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扇出导线结构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172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扇出导线结构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扇出导线结构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液晶面板行业已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va(verticalalignment)显示模式以其宽视野角、高对比度和无须摩擦配相等优势,成为大尺寸tv用tft-lcd的常见显示模式。大尺寸、高ppi(pixelsperinch)产品是显示行业的一贯追求。由于产品尺寸,外围boarder,大板利用率等方面的限制,在设计fanout走线时很难设计成等电阻的布线。一般来讲,面板信号由cof提供,每个cof(chiponflex,or,chiponfilm,常称覆晶薄膜)负责一片区域的信号,信号经由与cof相连的扇形fanout走线导入面内。越靠近cof两侧的fanout走线阻值越大,越靠近cof中间阻值越小。由于fanout走线阻值的差异,经fanout输入面板内部的电路信号会有不同程度的衰减,每个cof区域靠近两侧的信号变形严重,中间区域信号相对较完美。而由于不同位置输入信号的差异,面板在显示画面时容易垂直亮暗带等显示不良,降低产品等级,造成损失。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扇出导线结构及显示面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扇出导线阻值不一致导致的延迟不一致影响显示品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扇出导线结构,包括:绝缘地叠放设置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及第三金属层,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金属层及第二子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包括间隔设置的的第三子金属层及第四子金属层,所述第一子金属层通过所述第三子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子金属层与所述第二子金属层连接。

在本发明的扇出导线结构中,所述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及第三金属层由下至上绝缘地叠放设置,所述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与第三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所述扇出导线结构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及第二绝缘层的第一通孔,及两个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层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三子金属层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子金属层连接,所述第三子金属层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层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四子金属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子金属层与所述第二子金属层连接。

在本发明的扇出导线结构中,所述第一通孔为两个,所述第一子金属层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分支,所述第三金属层的第一子金属层设置有两个第三连接分支,所述两个第三连接分支分别贯穿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分支连接。

在本发明的扇出导线结构中,所述扇出导线结构包括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三通孔,所述第四子金属层贯穿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子金属层连接。

在本发明的扇出导线结构中,所述第四子金属层包括主体及设置在所述主体两端的连接端,一个所述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层,另一个所述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子金属层,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二子金属层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主体与所述第一子金属层之间设置有第三绝缘层。

在本发明的扇出导线结构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为栅极层、第二金属层为源极、第三金属层为像素电极层。

在本发明的扇出导线结构中,所述扇出导线结构的阻值通过调变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距离来改变所述第三金属层和/或所述第二金属层的长度来调整,或者所述扇出导线结构的阻值通过调变两个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距离来改变所述第三金属层和/或所述第二金属层的长度来调整。

在本发明的扇出导线结构中,所述扇出导线结构的阻值通过调变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或第三金属层的宽度来调整。

在本发明的扇出导线结构中,所述扇出导线结构的阻值通过调变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或第三金属层的宽度来调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引线焊盘区、控制导线及扇出导线组合,所述扇出导线组合的一端连接所述引线焊盘,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导线,所述扇出导线组合包括多个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扇出导线结构。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设置三层金属层作为扇出导线结构,该三层金属层叠放设置,通过调整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的长度和/或宽度来调整该扇出导线结构的阻值,可消除cof内部走线因长度不一引起的阻值差异,一定程度上保证面板内部信号延迟一致,消除垂直亮暗带。

附图说明

图1是为本发明的扇出导线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为本发明的扇出导线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扇出导线组合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扇出导线组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模块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请参照图1,为本发明的扇出导线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该扇出导线结构包括:绝缘地叠放设置的第一金属层1、第二金属层2及第三金属层3,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1包括彼此不直接连接的第一子金属层11及第二子金属层12,第三金属层3包括彼此不直接连接的第三子金属层31及第四子金属层32,所述第一子金属层11通过所述第三金属层3的第三子金属层31与所述第二金属层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层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金属层3的第四子金属层32与所述第一金属层1的第二子金属层12连接。具体地,所述扇出导线结构的阻值可通过调变所述第二金属层2和/或第三金属层3的参数来调整。具体地,所述参数至少包括:对应金属层的长度、宽度。

例如:可调整第二金属层2的长度和/或宽度来调整该扇出导线结构的阻值,或者通过调整第三金属层3的长度和/或宽度来调整该扇出导线结构的阻值,又或者通过调整第二金属层2及第三金属层3的长度和/或宽度等来调整该扇出导线结构的阻值,还可以是其他,又例如,可通过调变所述第二金属层2和/或第三金属层3的长度来调整该扇出导线结构的阻值,还可通过调变所述第二金属层2和/或第三金属层3的宽度来调整该扇出导线结构的阻值,此处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金属层1、第二金属层2及第三金属层3由下至上绝缘地叠放设置,所述第一金属层1与第二金属层2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4、所述第二金属层2与第三金属层3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层5。

进一步地,该扇出导线结构还包括贯穿第一绝缘层4及第二绝缘层5的第一通孔6,及两个贯穿第二绝缘层5的第二通孔7,第三金属层3的第一子金属层31的一端贯穿第一通孔6与第一金属层1的第一子金属层11连接,第三金属层3的第三子金属层31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通孔7与第二金属层2的一端连接,第二金属层2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通孔7与第三金属层3的第四子金属层32的一端连接,第三金属层3的第四子金属层32与第一金属层1的第二子金属层12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该扇出导线结构的阻值通过调变第一通孔6与第二通孔7之间的距离来改变第三金属层3和/或第二金属层2的长度来调整,或者该扇出导线结构的阻值通过调变两个第二通孔7之间的距离来改变第三金属层3和/或第二金属层2的长度来调整。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该第一通孔6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该第三金属层3的两侧,优选地,该第一通孔6对称设置在第三金属层3的两侧(该两个第一通孔6的连线垂直所述第三金属层3所在直线),第一金属层1的第一子金属层11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分支(图中未示),第三金属层3的第三子金属层31设置有两个第三连接分支(图中未示),所述两个第三连接分支分别贯穿所述第一通孔4与所述第一连接分支连接。该第一通孔6穿过第一绝缘层4及第二绝缘层5,设置在第三金属层3的两侧,可绕开该第三金属层3而进行电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该扇出导线结构还包括贯穿第一绝缘层4的第三通孔8,该第三金属层3的第四子金属层32贯穿第三通孔8(见图2)与第一金属层1的第二子金属层12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该第三金属层3的第二子金属层32包括主体及设置在所述主体两端的连接端(图中未示),一个连接端连接该第二金属层2,另一个连接端连接第一金属层1的第二子金属层12,该主体与第一金属层1的第二子金属层1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该主体与第一金属层1的第一子金属层11之间设置有第三绝缘层9,将第一金属层1与第三金属层3之间绝缘。

优选地,该第一金属层1为栅极层(m1)、第二金属层为源极(m2)、第三金属层为像素电极层(ito电极层)。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可通过改变第二金属层2和/或第三金属层3的宽度来调整所述扇出导线结构的阻值。例如,当第二金属层2的宽度变小时,对应扇出导线结构的阻值就会变大。具体地,可调整第三金属层3的部分结构的宽度来实现,如图4所示,第二金属层2的宽度等于第三金属层3的第三子金属层31的宽度,且小于第三金属层3的第四子金属层32的宽度。

本实施例中,上述参数还可为对应金属层的材质(电阻率、导电率等),例如,可通过改变该源极和/或ito电极层的材质(例如掺杂等)以获得需要的电阻阻值,也可以通过改变该源极和/或ito电极层的长度、宽度来调整以获得需要的电阻阻值,该源极的宽度可大于或等于ito电极层的宽度,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中,该源极的宽度等于ito电极层的宽度。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综合考虑改变第二金属层2和/或第三金属层3的长度及宽度来调整对应的扇出导线结构的阻值,例如,当需要增加对应的扇出导线结构的阻值时,可延长所述第二金属层2和/或第三金属层3的长度,并同时减小对应的金属层的宽度来实现。

本实施例中,设置三层金属层作为扇出导线结构,该三层金属层叠放设置,通过调整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的参数(如长度、宽度)来调整该扇出导线结构的阻值,可消除cof内部走线因长度不一引起的阻值差异,一定程度上保证面板内部信号延迟一致,消除垂直亮暗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至少包括一引线焊盘区(图中未示)、扇出导线组合及多条控制导线,该多条控制导线平行排列并连接至对应的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扇出导线组合连接该控制导线至引线焊盘区的引线焊盘中,该引线焊盘区用于设置控制集成电路,以使得控制集成电路能够将控制信号通过扇出导线组合及控制导线传送至对应的薄膜晶体管。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扇出导线组合的示意图,该扇出导线组合包括多个扇出导线结构b及至少两条金属导线a,所述多个扇出导线结构b设置在所述扇出导线组合所在区域(扇出区域)的内部区域,所述至少两条金属导线a设置在该扇出区域的边缘(外围),所述两条金属导线的长度大于所述扇出导线结构的从所述引线焊盘区到所述控制导线的距离。该扇出导线结构的具体结构、技术效果及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基本一致,具体可参考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多个扇出导线结构设置在所述扇出区域上,相邻的所述扇出导线结构方向相反,具体地,其中一个扇出导线结构的第一金属层1的第一子金属层11连接所述引线焊盘,第二子金属层12连接所述控制导线,另一个扇出导线结构的第一金属层1的第一子金属层11连接所述控制导线,第二子金属层12连接所述引线焊盘。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优选方案中,如图4所示,相邻的两个扇出导线结构(b1、b2)中,靠近扇出导线组合所在区域中部的扇出导线结构b1的第二金属层的宽度小于远离扇出导线组合所在区域中部的扇出导线结构b2的第二金属层的宽度,和/或靠近扇出导线组合所在区域中部的扇出导线结构b1的第三金属层的宽度小于远离扇出导线组合所在区域中部的扇出导线结构b2的第三金属层的宽度。

本实施例中,设置在中部位置的扇出导线结构的金属层的宽度小于位于两端的扇出导线结构的金属层的宽度,在伤处区域的两侧电阻较大,中间电阻较小的情况下,通过内部区域的扇出导线结构的金属层的宽度来进行电阻补偿,可实现扇出区域的扇出导线结构的阻值均匀性,一定程度上消除cof内部走线因长度不一引起的阻值差异。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优选方案中,扇出导线结构的第一金属层1、第二金属层2及第三金属层3的宽度可相等。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优选方案中,扇出导线结构的第二金属层2及第三金属层3的宽度相等,且均小于第一金属层1的宽度。

本实施例中,对扇出区域的两侧电阻较大、中间电阻较小的情况,在内部位置(除去边缘以外的位置)设置三层金属层的扇出导线结构来进行电阻补偿,使得扇出区域的扇出线的阻值变均匀,一定程度上保证输入面板内部信号的延迟一致,提高显示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控制该第二金属层及第三金属层的长度来调整对应的扇出导线结构的阻值,因此由扇出区域的边缘到中部位置设置的扇出导线结构中,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的长度变大,以实现扇出区域的扇出导线结构的均匀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器件,该显示器件包括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及带来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基本一致,具体可参考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设置三层金属层作为扇出导线结构,该三层金属层叠放设置,通过调整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的长度和/或宽度来调整该扇出导线的阻值,可消除cof内部走线因长度不一引起的阻值差异,一定程度上保证面板内部信号延迟一致,消除垂直亮暗带。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