端卡在棒体卡口上;所述第一缓冲管的缓冲棒的前端固定在层叠式缓冲组件容置下槽的前端;

所述第一弹簧的前端固定在中抽的第二弹簧槽的前端、后端固定在内壳的内壳后边的弹簧卡口上;

所述第二弹簧的前端固定在内抽的第一弹簧槽的前端、后端固定在后端固定在内壳的内壳后边的弹簧卡口上;

所述拉块的前半部分固定在门上,后半部分与第一释放爪的卡钩配合。

所述拨片的左右两端设置有拨片侧边,中抽的左右两端也设置有中抽侧边,拨片侧边、中抽侧边以及内抽顶面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内壳底面间隙配合,用于拨片、中抽、内抽的上下限位,减少缓冲过程中的振动,使缓冲动作更平顺。

所述外壳侧边的前后两端的顶部分别有外壳固定孔;所述内壳的四角在与外壳固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内壳固定孔,通过螺丝、外壳固定孔和内壳固定孔将内壳固定在外壳的顶侧。

所述拨片的前侧设置有用于拉块拉动时偏转的避让扩口。

所述拨片的顶面中间的位置设置有与行程避让口对应的第一卡块;所述内抽的底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第一卡块对应的导向槽;所述第一卡块、行程避让口和导向槽的配合,用于拨片、中抽和内抽前后导向及相对左右限位,减少缓冲过程中的振动,使缓冲动作更平顺。

初始状态,第二释放爪卡柱穿过第五轨道弧形孔的一端、第三轨道的弯轨道的前端后插在第二轨道的直轨道中;第三释放爪卡柱穿过第四轨道孔的前端后插至第一轨道的直轨道的后端中;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层叠式缓冲组件皆处于初始状态。

一段拉动过程状态,第二释放爪的第二释放爪旋转轴卡在第二释放爪固定轴孔中,第二释放爪相对中抽为固定状态,第二释放爪卡柱在第三轨道的弯轨道的前端和第二轨道的直轨道的作用下,使拨片相对第二释放爪固定,即中抽相对拨片固定;第三释放爪设置在第三释放爪容置槽中,第三释放爪相对内抽为固定状态,第三释放爪卡柱在第四轨道孔的前端和第一轨道的直轨道的作用下,使拨片相对于第三释放爪固定,即内抽相对于拨片固定;在拉块拉动第一释放爪时,拨片、中抽、内抽共同随第一释放爪被拉动,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层叠式缓冲组件皆处于拉伸状态;一段拉动终止时,第二释放爪卡柱穿过第五轨道弧形孔的另一端、第三轨道的弯轨道与直轨道连接处后插在第二轨道的弯轨道的前端;第三释放爪卡柱穿过第四轨道孔的前端后插至第一轨道的直轨道的中间处;此时,第二释放爪相对于外壳卡死固定、相对于拨片可动;第三释放爪相对于拨片固定,第二弹簧达到最大拉伸行程;第一弹簧和层叠式缓冲组件处于行程中。

二段拉动过程状态,拉块拉动第一释放爪带动拨片和内抽共同随第一释放爪被拉动,中抽和第二弹簧保持静止,第一弹簧和层叠式缓冲组件继续拉伸;二段拉动终止时,第二释放爪卡柱穿过第五轨道弧形孔的另一端、第三轨道的直轨道的后端后插在第二轨道的弯轨道的前端;第三释放爪卡柱从第六轨道弧形开口的一侧转到另一侧,并穿过第四轨道孔的后端后插至第一轨道的弯轨道的前端;此时,第二释放爪相对于外壳卡死固定,第三释放爪相对于外壳卡死固定,拨片相对于第三释放爪固定,第一弹簧达到最大拉伸行程,层叠式缓冲组件处于行程中。

拉块松脱状态,拨片、内抽和中抽相对于外壳固定,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层叠式缓冲组件处于静止状态。

缓冲状态,拉块重新撞入第一释放爪,并推动拨片向后移动,第三释放爪在第四轨道孔的作用下脱离第一轨道的弯轨道进入直轨道,内抽与外壳脱离卡死、与拨片重新卡死,在第一弹簧的拉力作用下,拉动内抽带动拨片继续向后移动,此过程,层叠式缓冲组件提供缓冲;当第二释放爪在第三轨道的弯轨道的作用下脱离第二轨道的弯轨道进入直轨道时,中抽与外壳脱离卡死、与拨片重新卡死,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共同拉力作用下,中抽和内抽带动拨片向后移动直至复位,此过程,层叠式缓冲组件提供缓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通过层叠式缓冲组件,让缓冲距离大于管子距离;通过层叠式缓冲组件、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释放爪、第二释放爪、第三释放爪及相配合的轨道,使得在缩短缓冲器的同时,依然保证足够长的缓冲行程,二段力结构,让缓冲器达到起始力与最终力接近;节省空间,大大缩短外观长度节省空间,不超出门框的尺寸,更加美观;并且保证了优良的缓冲效果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的部分分解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的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的全分解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的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的全分解状态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的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的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的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的一段拉动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的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的一段拉动终止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的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的二段拉动状态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的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的二段拉动终止状态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的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的拉块松脱状态的除内壳的俯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以及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包括外壳1、内壳2、拨片3、中抽4、内抽5、第一释放爪6、第二释放爪7、第三释放爪8、层叠式缓冲组件9、第一弹簧10、第二弹簧11和拉块12;所述外壳1的顶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轨道101、位于第一轨道101的左右两侧位置各设置有第二轨道102、左右两端各设置有外壳侧边103;所述内壳2的后端设置有内壳后边201、底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层叠式缓冲组件容置上槽202;层叠式缓冲组件容置上槽202在靠前的位置设置有棒体卡口203;所述拨片3的顶面中间靠前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释放爪固定槽301、位于第一释放爪固定槽301左右两侧位置各设置有第三轨道302、中间靠后的位置设置有第四轨道孔303;所述中抽4的顶面的左前位置和右前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释放爪槽401、底面的左端和右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弹簧槽404,第二释放爪槽401上设置有第二释放爪固定轴孔402和第五轨道弧形孔403;所述中抽4的中间位置设置与第三释放爪8对应的行程避让口405;所述内抽5的顶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层叠式缓冲组件容置上槽202对应的层叠式缓冲组件容置下槽501、顶面中间靠后的位置设置有第三释放爪容置槽502,第三释放爪容置槽502在内抽5的底面还设置有第三释放爪固定轴孔503和第六轨道弧形开口504;所述内抽5的底面的中间偏左和偏右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槽505;所述第一释放爪6的前端设置有卡钩601、后端设置有卡设在第一释放爪固定槽301中的第一释放爪旋转轴602;所述第二释放爪7包括设置在第二释放爪槽401上的片状本体,片状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插设在第二释放爪固定轴孔402中的第二释放爪旋转轴701和插设在第五轨道弧形孔403中的第二释放爪卡柱702;所述第三释放爪8包括插设在第三释放爪容置槽502中的长圆形本体,长圆形本体底部设置有插设在第三释放爪固定轴孔503的第三释放爪旋转轴801和插设在第六轨道弧形开口504的第三释放爪卡柱802;所述层叠式缓冲组件9包括竖向分布的两个第一缓冲管901、横向分布的两个第二缓冲管903,两个第一缓冲管901与两个第二缓冲管903呈十字排列;两个第一缓冲管901前端之间的左右两侧固定有连接架902,两个第二缓冲管903内的缓冲棒的前端分别与连接架902连接;所述第一轨道101、第二轨道102和第三轨道302皆由直轨道及位于直轨道前端的弯轨道构成;所述第一轨道101的直轨道与第四轨道孔303的前端对应,第一轨道101的弯轨道的前端与第四轨道孔303的后端对应;所述第二轨道102的直轨道与第三轨道302的弯轨道的前端以及第五轨道弧形孔403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二轨道102的弯轨道的前端与第三轨道302的直轨道以及第五轨道弧形孔403的另一端对应;所述外壳1、拨片3、中抽4、内抽5和内壳2从下至上依次层叠;第二释放爪卡柱702从上至下依次穿过第五轨道弧形孔403、第三轨道302后插至第二轨道102中;第三释放爪卡柱802从上至下依次穿过第六轨道弧形开口504、行程避让口405、第四轨道孔303后插至第一轨道101中;所述层叠式缓冲组件9置于层叠式缓冲组件容置上槽202和层叠式缓冲组件容置下槽501组成的缓冲槽中;所述第二缓冲管的前端卡在棒体卡口203上;所述第一缓冲管901的缓冲棒的前端固定在层叠式缓冲组件容置下槽501的前端;所述第一弹簧10的前端固定在中抽4的第二弹簧槽404的前端、后端固定在内壳2的内壳后边201的弹簧卡口上;所述第二弹簧11的前端固定在内抽5的第一弹簧槽505的前端、后端固定在后端固定在内壳2的内壳后边201的弹簧卡口上;所述拉块12的前半部分固定在门上,后半部分与第一释放爪6的卡钩601配合;所述拨片3的左右两端设置有拨片侧边,中抽4的左右两端也设置有中抽侧边,拨片侧边、中抽侧边以及内抽5顶面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内壳底面间隙配合,用于拨片3、中抽4、内抽5的上下限位,减少缓冲过程中的振动,使缓冲动作更平顺;所述外壳侧边103的前后两端的顶部分别有外壳固定孔104;所述内壳2的四角在与外壳固定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内壳固定孔204,通过螺丝、外壳固定孔104和内壳固定孔204将内壳2固定在外壳1的顶侧;所述拨片3的前侧设置有用于拉块12拉动时偏转的避让扩口304;所述拨片3的顶面中间的位置设置有与行程避让口405对应的第一卡块305;所述内抽5的底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与第一卡块305对应的导向槽506;所述第一卡块305、行程避让口405和导向槽506的配合,用于拨片3、中抽4和内抽5前后导向及相对左右限位,减少缓冲过程中的振动,使缓冲动作更平顺。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中,初始状态,第二释放爪卡柱702穿过第五轨道弧形孔403的一端、第三轨道302的弯轨道的前端后插在第二轨道102的直轨道中;第三释放爪卡柱802穿过第四轨道孔303的前端后插至第一轨道101的直轨道的后端中;第一弹簧10、第二弹簧11和层叠式缓冲组件9皆处于初始状态。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中,一段拉动过程状态,第二释放爪7的第二释放爪旋转轴701卡在第二释放爪固定轴孔402中,第二释放爪7相对中抽4为固定状态,第二释放爪卡柱702在第三轨道302的弯轨道的前端和第二轨道102的直轨道的作用下,使拨片3相对第二释放爪7固定,即中抽4相对拨片3固定;第三释放爪8设置在第三释放爪容置槽502中,第三释放爪8相对内抽5为固定状态,第三释放爪卡柱802在第四轨道孔303的前端和第一轨道101的直轨道的作用下,使拨片3相对于第三释放爪8固定,即内抽5相对于拨片3固定;在拉块12拉动第一释放爪6时,拨片3、中抽4、内抽5共同随第一释放爪6被拉动,第一弹簧10、第二弹簧11和层叠式缓冲组件9皆处于拉伸状态。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中,一段拉动终止时,第二释放爪卡柱702穿过第五轨道弧形孔403的另一端、第三轨道302的弯轨道与直轨道连接处后插在第二轨道102的弯轨道的前端;第三释放爪卡柱802穿过第四轨道孔303的前端后插至第一轨道101的直轨道的中间处;此时,第二释放爪7相对于外壳1卡死固定、相对于拨片3可动;第三释放爪8相对于拨片3固定,第二弹簧11达到最大拉伸行程;第一弹簧10和层叠式缓冲组件9处于行程中。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中,二段拉动过程状态,拉块12拉动第一释放爪6带动拨片3和内抽5共同随第一释放爪6被拉动,中抽4和第二弹簧11保持静止,第一弹簧10和层叠式缓冲组件9继续拉伸。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中,二段拉动终止时,第二释放爪卡柱702穿过第五轨道弧形孔403的另一端、第三轨道302的直轨道的后端后插在第二轨道102的弯轨道的前端;第三释放爪卡柱802从第六轨道弧形开口504的一侧转到另一侧,并穿过第四轨道孔303的后端后插至第一轨道101的弯轨道的前端;此时,第二释放爪7相对于外壳1卡死固定,第三释放爪8相对于外壳1卡死固定,拨片3相对于第三释放爪8固定,第一弹簧10达到最大拉伸行程,层叠式缓冲组件9处于行程中;拉块继续动作,由于第一释放爪与拨片3固定,拉块继续拉动时,第一释放爪将会偏转,释放拉块,此时为拉块松脱状态,门继续打开,拨片3、内抽5和中抽4相对于外壳1固定,第一弹簧10、第二弹簧11、层叠式缓冲组件9处于静止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中,缓冲状态,拉块12重新撞入第一释放爪6,并推动拨片3向后移动,第三释放爪8在第四轨道孔303的作用下脱离第一轨道101的弯轨道进入直轨道,内抽5与外壳1脱离卡死、与拨片3重新卡死,在第一弹簧10的拉力作用下,拉动内抽5带动拨片3继续向后移动,此过程,层叠式缓冲组件9提供缓冲;当第二释放爪7在第三轨道302的弯轨道的作用下脱离第二轨道102的弯轨道进入直轨道时,中抽4与外壳1脱离卡死、与拨片3重新卡死,在第一弹簧10和第二弹簧11的共同拉力作用下,中抽4和内抽5带动拨片3向后移动直至复位,此过程,层叠式缓冲组件9提供缓冲。

本实施例的一种平开门直拉型层叠式缓冲器,通过层叠式缓冲组件,让缓冲距离大于管子距离;通过层叠式缓冲组件、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释放爪、第二释放爪、第三释放爪及相配合的轨道,使得在缩短缓冲器的同时,依然保证足够长的缓冲行程,二段力结构,让缓冲器达到起始力与最终力接近;节省空间,大大缩短外观长度节省空间,不超出门框的尺寸,更加美观;并且保证了优良的缓冲效果和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不应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转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