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收容容器、液体收容容器单元、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329342阅读:来源:国知局
图7所示,凹部91内设有凹部109。凹部109被第9壁111、第10壁112、第11壁113和第3壁83包围。凹部109设为从第4壁84向第4壁84的与第5壁85侧相反的一侧,即从第4壁84向-Z轴方向侧形成凹状的朝向。第9壁111及第10壁112分别设于第4壁84,从第4壁84向第4壁84的与第5壁85侧相反的一侧,即从第4壁84向-Z轴方向侧突出。
[0069]第9壁111位于第3壁83和第2壁82之间,隔着第11壁113与第3壁83相对。第10壁112位于第I壁81和薄片部件63 (图5)之间,隔着第11壁113与薄片部件63相对。第11壁113位于比第4壁84更靠近与第5壁85侧相反的一侧,即比第4壁84更靠近-Z轴方向的一侧。第11壁113与第5壁85相对。第9壁111与第4壁84、第10壁112和第11壁113交叉。第10壁112与第4壁84、第3壁83和第11壁113交叉。第11壁113与第3壁83交叉。
[0070]如图7所示,包围凹部109的第9壁111、第10壁112、第11壁113和第3壁83构成供给部114。供给部114上设有连接部115。连接部115设于第9壁111。连接部115设于与第9壁111的凹部109侧相反的一侧。连接部115从第9壁111向与凹部109侧相反的一侧,即从第9壁111向第2壁82侧突出。如图8所示,连接部115形成筒状。连接部115上形成有供给口 116。供给口 116为形成于连接部115的开口,是来自墨水罐9A的墨水的出口。连接部115上连接了供给管43 (图4)。收容于墨水罐9A的墨水从连接部115经由供给口 116而被输送至供给管43。被输送至供给管43的墨水通过供给管43而被引导至印刷头47。
[0071]此外,如图7所示,第8壁88上设有大气连通部117。大气连通部117上设有大气连通口 118。大气连通口 118为形成于大气连通部117上的开口,从大气连通部117向墨水罐9A的外侧开口。大气连通部117从第8壁88向第8壁88的与第5壁85侧相反的一侧,即向第8壁88的Z轴方向侧突出。在平视第8壁88时,即于XY平面平视第8壁88时,大气连通口 118设于与凹部99重叠的位置。大气连通口 118使盒体61A的外侧与凹部99的内侧连通。大气连通口 118为可将盒体61A外侧的大气导入凹部99内侧的大气通路。应予说明,在盒体6IA中,接合部64沿凹部91、凹部99、凹部109及连通路73各自的轮廓设置。
[0072]如图5所示,薄片部件63隔着第2壁82?第8壁88与第I壁81相对。薄片部件63在平视下具有覆盖凹部91、凹部99、凹部109及伸出部105(图7)的大小。薄片部件63熔敷于接合部64。由此,凹部91、凹部99、凹部109及连通路73被薄片部件63密封。因此,薄片部件63能够看作是盒体61A的盖子。
[0073]如图6所示,连通路73具有连通口 121和连通口 122。连通口 121为向大气室68内侧开口的开口部。连通口 122为向收容部65内侧开口的开口部。大气室68从连通口121通过连通路73并经由连通口 122而与收容部65连通。根据上述内容,收容部65通过连通路73、大气室68及大气连通口 118而与墨水罐9A的外部连通。S卩,连通部67使大气连通口 118和收容部65相连通。从大气连通口 118流入大气室68内的大气通过连通路73而流入收容部65内。
[0074]墨水注入部101设于第5壁85。如图7所示,墨水注入部101设于由第7壁87、伸出部105、第3壁83和第I壁81围成的凹部131内。如上所述,伸出部105向比第5壁85更靠近第8壁88的一侧突出。此外,第7壁87也向比第5壁85更靠近第8壁88的一侧突出。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壁81及第3壁83分别向比第5壁85更靠近第8壁88的一侧突出。而且,伸出部105与第7壁87及第3壁83双方交叉。此外,第I壁81与第3壁83及第7壁87双方交叉。因此,在第5壁85中比第7壁87更靠近第3壁83的一侦_区域,形成由第7壁87、伸出部105、第3壁83和第I壁81围成的凹部131。凹部131设为从第5壁85侧向第4壁84侧形成凹状的朝向。
[0075]根据上述结构,墨水注入部101被第7壁87、伸出部105、第3壁83和第I壁81包围。换言之,第5壁85中由第7壁87、伸出部105、第3壁83和第I壁81围成的区域内设有墨水注入部101。而且,凹部131具有墨水承接部的功能。墨水承接部能够承接例如从墨水注入部101溢出的墨水和注入时滴洛的墨水。如此,凹部131具有作为承接墨水的墨水承接部的功能。
[0076]在此,如图5所示,收容部65内设有隔板125。在墨水罐9A中,隔板125能够划分为第I隔板125A和第2隔板125B。第I隔板125A和第2隔板125B在屈曲部127相连。第I隔板125A位于第3壁83和第2壁82之间,沿Z轴延伸。第I隔板125A在与屈曲部127侧相反的一侧与第5壁85相连。第I隔板125A位于比第2壁82侧更靠近第3壁83的一侧。第2隔板125B位于第5壁85和第4壁84之间,从屈曲部127向第2壁82侧延伸。第2隔板125B向随着从屈曲部127侧向第2壁82侧而逐渐靠近第4壁84的方向倾斜。
[0077]如图6所示,隔板125设于第I壁81,从第I壁81向薄片部件63 (图4)侧,SP向-Y轴方向侧突出。隔板125上设有切口部128和切口部129。切口部128及切口部129分别设于隔板125的与第I壁81侧相反的一侧,即薄片部件63(图4)侧的端部。切口部128及切口部129分别形成从薄片部件63 (图4)侧向第I壁81侧形成凹状的朝向。切口部128设于第I隔板125A。
[0078]切口部129设于第2隔板125B。如图5所示,在第I隔板125A中,切口部128从第5壁85侧向第4壁84侧延伸。切口部128与第5壁85相连。切口部129设于第2隔板125B中屈曲部127和与屈曲部127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之间。隔板125中,在切口部128和切口部129之间的区域设有接合部64。此外,隔板125中,在比切口部129更靠近第2壁82侧的区域设有接合部64。薄片部件63也与隔板125中的接合部64接合。而且,如果在接合部64上接合薄片部件63,则在切口部128及切口部129中分别于薄片部件63和隔板125之间形成间隙。在切口部128中,第5壁85和隔板125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形成间隙。此外,在切口部129中,薄片部件63和隔板125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形成间隙。
[0079]图9为以XZ平面横截墨水注入部101及大气连通口 118时的截面图,如图9所示,墨水注入部101具有开口 132和侧壁133。开口 132为设于第5壁85的贯通孔。开口 132也为墨水注入部101与收容部65交叉的交叉部。开口 132于第5壁85中与收容部65交叉。作为墨水注入部101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侧壁133向收容部65的内侧突出的结构。即使在侧壁133向收容部65的内侧突出的结构中,也将墨水注入部101和收容部65交叉的交叉部定义为开口 132。凹部91通过作为贯通孔的开口 132而与凹部91的外侧相通。侧壁133设于第5壁85的与第4壁84侧相反的一侧,包围开口 132的周围,从而形成墨水注入路。侧壁133从第5壁85向与第4壁84侧相反的一侧突出。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壁133从第I壁81及第3壁83向与第4壁84侧相反的一侧突出。利用侧壁133能够阻碍蓄积于凹部131的墨水流入开口 132。
[0080]图10为从薄片部件63侧观察墨水罐9A时的侧面图,如图10所示,在墨水罐9A中,收容部65的内部收容有墨水141。在图10中,为了简单易懂地表示结构,省略薄片部件63的图示,并且对接合部64画有影线。收容部65内的墨水141被从形成于连接部115的供给口 116(图8)供给至印刷头4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液体喷射系统I用于印刷的状态下,供给口 116连接供给管43,并且墨水注入部101上加盖143。收容部65内的墨水141经由中继单元49而被吸取至供给管43内,从而从供给口 116到达印刷头47。
[0081]随着使用印刷头47印刷,收容部65内的墨水141被输送至印刷头47侧。因此,随着使用印刷头47印刷,收容部65内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如果收容部65内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则大气室68内的大气通过连通路73流入收容部65内。由此,容易将收容部65内的压力保持为大气压。根据上述内容,墨水罐9内的墨水141被供给至印刷头47。如果墨水罐9中的收容部65内的墨水141被消耗,墨水141的余量变少,则操作者能够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补充新的墨水。
[0082]在此,如上所述,收容部65内设有隔板125。因此,从墨水注入部101注入收容部65内的墨水被隔板125向远离第3壁83的朝向,即从第3壁83侧向第2壁82侧引导。由此,容易避免从墨水注入部101注入收容部65内的墨水直接落在第3壁83上。因此,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能够较高地维持第3壁83的透光性。所以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第3壁83能够正确地反映收容部65内的墨水液面。因此,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容易正确地掌握收容部65内的墨水的液面。
[0083]此外,如图9所示,隔板125的第I隔板125A位于比开口 132更靠近第3壁83的一侧,该开口 132为墨水注入部101与第5壁85的交叉部。因此,隔板12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开口 132与第3壁83之间,该开口 132为墨水注入部101和第5壁85的交叉部。因此,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水时,能够以隔板125遮挡从注入部101流向第3壁83的墨水。由此,即使墨水从墨水注入部101向第3壁83飞散,也能够较好地抑制墨水附着于第3壁83上。因此,从墨水注入部101向收容部65内注入墨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