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52927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空气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本发明所说明的类型的空气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由文件WO 2004/092658 Al已知一种空气输送装置,其具有塑料壳体,塑料壳体具有用于排出空气的开口。开口被透气的纺织材料遮盖,该材料支撑在格栅处。
[0003]由文件WO 96/39905 Al得知一种婴儿床垫,其在底部件处和在侧部件处具有大量空气开口。空气开口被织物(Gewebe)遮盖。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种类型的空气输送装置,其具有简单的结构且不干扰使用者。
[0005]该目的通过一种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输送装置来实现。
[0006]设置成,空气输送装置具有面型的柔性的区段。由此实现较少妨碍与柔性的区段相接触的操作者。通过面型的柔性的区段,空气输送装置可多样地使用且可良好地匹配可供使用的结构空间。空气输送装置具有两个平侧(Flachseite),在其之间形成内腔。为了实现呼吸空气在整个流出区域上均匀流出,在内腔中至少在流出区域处布置有至少一个间隔器件(Abstandsmittel),其防止流出区域贴靠在第二平侧处。通过呼吸空气在整个流出区域上均匀流出,由所输送的呼吸空气引起的气流对于操作者不能觉察或仅略微能觉察。显示出,具有从大约lm/s起的流动速度的空气流可被操作者感觉为不舒服。通过流出区域排出的空气流的流动速度有利地明显小于lm/s、尤其不大于大约0.25m/So柔性的区段在此可构造成使得通过将第一和第二平侧压在一起可将排出区域带到至少逐段地贴靠在第二平侧处。然而在未负载的状态中、即当没有外力作用于空气输送装置的柔性的区段时,在第一与第二平侧之间存在间距。
[0007]至少一个间隔器件有利地从第一平侧延伸至第二平侧。间隔器件由此延伸横向穿过整个内腔且导致空气旋祸(Luftverwirbelung),其引起呼吸空气在内腔中的更好的且更均匀的分布且由此引起从内腔中通过透气的材料更均匀地流出。至少一个间隔器件有利地是柔性的,从而得到空气输送装置的高柔性。如果空气输送装置由操作者根据衣领的类型围绕颈部来穿戴,由此产生高的穿戴舒适性。
[0008]如果间隔器件至少部分地由间隔针织物(Abstandsgewirke)形成,产生简单的结构。面型的柔性的区段由此可由仅仅三层(即柔性的透气的材料、间隔针织物和布置在第二平侧处的材料)形成。通过以期望的尺寸来制造面型的柔性的区段的外部形状,通过简单的结构还可使空气输送装置的外部形状简单地匹配于期望的应用目的。由此空气输送装置可多样地使用。
[0009]间隔针织物有利地具有玮纱(Querfaden),其横向于流出区域的材料延伸穿过内腔。间隔针织物在此有利地具有每平方厘米至少一个玮纱、尤其每平方厘米至少五个玮纱。由此达到足够高的稳定性和柔性且同时实现在内腔中良好的空气旋涡。间隔针织物形成透气的三维的结构,其引起在第一与第二平侧之间在内腔中均匀的空气分布。同时,间隔针织物以简单的方式保证在流出区域与第二平侧之间的间距。
[0010]还可设置成,间隔器件至少部分地由粗孔的(grobporig)、柔性的、透气的材料形成。这例如可以是柔性的、尤其开室的(offenzellig)泡沫材料(Schaumstoff)。
[0011]在第一与第二平侧之间的间距有利地为至少3mm。由此实现内腔的足够的宽度和由此良好的空气分布。至少5mm、尤其至少7mm的间距证实为有利的。
[0012]透气的材料有利地是织物。由此可实现空气的非常均匀的排出。操作者可感觉到的气流由此被避免。透气的材料的织造密度(Webdichte)在此有利地在大约140g/m2与大约240g/m2之间。然而还可设置成,透气的材料是穿孔的塑料薄膜(Kunststofffolie)。在此有利地设置有比较细的穿孔(Perforat1n)。塑料薄膜的开口的直径有利地小于大约
0.5_。为了实现均匀的空气流出,每平方厘米有利地设置有少于300个孔。为了避免排出的空气的过大的流动速度,每平方厘米尤其设置有多于I个孔。有利地设置有每平方厘米多于20个孔、优选地每平方厘米多于50个孔。
[0013]在第二平侧处有利地布置有面型的、不透气的材料。不透气的材料有利地是薄膜或被覆层的织物。被覆层的织物例如可以是聚氨酯覆层的聚酯织物。在第二平侧处的材料在此也是柔性的。
[0014]为了以简单的方式建立用于待输送的空气的接口,空气输送装置有利地具有至少一个壳体件,其固定在面型的、柔性的区段处且其具有流入开口。壳体件有利地由形状稳定的材料、例如由塑料构成。由此实现空气输送装置的足够的稳定性。
[0015]为了避免环境空气进入呼吸空气区域中,有利地设置成,空气输送装置具有用于产生至少一个隔离空气流(Abschirmluftstrom)的器件,隔离空气流至少部分地将呼吸空气区域与环境隔离。在此,隔离空气流的流动速度有利地大于用于输送呼吸空气的输送空气流的流动速度。输送空气流的流动速度有利地不大于0.25m/s。隔离空气流的流动速度有利地为从大约0.3m/s至大约1.5m/so
【附图说明】
[0016]接下来根据附图来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显示了空气输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的透视图;
图2显示了图1中的空气输送装置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3显示了图1和2中的空气输送装置的柔性的区段的结构的透视性的、剖切的图示; 图4显示了在操作者处空气输送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示意性图示;
图5显示了图4中的空气输送装置的透视图;
图6和7显示了空气输送装置的另外的实施例的示意性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图1示意性显示了空气输送装置I。空气输送装置I有利地设置成例如当操作者在空气被污染的区域中运动时或者当操作者对环境空气的成分、例如花粉等过敏时以输送呼吸空气给操作者。空气输送装置I具有第一接管3 (在其处设置有第一流入开口 4)以及带有第二流入开口 6的第二接管5。在运行中通过流入开口 4和6可将呼吸空气、尤其被预净化的呼吸空气输送到呼吸空气区域2中。唯一的流入开口或更多数量的流入开口也可以是有利的。接管3和5分别构造在空气输送装置I的壳体件14、15处。这两个壳体件14和15在该实施例中平地来构造。
[0018]在壳体件14和15处分别保持有空气输送装置I的柔性的区段16 (图2)的一侧。如图1和2所示,柔性的区段16构造成长形且壳体件14和15布置在其窄侧处。柔性的区段16具有面向呼吸空气区域2的第一平侧7以及背对呼吸空气区域的第二平侧8。平侧8在运行中远离使用者。柔性的区段16此外具有两个端侧9,其形成柔性的区段16的纵侧。平侧7和8与端侧9限制内腔10,经由流入开口 4和6流入的呼吸空气通到内腔10中。
[0019]在第一平侧7处柔性的区段16被透气的材料12遮盖,该材料形成呼吸空气的流出区域11。透气的材料12具有多个小的开口,呼吸空气经由其在流出区域11的面上均匀分布地流出到呼吸空气区域12中。空气在此垂直于透气的材料12的面流出。流出区域11限制内腔10,且空气从内腔10通过流出区域11流到呼吸空气区域2中。
[0020]透气的材料12例如可以是织物。织物可由合成纤维或者由天然纤维或它们的混合物构成。织物的织造密度有利地在大约140g/m2与大约240g/m2之间。织物例如可以是亚麻织物、乳别丁(Gabardine)或荨麻织物。通过织物的细网眼的构造来实现在内腔中的均勾的过压(Oberdruck)和由此空气在相对于环境的过压下的均勾排出。由此将环境空气挤出呼吸空气区域。由于用于空气的比较大的排出面积,实现排出的空气的较小的流动速度。流动速度有利地小于0.25m/s。排出面积有利地在大约5cm2与大约500cm 2之间。由此避免对于操作者可觉察的气流。
[0021]优选地,织物很大程度上形状稳定,从而柔性的区段16无需支撑材料来保持其形状。然而透气的材料12柔软成使得能够以较小的力耗费使柔性的区段16弯曲,亦即在双箭头23的方向上。在此使壳体件14和15更靠近地彼此相向运动或彼此更远离地运动。由此可容易地使空气输送装置I与使用者匹配。通过壳体件14和15避免围绕处于柔性区段16的纵向上的轴线的弯曲。
[0022]在背对呼吸空气区域2的第二平侧8处设置有不透气的材料13。不透气的材料13例如可以是薄膜或被覆层的织物。被覆层的织物尤其可以是聚氨酯覆层的织物。不透气的材料13是柔性的,从而可容易地使柔性的区段16弯曲。通过不透气的材料13确保将呼吸空气仅输送到呼吸空气区域2中。不透气的材料13有利地还在端侧9处延伸。
[0023]还可设置成,透气的材料是穿孔的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的开口的直径在此优选地小于大约0.5mm。优选地设置有每平方厘米多于I个孔、尤其多于大约20个孔、优选地多于大约50个孔且每平方厘米尤其少于300个孔。
[0024]如图1所示,第一平侧7与第二平侧8在整个柔性区段16上具有大约恒定的间距
a。间距a有利地为至少3_、尤其至少5_、优选地至少7_。为了获得在第一平侧7与第二平侧8之间的均匀的间距a,在第一平侧I与第二平侧8之间设置有间隔器件,其接下来还被详细说明。
[0025]如图2所示,接管3和5经由在图2中示意性示出的软管22与鼓风机单元(Geblaseeinheit) 21相连接。鼓风机单元21有利地具有鼓风机以及带有一个或多个过滤元件的过滤单元,过滤元件过滤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被鼓风机在过压下输送至空气输送装置I。
[0026]图3详细地显示了柔性的区段16的结构。在透气的材料12与不透气的材料13之间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有间隔针织物17。间隔针织物17具有第一侧面18 (透气的材料12贴靠在其处)以及第二侧面19 (不透气的材料13贴靠在其处)。这两个侧面18和19经由玮纱20相互连接。在侧面18和19处间隔针织物具有带有多个大的开口的金银丝结构,开口允许空气良好地穿过透气的材料12并且仅略微且不密封地遮盖透气的材料12。
[0027]玮纱20由于其刚性确保了在间隔针织物17的这两个侧面18与19之间的间距。玮纱20同时引起流入内腔10中的空气的涡旋。由此实现空气在内腔10中的均匀分布。间隔针织物17是柔性的。可设置成,间隔针织物17仅可弯曲使得可如在图1中通过双箭头23所示的那样)使空气输送装置I弯曲。然而还可设置成,玮纱20允许间隔针织物17压在一起。然而在未负载的状态中,间隔针织物1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