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防抖音圈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4809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学防抖音圈马达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防抖音圈马达。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学防抖音圈马达中,马达底座和自动对焦模块之间通过四根悬丝的悬挂支撑结构连接,以使自动对焦模块悬浮在马达底座的上方,四根悬丝分别设置在马达底座的四个角上,但是,这种由四根悬丝组成的悬挂支撑结构的稳定性不够,动态倾角大,容易导致马达的光学防抖功能的不良,而且强度不够,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导致悬丝断裂,若四根悬丝中的其一根悬丝断裂,则马达的光学防抖功能不可用,整个马达则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防抖音圈马达。该光学防抖音圈马达可以保证光学防抖马达的稳定性,减小动态倾角,增强悬挂支撑结构的强度,可以防止光学音圈马达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导致的光学防抖功能的不良,增加光学防抖音圈马达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光学防抖音圈马达,包括外壳和与所述外壳相连的底座,所述外壳的上端设置有中央通孔,所述外壳和底座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自动对焦模块,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八根悬丝连接所述自动对焦模块,使所述自动对焦模块悬浮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八根悬丝以两根为一组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四个角上。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对焦模块包括上弹片、支架、下弹片、载体、线圈和永磁体组;所述上弹片通过所述八根悬丝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支架的上端和下端均具有开口,上端连接所述上弹片的外围区域,下端连接所述下弹片的外围区域;所述线圈套在所述载体的外部,所述永磁体组环绕设置在所述线圈的外部,所述线圈、载体、和永磁体组均设置在所述支架内;所述载体的上端连接所述上弹片的内围区域,下端连接所述下弹片的内围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上端和上弹片之间通过热铆、或卡接、或点胶、或锡焊、或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下端和下弹片之间通过热铆、或卡接、或点胶、或锡焊、或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的上端和上弹片之间通过热铆、或卡接、或点胶、或锡焊、或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的下端和下弹片之间通过热铆、或卡接、或点胶、或锡焊、或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线路板,所述自动对焦模块与线路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光学防抖音圈马达将现有的底座和自动对焦模块之间的四悬丝的悬挂支撑结构变为八悬丝的悬挂支撑结构,所述底座的每一个角上均设置有两根悬丝,可以保证光学防抖马达的稳定性,减小动态倾角,增强悬挂支撑结构的强度,即使其中一个角的两根悬丝断了一根,其余七根悬丝也足以保证光学音圈马达的稳定性,不会对光学防抖功能产生影响,可以防止光学音圈马达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导致的光学防抖功能的不良,增加光学防抖音圈马达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学防抖音圈马达的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光学防抖音圈马达的自动对焦模块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光学防抖音圈马达,包括外壳1和与所述外壳1相连的底座2,所述外壳1的上端设置有中央通孔,所述外壳1和底座2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自动对焦模块4,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八根悬丝3连接所述自动对焦模块4,使所述自动对焦模块4悬浮在所述底座2上方,所述八根悬丝3以两根为一组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2的四个角上。

该光学防抖音圈马达将现有的底座2和自动对焦模块4之间的四悬丝3的悬挂支撑结构变为八悬丝3的悬挂支撑结构,所述底座2的每一个角上均设置有两根悬丝3,可以保证光学防抖马达的稳定性,减小动态倾角,增强悬挂支撑结构的强度,即使其中一个角的两根悬丝3断了一根,其余七根悬丝3也足以保证光学音圈马达的稳定性,不会对光学防抖功能产生影响,可以防止光学音圈马达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导致的光学防抖功能的不良,增加光学防抖音圈马达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所述自动对焦模块4包括上弹片41、支架42、下弹片43、载体44、线圈45和永磁体组46;所述上弹片41通过所述八根悬丝3与所述底座2连接;所述支架42的上端和下端均具有开口,上端连接所述上弹片41的外围区域,下端连接所述下弹片43的外围区域;所述线圈45套在所述载体44的外部,所述永磁体组46环绕设置在所述线圈45的外部,所述线圈45、载体44、和永磁体组46均设置在所述支架42内;所述载体44的上端连接所述上弹片41的内围区域,下端连接所述下弹片43的内围区域。

所述支架42的上端和上弹片41之间、所述支架42的下端和下弹片43之间、所述载体44的上端和上弹片41之间、所述载体44的下端和下弹片43之间可以通过热铆、或卡接、或点胶、或锡焊、或激光焊接等方式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42的上端突出有若干支架定位柱421,所述上弹片41的外围区域上设置有若干支架定位孔411,所述若干支架定位柱421和若干支架定位孔411相对应地装配一起后,通过热铆机将所述若干支架定位柱421热压形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状结构,以完成所述支架42和上弹片41之间的连接;所述支架42的下端和下弹片43之间通过点胶连接;所述载体44的上端设置有若干载体定位柱441,所述上弹片41的内围区域上设置有若干载体定位孔422,所述若干载体定位柱441和若干载体定位孔422相对应地装配一起后,通过热铆机将所述若干载体定位柱441热压形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状结构,以完成所述载体44和上弹片41之间的连接;所述载体44的下端设置有一对横向绕线柱442,所述下弹片43的内围区域设置有一对焊接片431,将所述线圈45的线头缠绕在所述载体44的绕线柱442上后,将所述下弹片43上的焊接片431与所述绕线柱442上的线头层叠并点锡膏进行锡焊,以完成所述载体44和下弹片43之间的连接。

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线路板5,所述自动对焦模块4与线路板5电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