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量子点侧入条的导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2981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量子点侧入条的导光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组件,尤其是一种具有量子点侧入条的导光组件。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用于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面光源。背光模组中通常包括光源及导光板,自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到导光板中,经由导光板的扩散之后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从而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面光源。因此,导光板是影响背光模组的性能的至关重要的核心部件,又因为量子点技术的发展,使得其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如CN104849910公开了一种量子点背光模组,其在导光板的入光侧设置一量子点层。但其仅设置一个量子点层,会存在不同颜色的量子点混合不均匀,造成出光效果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具有量子点侧入条的导光板,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因不同颜色的量子点混合不均匀而造成出光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量子点侧入条的导光组件,包括导光板和量子点侧入条,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侧面是用于使光线入射的入光面,所述导光板的上、下板面分别是使光线均匀出射的出光面和反射光线的反射面,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设有多个网点,所述量子点侧入条固定安装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上,所述量子点侧入条包括具有不同颜色量子点的两个量子点层,该两个量子点层之间凹凸接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量子点侧入条固定安装在导光板的入光面上的具体方式是,量子点侧入条通过透光性良好的胶水固定在导光板的入光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量子点侧入条固定安装在导光板的入光面上的具体方式是,还包括一固定件,所述量子点侧入条通过该固定件固定安装在导光板的入光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量子点侧入条由硅胶、聚甲基丙烯酸酯或环氧树脂与不同颜色量子点一体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量子点层中的靠近导光板的一层为红色量子点,而另一层为绿色量子点。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量子点侧入条的导光板不仅可以得到非常纯正的白光,而且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成品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该实施例的导光组件包括:导光板1和量子点侧入条2。该导光板1材质为聚碳酸酯,整体为长方体形状,导光板1包括用于使光线入射的入光面101、反射光线的反射面102和使光线均匀出射的出光面103。其中,入光面101为导光板1的侧面,出光面103与反射面102相平行,分别是导光板1的上、下板面。在出光面103上设有多个网点104。量子点侧入条2通过透光性良好的胶水(未示出)固定在导光板1的入光面101上。量子点侧入条2包括具有不同颜色量子点的两个量子点层,即,第一量子点层201和第二量子点层202。第一量子点层201与第二量子点层202之间凹凸接合,即第一量子点层201与第二量子点层202之间形成一条波浪形接合线203。波浪形接合线203可以是方波、正弦波或三角波等的形状。波浪形接合线的比直线形接合线的能够更大程度的避免两层之间光的全内反射,从而降低光的损耗,提高光的利用效率。优选的,第一量子点层201是绿色量子点层,第二量子点层202是红色量子点层,反之亦然。但第一量子点层201和第二量子点层202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为其它颜色。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点在于,还包括一固定件3,量子点侧入条2通过该固定件3固定在导光板1的入光面101上。

优选的,量子点侧入条2由硅胶、聚甲基丙烯酸酯或环氧树脂与不同颜色量子点一体制成。

参照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LED光源4的光线进入量子点侧入条2通过第一量子点层201的绿色量子点和第二量子点层202的红色量子点转变为纯正白光,进入导光板2后,入射到反射面102上并到达出光面103,在出光面103的网点104处发生漫反射而均匀光强,以对液晶屏进行背光照明。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