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和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1413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和毛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和毛装置。



背景技术:

纱线中含有多种毛料,在纺纱之前,需要将多种毛料进行混合,混合的越充分,纱线的性能越稳定,传统的和毛装置利用动力驱动搅拌,使毛料混合,这种和毛装置结构复杂,和毛效果差,毛料容易挂在和毛装置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低能耗且和毛效果好的和毛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和毛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毛管、和毛筒和出毛管,所述和毛筒的上端侧壁上开设有毛料入口,所述进毛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毛料入口上,进毛管的另一端为吸毛端,进毛管上设置有吸风风机,所述和毛筒的下部侧壁上设置有毛料出口,所述出毛管与所述毛料出口固定连接,出毛管上同样设置有吸风风机,出毛管的另一端连通到毛料存储室的顶部,所述和毛筒内设置有输送毛料的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将混合后的毛料输送到毛料出口处。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和毛筒包括中空的立方体底座,底座上端连接有一个竖向设置的筒体,筒体下端开口且与底座内部连通,筒体上端封闭,所述毛料入口设置在筒体上部侧壁上,所述毛料出口设置在底座的一侧侧壁上,所述输送装置设置在筒体底部,输送装置包括向毛料出口移动的帘子、驱动帘子运动的主动辊和从动辊、以及驱动主动辊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帘子成环状,套接在主动辊和从动辊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筒体由内筒和外筒构成,所述内筒又包括位于上部的内上筒和位于下部的内下筒,所述内上筒成上小下大的锥台形,所述内下筒成上大下小的倒锥台形,内上筒和内下筒密封对接,内筒的侧壁上均布有大量的风孔,所述外筒的形状与内筒相似,包覆于内筒外侧,且与内筒之间保持有间隙,外筒上设置有若干个对应内上筒的窗口,窗口上设置有可关闭窗口的盖板,所述风孔的直径不大于6mm,所述外筒的下端部分插入到底座内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毛料出口与出毛管之间还设置有一个开松装置,所述开松装置朝向毛料出口的一端设置有一对刺辊,用于将帘子传送过来的毛料卷入开松装置内,所述开松装置朝向出毛管的一端设置有剥棉罗拉,用于将开松装置上的毛料剥下,并转动至朝向出毛管的一侧,被出毛管吸入。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内筒内还竖向悬设有一根转轴,该转轴的上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内筒顶部中心,转轴上自上向下设置有若干叶片,所述毛料入口偏心设置,所述进毛管正对转轴的一侧,转轴的底端不低于内筒的底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叶片在转轴上分三层设置,每一层设置有片,每片叶片均竖向设置,位于最上层的叶片与毛料入口相对。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层叶片为矩形,第二、第三层的叶片为三角形,且斜边向上,斜边与转轴的夹角为~度,所述叶片均打磨光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只需要吸风风机提供动力,能耗低,通过将毛料吸入到和毛筒内,利用气压差使毛料自己分散在和毛筒内,随着和毛筒内的气旋进行混合,和毛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和毛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1~图3中:1、进毛管,2、和毛筒,2-1、底座,2-2、筒体,2-2-1、内筒,2-2-1-1、内上筒,2-2-1-2、内下筒,2-2-2、外筒,3、出毛管,4、毛料入口,5、吸毛端,6、吸风风机,7、毛料出口,8、输送装置,8-1、帘子,8-2、主动辊,8-3、从动辊,8-4、驱动电机,9、风孔,10、窗口,11、开松装置, 12、刺辊,13、剥棉罗拉,14、转轴,15、轴承,16、叶片,17、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和毛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毛管1、和毛筒2和出毛管3,所述和毛筒2的上端侧壁上开设有毛料入口4,所述进毛管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毛料入口4上,进毛管1的另一端为吸毛端5,进毛管1上设置有吸风风机6,所述和毛筒2的下部侧壁上设置有毛料出口7,所述出毛管3与所述毛料出口7固定连接,出毛管3上同样设置有吸风风机6,出毛管3的另一端连通到毛料存储室的顶部,所述和毛筒2内设置有输送毛料的输送装置8,该输送装置8将混合后的毛料输送到毛料出口7处。

上述和毛装置结构简单、只需要吸风风机6提供动力,能耗低,通过将毛料吸入到和毛筒内2,利用气压差使毛料自己分散在和毛筒2内,随着和毛筒2 内的气旋进行混合,和毛效果好

所述和毛筒2包括中空的立方体底座2-1,底座2-1上端连接有一个竖向设置的筒体2-2,筒体2-2下端开口且与底座2-1内部连通,筒体2-2上端封闭,所述毛料入口4设置在筒体2-2上部侧壁上,所述毛料出口7设置在底座2-1的一侧侧壁上,所述输送装置8设置在筒体2-2底部,输送装置8包括向毛料出口移动的帘子8-1、驱动帘子8-1运动的主动辊8-2和从动辊8-3、以及驱动主动辊 8-2转动的驱动电机8-4,所述帘子8-1成环状,套接在主动辊8-2和从动辊8-3 上。

混合好的毛料需要从毛料出口7通过出毛管3排出,由于毛料混合后,散落在和毛筒2底部的各个角落,因此出毛管3的吸力无法将所有位于和毛筒2 底部的毛料全部吸出,长时间工作就会形成毛料堆积,而输送装置8则可将散落到和毛筒2底部的毛料全部转送到毛料出口7,这样,毛料靠近出毛管3后,就极为容易的被出毛管3吸入,通过出毛管排出。

所述筒体2-2由内筒2-2-1和外筒2-2-2构成,所述内筒2-2-1又包括位于上部的内上筒2-2-1-1和位于下部的内下筒2-2-1-2,所述内上筒2-2-1-1成上小下大的锥台形,所述内下筒2-2-1-2成上大下小的倒锥台形,内上筒2-2-1-1和内下筒2-2-1-2密封对接,内筒2-2-1的侧壁上均布有大量的风孔9,所述外筒2-2-2 的形状与内筒2-2-1相似,包覆于内筒2-2-1外侧,且与内筒2-2-1之间保持有间隙,外筒2-2-2上设置有若干个对应内上筒2-2-1-1的窗口10,窗口10上设置有可关闭窗口10的盖板17,所述风孔9的直径不大于6mm,所述外筒2-2-2的下端部分插入到底座2-1内部。

筒体2-2的内筒2-2-1和外筒2-2-2之间保持间隙,进毛管1吹入筒体2-2 内的风在筒体2-2内形成杂乱的气流,使得内筒2-2-1内的毛料杂乱无章的飘动,促进混合效果。

所述毛料出口7与出毛管3之间还设置有一个开松装置11,所述开松装置 11朝向毛料出口7的一端设置有一对刺辊12,用于将帘子8-1传送过来的毛料卷入开松装置11内,所述开松装置11朝向出毛管3的一端设置有剥棉罗拉13,用于将开松装置11上的毛料剥下,并转动至朝向出毛管3的一侧,被出毛管3 吸入。

有些毛料在进风管1吸入至和毛筒2内时,依然是块状,未完全松解,开松装置11对这些块状毛料进行一次松解,然后再利用出毛管3排出,提高混毛和松解的效果。

所述内筒2-2-1内还竖向悬设有一根转轴14,该转轴14的上端通过轴承15 转动连接在内筒2-2-1顶部中心,转轴14上自上向下设置有若干叶片16,所述毛料入口4偏心设置,所述进毛管1正对转轴14的一侧,转轴14的底端不低于内筒2-2-1的底端。

进毛管1吹入和毛筒2内的风驱动转轴14转动,转轴14带动叶片16转动,对内部的毛料起到一个搅动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打散一部分块状毛料,提高混合和松解毛料的效果。

所述叶片16在转轴14上分三层设置,每一层设置有4片,每片叶片均竖向设置,位于最上层的叶片与毛料入口相对。

所述第一层叶片16为矩形,第二、第三层的叶片16为三角形,且斜边向上,斜边与转轴的夹角为20~25度,所述叶片16均打磨光滑。

三角形叶片16可防止毛料附着,提高持续使用的时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毛料从吸毛端5被吸风风机6吸入进毛管,通过毛料入口4吹入和毛筒2的内筒2-2-1内,在筒体2-2内紊乱的气流带动下,毛料进行杂乱无章的复杂运动,实现毛料的充分混合,同时,进毛管1的风吹动最上层的叶片16转动,带动转轴14以及中下层叶片转动,搅动和毛筒2内的毛料,既对块状毛料进行打算,又使得毛料混合更加充分,混合后的毛料降落在和毛筒2底座2-1下部输送装置8的帘子8-1上,帘子8-1通过驱动电机8-4 带动的主动辊8-2驱动,将其上的毛料输送到毛料出口,经刺辊12卷入开松装置11内,开松装置11的主要部件是锡林,属于常规的开松设备,在此就不展开叙述,开松装置11对毛料进行初步的开松、除杂、梳理后,通过剥棉罗拉13 将毛料从开松装置11上剥下,并转移到朝向出毛管3的一端,毛料在出毛管3 的吸力下,被吸入出毛管3,运送到指定的毛料存储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