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齿轮的锻造成形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7407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伞齿轮的锻造成形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可以通过锻造成形来制造组装在汽车的差速装置中的锥齿轮等伞齿轮的伞齿轮的锻造成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公知有用于汽车的动力传递连接部、例如差速装置中的锥齿轮等伞齿轮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制造该伞齿轮的模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以往,如图12A~图12D所示,上述伞齿轮是通过下述的工序制造出来的。
即,对圆柱状的坯料1(参照图12A)施行1次或多次的锻造成形,从而形成具备预备齿形2和预备本体部3的预成形品4(参照图12B),所述预备齿形2具有随着朝向轴线的一侧而直径变大的预备齿顶面2a和与该预备齿顶面2a连续的预备齿端面2b;所述预备本体部3具有与上述预备齿端面2b连续且随着朝向轴线的一侧而直径变小的环状的预备圆锥面3a。
接着,对该预成形品4施行冲孔成形,形成沿中心轴冲有贯通孔5的中间成形体6(参照图12C),最后通过对上述中间成形体6进行精整成形,从而完成了将齿形精加工成所希望的尺寸的伞齿轮7(参照图12D)。
在利用上述工序制造伞齿轮时,通过对上述中间成形体6进行齿形精整(sizing)来提高齿形的精度,从而能够获得具有所希望的齿形形状的伞齿轮7,然而在进行上述齿形精整时,因流动的锻造材料会沿着齿端面的齿形形状产生外溢料。
在专利文献1中,沿着该齿端面的齿形形状产生的外溢料会相对于伞齿轮的轴线倾斜,而且该外溢料产生在齿形外形由包含渐开曲线的复杂形状构成的部位,因此,很难通过压力机械除去外溢料,需要通过作业者的手工作业(机械加工)来将上述外溢料除去。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上述外溢料的除去作业很花时间,从而生产率降低。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用于对带轴的凸缘部件进行锻造成形的锻压机,并且公开了如下的技术思想利用设置于该锻压机中的切割刃和上冲孔器,对粗成形品的外溢料和内溢料同时进行冲切。
然而,在将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对粗成形品的外溢料和内溢料同时进行冲切的技术思想用于伞齿轮的锻造成形的情况下,由于沿着齿端面的齿形形状产生的外溢料相对于伞齿轮的轴线倾斜,而且产生在齿形外形由包含渐开曲线的复杂形状构成的部位,因此,必须将作为伞齿轮的中间成形体的工件定位并保持在预定的位置后,在与冲孔成形同时进行的去溢料成形中,沿着上述齿端面的齿形形状来冲切外溢料。
即,在伞齿轮的锻造成形中,为了除去沿着齿端面的齿形形状产生的外溢料,必须将工件定位并保持在预定的位置,并且,必须以不损伤上述被定位保持的工件的齿形形状的方式将外溢料除去。关于这一点,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外溢料是由环状构成的单纯的形状,是容易被除去的形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8538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17628号公报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一般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通过在工件被适当地定位和保持的状态下同时执行冲孔成形和去溢料成形来缩短制造工序、提高生产率的伞齿轮的锻造成形方法及装置。
在本发明中,首先,通过对锻造用坯料进行1次或多次锻造成形,来获得形成有齿形的中间成形体,将上述中间成形体作为工件载置于下模的载置面上,通过外嵌于冲孔器上并与该冲孔器一体地移位的定位及保持用模将上述中间成形体定位保持于预定位置。
一边通过上述定位及保持用模维持上述中间成形体被定位保持的状态,一边同时进行冲孔成形和去溢料成形,所述冲孔成形是通过上述冲孔器除去上述中间成形体的内溢料,所述去溢料成形是通过外嵌于上述定位及保持用模上并与该冲孔器一体地移位的外溢料切除模将上述中间成形体的外溢料除去。
在该情况下,上述中间成形体的定位可以通过设置于上述定位及保持用模的端部的卡合用爪部与该中间成形体的齿形之间的凹部卡合来进行。
根据本发明,在冲孔器、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以及外溢料切除模一体地移位时,比冲孔器以及外溢料切除模朝向下模侧突出预定长度而进行设置的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与载置于该下模上的工件相接触,从而该工件在定位后的状态下被保持。
这样,一边通过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维持工件被定位保持的状态,一边通过上述冲孔器和外溢料切除模一体的移位,同时进行除去各工件的内溢料的冲孔成形和除去该工件外溢料的去溢料成形。
另外,在本发明中,首先通过对锻造用坯料进行1次或多次锻造成形,来获得形成了齿形的中间成形体,将上述中间成形体作为工件载置于下模的载置面上,通过外嵌于冲孔器上并与该冲孔器一体地移位的定位及溢料切除模将上述中间成形体在周方向的偏移进行矫正后,通过工件按压模将工件向下模侧按压,由此将工件定位保持于预定位置。
一边通过上述工件按压模维持上述中间成形体被定位保持的状态,一边同时进行通过上述冲孔器除去上述中间成形体的内溢料的冲孔成形,和通过外嵌于上述工件按压模上并与该冲孔器一体地移位的定位及溢料切除模将上述中间成形体的外溢料除去的去溢料成形。
在该情况下,上述中间成形体的定位可以通过设置于上述定位及溢料切除模上的卡合用凸部与该中间成形体的齿形之间的凹部卡合来进行。
根据本发明,在冲孔器、工件按压模以及定位及溢料切除模一体地移位时,比冲孔器和工件按压模朝向下模侧突出预定长度进行设置的工件定位及溢料切除模与载置于该下模上的工件相接触,从而该工件在定位后的状态下被保持。
这样,在工件被定位及溢料切除模定位后,一边通过工件按压模维持该工件被定位保持于预定位置的状态,一边通过上述冲孔器和定位及溢料切除模一体的移位,同时进行除去各工件的内溢料的冲孔成形和除去该工件的外溢料的去溢料成形。


图1A~图1D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伞齿轮的制造工序的工艺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的沿轴线方向的概略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成形装置的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的卡合用爪部与工件的齿形之间的凹部面对的状态的概略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4是表示工件被图2所示的成形装置的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定位并保持的状态的概略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5是表示工件的内溢料被图2所示的成形装置的冲孔器除去,同时,工件的外溢料被外溢料切除模除去的状态的概略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6是构成图2所示的成形装置的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以及外溢料切除模的仰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的沿轴线方向的概略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成形装置的定位及溢料切除模的卡合用凸部与工件的齿形之间的凹部面对的状态的概略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9是表示工件被图7所示的成形装置的按压模定位保持后的状态的概略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工件的内溢料被图7所示的成形装置的冲孔器除去,同时,工件的外溢料被定位及溢料切除模除去的状态的概略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11是构成图7所示的成形装置的定位及溢料切除模的仰视图。
图12A~图12D是表示现有技术的伞齿轮的制造工序的工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2~图5中,参考标号10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另外,该成形装置10用于利用多个模具对坯料进行成形的伞齿轮12(参照图1D)的锻造成形,用于作为最终工序的冲孔成形(打孔成形)以及去溢料成形。
该成形装置10包括底座(back plate)(基座)16,其通过模具保持架14固定到未图示的基础板上;圆筒状的下模(die)18,其设置成可分别沿着以上述底座16的轴线为中心的周方向和沿着该底座16的轴线的铅直上下方向移位;以及第1螺旋弹簧(弹簧部件)20,其安装在上述底座16与下模18之间,在弹力的作用下将上述下模18可浮动地支撑在被固定的底座16上。
供后述那样冲切的工件的内溢料22(参照图1D和图5)落下的落下用孔24沿着铅直方向贯通上述底座16和下模18而形成,另外,在该底座16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上述第1螺旋弹簧20的一端接合(係着)的环状阶梯部26。
在上述下模18的上部形成有用于载置工件28的、由与工件28的底面侧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构成的载置面30,在该下模18的下方侧形成有环状凸缘部34,该环状凸缘部34具有与上述第1螺旋弹簧20的另一端部接合的端面,并可沿着底座16的环状凸部32在上下方向滑动移位。
在这种情况下,在下模18的环状凸缘部34的内壁上所形成的环状面36与底座16的环状凸部32的上表面37抵接而起到止挡的功能,由此,能够限制上述下模18向下方侧的移位(参照图5)。
由于上述下模18的载置面30与所制造的伞齿轮12的没有齿形面的底面侧的形状对应而形成,所以能够容易地将中间成形体定位在上述载置面30上。
另外,上述成形装置10具备冲孔用的冲孔器38,其安装在未图示的压力机的压头(ram)上,被升降驱动,以对工件28的中心部进行穿孔;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其外嵌于上述冲孔器38上,并被设置成可沿上下方向在该冲孔器38上移位;以及外溢料切除模42,其外嵌于上述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上。在该情况下,上述冲孔器38与上述外溢料切除模42由一体成形的部件构成,并被设置成固定于未图示的压力机的压头上而一体地移位。
在上述外溢料切除模42的中空部内配设有第2螺旋弹簧44,该第2螺旋弹簧44的弹力被设定为比上述第1螺旋弹簧20的弹力大,并且该第2螺旋弹簧44被卷绕的螺旋直径(Coil diameter)也被设定为比该第1螺旋弹簧20的螺旋直径大,上述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设置成被上述第2螺旋弹簧44朝着铅垂向下的方向按压。
在该情况下,在上述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的外周形成的扩径部46卡定在朝着外溢料切除模42的内壁的半径内侧方向鼓出而形成的锥形部48上,由此,可防止该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脱出。
从而,上述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被设置成分别独立于上述冲孔器38和外溢料切除模42而移位,并且上述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被设置成通过克服上述第2螺旋弹簧44的弹力而上升。
另外,在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的内壁,在与贯通其中心部的冲孔器38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形成预定的间隙的缩径部50。
在上述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的下端部,设置有比上述外溢料切除模42的下端面朝向铅直向下的方向突出预定长度的多个卡合用爪部52。上述卡合用爪部52具有倾斜面54,断面由大致三角形状构成,并且与上述工件28的齿形之间的凹部56的个数相对应地设置多个(参照图6)。在该情况下,上述多个卡合用爪部52沿着上述工件28的齿形之间的凹部56进入,上述卡合用爪部52的倾斜面54与工件28的齿形之间的凹部56相接触,由此,上述工件28被定位在预定位置上。
在与上述卡合用爪部52接近的上述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的下端部,设置有与上述倾斜面54连续的由钩状阶梯构成的按压保持部58,上述按压保持部58与工件28的上表面抵接,将工件28朝向下模18侧按压,由此,该工件28在定位于预定位置的状态下被保持。
在上述外溢料切除模42的与卡合用爪部52接近的部位形成有多个刃部62(参照图6),该刃部62具有与工件28的齿形之间的外径A(参照图2)大致相同的内径,对在齿形之间产生的外溢料60进行切削。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0基本上是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下面,对其动作和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未图示的第1锻造用模对图1A所示的圆柱状的钢坯64进行锻造成形,由此,如图1B所示,形成具有伞部66的预成形品68。然后,使用未图示的第2锻造用模对上述预成形品68进行锻造成形,由此获得图1C所示那样的具有齿形70的伞齿轮的中间成形体72。另外,在上述中间成形体72上,会沿着齿形70之间的外周产生连续的薄壁状的外溢料60。
本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0是将上述中间成形体72作为工件28同时进行内侧冲孔成形以及外侧的去溢料成形的装置。另外,在初始的位置,如图2所示,冲孔器38、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以及外溢料切除模42均处于在离开下模18预定距离的上止点待机的状态。
首先,将作为工件28的上述中间成形体72载置于下模18的载置面30上(参照图2)。在该情况下,只要将工件28的没有齿形面的底面侧载置在具有与上述底面侧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下模18的载置面30上即可,不需要对工件28进行定位。
然后,在未图示的压力机的压头的驱动作用下,冲孔器38、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以及外溢料切除模42从初始位置一体地下降,如图3所示,比冲孔器38和外溢料切除模42向下方侧突出预定长度的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的各卡合用爪部52分别与齿形之间的凹部56面对。
在该情况下,工件28仅载置在下模18的载置面30上,同时,下模18通过第1螺旋弹簧20的弹力而浮动支撑在底座16上,因此,该下模18被设置成可沿周方向自由转动。
从而,上述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的卡合用爪部52沿着工件28的齿形之间的凹部56进入并与该凹部56的壁面卡合,由此,工件28在周方向的位置偏移被矫正,该工件28被定位于预定位置。这样,通过将用于载置工件28的下模18设置成可沿周方向转动,从而仅通过使上述卡合用爪部52沿着工件28的齿形之间的凹部56进入,就能够容易地对工件28进行定位。
接着,如图4所示,当冲孔器38、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以及外溢料切除模42进一步一体地下降时,上述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的卡合用爪部52与工件28的凹部56的壁面抵接,同时,形成为钩状的按压保持部58与工件28的上表面抵接并朝向下模18侧按压,由此该工件28在定位的状态下被保持。
由于冲孔器38、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以及外溢料切除模42进一步一体地下降,所以在工件28被定位保持的状态下,下模18克服第1螺旋弹簧20的弹力朝向下方侧稍稍移位,在下模18的环状凸缘部34的内壁上形成的环状面36与底座16的环状凸部32的上表面37抵接而发挥止挡的功能,由此,限制上述下模18向下方侧的移位。其结果是,将工件28朝向下模18侧按压的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的下降动作被阻止,从而工件28在定位于预定位置的状态下被保持。
接着,除了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之外的冲孔器38和外溢料切除模42克服第2螺旋弹簧44的弹力进一步一体地下降,由此,如图5所示,工件28的中心部的内溢料22被上述冲孔器38除去,同时,沿着工件28的齿形之间的外周方向形成的薄壁状的外溢料60被上述外溢料切除模42的刃部62切断。
换句话说,一边通过第2螺旋弹簧44的弹力(按压力)维持将工件28在下模18与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之间定位保持在预定位置的状态,一边仅使冲孔器38和外溢料切除模42一体地下降,由此,能够同时进行工件28的内溢料22和外溢料60的除去。
其结果是,可以制造出图1D所示那样的伞齿轮12。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沿着径向设置于冲孔器38与外溢料切除模42之间的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将工件28定位保持于预定的位置从而限制其位置偏移,在这种状态下,利用冲孔器38除去内溢料22和利用外溢料切除模42除去外溢料60同时进行。从而,通过简化伞齿轮12的制造工序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接着,图7~图10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00。另外,对与图2所示的成形装置10相同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了对其的详细说明。
另一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00具备冲孔用的冲孔器38,其安装在未图示的压力机的压头(ram)上,被升降驱动,以对工件28的中心部进行穿孔;工件按压模140,其外嵌于上述冲孔器38上,并被设置成可沿上下方向在该冲孔器38上移位;以及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其外嵌于上述工件按压模140上。在该情况下,上述冲孔器38与上述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由一体成形的部件构成,并被设置成固定于未图示的压力机的压头上而一体地移位。
在上述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的中空部内配设有第2螺旋弹簧44,该第2螺旋弹簧44的弹力被设定为比下模18侧的第1螺旋弹簧20的弹力大,并且该第2螺旋弹簧44被卷绕的螺旋直径(Coil diameter)也被设定为比该第1螺旋弹簧20的螺旋直径大,上述工件按压模140设置成被上述第2螺旋弹簧44朝着铅垂向下的方向按压。
在该情况下,在上述工件按压模140的外周形成的扩径部46卡定在朝着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的内壁的半径方向内侧鼓出而形成的锥形部48上,由此,可防止该工件按压模140脱出。
从而,上述工件按压模140被设置成分别独立于上述冲孔器38和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而移位,并且上述工件定位按压模140被设置成通过克服上述第2螺旋弹簧44的弹力而上升。
另外,在工件按压模140的内壁,在与贯通其中心部的冲孔器38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形成预定的间隙的缩径部50。
在工件按压模140的下端部形成有与工件28的上表面抵接的由平坦面构成的按压保持部158,通过上述按压保持部158将上述工件28朝着下模18侧按压,由此,该工件28在定位于预定位置的状态下被保持。
在上述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的下端部设置有比上述工件按压模140的下端面(按压保持部158)向铅直向下的方向突出预定长度的多个卡合用凸部152。如图11所示,上述卡合用凸部152具有倾斜面154,断面由大致三角形构成,并且与上述工件28的齿形之间的凹部56的个数相对应地设置多个。在该情况下,上述多个卡合用凸部152沿着上述工件28的齿形之间的凹部56进入,上述卡合用凸部152的倾斜面154与工件28的齿形之间的凹部56相接触,由此,工件28在周方向的偏移被矫正,该工件28被定位在沿着周方向的预定位置。
在上述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的与卡合用凸部152接近的部位形成有多个刃部162(参照图11),该刃部162具有与工件28的齿形之间的外径A(参照图7)大致相同的内径,对产生于齿形之间的外溢料60进行切削。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100基本上是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下面,对其动作和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另外,在初始的位置,如图7所示,冲孔器38、工件按压模140以及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均处于在从下模18离开预定距离的上止点待机的状态。
首先,将作为工件28的中间成形体72载置于下模18的载置面30上(参照图7)。在该情况下,只要将工件28的没有齿形面的底面侧载置在具有与上述底面侧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下模18的载置面30上即可,不需要对工件28进行定位。
接着,在未图示的压力机的压头的驱动作用下,冲孔器38、工件按压模140以及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从初始位置一体地下降,如图8所示,比冲孔器38及工件按压模140向下方侧突出预定长度并设置于最外周侧的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的各卡合用凸部152分别与齿形之间的凹部56面对。
在该情况下,工件28仅载置在下模18的载置面30上,同时,下模18通过第1螺旋弹簧20的弹力而浮动支撑在底座16上,因此,该下模18被设置成可沿周方向自由转动。
从而,上述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的卡合用凸部152沿着工件28的齿形之间的凹部56进入并与该凹部56的壁面卡合,由此,工件28在周方向的位置偏移被矫正,该工件28被定位于预定位置。这样,通过将用于载置工件28的下模18设置成可沿周方向转动,从而仅通过使上述卡合用凸部152沿着工件28的齿形之间的凹部56进入,就能够容易地对工件28进行定位。
接着,如图9所示,当冲孔器38、工件按压模140以及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进一步一体地下降时,工件按压模140的按压保持部158与工件28的上表面抵接并朝向下模18侧按压,由此该工件28在定位的状态下被保持。
由于冲孔器38、工件按压模140以及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进一步一体地下降,所以在工件28被定位保持的状态下,下模18克服第1螺旋弹簧20的弹力朝向下方侧稍稍移位,在下模18的环状凸缘部34的内壁上形成的环状面36与底座16的环状凸部32的上表面37抵接而发挥止挡的功能,由此,限制上述下模18向下方侧的移位。其结果是,将工件28朝向下模18侧按压的工件按压模140的下降动作被阻止,从而工件28在定位于预定位置的状态下被保持。
接着,除了工件按压模140之外的冲孔器38以及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克服第2螺旋弹簧44的弹力进一步一体地下降,由此,如图10所示,工件28的中心部的内溢料22被上述冲孔器38除去,同时,沿着工件28的齿形之间的外周方向形成的薄壁状的外溢料60被上述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的刃部162切断。
换句话说,一边通过第2螺旋弹簧44的弹力(按压力)维持将工件28在下模18与工件按压模140之间定位保持在预定位置的状态,一边仅使冲孔器38和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一体地下降,由此,能够同时进行工件28的内溢料22和外溢料60的除去。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在通过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对工件28在周方向的偏移进行矫正并将其定位于预定位置之后,通过沿着径向设置于冲孔器38与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之间的工件按压模140将工件28定位保持于预定的位置,从而限制其位置偏移,在该状态下,利用冲孔器38除去内溢料22和利用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除去外溢料60同时进行。从而,通过简化伞齿轮12的制造工序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对工件28在周方向的偏移进行矫正的卡合用凸部152的倾斜面154与切除齿形之间的外溢料60的刃部162,使工件28的定位工序与外溢料60的切除工序连续且顺利地进行。
权利要求
1.一种伞齿轮的锻造成形装置(10),该锻造成形装置(10)通过锻造成形来制造伞齿轮(12),其特征在于,该锻造成形装置(10)具备下模(18),其具有用于载置工件(28)的载置面(30),并被设置成可相对于基座(16)沿周方向旋转;冲孔器(38),其被设置成可相对于上述下模(18)自由升降,通过对上述工件(28)的中心部穿孔而除去内溢料(22);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其外嵌于上述冲孔器(38)上,被设置成可与该冲孔器(38)一体地移位,通过将载置于上述下模(18)的载置面(30)上的工件(28)朝向上述下模(18)侧按压而对该工件(28)进行定位保持;以及外溢料切除模(42),其外嵌于上述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上,被设置成可与上述冲孔器(38)一体地移位,除去在上述工件(28)的齿形之间的外周上产生的外溢料(60);在上述工件(28)被上述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定位保持于预定位置的状态下,上述工件(28)的内溢料(22)和外溢料(60)通过上述冲孔器(38)和上述外溢料切除模(42)一体的动作而被同时除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齿轮的锻造成形装置(10),其特征在于,该锻造成形装置(10)中设置有将上述下模(18)可浮动地支撑在上述基座(16)上的弹簧部件(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齿轮的锻造成形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中设置有卡合用爪部(52),其通过沿着工件(28)的齿形之间的凹部(56)进入并与上述凹部(56)卡合,从而将上述工件(28)沿周方向进行定位;以及按压保持部(58),其通过与工件(28)的上表面抵接并将该工件(28)朝向下模(18)侧按压来保持该工件(2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齿轮的锻造成形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下模(18)中设置有环状凸缘部(34),该环状凸缘部(34)具有与上述弹簧部件(20)的端部接合的端面,并且沿着上述基座(16)的环状凸部(32)在上下方向滑动移位。
5.一种伞齿轮的锻造成形装置(100),该锻造成形装置(100)通过锻造成形来制造伞齿轮(12),其特征在于,该锻造成形装置(100)具备下模(18),其具有用于载置工件(28)的载置面(30),并被设置成可相对于基座(16)沿周方向旋转;冲孔器(38),其被设置成可相对于上述下模(18)自由升降,通过对上述工件(28)的中心部穿孔而除去内溢料(22);工件按压模(140),其外嵌于上述冲孔器(38)上,可与该冲孔器(38)一体地移位,并通过将载置于上述下模(18)的载置面(30)上的工件(28)朝向上述下模(18)侧按压来保持该工件(28);以及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其外嵌于上述工件按压模(140)上,可与上述冲孔器(38)一体地移位,对上述工件(28)在周方向的偏移进行矫正以对该工件(28)进行定位,并且,除去在上述工件(28)的齿形之间的外周上产生的外溢料(60);在工件(28)被上述工件按压模(140)定位保持于预定位置的状态下,上述工件(28)的内溢料(22)和外溢料(60)通过上述冲孔器(38)和上述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一体的动作而被同时除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伞齿轮的锻造成形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该锻造成形装置(100)中设置有将上述下模(18)可浮动地支撑在上述基座(16)上的弹簧部件(20)。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伞齿轮的锻造成形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中设置有卡合用凸部(152),其通过沿着工件(28)的齿形之间的凹部(56)进入并与上述凹部(56)卡合,从而对上述工件(28)沿周方向进行定位;以及刃部(162),其除去在上述工件(28)的齿形之间的外周上产生的外溢料(6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伞齿轮的锻造成形装置(100),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用凸部(152)被设置成,比上述工件按压模(140)的下端面向铅垂向下的方向突出预定长度。
9.一种伞齿轮的锻造成形方法,该锻造成形方法通过锻造成形来制造伞齿轮(12),其特征在于,该锻造成形方法包括以下工序通过对锻造用坯料(64)施行一次或多次锻造成形来获得形成有齿形的中间成形体(72)的工序;将上述中间成形体(72)载置于下模(18)的载置面(30)上,通过外嵌于冲孔器(38)上并与该冲孔器(38)一体地移位的定位及保持用模(40)将上述中间成形体(72)定位保持于预定位置的工序;一边通过上述定位及保持用模(40)维持上述中间成形体(72)被定位保持的状态,一边同时进行冲孔成形和去溢料成形的工序,所述冲孔成形是通过上述冲孔器(38)除去上述中间成形体(72)的内溢料(22),所述去溢料成形是通过外嵌于上述定位及保持用模(40)上并与该冲孔器(38)一体地移位的外溢料切除模(42)而将上述中间成形体(72)的外溢料(60)除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伞齿轮的锻造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成形体(72)的定位是通过设置于上述定位及保持用模(40)的端部的卡合用爪部(52)与该中间成形体(72)的齿形之间的凹部(56)卡合来进行的。
11.一种伞齿轮的锻造成形方法,该锻造成形方法通过锻造成形来制造伞齿轮(12),其特征在于,该锻造成形方法包括以下工序通过对锻造用坯料(64)施行一次或多次锻造成形来获得形成有齿形的中间成形体(72)的工序;将上述中间成形体(72)载置于下模(18)的载置面(30)上,通过外嵌于冲孔器(38)上并与该冲孔器(38)一体地移位的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对上述中间成形体(72)在周方向的偏移进行矫正并将其定位后,通过内嵌于上述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上的工件按压模(140)将上述中间成形体(72)定位保持在预定位置的工序;一边通过上述工件按压模(140)维持上述中间成形体(72)被定位保持的状态,一边同时进行冲孔成形和去溢料成形的工序,所述冲孔成形是通过上述冲孔器(38)除去上述中间成形体(72)的内溢料(22),所述去溢料成形是通过与该冲孔器(38)一体地移位的上述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将上述中间成形体(72)的外溢料(60)除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伞齿轮的锻造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成形体(72)的定位是通过设置于上述定位及溢料切除模(142)上的卡合用凸部(152)与该中间成形体(72)的齿形之间的凹部(56)卡合来进行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伞齿轮的锻造成形方法及装置。该锻造成形装置具备冲孔器(38);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其用于对载置于下模(18)的载置面(30)上的工件(28)进行定位保持;以及外溢料切除模(42),其除去在上述工件(28)的齿形之间的外周上产生的外溢料(60);在工件(28)被上述工件定位及保持用模(40)定位保持于预定位置的状态下,上述工件(28)的内溢料(22)和外溢料(60)通过上述冲孔器(38)和上述外溢料切除模(42)一体的下降动作被同时除去。
文档编号B21J13/02GK101031375SQ200680000869
公开日2007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8日
发明者松下和男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