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16148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电致变色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在信息、电子、能源、建筑以及国防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器件称为电致变色器件。

现有技术中的电致变色器件通常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层、阳极电致变色层、离子导电层、阴极电致变色层、透明氧化物导电层和第二基板构成。从制作工艺和粒子导电层的种类来区分主要包括三类:ITO+液态电解质器件、镀膜+UV固化电解质器件和镀膜无机全固态器件;随着器件面积的增加,这三类电致变色器件特别是镀膜无机全固态器件会出现着色退色速度慢和变色均匀性差的问题,通过降低ITO层的方块电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退色速度慢和变色均匀性差的问题,但是要降低ITO层的方块电阻就势必要增加ITO层的厚度,这又会带来电致变色器件的透明度降低的问题。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在一定视觉范围内不降低透明度的前提下,增强变色均匀性并加快着色、退色速度的电致变色器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以实现在不降低电致变色器件的视觉透明度的前提下,增强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均匀性并加快变色速度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组件,包括:

基板;

位于所述基板表面的透明电极层,所述透明电极层朝向或背离所述基板一侧具有金属导电层;

位于所述透明电极层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阳极电致变色层;

位于所述阳极电致变色层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离子导电层;

位于所述离子导电层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阴极电致变色层;

所述金属导电层包括第一金属条和多根第二金属条,其中,

所述第一金属条沿第一方向延伸,一端用于连接一根所述第二金属条,另一端具有预设长度的留白区域,所述留白区域不连接所述第二金属条;

多根所述第二金属条与所述第一金属条连接,沿第二方向延伸,且自所述第一金属条一端起沿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方向不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

可选的,所述第二金属条沿所述第一方向均匀排列。

可选的,相邻所述第二金属条之间的间距的取值范围为40μm-600mm,包括端点值。

可选的,所述留白区域的长度等于相邻所述第二金属条之间间距与第二金属条宽度之和的一半。

可选的,所述留白区域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20μm-300mm,包括端点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金属条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2mm-20mm,包括端点值。

可选的,所述第二金属条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5μm-36μm,包括端点值。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组件,包括:

基板;

位于所述基板表面的透明电极层,所述透明电极层朝向或背离所述基板一侧具有金属导电层;

所述金属导电层包括第一金属条和多根第二金属条,其中,

所述第一金属条沿第一方向延伸,一端用于连接一根所述第二金属条,另一端具有预设长度的留白区域,所述留白区域不连接所述第二金属条;

多根所述第二金属条与所述第一金属条连接,沿第二方向延伸,且自所述第一金属条一端起沿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方向不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

可选的,所述第二金属条沿所述第一方向均匀排列。

可选的,相邻所述第二金属条之间的间距的取值范围为40μm-600mm,包括端点值。

可选的,所述留白区域的长度等于相邻所述第二金属条之间间距与第二金属条宽度之和的一半。

可选的,所述留白区域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20μm-300mm,包括端点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金属条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2mm-20mm,包括端点值。

可选的,所述第二金属条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5μm-36μm,包括端点值。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电致变色器件组件和第二电致变色器件组件,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的金属导电层和第二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的金属导电层关于基板的平面中点中心对称;

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器件组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包括基板、透明电极层、金属导电层、阳极电致变色层、离子导电层和阴极电致变色层的电致变色器件组件;

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器件组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包括基板、透明电极层和金属导电层的电致变色器件组件。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电致变色器件组件;

在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的阴极电致变色层背离基板一侧设置第二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的金属导电层和第二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的金属导电层关于基板的平面中点中心对称;

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器件组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包括基板、透明电极层、金属导电层、阳极电致变色层、离子导电层和阴极电致变色层的电致变色器件组件;

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器件组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包括基板、透明电极层和金属导电层的电致变色器件组件。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在所述透明电极层朝向或背离所述基板一侧设置金属导电层,在利用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构成电致变色器件后,所述金属导电层和透明导电层在接收到电压即可在两层透明导电层之间形成电场,由于所述两层金属导电层的良好导电性,增强了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导电性能,增强了形成的电场强度,从而加快所述离子导电层的离子向所述电极电致变色层中的移动速度,从而可以增加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度。

并且,由于所述金属导电层由特定方式排列的第一金属条和多根第二金属条构成,以使两层所述金属导电层之间辅助透明导电层形成的电场尽量均匀,从而增强构成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均匀性。

进一步的,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在满足一定基板上的透明电极层的方块电阻的条件下,通过特定设计的金属条状导电层来改善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均匀性和变色速度,因此在一定范围内不存在降低电致变色器件的视觉透明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金属导电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由电致变色器件组件构成的电致变色器件中两层金属导电层在基板上的投影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金属导电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金属导电层的规格参数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组件,如图1所示和图2所示,包括:

基板100;

位于所述基板100表面的透明电极层200,所述透明电极层200朝向或背离所述基板100一侧具有金属导电层300;

位于所述透明电极层200背离所述基板100一侧的阳极电致变色层400;

位于所述阳极电致变色层400背离所述基板100一侧的离子导电层500;

位于所述离子导电层500背离所述基板100一侧的阴极电致变色层600;

所述金属导电层300包括第一金属条和多根第二金属条,其中,

所述第一金属条沿第一方向延伸,一端用于连接一根所述第二金属条,另一端具有预设长度的留白区域,所述留白区域不连接所述第二金属条;

多根所述第二金属条与所述第一金属条连接,沿第二方向延伸,且自所述第一金属条一端起沿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方向不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为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所述金属导电层300的俯视结构参考图3,图3中的标号310表示所述第一金属条,标号320表示所述第二金属条,在图3中的箭头Arrow1指示所述第一方向,也可称之为所述金属导电层300的长边方向,Arrow2指示所述第二方向,也可称之为所述金属导电层300的短边方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一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和另一个只包括基板100、透明电极层200和金属导电层300的电致变色器件组件即可构成一个电致变色器件。

并且构成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两个电致变色器件组件可以利用同一条生产线和模具实现,有利于降低产业化成本。在由两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构成的电致变色器件中,可以通过所述金属导电层300和透明电极层200为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提供电压。

参考图4,图4为两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构成电致变色器件后,两个金属导电层300在基板100上的投影示意图;在图4中的标号L为两个金属导电层300组合后的长边长度,W1为两个金属导电层300组合后的短边长度;从图4可以看出,两个所述金属导电层300关于所述基板100的中点中心对称,在预设直流电压后即可在两层金属导电层300辅助两层透明导电层之间形成一个稳定且较为均匀的电场,该电场可以协助所述离子导电层500的离子向所述电极电致变色层中的移动,从而可以增加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度,并且均匀的电场可以增强构成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均匀性。

进一步的,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并不只需要通过改变基板100上的透明电极层的方块电阻来改善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均匀性和变色速度,因此不存在降低电致变色器件的视觉透明度的问题。

所述视觉透明度是指在视觉效果上的透明感官,也就是说所述金属导电层300在视觉效果上并不会带来透明性的较低。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基板100可以是玻璃,还可以是柔性膜层,所述柔性膜层可以是聚酰亚胺或聚丙烯等。所述透明电极层200可以是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层,还可以是铝掺杂氧化锌(AZO)等透明氧化物电极。所述电极电致变色层可以是钨氧化物WOX或氧化镍NiO。所述金属导电层300的形成材料可以镉铜镉、铜、银、铜合金或银合金。本申请对所述基板100、透明电极层200、电极电致变色层和金属导电层300的具体构成材料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所成角度的取值范围为90°±1°,包括端点值;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优选为90°。当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角度为90°时,利用两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构成电致变色器件时,两个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的金属导电层300的第二金属条320在第一方向(长边方向)上的排列更加均匀,更有利于两层金属导电层300之间形成的电场的均匀性。参考图5,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所成角度是指所述第一方向到第二方向的顺时针旋转角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条320沿所述第一方向均匀排列。

沿第一方向均匀排列的第二金属条320可以在构成电致变色器件后,与另一个电致变色器件的金属导电层300形成更加均匀的电场,增强构成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两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和粒子导电层构成电致变色器件时,只需将上下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的其中之一作为底板,另一块翻转180°,短边对齐,长边上下相对移动Y1距离(即在两个长边上分别留出Y1宽度的金属导电条,作为金属网条和透明电极导电层引出导电条310,上、下310作为外加电源的供给导电条,分别通过金属网条层和透明电极层给阳极电致变色层和阴极电致变色层供电),装配即可,在加工两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时,只需要在一个设备(或一条生产线)即可完成,确保了产品一致性和色区色度的均匀性的互补,在上面的描述中,Y1表示所述第一金属条的宽度。

优选的,参考图6,相邻所述第二金属条320之间的间距(X)的取值范围为40μm-600mm,包括端点值。

所述留白区域的长度(X2)等于相邻所述第二金属条之间间距与第二金属条宽度X1之和的一半。可选的,所述留白区域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20μm-300mm,包括端点值。

仍然参考图6,所述第一金属条310的宽度(Y1)的取值范围为2mm-20mm,包括端点值。

在设计中还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一金属条310的宽度Y1远小于所述金属导电层300的第二金属条320的长度Y2,且所述第二金属条320的长度Y2的设计需要满足Y2+Y1=W,其中,W为所述金属导电层300在第二(短边)方向上的长度。图4中对合后W1=Y2+2×Y1,Y1宽度的金属导电条为导电用引出导电条310。其中,W1为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对合后形成电致变色器件的宽度。

所述金属导电层300包括的第二金属条320的根数n需要满足(n-1)×X+n×X1+X2=L,X2=(X1+X)/2。其中,L为所述金属导电层300在第一(长边)方向上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金属条320的宽度(X1)的取值范围为5μm-36μm,包括端点值。

在图6中,将所述留白区域的长度设置为相邻所述第二金属条之间间距与第二金属条宽度X1之和的一半可以在利用两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构成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后,避免两个金属导电层300的第二电极条在基板100上的投影重叠,进一步增加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的电场均匀性,从而增加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均匀性。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组件,如图7和图8所示,包括:

基板100;

位于所述基板100表面的透明电极层200,所述透明电极层200朝向或背离所述基板100一侧具有金属导电层300;

所述金属导电层300包括第一金属条310和多根第二金属条320,其中,

所述第一金属条310沿第一方向延伸,一端用于连接一根所述第二金属条320,另一端具有预设长度的留白区域,所述留白区域不连接所述第二金属条320;

多根所述第二金属条320与所述第一金属条310连接,沿第二(短边)方向延伸,且自所述第一金属条310一端起沿第一(长边)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方向不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图7和图8为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所述金属导电层300的俯视结构参考图3,图3中的标号310表示所述第一金属条,标号320表示所述第二金属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一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和另一个包括基板100、透明电极层200、金属导电层300、阳极电致变色层400、离子导电层500和阴极电致变色层600的电致变色器件组件即可构成一个电致变色器件,

并且构成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两个电致变色器件组件可以利用同一条生产线和模具实现,有利于降低产业化成本。在由两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构成的电致变色器件中,可以通过所述金属导电层300和透明电极层200为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提供电压。

参考图4,图4为两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构成电致变色器件后,两个金属导电层300在基板100上的投影示意图;从图4可以看出,两个所述金属导电层300关于所述基板100的中点中心对称,在预设直流电压后即可在两层金属导电层300,即两层透明导电层200之间形成一个稳定且较为均匀的电场,该电场可以协助所述离子导电层500的离子向所述电极电致变色层中的移动,从而可以增加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度,并且均匀的电场可以增强构成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均匀性。

进一步的,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并不只需要通过改变基板100上的透明电极层的方块电阻来改善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均匀性和变色速度,因此不存在降低电致变色器件的视觉透明度的问题。

所述视觉透明度是指在视觉效果上的透明感官,也就是说所述金属导电层300在一定条件下,在视觉效果上,并不会带来透明性的较低。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基板100可以是玻璃,还可以是柔性膜层,所述柔性膜层可以是聚酰亚胺或聚丙烯等。所述透明电极层200可以是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层,还可以是铝掺杂氧化锌(AZO)等透明氧化物电极。所述电极电致变色层可以是钨氧化物WOX或氧化镍NiO。所述金属导电层300的形成材料可以镉铜镉、铜、银、铜合金或银合金。本申请对所述基板100、透明电极层200、电极电致变色层和金属导电层300的具体构成材料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所成角度的取值范围为90°±1°,包括端点值;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优选为90°。当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角度为90°时,利用两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构成电致变色器件时,两个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的金属导电层300的第二金属条320在第一方向上的排列更加均匀,更有利于两层金属导电层300之间形成的电场的均匀性。参考图5,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所成角度是指所述第一方向到第二方向的顺时针旋转角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条320沿所述第一方向均匀排列。

沿第一方向均匀排列的第二金属条320和其连接的透明电极层可以在构成电致变色器件后,与另一侧电致变色器件的金属导电层300,即第二金属条320和其连接的透明电极层形成更加均匀的电场,增强构成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两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和粒子导电层构成电致变色器件时,只需将上下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的其中之一作为底板,另一块翻转180°,短边对齐,长边上下相对移动Y1距离(即在两个长边上分别留出Y1宽度的金属导电条,作为金属网条和透明电极导电引出导电条310,上、下310作为外加电源的供给导电条,分别通过金属网条和透明电极给阳极电致变色层和阴极电致变色层供电)装配即可,在加工两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时,只需要在一个设备(或一条生产线)即可完成,确保了产品一致性和色区色度的均匀性的互补,在上面的描述中,Y1表示所述第一金属条的宽度。

优选的,参考图6,相邻所述第二金属条320之间的间距(X)的取值范围为40μm-600mm,包括端点值。

所述留白区域的长度(X2)等于相邻所述第二金属条之间间距与第二金属条宽度X1之和的一半。可选的,所述留白区域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20μm-300mm,包括端点值。

仍然参考图6,所述第一金属条310的宽度(Y1)的取值范围为2mm-20mm,包括端点值。Y1宽度的金属导电条,作为金属网条和透明电极导电引出导电条310,上、下310作为外加电源的供给导电条,分别通过金属网条和透明电极给阳极电致变色层和阴极电致变色层供电。

在设计中还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一金属条310的宽度Y1远小于所述金属导电层300的第二金属条320的长度Y2,且所述第二金属条320的长度Y2的设计需要满足Y2+Y1=W,其中,W为所述金属导电层300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图4中上下电致变色器件组件对合后W1=Y2+2×Y1,Y1宽度的金属导电条是导电引出导电条310。

所述金属导电层300包括的第二金属条320的根数n需要满足(n-1)×X+n×X1+X2=L,X2=(X1+X)/2。

可选的,所述第二金属条320的宽度(X1)的取值范围为5μm-36μm,包括端点值。

在图6中,将所述留白区域的长度设置为相邻所述第二金属条之间间距与第二金属条宽度X1之和的一半可以在利用两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构成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后,避免两个金属导电层300的第二电极条在基板100上的投影重叠,进一步增加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的电场均匀性,从而增加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均匀性。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如图9所示,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电致变色器件组件A10和第二电致变色器件组件A20,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器件组件A10的金属导电层300和第二电致变色器件组件A20的金属导电层300关于基板100的平面中点中心对称;

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器件组件A1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包括基板100、透明电极层200、金属导电层300、阳极电致变色层400、离子导电层500和阴极电致变色层600的电致变色器件组件;

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器件组件A2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包括基板100、透明电极层200和金属导电层300的电致变色器件组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器件组件A10和第二电致变色器件组件A20之间通过透明导电黏胶贴合,以保证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器件组件A10和第二电致变色器件组件A20的良好界面接触。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器件组件A10和第二电致变色器件组件A20之间还可以通过压合等方式贴合。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相对设置的第一电致变色器件组件A10和第二电致变色器件组件A20中的金属导电层300在基板100上的投影图形参考图4,这两个金属导电层300大致构成了一个封闭图形,在封闭图形中有多根第二金属条320。

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中的金属导电层300需要满足的设计条件参考图6。

相邻所述第二金属条320之间的间距(X)的取值范围为40μm-600mm,包括端点值。

所述留白区域的长度(X2)等于相邻所述第二金属条320之间间距的两倍。可选的,所述留白区域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20μm-300mm,包括端点值。

仍然参考图6,所述第一金属条310的宽度(Y1)的取值范围为2mm-20mm,包括端点值。

在设计中还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一金属条310的宽度Y1远小于所述金属导电层300的第二金属条320的长度Y2,且所述第二金属条320的长度Y2的设计需要满足Y2+Y1=W,其中,W为所述金属导电层300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图4中两个金属导电层300对合后的宽度W1=Y2+2×Y1,Y1宽度的金属导电条导电引出导电条310。

所述金属导电层300包括的第二金属条320的根数n需要满足(n-1)×X+n×X1+X2=L,X2=(X1+X)/2。

可选的,所述第二金属条320的宽度(X1)的取值范围为5μm-36μm,包括端点值。

在图6中,将所述留白区域的长度设置为相邻所述第二金属条之间间距与第二金属条宽度X1之和的一半,可以在利用两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构成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后,避免两个金属导电层300的第二电极条在基板100上的投影重叠,进一步增加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的电场均匀性,从而增加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均匀性。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制作方法,如图10所示,包括:

S101:提供第一电致变色器件组件A10;

S102:在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的阴极电致变色层背离基板一侧设置第二电致变色器件组件A20,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器件组件A10的金属导电层和第二电致变色器件组件A20的金属导电层关于基板的平面中点中心对称;

利用两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构成电致变色器件时,只需将上下(第一和第二)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的其中之一作为底板,另一块翻转180°,短边对齐,长边上下相对移动Y1距离(即在两个长边上分别留出Y1宽度的金属导电条,作为金属网条和透明电极导电层引出导电条310);

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器件组件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包括基板、透明电极层、金属导电层、阳极电致变色层、离子导电层和阴极电致变色层的电致变色器件组件;

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器件组件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包括基板、透明电极层和金属导电层的电致变色器件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的金属导电层与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器件的阴极电致变色层紧密接触,以保证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正常使用。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器件组件和第二电致变色器件组件之间通过透明导电黏胶贴合,以保证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器件组件和第二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的良好界面接触。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致变色器件组件和第二电致变色器件组件之间还可以通过压合等方式贴合。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组件、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在所述透明电极层朝向或背离所述基板一侧设置金属导电层,在利用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组件构成电致变色器件后,所述金属导电层在接收到电压即可在两层金属导电层辅助的两层透明导电层之间形成电场,由于所述两层金属导电层的良好导电性,增强了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导电性能,增强了形成的电场强度,从而加快所述离子导电层的离子向所述电极电致变色层中的移动速度,从而可以增加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度。

并且,由于所述金属导电层由特定方式排列的第一金属条和多根第二金属条构成,以使两层所述金属导电层之间辅助透明导电层形成的电场尽量均匀,从而增强构成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均匀性。

进一步的,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在满足一定透明电极层方块电阻的条件下,通过特定设计的金属条状导电层来改善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均匀性和变色速度,因此不存在降低电致变色器件的视觉透明度的问题。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