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433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适用于 传送粉末。具体而言,本发明用于显影剂。粉末可以是化学制剂、 树脂粉末、颜料或研磨剂。粉末的平均粒径优选为lnm 50(Him。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中,如下面的专利文献1 4 中所述的用于传送显影剂的技术为人熟知。
在作为专利文献1的JP-A-2003-255792和作为专利文献2的 JP-A-2002-311712中披露了具有用于回收废调色剂的传送路径的图 像形成装置。在专利文献1和2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传送部件 (HSa, 44)沿着水平方向传送从感光体(D, 2)的表面上刮除的 废调色剂,使该废调色剂在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传送路径(HPa, 50) 下落,最终将该废调色剂传送到回收容器(HTa, 43)中。根据专利 文献1和2中所述的技术,由刚体或弹簧构成的单振动部件(TK, 55, 154)在传送路径(HPa, 50)内沿着下落方向往复运动以强行 刮除废调色剂,从而使得下落的废调色剂不会附着在传送路径(HPa, 50)的壁面上。
在作为专利文献3的JP-A-2003-29486中披露了这样一种图像 形成装置其具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多个感光体(10)和用于清洁 各感光体(10)的表面的多个清洁单元(14)。在专利文献3的图 像形成装置中,设置在各清洁单元(14)内的螺丝(17)沿水平方 向传送从各感光体(10)的表面刮除的废调色剂。此外,形成有开 口部分(143)作为清洁单元(14)的排出口的传送管道(18)在不 同高度与大致竖直的管状回收路径(51)连接,由此,从清洁单元 (14)排出的废调色剂由于自重而在回收路径(51)内下落。
9在作为专利文献4的JP-A-2005-91848中披露了具有用于回收 诸如废调色剂或劣化显影剂等粉粒物质的粉末回收装置(400)的图 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来自感光体(11)的粉粒物质 由于自重而穿过具有竖直管道的漏斗状粉粒物质传送部分(330), 然后将该粉粒物质回收到粉粒物质回收装置(400)中。根据专利文 献4所述的技术,单个螺旋推运器(332)设置成穿过粉粒物质传送 部分(330)内部的管道,通过螺旋推运器(332)引导沿壁面回收 在管道中的粉粒物质,进而使该粉粒物质穿过粉粒物质传送部分 (330)。JP-A-2003-255792 ( "0010,, "0011〃 , "0014", 图1和图2)JP-A-2002-311712 ( "0025" "0035",图2、 图3以及图6)JP-A-2003-29486 ( "0012" , "0041" "0045", 图1和图2)JP-A-2005-91848 ( "0039" "0041",图3和图
4)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例中,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利用简单的构造防止显影剂的堵塞。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粉末传送装置,包括下落 路径,其允许粉末下落;第一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下落路径中,
并且通过沿着所述下落路径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下落路径中的粉末
结块;以及第二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
所述下落路径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下落路径中的粉末结块,其中, 当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下落路径中沿着所述粉末的下落方向朝 向下游侧移动时,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下落方向下游侧的末端 朝向所述第二粉碎部件所设置的一侧倾斜并且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
10接触。在根据第[1]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中,当所述第一粉碎部件 在所述下落路径中沿着所述下落方向朝向下游侧移动时,所述第一 粉碎部件与所述下落路径的内壁面接触。根据第[2]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可包括保持部件,其中, 所述下落路径具有第一下落路径,其允许所述粉末下落;以及第 二下落路径,其允许粉末在其中下落并且与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沿 着所述粉末的下落方向的下游端汇合,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位于所述 第一下落路径中,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所 述保持部件通过保持并旋转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件 从而使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往复运动,并且所述 第一下落路径的壁面形成为朝向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倾斜。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粉末传送装置,包括下落 路径,其具有第一下落路径、第二下落路径以及倾斜壁,所述第一
下落路径允许粉末在其中下落,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允许粉末在其中 下落并且与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汇合,并且所述倾斜壁形成在所述 第一下落路径中并且朝向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倾斜;第一粉碎部件,
其位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述第一下落路径在第 一上端位置与第一下端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 中的粉末结块,其中,当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下端位置 时,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与所述倾斜壁接触,并且所述第一粉碎部件 在所述粉末的下落方向下游侧的末端朝向第二粉碎部件所述设置的
一侧倾斜;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并且通 过沿着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在第二上端位置与第二下端位置之间往复 运动来粉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的粉末结块,其中,所述第二粉碎 部件在所述第一下端位置处与朝向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倾斜的所述第 一粉碎部件接触;以及保持部件,其通过保持并旋转所述第一粉碎 部件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从而使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碎 部件往复运动。在根据第[3]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中,所述保持部件包括旋转轴部分,其在所述保持部件旋转时作为旋转中心;第一粉碎部 件支撑部分,其在沿着径向与所述旋转轴部分偏移的位置处支撑所 述第一粉碎部件;以及第二粉碎部件支撑部分,其在沿着所述保持
部件的旋转方向位于与所述第一粉碎部件支撑部分的相位不同的位 置处支撑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在根据第[4]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中,所述保持部件包括 旋转轴部分,其在所述保持部件旋转时作为旋转中心;第一粉碎部
件支撑部分,其在沿着径向与所述旋转轴部分偏移的位置处支撑所
述第一粉碎部件;以及第二粉碎部件支撑部分,其在沿着所述保持 部件的旋转方向位于与所述第一粉碎部件支撑部分的相位不同的位 置处支撑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在根据第[1]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中,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的 往复运动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的往复运动方向。在根据第[3]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中,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的 往复运动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的往复运动方向。在根据第[1]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中,所述第一粉碎部件通 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一盘条(线材)而形成,所述第二粉碎部件通过 螺旋状地盘绕第二盘条而形成,并且沿着这样的方向盘绕所述第二
盘条即,沿着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相接触的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相
对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作相对移动的方向引导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根据第[3]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中,所述第一粉碎部件 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一盘条而形成,所述第二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
地盘绕第二盘条而形成,并且沿这样的方向盘绕所述第二盘条艮口,
沿着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相接触的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相对于所述第 二粉碎部件作相对移动的方向引导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根据第[4]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中,所述第一粉碎部件
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一盘条而形成,所述第二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
地盘绕第二盘条而形成,并且沿这样的方向盘绕所述第二盘条艮P, 沿着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相接触的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相对于所述第 二粉碎部件作相对移动的方向引导所述第一粉碎部件。[12]根据第[1]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可包括第一流入口, 其位于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的上方并且允许所述粉末流入所述下落路 径,其中所述粉末在偏向与所述下落路径的下落方向垂直的方向一 侧的状态下从所述第一流入口流入,并且,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 述粉末所偏向的一侧沿着所述下落方向向重力方向的下方往复运 动。根据第[1]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可包括第一流入口, 其形成在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的上方并且允许所述粉末流入所述下落 路径;第一粉末传送路径,其与所述第一流入口连接,并且在所述 第一粉末传送路径中传送所述粉末;以及第一粉末传送部件,其位 于所述第一粉末传送路径中并且具有旋转轴和螺旋状地支撑在所述 旋转轴外周上的传送叶片,所述第一粉末传送部件旋转以在所述第 一粉末传送路径中传送所述粉末,其中,所述第一粉末传送部件旋 转到重力方向的下方,旋转到所述第一粉碎部件沿着所述下落方向 向重力方向的下方移动的一侧,继而旋转到重力方向的上方。根据第[1]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可包括第二流入口, 其位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的上方并且允许所述粉末流入所述下落路 径,其中,所述粉末在偏向与所述下落路径的下落方向垂直的方向
一侧的状态下从所述第二流入口流入,并且,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在 所述粉末所偏向到的一侧沿着所述下落方向向重力方向的下方往复 运动。根据第[1]至[8]项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可包 括第二流入口,其形成在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的上方并且允许所述 粉末流入所述下落路径;第二粉末传送路径,其与所述第二流入口 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二粉末传送路径中传送所述粉末;以及第二粉 末传送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二粉末传送路径中并且具有旋转轴和螺 旋状地支撑在所述旋转轴外周上的传送叶片,所述第二粉末传送部 件旋转以在所述第二粉末传送路径中传送所述粉末,其中,所述第 二粉末传送部件旋转到重力方向的下方,旋转到所述第二粉碎部件 沿着所述下落方向向重力方向的下方移动的一侧,继而旋转到重力[16]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多 个图像载体;多个显影单元,其将对应的图像载体表面上的潜像显 影成可见图像;图像载体清洁器,其在所述可见图像被转印之后去 除残留在所述图像载体表面上的显影剂以清洁所述图像载体;第一 残留显影剂传送路径,其传送由所述图像载体清洁器去除的所述显 影剂;中间转印体,其定位成面向所述图像载体,其中,所述图像 载体表面上的所述可见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多个一次转 印装置,其将所述图像载体表面上的所述可见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 转印体上;二次转印装置,其将所述中间转印体表面上的可见图像 转印到介质上;中间转印体清洁器,其在所述二次转印装置将所述 可见图像转印到所述介质上之后去除附着在所述中间转印体表面上 的显影剂;第二残留显影剂传送路径,其传送从所述中间转印体上 去除的显影剂;下落路径,其具有第一下落路径和第二下落路径,
所述第一下落路径允许由所述第二残留显影剂传送路径传送的显影 剂在其中下落,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允许由所述第一残留显影剂传送
路径传送的显影剂在其中下落并且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沿所述显影 剂的下落方向的下游端汇合;第一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一下落 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述下落路径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第一下落 路径中的显影剂结块;以及第二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二下落路 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述下落路径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第二下落路 径中的显影剂结块,以及保持部件,其通过保持并旋转所述第一粉 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从而使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第二粉碎部 件往复运动,所述第一下落路径的壁面形成为朝向所述第二下落路 径倾斜,并且,当随着所述保持部件的旋转而往复运动的所述第一 粉碎部件在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沿着所述显影剂的下落方向而朝向 下游侧移动时,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的倾斜壁面 接触,由此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下落方向下游侧的末端朝向所 述第二粉碎部件所设置的一侧倾斜并且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的所 述第二粉碎部件接触。
14根据第[1]至[3]项中的任一项,与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 粉碎部件不接触而往复运动的情况相比,可以使用较简单的构造来 防止所述显影剂堵塞。
根据第[4]或第[5]项,由于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碎部 件在接触时具有不同的移动方向,因此与不具有此构造的情况相比, 可以增加接触时的振动。
根据第[7]或第[8]项,与不具有此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防止所
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各自螺旋状地盘绕的盘条纠缠 而无法移动。
根据第[9]或第[10]项,可以防止当所述第一粉碎部件沿所述下 落方向向上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一流入口的调色剂粉在大量显影剂 流经所述第一流入口的区域上升(飞扬)。
根据第[11]至[14]项中的任一项,可以防止当所述第二粉碎部件 沿所述下落方向向上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二流入口的调色剂粉在大 量显影剂流经所述第二流入口的区域上升。
根据第[15]项,如果布置在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汇合的所述第 一下落路径上的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接触时的 振动大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的振动,则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粉碎部件 来粉碎在多次穿过转印区域之后由所述中间转印体去除的残留显影 剂。
根据第[16]]项,与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不接 触而往复运动的情况相比,可以使用较简单的构造来防止所述显影 剂堵塞。


基于以下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说明图; 图2为可见图像形成装置和中间转印体清洁器单元的放大说明
图3为从后方看去的根据实例1的废显影剂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主要部分透视图4A为废显影剂传送装置的透视图4B为沿图4A中的线IVB-IVB截取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4C为沿图4B中的线IVC-IVC截取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5A为废显影剂传送装置中的重力下落部分的主要部分的放 大透视图5B为沿图5A中的线VB-VB截取的截面图; 图5C为沿图5A中的线VC-VC截取的截面图; 图5D为沿图5C中的线VD-VD截取的截面图; 图6A为从后方看去的保持部件、第一粉碎部件以及第二粉碎
部件的作用说明图,其中第二螺旋弹簧沿着主传送路径向下突出到
最大程度;
图6B为曲柄从图6A中的位置移动30°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C为曲柄从图6B中的位置移动30°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D为曲柄从图6C中的位置移动30°且第二螺旋弹簧最靠近
主传送路径的左壁部分的状态的说明图6E为曲柄从图6D中的位置移动30°的状态的说明图6F为曲柄从图6E中的位置移动30°且第一螺旋弹簧接触第
二螺旋弹簧的状态的说明图6G为曲柄从图6F中的位置移动30°且第二螺旋弹簧沿主传
送路径向上移动到最大程度的状态的说明图6H为曲柄从图6G中的位置移动30°且第一螺旋弹簧与第二
螺旋弹簧分离的状态的说明图6I为曲柄从图6H中的位置移动30。的状态的说明图6J为曲柄从图61中的位置移动30°且第二螺旋弹簧最靠近
主传送路径的右壁部分的状态的说明图6K为曲柄从图6J中的位置移动30°的状态的说明图6L为曲柄从图6K中的位置移动30°且如果曲柄进一步移动
30°则完成一周的状态的说明图7A 7L为图5C中的保持部件、第一粉碎部件以及第二粉碎
16部件的主要部分的作用说明图,其对应于图6A 6L中的曲柄每移动 30°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8A 8L为从右上前方看去的保持部件、第一粉碎部件以及 第二粉碎部件的作用说明图,其对应于图6A 6L中的曲柄每移动 30°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以及
图9为与实例1的图5C相对应的实例1的变型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下文中称为实 例),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下述实例。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的说明,在附图中,纵向为X轴方向,横向 为Y轴方向,并且竖直方向为Z轴方向,并且,将箭头X、 -X、 Y、 -Y、 Z或-Z表示的方向或侧定义为前方、后方、右方、左方、上方、 下方或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或下侧。
此外,在附图中," "中标有" "的符号表示从纸张背面指 向正面的箭头,并且"〇"中标有"x"的符号表示从纸张正面指向 背面的箭头。
在下面根据附图的说明中,为了便于理解,适当地省略除了必
要说明以外的部件。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说明图。 在图1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实例的复印机U具有操作单元UI、
图像输入装置U1、介质供应装置U2、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以及纸
张处理装置U4。
(操作单元)
操作单元UI具有用于开始复印或设定复印份数的输入按钮 UIa。此外,操作单元UI具有用于显示由输入按钮UIa输入的内容 或复印机U的状态的显示单元UIb。
(图像输入装置)图像输入装置Ul包括自动原稿传送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图 像输入装置Ul对所布置的原稿发射光,通过固态图像传感器接收来
自该原稿的反射光,将该反射光转换成红色R、绿色G以及蓝色B
的图像信息,并且在预定的时间或所谓的定时将图像信息输入到图
像形成装置主体U3中。
(介质供应装置)
介质供应装置U2具有作为介质收容容器实例的多个送纸托盘 TR1、 TR2、 TR3以及TR4。此外,介质供应装置U2具有介质供应 路径SH1,该介质供应路径SH1用于取出储存在各送纸托盘TR1 TR4中的作为图像记录介质实例的记录纸张S并且将记录纸张S传 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在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具有用于将图像记录在从介 质供应装置U2传送来的记录纸张S上的图像记录部分、显影剂补给 装置U3a、纸张传送路径SH2、纸张排出路径SH3、纸张翻转路径 SH4以及纸张循环路径SH6。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具有控制部分C以及由控制部分C 控制的作为潜像形成装置驱动电路实例的激光驱动电路D和电源电 路E。激光驱动电路D将从图像输入装置U1输入的红色R、绿色G 以及蓝色B的图像信息转换成Y (黄色)、M (品红色)、C (蓝绿 色(青色))以及K (黑色)的图像信息,并且在预定定时向各颜
色的潜像形成装置ROSy、 ROSm、 ROSc以及ROSk输出对应的驱动
e 口 1曰万。
在各颜色的潜像形成装置ROSy、 ROSm、 ROSc以及ROSk下
方,将作为拉出部件实例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拉出件U3b支撑成可 沿着作为左右一对引导部件实例的滑轨R1、R1在拉出位置与安装位 置之间移动,在该拉出位置上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向前拉出可见 图像形成装置拉出件U3b,在该安装位置上可见图像形成装置拉出件U3b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内部。
图2为可见图像形成装置和中间转印体清洁器单元的放大说明图。
在图1和图2中,作为图像保持部件单元实例的K颜色感光体 单元UK具有作为图像保持部件实例的感光鼓Pk、作为充电单元实 例的充电电晕器CCk以及作为图像保持部件清洁器单元实例的清洁 器CLk。其他颜色Y、 M以及C的感光体单元UY、 UM以及UC具 有感光鼓Py、 Pm以及Pc;作为充电单元实例的充电辊Cry、 CRm 以及CRc;以及清洁器CLy、 CLm以及CLc。
K颜色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K+GK由K颜色的感光体单元UK 与具有显影辊R0k的显影装置GK构成。类似地,Y颜色、M颜色 以及C颜色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Y+GY、 UM+GM以及UC+GC分 别由Y颜色的感光体单元UY、 M颜色的感光体单元UM以及C颜 色的感光体单元UC与具有显影辊R0y的显影装置GY、具有显影辊 R0m的显影装置GM以及具有显影辊R0c的显影装置GC构成。
感光体单元UY、 UM、 UC和UK与显影装置GY、 GM、 GC和 GK可拆卸地安装在可见图像形成装置拉出件U3b上。
在图1和图2中,与其他颜色的感光鼓Py Pc相比,K颜色的 感光鼓Pk使用更加频繁,并且由于几乎仅进行K颜色的图像输出, 因此K颜色的感光鼓Pk表面磨损更为严重。因此,感光鼓Pk的直 径大于其他感光鼓py pc的直径。
此外,K颜色的充电电晕器CCk由用于充电的放电部件构成, 该放电部件仅在高速输出K颜色图像时对感光鼓Pk进行高速充电, 而不是诸如Y、 M、 C的充电辊CRy、 CRm、 CRc等接触型充电部件。
在图1中,由充电辊CRy、 CRm、 CRc和充电电晕器CCk对感 光鼓Py、Pm、Pc、Pk进行均匀充电,并且利用由潜像形成装置ROSy、 ROSm、 ROSc、 ROSk输出的作为潜像写入光实例的激光束Ly、 Lm、 Lc、 Lk在感光鼓Py、 Pm、 Pc、 Pk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 置Gy、 Gm、 Gc、 Gk将感光鼓Py、 Pm、 Pc、 Pk表面上的静电潜像 显影成作为Y (黄色)、M (品红色)、C (蓝绿色)、K (黑色)
19各颜色可见图像实例的调色剂图像。
在显影装置GK GY中,从可拆卸地安装在显影剂补给装置 U3a上的作为显影剂收容容器实例的调色剂盒Kk、 Km、 Kc、 Ky补 给显影所消耗的显影剂。在实例1中,采用含有调色剂和载体的双 组分显影剂作为上述显影剂,其中从调色剂盒Kk、 Km、 Kc、 Ky补 给与显影装置GK GY的调色剂浓度相比具有更高调色剂比例的所 谓高浓度显影剂。相应地,在实例1的显影装置GK GY中,在补 给含有少量载体的高浓度显影剂的同时,从显影装置GK GY中一 点一点地排出含有劣化载体的显影剂以更换载体。这种一点一点地 更换载体的技术是公知的,并且例如在JP-A-2000-81787和 JP-A-2003-84570中披露了这种技术,这里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作为一次转印单元实例的一次转印辊Tly、 Tlm、 Tlc、 Tlk依 次将感光鼓Py、 Pm、 Pc、 Pk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作为中间 转印体实例的中间转印带B上,由此在中间转印带B上形成多色图 像。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作为多色可见图像实例的彩色调色 剂图像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
在仅有K颜色图像信息的情况下,仅采用K颜色的感光鼓Pk 和显影装置GK,由此仅形成K颜色调色剂图像。
在一次转印之后,通过清洁器CLk、 CLc、 CLm、 CLy去除附 着在感光鼓Pk、 Pc、 Pm、 Py表面上的残留显影剂或残留纸粉(残 留物)。进而通过设置在清洁器CLk、 CLc、 CLm、 CLy下方的残留 物传送部件CLkl、 CLcl、 CLml、 CLyl将从感光鼓Pk Pc上去除 的残留物传送到清洁器CLk CLy的外部,然后将该残留物传送到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后方。
在可见图像形成装置拉出件U3b的下方,将作为拉出部件实例 的中间转印装置拉出件U3c支撑成可在拉出位置与安装位置之间移 动,在该拉出位置上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向前拉出中间转印装置 拉出件U3c,在该安装位置上中间转印装置拉出件U3c安装在图像 形成装置主体U3的内部。将作为中间转印装置实例的带组件BM支 撑成可在上升位置与下降位置之间升降,在该上升位置上带组件BM与感光鼓Py、 Pm、 PC、 Pk的下表面接触,在该下降位置上带组件 BM通过中间转印装置拉出件U3c向下远离感光鼓Py、 Pm、 Pc、 Pk 的下表面。
带组件BM具有中间转印带B、作为中间转印部件支撑部件实 例的带支撑辊Rd+Rt+Rw+Rf+T2a以及一次转印辊Tly、 Tlm、 Tlc、 Tlk,其中带支撑辊Rd+Rt+Rw+Rf+T2a由作为中间转印驱动部件实 例的驱动辊Rd、作为张力生成部件实例的张紧辊Rt、作为蛇行防止 部件实例的步移辊(walking roll) Rw、作为从动部件实例的多个惰 辊Rf以及作为二次转印相对部件实例的支承辊T2a构成。通过带支 撑辊Rd+Rt+Rw+Rf+T2 a将中间转印带B支撑成可沿着箭头Ya的方 向旋转移动。
在支承辊T2a的下方布置有二次转印单元Ut。作为二次转印单 元Ut的二次转印部件实例的二次转印辊T2b可以经由中间转印带B 与支承辊T2a分离或与支承辊T2a压力接触,由此在二次转印辊T2b 与中间转印带B压力接触的区域形成二次转印区域Q4。此外,支承 辊T2a与作为接触供电部件实例的接触辊T2c接触。在预定定时从 控制部分C所控制的电源电路E向接触辊T2c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 极性具有相同极性的二次转印电压。
二次转印单元T2a+T2b+T2c由支承辊T2a、 二次转印辊T2b以 及接触辊T2c构成。
在带组件BM的下方布置有纸张传送路径SH2。将从介质供应 装置U2的介质供应路径SH1供应的记录纸张S传送到作为纸张传 送路径SH2的传送定时调节部件实例的定位辊Rr处,进而在彩色调 色剂图像被传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的同时通过作为引导部件实例 的定位侧纸张引导件SGr和转印前纸张引导件SG1将记录纸张S传 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
定位侧纸张引导件SGr连同定位辊Rr—起固定到图像形成装置 主体.U3上。
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穿过二次转印区域Q4的 同时通过二次转印单元T2a+T2b+T2c将该彩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
21录纸张S上。在多色图像的情况下,将已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B 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共同地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S上。
实例1的转印装置Tly Tlk+T2a+T2b+T2c+B由一次转印辊 Tly Tlk、 二次转印单元T2a+T2b+T2c以及中间转印带B构成。
通过设置在中间转印带B右下方的作为中间转印体清洁器单元 实例的带清洁器CLB对二次转印之后的中间转印带B进行清洁。带 清洁器CLB从中间转印带B上去除二次转印时未被使用的中间转印 带B上的诸如残留显影剂或纸粉等残留物,并且将该残留物传送到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后方。二次转印辊T2b和带清洁器CLB可 以与中间转印带B分离或与该中间转印带B接触。
通过转印后纸张引导件SG2和作为传送部件实例的介质传送带 BH将其上二次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S传送到定影装置F的 定影辊Fh与作为加压定影部件实例的加压辊Fp压力接触的区域, 即定影区域Q5。记录纸张S上的调色剂图像在穿过定影区域Q5时 受到定影装置F的加热定影。在定影装置F的下游侧设置有作为切 换部件实例的切换门GT1。该切换门GT1根据用户的指令选择性地 将沿着纸张传送路径SH2传送且在定影区域Q5受到加热定影的记 录纸张S切换到纸张处理装置U4的纸张排出路径SH3或纸张翻转 路径SH4。将被传送到纸张排出路径SH3的纸张S传送到纸张处理 装置U4的纸张传送路径SH5,其中通过布置在纸张传送路径SH5 上的作为介质翘曲校正部件实例的巻曲校正部件U4a来校正纸张S 的翘曲,即所谓的巻曲,进而从作为介质排出部件实例的排出辊Rh 使纸张S的图像定影面面朝上地将纸张S排出到作为纸张处理装置 U4的介质排出部分实例的排出托盘TH1上。
经由切换门GT1传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纸张翻转路径 SH4—侧的纸张S通过作为挠性切换部件实例的聚酯薄膜(Mylar) 门GT2被传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纸张翻转路径SH4。
此时,在使图像定影面面朝下地排出记录纸张S的情况下,在 记录纸张S的后端一穿过聚酯薄膜门GT2之后就立即翻转记录纸张 S。在这种情况下,聚酯薄膜门GT2使被传送到纸张翻转路径SH4的记录纸张S直接通过,并且在通过的记录纸张S翻转之后将通过
的记录纸张S传送到纸张传送路径SH3和SH5—侧。进而使图像定 影面面朝下地将记录纸张S排出到排出托盘TH1。
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纸张翻转路径SH4的中途连接纸张 循环路径SH6,并且在连接处布置有聚酯薄膜门GT3。图像形成装 置主体U3的纸张翻转路径SH4的下游端与纸张处理装置U4的纸张 翻转路径SH7连接。
通过聚酯薄膜门GT3将经由切换门GT1被传送到纸张传送路径 SH4的记录纸张S传送到纸张处理装置U4的纸张翻转路径SH7。聚 酯薄膜门GT3使被传送到纸张翻转路径SH4的记录纸张S直接通过, 并且在通过的记录纸张S翻转之后将通过的记录纸张S传送到纸张 循环路径SH6—侧。
通过纸张供应路径SH1将被传送到纸张循环路径SH6的记录纸 张S再次供给到转印区域Q4以进行双面打印,将该记录纸张S传送 到纸张处理装置U4,进而将记录纸张S排出到排出托盘TH1。
纸张传送路径SH由以符号SH1 SH7表示的部件构成。此外, 纸张传送装置SU由以符号SH、 Ra、 Rr、 Rh、 SGr、 SG1、 SG2、 BH 以及GT1 GT3表示的部件构成。
(废显影剂传送装置)
图3为从后方看去的根据实例1的废显影剂传送装置和图像形 成装置主体的主要部分透视图。
图4A为根据实例1的废显影剂传送装置的说明图,图4B为沿 图4A中的线IVB-IVB截取的主要部分截面图,以及图4C为沿图4B 中的线IVC-IVC截取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从图3至图4C,作为显影剂传送装置实例的废显影剂传送装置 UH支撑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U3的背面。废显影剂传送装置UH具 有图像形成装置传送部分UH1,其用于传送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U3排出的显影剂;下落传送部分UH2,其用于传送来自图像形成装 置传送部分UH1的显影剂;以及废显影剂回收部分UH3,其用于回收穿过下落传送部分UH2的显影剂。
图像形成装置传送部分UH1具有沿横向延伸的作为机架实例的 主框架101。在主框架101上从左侧起沿横向依次以预定间隔形成传 送路径连接部分101a、 101b、 101c、 101d以及101e。
沿着主框架101延伸的作为第二显影剂传送路径实例的感光体 传送路径102支撑在主框架101上。在第一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a 上,以这样的状态支撑从K颜色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K+GK的清 洁器CLk延伸的清洁器单元传送路径103k:即,使该清洁器单元传 送路径103k在感光体传送路径102的上方交叉连接。在第二传送路 径连接部分101b上,以这样的状态支撑从K颜色的可见图像形成装 置UK+GK的感光鼓Pk延伸的显影装置传送路径104k和从C颜色 的可见图像形成装置UC+GC的清洁器CLc延伸的清洁器单元传送 路径103c: g卩,使该显影装置传送路径104k和清洁器单元传送路径 103c在感光体传送路径102的上方交叉连接。
类似地,与感光体传送路径102连接的C颜色的显影装置传送 路径104c和M颜色的清洁器单元传送路径103m支撑在第三传送路 径连接部分101c上,并且与感光体传送路径102连接的M颜色的显 影装置传送路径104m和Y颜色的清洁器单元传送路径103y支撑在 第四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d上。并且在第五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e 上,以这样的状态支撑Y颜色的显影装置传送路径104y:即,使该 显影装置传送路径104y在感光体传送路径102的上方交叉连接。
在图4A 4C中,作为驱动齿轮实例的驱动齿轮111支撑在主 框架101的第一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a的左后侧。通过未示出的驱 动电动机旋转驱动齿轮111。此外,作为与驱动齿轮111啮合的传动 齿轮实例的传动齿轮G101支撑在第一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a上。 支撑在第一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a上的传动齿轮G102与传动齿轮 G101相啮合。此外,传动齿轮G102与K颜色的清洁器单元排出齿 轮G103相啮合以将驱动传递到K颜色清洁器单元传送路径103k内 未示出的传送部件上。
沿着感光体传送路径102延伸的作为驱动传动部件实例的轴
24112支撑在主框架101上。作为与传动齿轮G101啮合的齿轮部件实 例的齿轮112a支撑在轴112的左端。此外,作为中间齿轮实例的中 间齿轮112b 112e支撑在轴112上与第二至第五传送路径连接部分 101b 101e相对应的位置处。支撑在第二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b上 的第二传动齿轮Glll与第一中间齿轮112b啮合。第二传动齿轮 Glll与K颜色的显影装置排出齿轮G112啮合以将驱动传递到K颜 色显影装置传送路径104k内未示出的传送部件,并且该第二传动齿 轮Glll与C颜色的清洁器单元排出齿轮G113啮合以将驱动传递到 C颜色清洁器单元传送路径103c内未示出的传送部件。
类似地,第三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c上的第三传动齿轮G121 与第二中间齿轮112c啮合,并且第三传动齿轮G121分别与C颜色 显影装置传送路径104c上的C颜色的显影装置排出齿轮G122、 M 颜色清洁器单元传送路径103m上的M颜色的清洁器单元排出齿轮 G123啮合。第四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d上的第四传动齿轮G131与 第三中间齿轮112d啮合,并且第四传动齿轮G131分别与M颜色显 影装置传送路径104m上的M颜色的显影装置排出齿轮G132、 Y颜 色清洁器单元传送路径103y上的Y颜色的清洁器单元排出齿轮 G133啮合。
在图4A 4C中,支撑在第五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e上的第五 传动齿轮G141与第四中间齿轮112e啮合,并且第五传动齿轮G141 与Y颜色的显影装置排出齿轮G142啮合以将驱动传递到Y颜色显 影装置传送路径104y上的传送部件106y。此外,用于将驱动传递到 感光体传送路径102内作为第二传送部件实例的感光体传送路径螺 旋推运器107的感光体传送路径齿轮G143与第五中间齿轮112e啮 合。在实例1中,螺旋传送叶片107b支撑在感光体传送路径螺旋推 运器107的旋转轴107a的外周上。传送叶片107b沿传送方向顺时 针螺旋状地盘绕,并且将感光体传送路径齿轮G143设定为沿图4B 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作为下落传送部分UH2的驱动传动部件实例 的带驱动部件114布置在第五中间齿轮112e的下方。带驱动部件114 具有与第四中间齿轮U2e啮合的作为被传递部分实例的齿轮部分114a以及与齿轮部分114a—体旋转的作为环状部件驱动传动部件实 例的滑轮部分114b。
在图4B和4C中,在第五传送路径连接部分101e的前方下侧, 用于传送来自中间转印体的带清洁器CLB的残留物的作为第一显影 剂传送路径实例的中间转印体传送路径121从带清洁器CLB向后延 伸。在中间转印体传送路径121上设置有作为第一显影剂传送部件 实例的带清洁器螺旋推运器122,通过未示出的驱动电动机驱动该带 清洁器螺旋推运器122。在实例1中,螺旋传送叶片122b支撑在带 清洁器螺旋推运器122的旋转轴122a的外周上。传送叶片122b沿 传送方向顺时针螺旋状地盘绕,并且将该传送叶片122b设定成从后 方看去时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图5A 5D为废显影剂传送装置中的重力下落部分的主要部分 说明图,其中,图5A为透视图,图5B为沿图5A中的线VB-VB截 取的截面图,图5C为沿图5A中的线VC-VC截取的截面图,以及 图5D为沿图5C中的线VD-VD截取的截面图。
在图4A 图5D中,下落传送部分UH2具有截顶锥状的下落传 送部分主体201,该下落传送部分主体201大致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下 侧直径小于上侧直径。下落传送部分主体201在上侧具有流入口部 分211和在流入口部分211下方一体形成的传送部分221。
在图4A 图5D中,在流入口部分211的后方形成有向上突出 的第二流入口 212。第二流入口 212形成为具有沿纵向长的矩形开口 的圆筒体,并且从左方延伸的感光体传送路径102与第二流入口 212 连接。此外,在流入口部分211的前方形成有向上突出的圆筒状的 第一流入口 213。从前方延伸的中间转印体传送路径121与第一流入 口 213连接。
流入口部分211下方的传送部分221具有布置在第二流入口212 下方的作为第二传送部件实例的第二传送筒222。第二传送筒222形 成为从左上方朝向右下方倾斜的向下圆锥体状,并且具有圆弧状的 前壁部分222a、后壁部分222b、左壁部分222c、右壁部分222d以 及位于下端的圆形传送管部分222e。在图5C和5D中,第二传送筒222形成为圆锥状,其中在下部截面的圆心向前侧偏移。换言之,在
实例1中,前壁部分222a不向前后倾斜地延伸到圆形传送管部分 222e,而后壁部分222b随着延伸到下部而向前倾斜。作为第二下落 路径实例的主传送路径222 f由内部空间形成,该内部空间由前壁部 分222a、后壁部分222b、左壁部分222c、右壁部分222d以及圆形 传送管部分222e包围。
作为布置在第一流入口 213下方的第一传送部分实例的第一传 送壁223形成在第二传送筒222的上部前侧。第一传送壁223内部 形成有作为第一下落路径实例的副传送路径223a。副传送路径223a 与主传送路径222f的上端部分相互连通。在图5C中,第一传送壁 223具有在第一流入口213下方沿着竖直方向形成的筒状的第一竖直 壁223b和第一倾斜壁223c,该第一倾斜壁223c形成为从第一竖直 壁223b的下端向下的圆锥体状且朝向第二传送筒222的前壁部分 222a倾斜连接。在实例1中,第一倾斜壁223c的倾斜度比第二传送 筒222的倾斜度缓和。
在第二传送筒222的后壁部分222b中形成有沿纵向贯通的后侧 轴承部分224。并且在第一竖直壁223b上与后侧轴承部分224相对 的位置处形成有前侧轴承部分225。作为粉碎部件驱动传动部件实例 的轴支撑部件226支撑在后壁部分222b上。在轴支撑部件226中在 后壁部分222b外侧的外端部分形成有作为从动传动部件实例的滑轮 226a,并且在主传送路径222f内侧的内端部分形成有作为轴支撑部 分实例的曲柄支撑部分226b。
作为保持部件实例的曲柄227的一端可旋转地支撑在前侧轴承 部分225上。此外,曲柄227的另一端固定地支撑在轴支撑部件226 的曲柄支撑部分226b中,并且与轴支撑部件226 —体旋转。
曲柄227具有支撑在前侧轴承部分225上的作为旋转轴部分实 例的旋转中心部分227a。在旋转中心部分227a的后端形成有第一螺 旋弹簧支撑部分227b,该第一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b以凸形弯曲成 沿径向相对于旋转中心部分227a突出并且用于支撑作为对应于副传 送路径223a的第一粉碎部件实例的第一螺旋弹簧229。在第一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b的后端形成有第二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c,该第 二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c以凸形弯曲成沿径向相对于旋转中心部分 227a突出,并且围绕旋转中心部分227a与第一螺旋弹簧支撑部分 227b具有180°的相位差,用于支撑作为布置在主传送路径222f对 应位置上的第二粉碎部件实例的第二螺旋弹簧228。相应地,曲柄 227由所谓的双曲柄轴构成。以预定间隔相对的一对螺旋弹簧移动调 节部件227d固定地支撑在第一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b和第二螺旋 弹簧支撑部分227c上。
第二螺旋弹簧228支撑在第二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c上。在第 二螺旋弹簧228的上端,作为第二被支撑部分实例的具有R字形状 或所谓发夹形状的第二钩部228a形成为钩挂到第二螺旋弹簧支撑部 分227c上。钩部228a的内径比第二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c的外径 大,进而以一定间隙支撑钩部228a。相应地,将第二螺旋弹簧228 支撑成可在螺旋弹簧移动调节部件227d之间沿纵向,即曲柄227的 轴向移动。在钩部228a的下端形成有螺旋状地盘绕盘条而形成的作 为第二粉碎部件主体实例的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
在实例1中,在作为将驱动力传递到曲柄227的驱动传动部件 实例的滑轮226布置在曲柄227右侧的状态下,当沿重力方向从上 方看去时,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形成为沿重力方向向下顺时针盘 绕(在下文中为右手盘绕)。此外,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沿着第 二传送筒222延伸,并且该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的直径对应于第 二传送筒222的圆形传送管部分222e的内径。此外,将第二螺旋弹 簧主体228b设定为具有这样的长度S卩,当第二螺旋弹簧228移动 到顶部时,即使处于所谓的上死点,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的下端 也可从第二传送筒222的下端突出。相应地,由于第二螺旋弹簧主 体228b的外径在下端对应于圆形传送管部分222e的内径,所以第 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的下端与圆形传送管部分222e接触,由此, 具有被支撑成可在曲柄227上沿轴向以一定间隙自由移动的第二钩 部228a的第二螺旋弹簧228布置为沿前壁部分222a处于倾斜状态。
第一螺旋弹簧229支撑在第一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b上。在第一螺旋弹簧229的上端,作为第一被支撑部分实例的类似于第二钩
部228a的第一钩部229a形成为以与第二钩部228a相同的方式钩挂 到第一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b上。相应地,类似于第二螺旋弹簧228, 将第一螺旋弹簧229支撑成可沿曲柄227的轴向移动。
在钩部229a的下端形成有螺旋状地盘绕盘条而形成的第一螺 旋弹簧主体229b。在作为将驱动力传递到曲柄227的驱动传动部件 实例的滑轮226布置在曲柄227的右侧的状态下,当沿重力方向从 上方看去时,实例1的第一螺旋弹簧主体229b形成为沿重力方向向 下逆时针盘绕(在下文中为左手盘绕)。将第一螺旋弹簧主体229b 的直径D设定为比绕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盘绕的间隔(即所谓的 螺距P)大。此外,将第一螺旋弹簧主体229b设定为具有这样的长 度即,当第一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b旋转到沿重力方向的上端时, 第一螺旋弹簧主体229b的下端在所谓的上死点可以接触第一传送壁 223的第一倾斜壁223c,并且当第一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b旋转到 沿重力方向的下端时,在所谓的下死点可以沿着第一倾斜壁223c将 第一螺旋弹簧主体229b的下端引导进入主传送路径222f且与主传送 路径222f的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交叉。
与下落传送部分UH2的主传送路径222f连接的废显影剂回收 部分UH3具有向后延伸的废显影剂传送部分301。作为从动传动部 件实例的滑轮302支撑在废显影剂传送部分.301的后端上方。滑轮 302将驱动传递到在废显影剂传送部分301内向前传送显影剂的传送 部件(未示出)。回收容器303支撑在废显影剂传送部分301的前 方,进而将来自废显影剂传送部分301的显影剂和残留物回收到回 收容器303中。
废显影剂传送装置UH由图像形成装置传送部分UH1、下落传 送部分UH2以及废显影剂回收部分UH3构成。在废显影剂传送装置 UH中,作为带状驱动传动部件实例的驱动带304张紧在图像形成装 置传送部分UH1的滑轮部分114b、下落传送部分UH2的滑轮226a 以及废显影剂回收部分UH3的滑轮302上,其中,如果滑轮部分114b 随着图像形成装置传送部分UH1的驱动齿轮111的旋转而一起旋
29转,则滑轮226a和滑轮302将经由驱动带304而旋转。在实例1中, 将滑轮226a设定成从后方看去时为逆时针旋转。
(实例1的作用)
图6A 6L为从后方看去的保持部件、第一粉碎部件以及第二
粉碎部件的作用说明图。
图6A为第二螺旋弹簧沿着主传送路径向下突出到最大程度的
状态的说明图。
图6B为曲柄从图6A中的位置移动30°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C为曲柄从图6B中的位置移动30°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D为曲柄从图6C中的位置移动30°且第二螺旋弹簧最靠近
主传送路径的左壁部分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E为曲柄从图6D中的位置移动30。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F为曲柄从图6E中的位置移动30°且第一螺旋弹簧接触第
二螺旋弹簧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G为曲柄从图6F中的位置移动30。且第二螺旋弹簧沿主传
送路径向上移动到最大程度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H为曲柄从图6G中的位置移动30°且第一螺旋弹簧与第二
螺旋弹簧分离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I为曲柄从图6H中的位置移动30。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J为曲柄从图61中的位置移动30°且第二螺旋弹簧最靠近
主传送路径的右壁部分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K为曲柄从图6J中的位置移动30°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L为曲柄从图6K中的位置移动30。且如果曲柄进一步移动
30°则完成一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A 7L为图5C中的保持部件、第一粉碎部件以及第二粉碎
部件的主要部分的作用说明图。图7A 7L为对应于图6A 6L中的
曲柄每移动30。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
图8A 8L为从右上前方看去的保持部件、第一粉碎部件以及
第二粉碎部件的作用说明图。图8A 8L为对应于图6A 6L中的曲柄每移动30。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实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随着图像形成 操作的进行而驱动废显影剂传送装置UH。换言之,如果驱动图像形 成装置传送部分UH1的驱动齿轮111,则经由轴112和传动齿轮 G101 G151驱动各颜色的显影装置排出齿轮G102 G152、各颜色 的清洁器单元排出齿轮G103 G143、感光体传送路径齿轮G143以 及带驱动部件114。此外,通过带驱动部件114的滑轮部分114b经 由驱动带304旋转滑轮226a和滑轮302。
由此,通过清洁器单元传送路径103k 103y将由清洁器CLk CLy从感光鼓Pk Py回收的残留物传送到感光体传送路径102。此 外,通过显影装置传送路径104k 104y将含有从显影装置GK GY 排出的劣化载体的显影剂传送到感光体传送路径102。进而通过感光 体传送路径102将被传送到感光体传送路径102的所谓废显影剂传 送到下落传送部分UH2的下落传送部分主体201。在这种情况下, 以右手盘绕且沿图4B中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感光体传送路径螺旋推 运器102a传送的废显影剂被传送到足够远而到达感光体传送路径 102的前侧(偏向感光体传送路径102的前侧)以流入第二流入口 212相应地,在下落传送部分UH2中,从感光体传送路径102流入 第二流入口 212的实例1的废显影剂沿着主传送路径222f下落到前 壁部分222a —侧,即布置有第二螺旋弹簧228且远离其上支撑有滑 轮226a的后侧轴承部分224的一侧。由此,可以减小废显影剂附着 到后侧轴承部分224上而堵塞第二流入口 212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通过中间转印体传送路径121将由中间转印体清洁 器CLB从中间转印带B上去除的残留物传送到下落传送部分UH2。 在这种情况下,以右手盘绕且从后方看去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中 间转印体螺旋推运器122a传送的残留物被传送到足够远而到达中间 转印体传送路径121的右侧以流入第一流入口 213。相应地,在下落 传送部分UH2中,从中间转印体传送路径211流入第一流入口 213 的实例1的残留物在沿着远离后侧轴承部分224的副传送路径223a 下落时主要落在副传送路径223a的右侧。
31从第二流入口 212流入且在主传送路径222f内下落的废显影剂 沿着沿竖直方向向下倾斜的左壁部分222c下落,进而被传送到图5B 和图7L中的循环传送管部分222e。此外,从第一流入口 213流入的 残留物沿着副传送路径223a的第一倾斜壁223c下落以以与主传送 路径222f汇合并在主传送路径222f下落进而被传送到循环传送管部 分222e。
将被传送到循环传送管部分222e的废显影剂传送到废显影剂 回收部分UH3的废显影剂传送部分301中。进而由废显影剂传送部 分301将废显影剂传送到回收容器303中并且回收在该回收容器303 中。
在图6A 图8L中,在实例1的废显影剂传送装置UH中,第 二螺旋弹簧228和第一螺旋弹簧229支撑于其上的曲柄227通过下 落传送部分UH2中的滑轮226a而沿着从后方看去的图6A 6L中的 逆时针旋转。相应地,由曲柄227可旋转地支撑的第二螺旋弹簧228 沿着主传送路径222f往复运动,并且第一螺旋弹簧229在副传送路 径223a内往复运动。因此,可以粉碎主传送路径222f和副传送路径 223a内附着在壁面且结块的显影剂。换言之,可防止主传送路径222f 和副传送路径223a被显影剂堵塞。
此外,在副传送路径223a中,第一螺旋弹簧229在副传送路径 223a的右侧向下移动,且在副传送路径223a的左侧向上移动。进而 当第一螺旋弹簧229在副传送路径223a的右侧向下移动时,第一螺 旋弹簧主体229b的下端接触第一倾斜壁223c,且被引导进入主传送 路径222f。相应地,在副传送路径223a的右侧向下移动的第一螺旋 弹簧229粉碎副传送路径223a内的显影剂的同时,将该显影剂传送 到主传送路径222f中以被刮除,其中在副传送路径223a的右侧流经 第一流入口 213的残留物下落得足够远。因此,与第一螺旋弹簧229 在显影剂通过上方的第一流入口 213流入足够远的一侧向上移动的 情况相比,可以减少流入的显影剂上升而变成所谓的云状的情况。 相应地,可以减少上升的显影剂附着在壁面上,由此可以减轻附着 在前侧轴承部分225上的显影剂对曲柄227的旋转的不利影响,并且通过第一螺旋弹簧229辅助传送显影剂。
此外,如图6F 6H、图7F 7H以及图8F 8H所示,如果第 一螺旋弹簧229进入主传送路径222f,则第一螺旋弹簧主体229b接 触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由此,除了曲柄227在右上方与左下方 之间的周期性往复运动之外,第二螺旋弹簧228和第一螺旋弹簧229 还进行带有振动或摆动的非周期性运动。相应地,与仅进行周期性 往复运动的粉碎部件相比,可以更加有效地粉碎显影剂,进而可以 减少显影剂堵塞。此外,曲柄227松弛地支撑第二螺旋弹簧228和 第一螺旋弹簧229,与不松弛的情况相比更易于实现非周期性运动。 此外,由于第二螺旋弹簧228和第一螺旋弹簧229进行振动或摆动, 因此可摇动附着在第二螺旋弹簧228和第一螺旋弹簧229自身上的 显影剂,进而不易于成为块状。
此外,在实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U中,由中间转印体清洁器CLB 回收的残留显影剂在穿过一次转印区域Q3y Q3k和二次转印区域 Q4时多次受到转印电压。相应地,由中间转印体清洁器CLB回收而 流入第一流入口 213的显影剂与由图像保持部件Py Pk的清洁器 CLy CLk回收且仅穿过转印区域一次的显影剂相比,具有较差的流 动性而更易于堵塞。反之,在实例1中,通过与第二螺旋弹簧228 相比具有较短长度、较轻重量且接触时振动较大的第一螺旋弹簧229 粉碎由中间转印体清洁器CLB回收而流入第一流入口 213的具有相 对低流动性的显影剂,由此可防止显影剂堵塞。
如图6F 6H、图7F 7H以及图8F 8H所示,当第二螺旋弹 簧228与第一螺旋弹簧229接触时,第二螺旋弹簧228移动到右上 方,而第一螺旋弹簧229移动到左下方,从而彼此靠近。此时,由 于第一螺旋弹簧229在从Y方向向-Y方向移动的同时与第二螺旋弹 簧228接触,在第一螺旋弹簧229接触第二螺旋弹簧228之后,第 二螺旋弹簧228移动到右上方,第一螺旋弹簧229移动到左下方, 沿着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的盘条所形成的倾斜度的方向引导且移 动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其中第二螺旋弹簧228是沿着下述方向 盘绕而形成为右手盘绕的螺旋状即,沿着第一螺旋弹簧229相对于第二螺旋弹簧228作相对移动的方向引导该第一螺旋弹簧229的 盘绕方向。相应地,与沿着右手盘绕的相反方向左手盘绕第二螺旋 弹簧228的情况相比,当第一螺旋弹簧229接触第二螺旋弹簧228 时的碰撞较微弱以具有较长寿命,由此可防止螺旋状的第二螺旋弹 簧228与第一螺旋弹簧229的盘条纠缠而无法移动。
此外,具有比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的螺距P大的直径D的 第一螺旋弹簧主体229b不易于缠结,这是因为第一螺旋弹簧229垂 直地相对于第二螺旋弹簧228倾斜以使整个下端进入第二螺旋弹簧 主体228b的盘条的一圈的缘故。由此,如图6F 6H、图7F 7H以 及图8F 8H所示,第一螺旋弹簧主体229b的下端的一部分进行接 触且移动到与第二螺旋弹簧主体228b的盘条交叉及与第二螺旋弹簧 228分离。相应地,第二螺旋弹簧228和第一螺旋弹簧229在通过曲 柄227进行周期性往复运动的同时,不会在接触时纠缠地振动,随 着时间的过去可稳定地粉碎显影剂以防止显影剂堵塞。
(变型例)
尽管上面已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 述实例,而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 变型。下面将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变型例(H01) (H08)。
(H01)尽管在上述实例中将复印机U示例性作为图像形成装 置的实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例,而是可以应用于打印机、FAX 或具有这些多种功能的多功能装置。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多色显影
的图像形成装置,而是可以应用于单色或所谓的黑白图像形成装置。 (H02)尽管在上述实例中在作为显影剂传送装置实例的废显 影剂传送装置UH中传送废显影剂,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例,例 如,本发明的显影剂传送装置可以应用于补给显影剂的传送路径。
(H03)尽管在上述实例中来自中间转印体的残留显影剂流入 第一粉碎部件一侧的第一流入口,并且来自显影装置的残留显影剂 流入第二粉碎部件一侧的第二流入口,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例,
而是来自中间转印体的残留显影剂可以流入第二粉碎部件一侧的第二流入口,而来自显影装置的残留显影剂可以流入第一粉碎部件一 侧的第一流入口。
(H04)尽管在上述实例中废显影剂传送装置UH形成有两个流 入口,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例,而是废显影剂传送装置UH可以 具有一个流入口或三个或更多个流入口 。例如,来自各清洁器CLy CLk的显影剂可以直接流入下落路径。
(H05)尽管在上述实例中示例性说明了作为第一传送部件和 第二传送部件的具有旋转轴和传送叶片的所谓螺旋推运器,但本发 明不限于上述实例,而是可以釆用公知的在其中螺旋状地盘绕盘条 而形成的巻绕传送部件。
(H06)尽管在上述实例中采用了作为保持部件实例的具有相 位差为180°的双曲柄,但本发明不限于上^实例,而是可以采用具 有相同相位的曲柄。
(H07)尽管在上述实例中显影剂随着螺旋推运器107、 122的 传送叶片的盘绕方向而在相对于螺旋弹簧228、 229偏心的位置处下 落,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构造,可以通过在与螺旋弹簧228、 229的布 置位置偏心的位置处形成流入口 213、 212从而使显影剂在相对于螺 旋弹簧228、 229偏心的位置处下落。
图9为与实例1的图5C相对应的实例1的变型例的说明图。
(H08)尽管在上述实例中第一螺旋弹簧229和第二螺旋弹簧 228保持在一个曲柄227上,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构造,可以通过两个 独立构造的保持部件来保持螺旋弹簧228和229。
例如,在图9中,在前壁部分223b上形成沿纵向与后侧轴承部 分224对称的前侧轴承部分225'以取代实例1的前侧轴承部分225, 并且,在前侧轴承部分225'与后侧轴承部分224之间和主传送路径 222f与副传送路径223a之间形成中间轴承部分230。前侧轴承部分 225'可旋转地支撑沿纵向与轴支撑部件226对称布置的第一轴支撑 部件226,。并且布置有两端由第一轴支撑部件226'和中间轴承部分 230支撑的作为第一保持部件实例的第一曲柄227'和两端由第二轴 支撑部件226和中间轴承部分230支撑的作为第二保持部件实例的第二曲柄227',以取代一体构造的实例1的曲柄227。第一曲柄227' 与实例i 一样具有旋转中心部分227a'、第一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b' 以及螺旋弹簧移动调节部件227d,,并且第二曲柄227"与实例1 一 样具有旋转中心部分227a"、第二螺旋弹簧支撑部分227c'以及螺旋 弹簧移动调节部件227d'。
相应地,如果将驱动传递到第一轴支撑部件226'的滑轮226a', 则第一曲柄227'旋转,从而第一螺旋弹簧229往复运动,而且如果 将驱动传递到第二轴支撑部件226的滑轮226a,则第二曲柄227" 旋转,从而第二螺旋弹簧228往复运动。可以由未示出的另一驱动 电动机驱动滑轮226a',或者可以从与滑轮226a相同的驱动电动机 来传递驱动。此外,在本变型例中,期望将滑轮226a'和滑轮226' 的旋转方向设定为与实例1 一样从后方看去时为逆时针旋转,但也
可以根据构造而不同。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
明。其本意并不是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 该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 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 施例并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 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申请基于2008年4月15日提交日本专利申请 No.2008-106248并要求该申请的优先权。
3权利要求
1.一种粉末传送装置,包括下落路径,其允许粉末下落;第一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述下落路径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下落路径中的粉末结块;以及第二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述下落路径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下落路径中的粉末结块,其中,当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下落路径中沿着所述粉末的下落方向朝向下游侧移动时,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下落方向下游侧的末端朝向所述第二粉碎部件所设置的一侧倾斜并且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其中, 当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下落路径中沿着所述下落方向朝向下游侧移动时,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与所述下落路径的内壁面接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包括 保持部件,其中,所述下落路径具有第一下落路径,其允许所述粉末下 落;以及第二下落路径,其允许粉末在其中下落并且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沿着所述粉末的下落方向的下游端汇合,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 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所述保持部件通过保持并旋转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第二粉碎部 件从而使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第二粉碎部件往复运动,并且所述第一下落路径的壁面形成为朝向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倾斜。
4. 一种粉末传送装置,包括下落路径,其具有第一下落路径、第二下落路径以及倾斜壁,所述第一下落路径允许粉末在其中下落,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允许粉 末在其中下落并且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汇合,所述倾斜壁形成在所 述第一下落路径中并且朝向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倾斜;第一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 述第一下落路径在第一上端位置与第一下端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来粉 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的粉末结块,其中,当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位 于所述第一下端位置时,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与所述倾斜壁接触,并 且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粉末的下落方向下游侧的末端朝向第二 粉碎部件所设置的 一 侧倾斜;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 着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在第二上端位置与第二下端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的粉末结块,其中,所述第二粉碎部件 在所述第一下端位置处与朝向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倾斜的所述第一粉 碎部件接触;以及保持部件,其通过保持并旋转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第二粉碎部 件从而使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往复运动。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部件包括-旋转轴部分,其在所述保持部件旋转时作为旋转中心; 第一粉碎部件支撑部分,其在沿着径向与所述旋转轴部分偏移的位置处支撑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以及第二粉碎部件支撑部分,其在沿着所述保持部件的旋转方向位于与所述第一粉碎部件支撑部分的相位不同的位置处支撑所述第二粉碎部件。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部件包括旋转轴部分,其在所述保持部件旋转时作为旋转中心; 第一粉碎部件支撑部分,其在沿着径向与所述旋转轴部分偏移的位置处支撑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以及第二粉碎部件支撑部分,其在沿着所述保持部件的旋转方 向位于与所述第一粉碎部件支撑部分的相位不同的位置处支撑所述 第二粉碎部件。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的往复运动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的往复运动方向。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的往复运动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的往复运动方向。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一盘条而形成,并且 所述第二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二盘条而形成,并且沿着这样的方向盘绕所述第二盘条即,沿着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相 接触的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作相对移动的方 向引导所述第一粉碎部件。
10.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一盘条而形成,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二盘条而形成,并且沿着这样的方向盘绕所述第二盘条即,沿着与所述第二粉碎 部件相接触的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作相对移 动的方向引导所述第一粉碎部件。
11.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一盘条而形成,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二盘条而形成,并且沿着这样的方向盘绕所述第二盘条即,沿着与所述第二粉碎 部件相接触的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作相对移 动的方向引导所述第一粉碎部件。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包括 第一流入口,其位于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的上方并且允许所述粉末流入所述下落路径,其中,所述粉末在偏向与所述下落路径的下落方向垂直的方向 一侧的状态下从所述第一流入口流入,并且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粉末所偏向的一侧沿着所述下落方向 向重力方向的下方往复运动。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包括 第一流入口,其形成在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的上方并且允许所述粉末流入所述下落路径;第一粉末传送路径,其与所述第一流入口连接,并且在所述第 一粉末传送路径中传送所述粉末;以及第一粉末传送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一粉末传送路径中并且具有 旋转轴和螺旋状地支撑在所述旋转轴外周上的传送叶片,所述第一 粉末传送部件旋转以在所述第一粉末传送路径中传送所述粉末,其中,所述第一粉末传送部件旋转到重力方向的下方,旋转到 所述第一粉碎部件沿着所述下落方向向重力方向的下方移动的一 侧,继而旋转到重力方向的上方。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包括 第二流入口,其位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的上方并且允许所述粉末流入所述下落路径,其中,所述粉末在偏向与所述下落路径的下落方向垂直的方向 一侧的状态下从所述第二流入口流入,并且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在所述粉末所偏向的一侧沿着所述下落方向向重力方向的下方往复运动。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传送装置,还包括 第二流入口,其形成在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的上方并且允许所述粉末流入所述下落路径;第二粉末传送路径,其与所述第二流入口连接,并且在所述第 二粉末传送路径中传送所述粉末;以及第二粉末传送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二粉末传送路径中并且具有 旋转轴和螺旋状地支撑在所述旋转轴外周上的传送叶片,所述第二 粉末传送部件旋转以在所述第二粉末传送路径中传送所述粉末,其中,所述第二粉末传送部件旋转到重力方向的下方,旋转到 所述第二粉碎部件沿着所述下落方向向重力方向的下方移动的一 侧,继而旋转到重力方向的上方。
16. —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多个图像载体;多个显影单元,其将对应的图像载体表面上的潜像显影成可见图像;图像载体清洁器,其在所述可见图像被转印之后去除残留在所 述图像载体表面上的显影剂以清洁所述图像载体;第一残留显影剂传送路径,其传送由所述图像载体清洁器去除 的显影剂;中间转印体,其定位成面向所述图像载体,其中,所述图像载 体表面上的所述可见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多个一次转印装置,其将所述图像载体表面上的可见图像转印 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二次转印装置,其将所述中间转印体表面上的可见图像转印到 介质上;中间转印体清洁器,其在所述二次转印装置将所述可见图像转 印到所述介质上之后去除附着在所述中间转印体表面上的显影剂;第二残留显影剂传送路径,其传送从所述中间转印体上去除的 显影剂;下落路径,其具有第一下落路径和第二下落路径,所述第一下 落路径允许由所述第二残留显影剂传送路径传送的显影剂在其中下 落,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允许由所述第一残留显影剂传送路径传送的 显影剂在其中下落并且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沿所述显影剂的下落方 向的下游端汇合;第一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 述下落路径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的显影剂结块;第二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 述下落路径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的显影剂结块;以及 .保持部件,其通过保持并旋转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 碎部件从而使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往复运动,其中,所述第一下落路径的壁面形成为朝向所述第二下落路径 倾斜,并且当随着所述保持部件的旋转而往复运动的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 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沿着所述显影剂的下落方向而朝向下游侧移动 时,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的倾斜壁面接触,由此 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下落方向下游侧的末端朝向所述第二粉碎 部件所设置的一侧倾斜并且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的所述第二粉碎 部件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保持部件,其中,所述下落路径具有第一下落路径,其允许所述显影剂 下落;以及第二下落路径,其允许显影剂在其中下落并且与所述第 一下落路径沿着所述显影剂的下落方向的下游端汇合,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下落路径中,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下落路径中,所述保持部件通过保持并旋转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和所述第二粉 碎部件从而使所述第一粉碎部分和所述第二粉碎部件往复运动,并 且所述第一下落路径的壁面形成为朝向所述第二下落路径倾斜。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保持部件包括旋转轴部分,其在所述保持部件旋转时作为旋转中心; 第一粉碎部件支撑部分,其在沿着径向与所述旋转轴部分 偏移的位置处支撑所述第一粉碎部件;以及第二粉碎部件支撑部分,其在沿着所述保持部件的旋转方向位于与所述第一粉碎部件支撑部分的相位不同的位置处支撑所述 第二粉碎部件。
19.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的往复运动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的往复运动方向。
20.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一盘条而形成,并且 所述第二粉碎部件通过螺旋状地盘绕第二盘条而形成,并且沿着这样的方向盘绕所述第二盘条即,沿着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相 接触的所述第一粉碎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作相对移动的方 向引导所述第一粉碎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末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粉末传送装置包括下落路径,其允许粉末下落;第一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述下落路径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下落路径中的粉末结块;以及第二粉碎部件,其位于所述下落路径中并且通过沿着所述下落路径往复运动来粉碎所述下落路径中的粉末结块,其中,当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下落路径中沿着所述粉末的下落方向朝向下游侧移动时,所述第一粉碎部件在所述下落方向下游侧的末端朝向所述第二粉碎部件所设置的一侧倾斜并且与所述第二粉碎部件接触。
文档编号G03G21/10GK101561656SQ20091000048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5日
发明者星野弘久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