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608498阅读:来源:国知局
向A上与该褶皱18的产生位置对应的张紧辊6向被记录介质P的面17压贴。通过成为这种结构,例如在褶皱18的产生位置处于从动辊7c与从动辊7d之间的情况下,使与该产生位置对应的张紧辊6d从被记录介质P的面17侧压贴,从而向被记录介质P施加张力。同样地,例如,在褶皱18的产生位置处于从动辊7d与从动辊7e之间的情况下,使与该产生位置对应的张紧辊6e从被记录介质P的面17侧压贴,从而向被记录介质P施加张力。
[0062]此外,由于是通过张力调节部10而仅向被记录介质P的一部分的位置施加张力,因此此时施加在被记录介质P上的反张力T1较小即足以。
[0063]另一方面,图11图示了在现有的记录装置1中于从动棍7中的从动棍7b与从动辊7c之间产生了作为局部的变形的褶皱18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记录装置1难以减少褶皱18。此外,例如,即使在现有的记录装置1欲减少褶皱18,也需要在被记录介质P的整个宽度方向(与交叉方向B对应)上施加反作用力T2,以在现有的记录装置1中减少裙皱18,从而不得不使施加在记录介质P上的反张力T2增大。当施加在被记录介质P上的反张力增大时,在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时从动辊7容易相对于被记录介质P而滑动,因此输送精度会降低。
[0064]即,可以说在现有的记录装置1中,无法在抑制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精度的降低的同时,抑制在被记录介质P上产生的变形。另一方面,可以说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能够在抑制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精度的降低同时,抑制在被记录介质P上产生的变形。
[0065]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的电结构进行说明。
[0066]图8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框图。
[0067]在控制部23中设置有负责记录装置1的整体的控制的CPU24。CPU24经由系统总线25而与R0M26和RAM27连接,所述R0M26对CPU24所执行的各种控制程序等进行存储,所述RAM27能够对数据进行临时存储。
[0068]此外,CPU24经由系统总线25而与用于对记录头12进行驱动的头驱动部28连接。
[0069]此外,CPU24经由系统总线25而与用于对张力调节部10进行驱动的张力调节部驱动部38连接。
[0070]此外,CPU24经由系统总线25而与用于使如下的电机驱动的电机驱动部29连接,所述电机包括张力调节电机20、用于使滑架11移动的滑架电机30、作为设置部14的驱动源的送出电机31、作为驱动辊5的驱动源的输送电机32、作为收卷部15的驱动源的收卷电机33。
[0071]而且,CPU24经由系统总线25而与输入输出部34连接,输入输出部34与传感器13、旋转检测部19、作为向记录装置1输入记录数据等的外部装置的PC35连接。
[0072]此外,本实施例的张力调节部10被构成为,能够通过控制部23的控制而向被记录介质P施加多个强度的张力。换言之,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通过控制部23的控制,根据传感器13的检测结果而对张力调节部10的向被记录介质P施加的张力的强度进行控制。因此,在被记录介质P上产生变形,并且即使通过张力调节部10对张力进行调节也无法充分地消除被记录介质P的变形的情况下,能够施加更强的张力。如此,更有效地抑制了由从动辊7以及驱动辊5引起的被记录介质P的变形。
[0073]此外,本实施例的输送部9能够通过控制部23的控制,进行以反复实施被记录介质P的移动以及停止的方式而实施输送的被记录介质P的间歇输送。而且,张力调节部10通过控制部23的控制而在所述间歇输送中的被记录介质P的停止时向被记录介质P施加张力。如此,抑制了由于在所述间歇输送中的被记录介质P的移动时向该被记录介质P施加张力,而使输送精度降低的情况。
[0074]此外,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被记录介质P通过设置部14以及收卷部15而以在输送方向A上被施加了张力的状态被输送。如此,在被记录介质P以在输送方向A上被施加了张力的状态而被输送的结构中,由张力调节部10实施的向被记录介质P的张力施加所发挥的变形18的消除效果较强。根据这种结构,有效地抑制了由输送部9引起的被记录介质P的变形18。
[0075]实施例2 (图9)
[0076]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实施例2的记录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0077]图9为表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概要侧视图。另外,与上述实施例1共同的结构部件由相同的符号表示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078]另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除了张力调节部10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1为相同的结构。
[0079]实施例1的张力调节部10被构成为,通过张紧辊6相对于基体部8而在方向D上移动从而能够与被记录介质P接触以及分离。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张力调节部10中,在被记录介质P被设置于记录装置1上的状态下张紧辊6始终与被记录介质P的面17抵接。即,构成为,通过以保持与被记录介质P的面17抵接的状态的方式而在方向D上移动,从而与被记录介质P抵接并压入的压入量成为可变。而且,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为,通过对多个张力调节部10中的所需的张力调节部10的与被记录介质P抵接并压入的压入量进行变更,从而对被记录介质P的变形进行抑制的结构。
[0080]实施例3 (图10)
[0081]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实施例3的记录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0082]图10为表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概要侧视图。另外,与上述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共同的结构部件由相同的符号表不并省略详细说明。
[0083]另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除了张力调节部10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的记录装置1为相同的结构。
[0084]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的记录装置1为,从被记录介质P的面17侧施加张力的结构。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为,从被记录介质P的记录面16侧施加张力的结构。详细而言,为如下的结构,即,通过使张紧辊6相对于被设置在压印板2上的孔部39而在方向E上接触以及分离,从而能够从被记录介质P的记录面16侧施加张力的结构。
[0085]另外,虽然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为能够在卷筒状的被记录介质P上实施记录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也可以是能够在单页状的被记录介质P上实施记录的结构。在为能够在单页状的被记录介质P上实施记录的结构的情况下,作为被记录介质P的设置部14,例如也可以使用被称为所谓的供纸(馈送)托盘以及供纸(馈送)盒等的部件。此外,作为被记录介质P的回收部,作为收卷部15以外的回收部,例如也可以使用被称为所谓的排出用接收部、排纸(排出)托盘以及排纸(排出)盒等的部件。
[0086]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并且这些变形也被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是不言而喻的。
[0087]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叙述。在此,再次对本发明进行归纳说明。
[0088]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记录装置1的特征在于,具备:记录部12,其能够实施记录;输送部9,其与介质P接触而对介质P进行输送,并且在介质P的输送方向A上被设置于记录部12的上游侧;张力调节部10,其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交叉方向B上设置有多个,并且能够从介质P的记录面16侧以及该记录面16的相反侧的非记录面侧17中的至少一侧向介质P施加张力。
[0089]根据本方式,具备张力调节部10,所述张力调节部10在交叉方向B上设置有多个,并且能够从记录面16侧以及非记录面17侧中的至少一侧向介质P施加张力。因此,利用多个张力调节部10,对应于由于输送部9与介质P接触的方式等的原因而产生的局部的变形18的产生位置,而分别独立地进行张力调节,从而能够抑制由输送部9引起的介质P的变形18。
[0090]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记录装置1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式中,具备控制部23,所述控制部23对张力调节部10向介质P的张力的施加进行控制。
[0091]根据本方式,具备对张力调节部10向介质P的张力的施加进行控制的控制部23。因此,能够自动地抑制由输送部9引起的介质P的变形18。
[0092]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记录装置1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式中,张力调节部10被构成为,能够与介质P接触以及分离。
[0093]根据本方式,通过能够与介质P接触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