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135650阅读:来源:国知局
通该基底托架50的螺栓孔53。另外,如图9所示,各楔体51相对于基底托架50分别以将其倾斜面12(12A、12B)朝向前侧(图9中的下侧)即朝向车门2的关闭动作方向的状态,固定于在宽度方向夹持上述狭缝52的位置。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此,如上述那样,基于车门2的开闭动作插入撞针出入孔10内的门锁闩眼4向狭缝52的内侧相对移动,从而在夹持该门锁闩眼4的位置配置固定楔22的各倾斜面12(12A、12B)。
[0063]另外,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基底托架50具有从门面板5的面板表面S2突出的突出长度L。突出长度L设定为比基于车门2的关闭动作基底托架50向与上述车体面板I附近的基板25对置的位置相对移动时的面板表面S2与门锁闩眼4的立设部36的对置距离Dl短。具体而言,在外观上设定为,该门锁闩眼4的各脚部8在相对移动的轨迹的延长线上配置的部分、即在连结两脚部8 (8a,Sb)的线上配置的狭缝后缘部50a的突出长度LO比上述对置距离Dl短。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此,即使在该固定楔22基于车门2的关闭动作向与上述车体面板I侧的基板25对置的位置相对移动的情况下,也不与门锁闩眼4的立设部36干涉。
[0064]接下来,对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车门固定装置的作用(动作)进行说明。
[0065]S卩,通过使车门2进行关闭动作,固定于其门面板5的固定楔22的各倾斜面12(12A、12B)向夹持设置于车体面板I的门锁闩眼4的位置相对移动,从而抵接于与门锁闩眼4 一起设置于车体面板I的可动楔23的各倾斜面11 (11A、11B)。于是,可动楔23通过被固定楔22按压,向将其各倾斜面11向固定楔22的各倾斜面12按压的方向,克服对该可动楔23施力的扭转螺旋弹簧40的施力而后退。
[0066]此时,本实施方式的车门固定装置21,基于在其可动楔23侧的各倾斜面11与固定楔22侧的各倾斜面12之间产生的相互按压彼此的力,将处于关闭状态的车门2,向与该车门2的开闭方向交叉的方向按压,详细而言,向设置有未图示的铰接部的车辆前侧(参照图1,图1中的上侧)按压。于是,由此,能够抑制车门2的松动,并且通过该“消隙”使车门2作为沿着门开口部3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构造体(支承部件)发挥功能,从而提高车体刚性,进而提高该车辆的旋转性能。
[0067]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如下效果。
[0068](I)门锁闩眼4具备立设于车体面板I的面板表面SI上的脚部8 (8a、8b)。另外,同样设置于车体面板I侧的可动楔23具备在夹持该门锁闩眼4的位置分别形成倾斜面
11(11A、11B)的一对楔体31 (31A、31B)、以及将上述楔体31的后端部31a连接的连接部32。而且,该连接部32具有向门锁闩眼4的各脚部8 (8a、8b)所被立设的方向突出的拱形形状。
[0069]S卩,连接两楔体31 (31A、31B)的后端部31a的连接部32在立设于面板表面SI上的门锁闩眼4的脚部8(后方脚部8a)的后方,与各楔体31(31A、31B) —体地沿着前后方向移动(进退)。另外,在多数情况下,在该门锁R眼4的脚部8(8a、8b)的基端部分,例如形成有该脚部8的固定部(凸缘状的大径部28a)、可动楔23的引导部(立设部36)等之类的突出部位。而且,在可动楔23向前方移动时,以连接部32不干涉这种突出部位的方式将可动楔23的可动范围在后侧进行设定,从而存在在该车体面板I设置可动楔23所需的区域变大的问题。
[0070]然而,根据上述结构,即便可动楔23向前方移动,该连接部32也难以干涉形成于门锁闩眼4的脚部8 (后方脚部8a)的基端部分的突出部位(大径部28a以及立设部36)。而且,利用这一结构将可动楔23的可动范围在前侧进行设定,从而能够缩小设置该可动楔23所需的区域。其结果是,能够确保可应用于更多样的车型的通用性。
[0071](2)基于扭转螺旋弹簧40的弹力,向将可动楔23的各倾斜面11 (IlAUlB)按压于固定楔22侧的各倾斜面12(12A、12B)的方向,对可动楔23施力。而且,扭转螺旋弹簧40具备能够分开配置于夹持门锁闩眼4的脚部8的位置的一对卷线部42。
[0072]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也包含构成推压部件的扭转螺旋弹簧40的配置地缩小设置该可动楔23所需的区域。其结果是,能够确保可应用于更多样的车型的通用性。
[0073](3)在可动楔23的后端部23a (两侧壁部35的后端部分),且在与面板表面SI对置的部分形成有切口 39。由此,在可动楔23向后方移动时,该后端部23a难以干涉形成于面板表面SI的阶梯差G等的突出部位。于是,由此,能够缩小设置可动楔23所需的区域,其结果是,能够确保可应用于更多样的车型的通用性。
[0074](4)可动楔23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在车体面板I的面板表面SI固定的基板25上。另外,在基板25的后端部25a安装有覆盖扭转螺旋弹簧40的两卷线部42 (以及中间线状部41)的线圈罩46。而且,构成其外观面的后部表面46s具有越是后侧(图7中的右侧)越接近车体面板I的面板表面SI的倾斜度。
[0075]S卩,可动楔23的各倾斜面11朝向固定楔22的倾斜面12被按压,由此后端部23a向与车体面板I接近的方向倾动。于是,由此,若后退的可动楔23的后端部23a即各楔体
31的后端部31a以及连接部32与成为外观面的上述线圈罩46的后部表面46s接触,则存在发生在该后部表面46s产生损伤或者钩挂、异响等的问题的担忧。
[0076]然而,根据上述结构,该后退的可动楔23的后端部23a难以与线圈罩46的后部表面46s接触。于是,由此,能够避免因该接触产生的问题。
[0077](5)具有基于车门2的关闭动作向夹持上述门锁闩眼4的位置移动的一对倾斜面
12(12A、12B)。而且,固定楔22具备固定于门面板5的面板表面S2的基底托架50、以及通过固定于该基底托架50而形成上述各倾斜面12(12A、12B)的独立的一对楔体51 (51A、51B)。
[0078]根据上述结构,在外观上,能够容易地缩短该门锁闩眼4的各脚部8在相对移动的轨迹的延长线上配置的部分即在连结两脚部8 (8a、8b)的线上配置的狭缝后缘部50a的突出长度L0。于是,由此,由于该狭缝后缘部50a难以干涉形成于门锁闩眼4的脚部8 (8a、8b)的基端部分的突出部位(立设部36),所以能够缩小该相对移动方向的固定楔22的尺寸。其结果是,能够缩小设置固定楔22所需的区域,从而能够确保可应用于更多样的车型的通用性。
[0079]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那样进行变更。
[008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车体面板I设置有门锁闩眼4以及可动楔23,在门面板5设置有固定楔22。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3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车体面板I设置固定楔62,在门面板5设置可动楔63以及门锁闩眼64。
[0081 ]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体化为应用于以铰接部作为动作支点进行开闭动作的车门2的车门固定装置21,详细而言,具体化为应用于车辆右侧的侧门的车门固定装置21。但是并不限定于此,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应用于所谓的滑动门。另外,也可以应用于开闭车辆后端的开口部的后门。
[008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可动楔23的后端部23a,且在与面板表面SI对置的部分形成有切口 39。但是,对于该切开的后端部23a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两侧壁部35的后端部分切开,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将各楔体31 (31A、31B)的与面板表面SI对置的部分切开。
[008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板25以及安装于基板25的后端部25a的线圈罩46构成基座部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由一个部件形成基座部件。而且,对于与这种基座部件不相关的事项,也不排不具有该基座部件,而是相对于面板表面SI直接立设门锁闩眼4的结构。
[0084]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线圈罩46的后部表面46s形成有相对于构成可动楔23的各楔体31 (31A、31B)的后端部31a滑动接触的两个滑动接触突部49,但是对于滑动接触突部49的数量及其配置,也可以任意地进行变更。
[008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动楔23是基于金属模的树脂成型品,且其注射成型时的树脂注入部设定于上述连接部32的背面32s。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由铝压铸件形成可动楔23等,不一定是树脂成型品。而且,对于其注射成型时的树脂注入部,也不限定于此。
[008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2的拱形形状大致呈倒U字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连接部32的拱形形状也可以任意地进行变更。例如也可以是如拱形那样弯曲的形状。
[008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构成固定楔22的基底托架50,设定为其狭缝后缘部50a的突出长度LO比面板表面S2与门锁闩眼4的立设部36的对置距离Dl短。于是,由此,即使在该固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