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4801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及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要求整机视区外不能有漏光,因此要求背光源侧边不能有光线漏出,如对于不带铁架的背光源,反射片与胶架使用双面粘粘合固定,在背胶的周边都会漏光,现在一般使用黑色背胶减少漏光,但是会让背光源的亮度损失3%左右,无法充分利用光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源,其将现有背光源周边的黑色背胶改为白色胶,光不能穿过白色胶,不仅背胶位置没有光漏出,而且到达白色胶表面的光被反射回去重复利用,从而提升背光亮度又解决漏光问题,充分利用光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背光源,其包括第一反射片、框架、导光板和发光组件,所述框架经白色胶粘贴在所述第一反射片上,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框架内,所述发光组件的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入光侧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的一种改进,所述发光组件包括FPC和贴合电连接在所述FPC上的至少一侧发光光源,所述FPC经白色胶粘贴在所述框架和导光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的一种改进,所述框架为金属框架或塑胶框架。

一种背光源,其包括金属板、胶框、导光板和发光组件,所述胶框经白色胶粘贴在所述金属板上,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胶框内,所述发光组件的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入光侧设置在所述胶框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的一种改进,所述发光组件包括FPC和贴合电连接在所述FPC上的至少一侧发光光源,所述FPC经白色胶粘贴在所述框架和导光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的一种改进,还包括第二反射片,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光学膜,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侧。

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任一上述的背光源和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源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背光源将现有背光源周边的黑色背胶改为白色胶,光不能穿过白色胶,不仅背胶位置没有光漏出,而且到达白色胶表面的光被反射回去重复利用,从而提升背光亮度又解决漏光问题,充分利用光源。发光组件粘贴用的背胶也改为白色胶,可进一步降低背光源的漏光问题,而且进一步提高背光源的光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背光源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智能手机等的背光源不带铁架等金属架的结构通常如图1所示,其包括反射片1’、胶框2’、导光板3’、光学膜4’和发光组件5’,其中,反射片1’通过背胶与胶框2’固定,因智能手机的边框越来越窄,通常胶架没有空间设计反射片1’槽,当反射片1’背胶为透明胶6’时,光可从反射片1’背胶穿过从侧边漏出。传统解决的方案,是将反射片1’背胶改为黑胶7’,光不能穿过背胶,背胶位置没有光漏出,但到达背胶表面的光全部被吸收,最终会降低背光亮度,至少损失3%,光无法充分利用,如图2所示。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其将现有背光源周边的黑色背胶改为白色胶,光不能穿过白色胶,不仅背胶位置没有光漏出,而且到达白色胶表面的光被反射回去重复利用,从而提升背光亮度又解决漏光问题,充分利用光源。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其显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其包括第一反射片11、经白色胶16粘贴在所述第一反射片11上的框架12、设置在所述框架12内的导光板13和位于所述框架12一侧的发光组件15,所述发光组件15的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13入光侧设置在所述框架12的一侧。将现有背光源周边的黑色背胶改为白色胶16,光不能穿过白色胶16,不仅背胶位置没有光漏出,而且到达白色胶16表面的光被反射回去重复利用,可避免3%左右的光损失,从而提升背光亮度又解决漏光问题,充分利用光源。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发光组件15包括FPC和贴合电连接在所述FPC上的至少一光源,若光源为顶发光,则所述FPC粘贴在所述框架12侧壁上,如图3所示;如图4所示,若光源为侧发光光源,则所述FPC经白色胶16粘贴在所述框架12和导光板13上,可进一步解决漏光问题,且到达白色胶16表面的光被反射回去重复利用,可避免5%左右的光损失,从而进一步提升背光亮度,充分利用光源。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背光源还包括光学膜14,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3的出光侧。所述光学膜14可以是由下往上的扩散膜、下增亮膜和上增亮膜,也可以是具有扩散增光效果的复合膜。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背光源还包括遮光片17,其粘贴在所述发光组件15的上方,进一步防止漏光。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框架12为金属框架或塑胶框架,所述金属框架可以是铁架、铝架或铝合金架。所述金属框架12优选为铝架或铝合金架,其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当发光组件15发光产生的热量可经铝框进行散热,有效快速降低光源热量进一步延长光源寿命和提高背光效果。更优选地,所述铝架或铝合金架的表面可通过阳极表面氧化形成刚玉层,控制其硬度在200~300HV,其与装配用的铁框(装配背光源和显示面板用的铁架)硬度相当,两者相互碰撞接触时铁架不会刮伤铝架或铝合金架,从而避免铝碎屑掉落至电器主板造成短路问题,进一步提高背光源的稳定性和背光效果。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框架12还可以是黏胶框,其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设置的白色胶16、填充层和上胶层,所述填充层可以为PET、或者泡棉、或者布或者其它复合材料等,以双面粘作黏胶框为例,其上胶层为亚克力胶,填充层为PET;以导电泡棉作黏胶框为例,其上胶层为亚克力胶,填充层为层叠结构的聚酯海绵、金属铜、金属镍和涤纶纤维;当然,所述黏胶框不局限于上述的两种材料,任何可以通过裁切或者涂布方式形成的黏胶框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采用黏胶框取代现有背光源中的PC、PMMA等塑胶材质的胶架/铁架以及遮光片17,黏胶框类似于口字胶,只需通过裁切或者涂布的方式即可形成框形结构,无需注塑,加工和装配都较为简单;黏胶框的柔韧性也比PC、PMMA等材质的胶架要好,即使做得比较细也不会出现断裂等不良情况;而且黏胶框自身具有黏性,可以直接粘贴固定显示面板,无需使用遮光片17。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其显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其包括金属板21、经白色胶26粘贴在所述金属板21上的胶框22、设置在所述胶框22内的导光板23和位于所述胶框22一侧的发光组件25,所述发光组件25的发光面朝向所述导光板23入光侧。将现有背光源周边的黑色背胶改为白色胶26,光不能穿过白色胶26,不仅背胶位置没有光漏出,而且到达白色胶26表面的光被反射回去重复利用,可避免3%左右的光损失,从而提升背光亮度又解决漏光问题,充分利用光源。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发光组件25包括FPC和贴合电连接在所述FPC上的至少一光源,若光源为顶发光,则所述FPC粘贴在所述胶框22侧壁上,如图5所示;如图6所示,若光源为侧发光光源,则所述FPC经白色胶26粘贴在所述胶框22和导光板23上,可进一步解决漏光问题,且到达白色胶26表面的光被反射回去重复利用,可避免5%左右的光损失,从而进一步提升背光亮度,充分利用光源。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背光源还包括第二反射片28,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23的底部。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背光源还包括光学膜24,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23的出光侧。所述光学膜24可以是由下往上的扩散膜、下增亮膜和上增亮膜,也可以是具有扩散增光效果的复合膜。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背光源还包括遮光片27,其粘贴在所述发光组件25的上方,进一步防止漏光。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金属板21为铁板或铝板,但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如实施例1或2所述的背光源和位于所述背光源上方的显示面板。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