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车窗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1564阅读:1330来源:国知局
动车组车窗玻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动车组车窗玻璃,安装于车厢的窗口上,包括:第一化学钢化玻璃、第一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及真空玻璃,第一化学钢化玻璃、第一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及真空玻璃沿车厢外至车厢内的方向依次叠置。第一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与真空玻璃之间还可夹设有第三化学钢化玻璃及空气层,第三化学钢化玻璃及空气层沿车厢外至车厢内的方向依次叠置;真空玻璃朝向车厢内的一面上沿车厢外至车厢内的方向依次叠置有第二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及第四化学钢化玻璃。真空玻璃包括依次叠置的钢化Low-E玻璃、真空层及第二化学钢化玻璃。本实用新型具有抗冲击能力强、遮光效果好、隔音效果优异、隔热效果极佳、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专利说明】
动车组车窗玻璃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车组车窗玻璃。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交通工具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动车组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动车组速度极高,其对车窗玻璃的各项性能要求也很高。但是,现有动车组的车窗玻璃很少能达到冲击能力强、遮光效果好、隔音效果好、隔热效果好等性能要求,虽然有少数车窗玻璃能够达到这些性能指标,不过它们的制造成本极高,影响了动车组的普及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性能优异、制造成本低的动车组车窗玻璃。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动车组车窗玻璃,安装于车厢的窗口上,包括:第一化学钢化玻璃、第一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及真空玻璃,所述第一化学钢化玻璃、所述第一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及所述真空玻璃沿车厢外至车厢内的方向依次叠置。
[0005]进一步地,所述真空玻璃包括钢化单银Low-E玻璃、真空层及第二化学钢化玻璃,所述钢化单银Low-E玻璃、所述真空层及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沿车厢外至车厢内的方向依次叠置。
[0006]更进一步地,所述真空层为由所述钢化单银Low-E玻璃、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及包封物构成的空腔,所述包封物包封所述钢化单银Low-E玻璃与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的周边,所述钢化单银Low-E玻璃与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之间夹设有支撑物。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与所述真空玻璃之间还夹设有第三化学钢化玻璃及空气层,所述第三化学钢化玻璃及所述空气层沿车厢外至车厢内的方向依次叠置;所述真空玻璃朝向车厢内的一面上沿车厢外至车厢内的方向依次叠置有第二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及第四化学钢化玻璃。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真空玻璃包括钢化双银Low-E玻璃、真空层及第二化学钢化玻璃,所述钢化双银Low-E玻璃、所述真空层及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沿车厢外至车厢内的方向依次叠置。
[0009]具体地,所述真空层为由所述钢化双银Low-E玻璃、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及包封物构成的空腔,所述包封物包封所述钢化双银Low-E玻璃与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的周边,所述钢化双银Low-E玻璃与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之间夹设有支撑物。
[0010]更具体地,所述空气层为由所述第三化学钢化玻璃、所述真空玻璃及密封物构成的空腔,所述密封物包封所述第三化学钢化玻璃与所述真空玻璃的周边。
[0011]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层内填充有气体。
[0012]更进一步地,各所述玻璃的厚度为2mm-10mm。
[0013]具体地,所述支撑物为多个支撑柱。
[0014]本实用新型抗冲击能力强、遮光效果好、隔音效果优异、隔热效果极佳,其在动车组上使用时的安全系数高,可以隔绝车厢外的噪音,同时还可以隔绝车厢内外热量的传递,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其不但适合作为普通车窗,还适合作为紧急车窗,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8]实施例一:
[0019]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车组车窗玻璃,安装于车厢的窗口上,包括:第一化学钢化玻璃1、第一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简称:PVB)2及真空玻璃3,所述第一化学钢化玻璃1、所述第一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2及所述真空玻璃3沿车厢外至车厢内的方向依次叠置。其中,图1的上端界定为车厢外,下端界定为车厢内。
[0020]作为本实施例关于所述真空玻璃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真空玻璃3包括钢化单银Low-E玻璃4、真空层5及第二化学钢化玻璃6,所述钢化单银Low-E玻璃4、所述真空层5及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6沿车厢外至车厢内的方向依次叠置。
[0021]作为本实施例关于所述真空层5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真空层5为由所述钢化单银Low-E玻璃4、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6及包封物7构成的空腔,所述包封物7包封所述钢化单银Low-E玻璃4与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6的周边,所述钢化单银Low-E玻璃4与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6之间夹设有支撑物。
[0022]各所述玻璃的厚度可为2_-10_,其颜色可为白色、绿色或灰色。所述支撑物可为多个支撑柱。
[0023]综上所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动车组车窗玻璃由6mm的第一化学钢化玻璃1、0.76mm的第一聚乙烯醇缩丁醒胶片2、3mm的钢化单银Low-E玻璃4、0.15mm的真空层5以及3_的第二化学钢化玻璃6沿车厢外至车厢内的方向依次叠置而成,动车组车窗玻璃的总厚度为12.91_。其中,第一化学钢化玻璃I为灰色,第二化学钢化玻璃6为白色。
[0024]上述动车组车窗玻璃的制造工艺流程如下:
[0025]6mm灰色的第一化学钢化玻璃I在450°C的硝酸钾熔盐中经过24小时的离子交换处理后,清洗干燥备用;
[0026]3mm白色的化学钢化玻璃经过磁控溅射技术镀上高透单银Low-E膜系后进行物理钢化,形成3mm的钢化单银Low-E玻璃4 ;
[0027]3mm的钢化单银Low-Ε玻璃4与3mm白色的第二化学钢化玻璃6通过真空玻璃制造工艺合成真空玻璃3 ;
[0028]将6.15mm厚的真空玻璃3与6mm的第一化学钢化玻璃I用0.76mm的第一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2通过夹层工艺合成夹层玻璃产品,该夹层玻璃产品即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动车组车窗玻璃,其可用于时速为250km的动车组上。
[0029]上述真空玻璃制造工艺流程如下:
[0030]在第二化学钢化玻璃6周边均匀布上低温玻璃粉并进行初步烧结;
[0031]在钢化单银Low-E玻璃4表面均匀布上多个0.15mm高的支撑物,该支撑物呈圆形环状,各支撑物之间距离为40mm ;
[0032]将第二化学钢化玻璃6叠置于布满支撑物的钢化单银Low-E玻璃4上,然后用包封物7进行合片高温封边形成腔体,其封接温度约400°C ;接着对腔体进行高温抽真空排气,其温度约为温度约300°C,真空度为10_2Pa ;排气完成后对抽气口进行封口并贴上保护贴,最终形成真空玻璃,该真空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为70%,传热系数U值为0.8。
[0033]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动车组车窗玻璃的性能指标为:可见光透过率36%,红外线透过率7 %,太阳能透过率20 %,传热系数U值为0.8,遮阳系数Sc值为0.33,计权隔声量为39分贝。
[0034]实施例二:
[0035]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车组车窗玻璃,安装于车厢的窗口上,包括:第一化学钢化玻璃1、第一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2及真空玻璃3,所述第一化学钢化玻璃1、所述第一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2及所述真空玻璃3沿车厢外至车厢内的方向依次叠置。其中,图2的上端界定为车厢外,下端界定为车厢内。
[0036]所述第一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2与所述真空玻璃3之间还夹设有第三化学钢化玻璃8及空气层9,所述第三化学钢化玻璃8及所述空气层9沿车厢外至车厢内的方向依次叠置;所述真空玻璃3朝向车厢内的一面上沿车厢外至车厢内的方向依次叠置有第二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10及第四化学钢化玻璃11。
[0037]作为本实施例关于所述真空玻璃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真空玻璃3包括钢化双银Low-E玻璃12、真空层5及第二化学钢化玻璃6,所述钢化双银Low-E玻璃12、所述真空层5及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6沿车厢外至车厢内的方向依次叠置。
[0038]作为本实施例关于所述真空层5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真空层5为由所述钢化双银Low-E玻璃12、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6及包封物7构成的空腔,所述包封物7包封所述钢化双银Low-E玻璃12与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6的周边,所述钢化双银Low-E玻璃12与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6之间夹设有支撑物。
[0039]作为本实施例关于所述空气层9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空气层9为由所述第三化学钢化玻璃8、所述真空玻璃3及密封物13构成的空腔,所述密封物13包封所述第三化学钢化玻璃8与所述真空玻璃3的周边。
[0040]所述空气层9内填充有气体,该气体可为空气或者惰性气体(例如氩气)。
[0041]各所述玻璃的厚度可为2_-10_,其颜色可为白色、绿色或灰色。所述支撑物可为多个支撑柱。
[0042]综上所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动车组车窗玻璃由4mm的第一化学钢化玻璃1、0.76mm的第一聚乙烯醇缩丁醒胶片2、3mm的第三化学钢化玻璃8、9mm的空气层9、3mm的钢化双银Low-E玻璃12、0.15mm的真空层5、3mm的第二化学钢化玻璃6、0.76mm的第二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10以及4mm的第四化学钢化玻璃11沿车厢外至车厢内的方向依次叠置而成,动车组车窗玻璃的总厚度为27.67mm。其中,第一化学钢化玻璃I为灰色,第二化学钢化玻璃6、第三化学钢化玻璃8及第四化学钢化玻璃11均为白色。
[0043]上述动车组车窗玻璃的制造工艺流程如下:
[0044]4mm灰色的第一化学钢化玻璃l、3mm的第二化学钢化玻璃6、3mm的第三化学钢化玻璃8及4mm的第四化学钢化玻璃11在450°C的硝酸钾熔盐中经过24小时的离子交换处理后,清洗干燥备用;
[0045]3mm的钢化双银Low-Ε玻璃12与3mm白色的第二化学钢化玻璃6通过真空玻璃制造工艺合成真空玻璃3 ;
[0046]4mm灰色的第一化学钢化玻璃I与3mm的第三化学钢化玻璃8用0.76mm的第一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2通过夹层工艺合成第一夹层玻璃;
[0047]真空玻璃3朝向车厢内的一面与4mm的第四化学钢化玻璃11用0.76mm的第二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10通过夹层工艺合成第二夹层玻璃;
[0048]第一夹层玻璃与第二夹层玻璃通过中空玻璃制造工艺合成中空玻璃产品,该中空玻璃产品即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动车组车窗玻璃,其可用于时速为350km的动车组上。
[0049]上述真空玻璃制造工艺流程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其中,本实施例的真空玻璃的传热系数U值为0.6。
[0050]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动车组车窗玻璃的性能指标为:可见光透过率25%,红外线透过率I %,太阳能透过率10%,传热系数U值为0.5,遮阳系数Sc值为0.18,计权隔声量为42分贝ο
[0051]本实用新型抗冲击能力强、遮光效果好、隔音效果优异、隔热效果极佳,其在动车组上使用时的安全系数高,可以隔绝车厢外的噪音,同时还可以隔绝车厢内外热量的传递,起到很好的节能效果,其不但适合作为普通车窗,还适合作为紧急车窗。
[00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动车组车窗玻璃,安装于车厢的窗口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化学钢化玻璃、第一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及真空玻璃,所述第一化学钢化玻璃、所述第一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及所述真空玻璃沿车厢外至车厢内的方向依次叠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玻璃包括钢化单银Low-E玻璃、真空层及第二化学钢化玻璃,所述钢化单银Low-E玻璃、所述真空层及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沿车厢外至车厢内的方向依次叠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车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层为由所述钢化单银Low-E玻璃、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及包封物构成的空腔,所述包封物包封所述钢化单银Low-E玻璃与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的周边,所述钢化单银Low-E玻璃与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之间夹设有支撑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与所述真空玻璃之间还夹设有第三化学钢化玻璃及空气层,所述第三化学钢化玻璃及所述空气层沿车厢外至车厢内的方向依次叠置;所述真空玻璃朝向车厢内的一面上沿车厢外至车厢内的方向依次叠置有第二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及第四化学钢化玻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车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玻璃包括钢化双银Low-E玻璃、真空层及第二化学钢化玻璃,所述钢化双银Low-E玻璃、所述真空层及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沿车厢外至车厢内的方向依次叠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车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层为由所述钢化双银Low-E玻璃、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及包封物构成的空腔,所述包封物包封所述钢化双银Low-E玻璃与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的周边,所述钢化双银Low-E玻璃与所述第二化学钢化玻璃之间夹设有支撑物。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车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层为由所述第三化学钢化玻璃、所述真空玻璃及密封物构成的空腔,所述密封物包封所述第三化学钢化玻璃与所述真空玻璃的周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车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层内填充有气体。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动车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玻璃的厚度为2mm_1mmο
10.如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动车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物为多个支撑柱。
【文档编号】B32B17/10GK203937254SQ201420231999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7日
【发明者】董清世, 万军鹏, 辛崇飞, 丁洪波 申请人:信义汽车玻璃(东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