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于体积小的薄片翻边电极的印刷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1165阅读:798来源:国知局
专用于体积小的薄片翻边电极的印刷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装,具体涉及一种专用于体积小的薄片翻边电极的印刷工装。



背景技术:

工装,即工艺装备:指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具/钳工工具/工位器具等。工装为其通用简称。工装分为专用工装/通用工装/标准工装(类似于标准件)。

夹具:顾名思义,用以装夹工件(或引导刀具)的装置;模具:用以限定生产对象的形状和尺寸的装置;刀具:机械制造中使用的刀具基本上都用于切削金属材料,所以"刀具"一词一般就理解为金属切削刀具;辅具:一般指用以连接刀具和机床的工具;钳工工具:各种钳工作业所用的工具总称;工位器具:用以在工作地或仓库中存放生产对象或工具的各种装置;检具:生产中检验所用的器具。夹具属于工装,工装包含夹具,属于从属关系。夹具是加工时用来迅速紧固工件,使机床、刀具、工件保持正确相对位置的工艺装置。也就是说工装夹具是机械加工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机床技术向高速、高效、精密、复合、智能、环保方向发展的带动下,夹具技术正朝着高精、高效、模块、组合、通用、经济方向发展。夹具又称卡具。从广义上说,在工艺过程中的任何工序,用来迅速、方便、安全地安装工件的装置,都可称为夹具。例如焊接夹具、检验夹具、装配夹具、机床夹具等。其中机床夹具最为常见,常简称为夹具。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为使工件的表面能达到图纸规定的尺寸、几何形状以及与其他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加工前必须将工件装好(定位)、夹牢(夹紧)。应用机床夹具,有利于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稳定产品质量;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有利于改善工人劳动条件,保证安全生产;有利于扩大机床工艺范围,实现“一机多用”。夹具通常由定位元件(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夹紧装置、对刀引导元件(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或导引刀具方向)、分度装置(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能完成数个工位的加工,有回转分度装置和直线移动分度装置两类)、连接元件以及夹具体(夹具底座)等组成。夹具在电子厂商使用也是非常高的,在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生产的中段和后段就常用工装夹具来进行功能测试或者辅助装配(能装配出固定的外形及高度等)。实际在电子生产制造厂中的用途是非常广,因为是非标定制的在,所以只有想不到而没有做不到的。

在对体积小的薄片式的电极进行印刷时,传统的方式是直接对其进行夹持,为了夹持稳固,对其直接作用的夹持力度较大,而电极体积小而且厚度薄,不容易夹持,并且很容易被夹碎,造成效率低和废品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对体积小的薄片式的电极进行印刷时其夹持麻烦而且容易造成电极破碎,造成效率低和废品率较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用于体积小的薄片翻边电极的印刷工装,该工装能够提高方便夹持后进行印刷,提高了印刷效率和保护了电极的完整性,提高了质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专用于体积小的薄片翻边电极的印刷工装,包括内部中空的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下方设置有模板,且安装框的空腔与模板的工作区域连通,在安装框上设置有夹具,且安装框和模板都设置在夹具中,夹具同时与安装框和模板连接,在安装框外部设置有支撑台,安装框与支撑台连接并且能够沿着支撑台进行铅垂方向移动,在支撑台上设置有印刷机构,印刷机构设置在安装框上方并且与模板的工作区域接触,且印刷机构能够在支撑台上水平移动。目前翻边电极进行印刷时,都是采用直接对电极进行接触夹持的方式,夹持好后对电极进行印刷,印刷好后再取下换一个电极进行夹持,其效率低,为了能够夹紧,需要保持一定的力度,而一些电极本身体积小而且厚度薄,夹持时需要慢慢去操作,非常麻烦,浪费大量时间在夹持工序上,降低了生产效率,即使很小心,也会造成电极被夹碎,造成材料浪费较多,而本方案设计的工装,则是通过设计专门的模板,将待印刷电极安装在模板上,然后将模板与安装框固定,通过印刷机构实现对模板上的电极同时印刷,大大提高了效率,同时没有对电极进行直接接触,使得电极受力小,不会受到破坏,从而保证了电极的完整性,也提高了成品率。

进一步地,夹具包括呈匚字形的夹紧板,安装框和模板均设置在夹紧板的内腔中,在夹紧板上设置有夹紧柄,夹紧柄穿过夹紧板后与安装框或者模板接触。通过这种结构的夹持方式,保证了模板的安装稳固性,并且更换时非常方便。每个夹紧板上设置有四个夹紧柄,两两为一组分别上下设置,这样夹紧时调整非常方便和夹紧力度更好。

为了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在支撑台朝向安装框的壁面内凹形成安装槽,为了方便进行调整,安装槽中设置有竖向导向槽,在竖向导向槽中设置有导向块,导向块能够在竖向导向槽中沿着竖向导向槽进行铅垂方向移动,且导向块与安装框固定;支撑台朝向安装框的壁面内凹形成水平导向槽,水平导向槽设置在竖向导向槽上方,水平导向槽中设置有滑块,且滑块能够在水平导向槽中沿着水平导向槽进行水平方向移动,滑块上连接有支撑臂,且支撑臂能够绕着与滑块的连接处转动,支撑臂与印刷机构连接,水平导向槽的两端均设置有挡块,滑块设置在挡块之间。通过这种结构实现了铅垂和水平方向调整,扩大了印刷工作区域,使得印刷时质量得到保证,防止出现漏印。

为了实现批量安装印刷,在模板的顶面内凹形成若干个成型盲孔,在成型盲孔的底面均内凹形成成型浅槽和成型椭圆槽,成型盲孔的底面中心处设置有贯穿模板的通孔,且成型浅槽设置在通孔和成型椭圆槽之间,成型椭圆槽的尺寸大于成型浅槽的宽度,成型浅槽与通孔连通,成型椭圆槽与成型盲孔的侧壁连通,成型盲孔设置在安装框的内腔范围中。成型盲孔、成型浅槽和成型椭圆槽与电极的结构相互匹配,而通孔是用于脱模时顶出电极的结构,使得印刷后的电极能够快速翻边从模板上取出,方便进行下一批电极的印刷和模板的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利用该工装进行印刷时,其操作简单,易于控制,没有对电极进行直接夹紧,保证了电极的完整性,从而降低了废品率,能够同时进行大批量翻边电极的印刷,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模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滑块,2-竖向导向槽,3-安装槽,4-水平导向槽,5-支撑臂,6-支撑台,7-挡块,8-夹紧板,9-安装框,10-印刷机构,11-夹紧柄,12-模板,13-成型浅槽,14-成型椭圆槽,15-通孔,16-成型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专用于体积小的薄片翻边电极的印刷工装,设置有安装在地面上的支撑台6作为底座,底座中设置有动力机构来为部件的水平移动和铅垂移动提供动力,安装框9为内部中空的框架结构,其内部空腔贯穿顶面和底面,在安装框9下方设置有模板12,模板12的端面大于安装框9的空腔端面面积,通过夹具夹紧,保持安装框9的空腔与模板12的工作区域连通,而夹具包括呈匚字形的夹紧板8,安装框9和模板12均设置在夹紧板8的内腔中,在夹紧板8上设置有夹紧柄11,夹紧柄11穿过夹紧板8后与安装框9或者模板12接触。夹具为两组,其对称设置,夹紧板8相向设置,使得安装框9和模板12被其夹紧,在支撑台6朝向安装框9的壁面内凹形成安装槽3,安装槽3中设置有竖向导向槽2,在竖向导向槽2中设置有导向块,导向块与动力机构连接,导向块能够在动力机构作用下在竖向导向槽2中沿着竖向导向槽2进行铅垂方向移动,且导向块与安装框9的侧壁固定,从而带动安装框9也进行铅垂方向移动。

还在支撑台6朝向安装框9的壁面内凹形成水平导向槽4,水平导向槽4设置在竖向导向槽2上方,水平导向槽4中设置有滑块1,滑块1与动力机构连接,且滑块1能够在动力机构的作用下在水平导向槽4中沿着水平导向槽进4行水平方向移动,滑块1上连接有支撑臂5,且支撑臂5能够绕着与滑块1的连接处转动,支撑臂5与印刷机构10连接,这样在进行印刷时印刷机构10随着滑块1移动后需要始终保持与模板12表面的接触,利用支撑臂5能够绕着与滑块1的连接处转动在通过电极表面后在重力作用下快速恢复,实现对下一个电极的印刷。为了进行限位,防止滑块1超出最大工作范围,在水平导向槽4的两端均设置有挡块7,滑块1设置在挡块7之间,即限定了滑块1的移动轨迹,使得印刷时能够完整所有电极的印刷后及时进行反向,提高有效的印刷时间,也保护了设备,防止印刷机构10与安装框9的撞击。

模板12采用铝板,为了配合电极的结构,用雕刻机在模板12上雕刻出与电极直径相同厚度为0.15mm的圆形成型盲孔16,根据电极的结构设定,当电极为方形时,成型盲孔16也为方形,成型盲孔16密集排布形成长10至20mm,宽20至30mm的区域,在每个成型盲孔16的底部沿着同一方向雕刻出深度为0.1mm,宽度为0.5mm延伸至成型盲孔16外壁的成型浅槽13,在成型盲孔16的底面中心处设置有贯穿模板12的通孔15,成型浅槽13与通孔15连通,在成型浅槽13与成型盲孔16外壁连通的位置再向外雕刻形成深0.2mm,宽2mm的成型椭圆槽14,成型椭圆槽14与成型浅槽13连通,再配以对应形状尺寸的丝网,通过上述结构可实现自动印刷,每次印刷约600片,大大提高了印刷质量和翻边效率。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