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及其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89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及其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托车架包括一端设有立管的横向设置的主梁,还包括与主梁的尾端连接的中梁和成对设置的上梁,主梁远离立管的一端向下弯曲,主梁弯曲点附近靠下的位置与上梁连接,主梁的末端位置与中梁连接,主梁一端下弯而主梁与上梁的连接点设置在主梁下弯的部分,使得主梁与上梁所在的平面产生一定的角度,在摩托车架承受应力时,互相呈一定夹角的主梁和上梁连接处不易发生断裂,区别于现有技术中主梁与上梁设置在同一平面的设计,连接更加稳固;同时主梁与上梁的连接点和主梁与中梁的连接点位置相互错开,避免了两个应力集中点距离过近增加受力断裂的风险;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摩托车车架的摩托车。
【专利说明】摩托车及其摩托车车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架,还涉及一种包括该摩托车车架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0002]摩托车车架多数采用复杂管、板式焊接结构,是摩托车的支撑骨架,车架要有足够的强度,它要承受发动机、其他部件及乘员的重量。针对不同种类的摩托车对象其各自的摩托车车架强度也是不一样的。首先,车架要求具有足够的刚度,所谓刚度就指抵抗变形的能力,与四轮汽车相比,两轮摩托车具有更大范围的运动自由度,若车架刚度不够,当车辆受到冲击时车架容易变形;但车架刚度过大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系统弹性,从而影响乘员的舒适度。车架的结构尺寸要符合要求。摩托车车架有些部分的设计是十分关键的,直接影响摩托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
[0003]经发明人考察,现有的常用摩托车车架采用如下设计,参考图1,车架主梁2'的前端固定有立管I',中梁3' —端固定在车架主梁2'的后端上,支撑梁5'和中梁3'分别与中梁3'和上梁4'连接。大体上来看,这种摩托车车架的主梁2'和上梁4'呈“一”字形布置,即:主梁2'与上梁4'固定后,两者设置方向几乎处于同一个平面。这种主梁与上梁近似处于同一平面的设计会使得车架的连接脆弱不稳固,同样材质的两横梁做成直线型连接其连接的中间段具有承受应力能力不足的问题。
[0004]同时,中梁3'和主梁2'的固定处与主梁2'和上梁4'的固定处两固定处设置的距离过近,位置几乎重合。而两个连接点同为应力容易集中的点,故为结构上需要加强,受力过大时容易发生断裂的位置,而现有技术中将两个应力集中点设置的位置过于靠近,从结构上来看明显是不合理的,两应力集中点设置过近大大增加了连接处发生断裂的风险。
[0005]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摩托车车架设计不合理造成连接点容易断裂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车架,该摩托车车架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摩托车车架设计不合理造成连接点容易断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摩托车车架的摩托车。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一端设有立管的横向设置的主梁,还包括与主梁的尾端连接的中梁和成对设置的上梁,主梁远离立管的一端向下弯曲,主梁弯曲点附近靠下的位置与上梁连接,主梁的末端位置与中梁连接。
[0009]优选的,上述摩托车车架中,摩托车车架还包括两端分别与中梁和上梁连接的支撑梁。
[0010]优选的,上述摩托车车架中,支撑梁和中梁的连接点位置设有加固装置。
[0011]优选的,上述摩托车车架中,主梁与上梁连接点下方设有支撑脚,支撑脚固定于主梁上位于上梁下方。
[0012]优选的,上述摩托车车架中,中梁向回弯曲,其尾端与立管的下部连接,中梁的尾端与主梁之间设有角加强筋。
[0013]优选的,上述摩托车车架中,中梁尾端与主梁之间还设有纵向加强杆。
[0014]优选的,上述摩托车车架中,纵向加强杆和角加强筋之间还设有横向加强杆。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托车架包括一端设有立管的横向设置的主梁,还包括与主梁的尾端连接的中梁和成对设置的上梁,主梁远离立管的一端向下弯曲,主梁弯曲点附近靠下的位置与上梁连接,主梁的末端位置与中梁连接。主梁一端下弯而主梁与上梁的连接点设置在主梁下弯的部分,使得主梁与上梁所在的平面产生一定的角度,在摩托车架承受应力时,互相呈一定夹角的主梁和上梁连接处不易发生断裂,区别于现有技术中主梁与上梁设置在同一平面的设计,使得连接的质量更高,连接更加稳固;同时主梁与上梁的连接点和主梁与中梁的连接点位置相互错开,避免了两个应力集中点距离过近增加受力断裂的风险。
[00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包括上述任一种摩托车车架和设置于摩托车车架上的各个组成部件。由于上述的摩托车车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摩托车车架的摩托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摩托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车架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标记如下:
[0021]I为立管、2为主梁、3为支撑脚、4为上梁、5为支撑梁、6为加固装置、7为中梁、8为角加强筋、9为横向加强筋、10为纵向加强筋;1'为立管、2'为主梁、3'为中梁、4'为上梁、5'为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架,有效地解决摩托车车架设计不合理造成连接点容易断裂的问题。
[00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车架结构示意图。
[00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托车架包括一端设有立管I的横向设置的主梁2,还包括与主梁2的尾端连接的中梁7和成对设置的上梁4,主梁2远离立管I的一端向下弯曲,主梁2弯曲点附近靠下的位置与上梁4连接,主梁2的末端位置与中梁7连接。
[0026]主梁2 —端下弯而主梁2与上梁4的连接点设置在主梁2下弯的部分,使得主梁2与上梁4所在的平面产生一定的角度,在摩托车架承受应力时,互相呈一定夹角的主梁2和上梁4连接处不易发生断裂,区别于现有技术中主梁2与上梁4设置在同一平面的设计,使得连接的质量更高,连接更加稳固;同时主梁2与上梁4的连接点和主梁2与中梁7的连接点位置相互错开,避免了两个应力集中点距离过近增加受力断裂的风险。
[0027]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摩托车车架还包括两端分别与中梁7和上梁4连接的支撑梁5。其中,上述技术方案中已申明上梁4为成对设置的,包括左上梁4和右上梁4,而支撑梁5设置于上梁4和中梁7之间,所以此处支撑梁5也为成对设置的包括左支撑梁5和右支撑梁5。
[0028]采用这种设置支撑梁5的技术方案,在上述是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摩托车架进行进一步加强,增强了中梁7与上梁4之间的连接使中梁7和上梁4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也增加了摩托车架后半段抗应力的性能,使摩托车架的性能更优。
[0029]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支撑梁5和中梁7的连接点位置设有加固装置6。
[0030]在支撑梁5和中梁7之间设置加固装置6使连接点的连接处更加牢固,并且由于设置加固装置6的原因可以最大程度上简化因梁的连接对于梁本体上结构设置的改变,保证了梁的结构完整性,使梁本身更加结实抗应力的能力更强。
[0031]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主梁2与上梁4连接点下方设有支撑脚3,支撑脚3固定于主梁2上位于上梁4下方。其中如图所示支撑脚3为类三角形的结构,三角形结构稳定适合用于本实施例中作为支撑加固的装置设计。
[0032]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摩托车车架中,中梁7向回弯曲,其尾端与立管I的下部连接,中梁7的尾端与主梁2之间设有角加强筋8。
[0033]立管I位置一般用于安装摩托车的前叉,前叉上安装有前轮,所以立管I与梁的连接可以说是摩托车架连接中的重要位置,因为立管I两侧都对立管I产生较大的作用力,且作用力的方向无法相互抵消,所以本实施例在立管I位置附近增设了角加强筋8,角加强筋8设置于立管I上连接的主梁2和中梁7中间,相当于增强了立管I的厚度,增强了立管I抵抗来自主梁2和中梁7应力的能力,优化了摩托车车架的整体设计,使车架更加坚固。
[0034]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摩托车车架中,中梁7尾端与主梁2之间还设有纵向加强杆10。
[0035]设置纵向加强杆10相当于进一步分担了立管I和角加强筋8的受力,从图中可以看出,纵向加强杆10设置于主梁2和中梁7之间,位置上靠近立管1,设置于角加强筋8的外侧纵向加强杆10与主梁2和中梁7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进一步分担了摩托车车架所承受的应力。
[0036]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纵向加强杆10和角加强筋8之间还设有横向加强杆9。
[0037]设置横向加强杆9的设计进一步对纵向加强杆10和主梁2和中梁7构成的三角形进行了分割,增加新的几何梁结构使以上三者所构成的三角形结构更加稳定,相当于优化了上述实施例中纵向加强筋分担摩托车车架应力的能力,使摩托车车架的坚固程度更高。
[0038]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摩托车车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包括上述任一种摩托车车架和设置于摩托车车架上的各个组成部件。由于该摩托车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摩托车车架,所以摩托车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0039]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4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一端设有立管(I)的横向设置的主梁(2),还包括与所述主梁(2)的尾端连接的中梁(7)和成对设置的上梁(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2)远离所述立管⑴的一端向下弯曲,所述主梁⑵弯曲点附近靠下的位置与所述上梁⑷连接,所述主梁(2)的末端位置与所述中梁(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车架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中梁(7)和所述上梁⑷连接的支撑梁(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5)和所述中梁(7)的连接点位置设有加固装置(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2)与所述上梁(4)连接点下方设有支撑脚(3),所述支撑脚(3)固定于所述主梁(2)上位于所述上梁(4)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7)向回弯曲,其尾端与所述立管(I)的下部连接,所述中梁(7)的尾端与所述主梁(2)之间设有角加强筋(8)。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7)尾端与所述主梁(2)之间还设有纵向加强杆(1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加强杆(10)和所述角加强筋⑶之间还设有横向加强杆(9)。8.一种摩托车,包括摩托车车架和设置于摩托车车架上的各个组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车架为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车架。
【文档编号】B62K11-02GK204296969SQ201420783120
【发明者】凌华 [申请人]重庆智能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